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小說遞進與歷史的人——評何頓的《來生再見》

2016-03-11 06:59張大海
關鍵詞:抗戰(zhàn)史抗戰(zhàn)作家

張大海

(1.大慶師范學院 文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2.吉林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

小說遞進與歷史的人
——評何頓的《來生再見》

張大海1,2

(1.大慶師范學院 文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2.吉林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何頓的小說《來生再見》與他2002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抵抗者》在敘述上有諸多相同、相似的內容。就區(qū)別來說,《來生再見》是適合這個時代的、經過打磨后的更為細化的《抵抗者》;但就小說的原創(chuàng)價值而言,《來生再見》并不是何頓的第一部具有突破性轉向風格的作品,他只是略有遞進地改寫了自己十余年前的作品。

何頓;晚生代;抗戰(zhàn)史;《抵抗者》;《來生再見》

當小說家以日常經驗為主題的創(chuàng)作進入到一定階段后,大凡都會尋找新的寫作方向,其中尤以從歷史的角度進行新的小說創(chuàng)作的作家為多,湖南的小說家何頓也不例外。何頓原名何斌,因為仰慕美國巴頓將軍,改名何頓。這一筆名最初用在1985年《芙蓉》雜志第六期,他以“何頓”這一筆名發(fā)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短篇小說處女作《結婚那一天》。到1990年代,何頓與張旻、畢飛宇、魯羊、述平、韓東、朱文、刁斗等人逐漸引起評論家關注。1995年,陳曉明認為“人們已經習慣用‘先鋒派’來稱蘇童、余華、格非和孫甘露等人,因此,用‘晚生代’來指稱這個后起的群體”。[1]自此,何頓被視為“晚生代”作家。雖然文學史上對何頓等人有這樣的命名,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是比先鋒作家出生晚的作家,事實上,就出生年齡來看,出生于1958年的何頓,還要比蘇童大五歲,比余華大兩歲,比格非大六歲,比孫甘露大一歲,而同為“晚生代”作家的畢飛宇、韓東、刁斗、魯羊、張旻、述平等人和蘇童等先鋒作家的年齡差距也只是在伯仲之間。這樣,在文學史中對所謂“先鋒”或者“晚生代”的區(qū)分,就不能單純的是一個有關作家出生序列的問題,而應該是一個對他們何時有效地進入文學場,并受到評論家和文學史家關注的問題。先鋒作家較早得到關注,和他們較早的進入北京的文化生態(tài)圈有關,其寫作和受到的評論多有學院派批評家支持。而晚生代作家由于多身處江南各地,所以其生長更為自由,也較早的進入世俗社會,其寫作更容易接受或者說是更容易追逐市場化。如果以“廟堂”和“江湖”來比喻“先鋒”和“晚生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區(qū)分他們在1990年代寫別的差別。

何頓和其他晚生代作家有著類似的教育經歷,他們“大多生活在都市,接受過系統(tǒng)的大學教育”。[2]“晚生代”作家在1990年代進入寫作狀態(tài)時,正趕上知識分子們經歷了啟蒙精神解體后的彷徨期,世俗化的商業(yè)寫作一度成為他們追逐的目標?!霸谕粋€平面上與當代生活同流合污, 真正以隨波逐流的方式逃脫文學由來已久的啟蒙主義夢想?!盵3]所以,在這一時期何頓創(chuàng)作的小說中,多以世俗生活和男女情感糾葛的都市生活為背景。典型的作品如《我們像葵花》(1995)、《物欲動物》(2003)、《我們像野獸》(2005)、《黑道》(2010)、《時代英雄》(2014)。這些作品讓何頓成為一個面向世俗世界的“晚生代”作家,但在他進行了充分的青春荷爾蒙式的寫作后,開始逐漸轉向了湖南人的歷史,尤其是有關湖南人抗戰(zhàn)史的小說創(chuàng)作。自2000年后,何頓陸續(xù)發(fā)表了正面描寫抗戰(zhàn)史的小說《抵抗者》(2002)、《湖南騾子》(2011)、《來生再見》(2013)、《黃埔四期》(2015)。從內容來看,這四部小說其實可以合并成三部小說?!兜挚拐摺房梢钥醋魇恰秮砩僖姟返南葘О?。因為除有些細節(jié)上的差別外,這兩部小說在敘述方式和敘述內容上都非常接近,甚至相同。而《湖南騾子》和《黃埔四期》雖然同為抗戰(zhàn)和民國時期的湖南人歷史,但在獨立敘述上卻又區(qū)別于《抵抗者》和《來生再見》。

《來生再見》和《抵抗者》在寫作內容上是如此的接近,以至于這兩部小說甚至從作者的序言開始就幾乎合體了?!兜挚拐摺返男蚴恰兑皇走t來的挽歌》,《來生再見》的序是《唱一首遲來的挽歌——為安鄉(xiāng)保衛(wèi)戰(zhàn)、常德會戰(zhàn)、衡陽保衛(wèi)戰(zhàn)中陣亡的抗日將士》,更為詳細的合體內容當然在具體的閱讀中。但這兩篇序也有區(qū)別。在《來生再見》的序尾,“我曾經想按時間的順序寫,但那樣的話,也許要寫一百萬字,為了節(jié)省諸位的寶貴時間,只好把時間提來拎去,便于長話短說。”這段話在《抵抗者》的序中是沒有的,然而,在《抵抗者》正文的第四頁下端,卻有一字不易的相同語句。對于沒有看過《抵抗者》的讀者來說,《來生再見》當然是一部全新的作品,但對閱讀過《抵抗者》的讀者來說,閱讀《來生再見》的體驗,基本就變成了如同在細節(jié)中尋找圖片差別的游戲“大家來找茬”。當然,小說寫作不同于精細的圖片區(qū)分,《來生再見》畢竟要比《抵抗者》多出10余萬字,這也就為《來生再見》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一些空間。不過從全文整體內容來看,這點創(chuàng)作空間與其說是創(chuàng)作,莫不如說是為適合現(xiàn)在的讀者而做的改動。比如更改相應的年份,或者將某些略顯粗糙的用詞做一下修飾,而小說整體的面貌,或者打一個比喻,是房屋的整體結構,甚至是主要的裝修風格并沒有過多變化。簡單的說,就是《抵抗者》是何頓原創(chuàng)出來的,而《來生再見》則是他從《抵抗者》修飾出來的。比如在第二節(jié)中,“在我童年的記憶里,爹很少在家待著”及這一段后面的敘述中,《抵抗者》就談的比較簡略,《來生再見》則講述的比較詳細,雖然范疇沒有脫離《抵抗者》的表述,但細節(jié)足夠有了。當然,何頓在《來生再見》中的這種修改,也有并不成功的地方。比如談到“我和我姐”的出生,《抵抗者》中是這樣講述的,“我和我姐都出生在黃家鎮(zhèn)迎春路小學的一間潮濕的平房里,這是我們長到懂事的時候老爹告訴我們的。那個接生婆于我們不懂事時一命嗚呼了,據(jù)說是患狂犬病死的,自己撕咬自己。她的兒子怕她咬孫兒和孫女,只好把她關在一間房子里,讓她去撕咬自己,結果她把自己身上撕咬得鮮血淋漓。死得很慘?!薄秮砩僖姟穼Υ藳]有陳述,只是一句“我和姐都出生在黃家鎮(zhèn)醫(yī)院?!薄秮砩僖姟防镞@樣寫“我和我姐”的出生,顯然少了如《抵抗者》中對“我和我姐”出生后的傳奇的關注。這樣的重寫,固然是何頓希望以出生來遠離原生態(tài)的歷史場域,放棄一種可能粗鄙來源的理由,但在小說創(chuàng)作上卻是一次敗筆。因為他顯然忘記了小說是不同于現(xiàn)實的影像,而只有影像豐富的小說才更有想象的空間。

《來生再見》和《抵抗者》的另一個區(qū)別,是在標點符號的安排上?!兜挚拐摺返娜宋飳υ挷⒉怀S靡枺秮砩僖姟穭t把人物對話具體化,經常用具體的冒號、引號標示出人物對話之間的差別。在對歷史材料的引用上,《來生再見》和《抵抗者》多有相同內容,因為這些史料并非作者獨創(chuàng),所以在引用時自然也就如此照搬。比如在第五節(jié)“就常德一隅言,被毀民房約萬棟,值十四萬萬元”一段的記敘,這兩部小說的摘引內容都是一致的。緊接著這一段講述的是一二五師少將師長被俘的事,《抵抗者》中沒有具體介紹這位師長,甚至沒有提及這位師長的姓名,《來生再見》里介紹了這位田師長。從這里也可看出何頓在進行小說修訂前,應該是查閱了相關資料,獲得了新的歷史知識,這也為他在《來生再見》中豐富抵抗者們的抗戰(zhàn)史提供了寫作基礎。

對湖南人參加抗戰(zhàn)的歷史,《來生再見》比《抵抗者》的記敘更加主動?!兜挚拐摺分锌箲?zhàn)的湖南人是在整個中華民族抗戰(zhàn)背景下的湖南人,這比如第六節(jié)“一九九五年是中國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五十周年”,而同樣位置的《來生再見》卻在談“二○○三年是常德會議六十周年”,這樣的兩個前提自然在下面的段落中會有不同的敘述重點。一個是有關紀念抗日戰(zhàn)爭的緬懷,而另一個則是有關湖南常德會戰(zhàn)的往事嘆息。因為何頓是湖南作家,他寫的小說自然離不開湖南的歷史和湖南的人,也許在《抵抗者》中他的湖南情結還不夠強大,但在《來生再見》里,他卻已注意到了這種需要得到認可的湖南情結。這其實也正是《來生再見》是《抵抗者》的遞進之所在。當然,《抵抗者》的遞進工作又遠不止于此?!秮砩僖姟分兴茉炝艘粋€《抵抗者》中沒有出現(xiàn)過的人物——和尚,和尚是和“我爹”黃抗日一起參加抗日戰(zhàn)爭的人,因為曾經當過和尚,所以文中也是這樣稱呼他。他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除參加戰(zhàn)斗外,就是為死去的戰(zhàn)友超度。這大概也是《來生再見》比《抵抗者》看起來更多了一層宗教色彩的原因。另一方面,即便是從非宗教的角度考慮,“和尚”這個人物的設置也回應了一種浪漫主義的戰(zhàn)爭想象,這讓《來生再見》中反復提及的“來生再見”“來生打鬼子”,看起來更像是一種彌補民族創(chuàng)傷的心理安慰。也因為此,《抵抗者》和《來生再見》在小說的命名上就有了明顯的差異,因為《抵抗者》是注重史實的抗戰(zhàn)小說,它的風格如同古典小說的定義,這是何頓以近史的態(tài)度來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的作品,如同古代的稗官。“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涂說者之所造也??鬃釉唬骸m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盵4]是以雖為不錄于正史的人物,而又能寫出正史所忽略的細節(jié),以其理所當然的方式再現(xiàn)了可供后世仰望的前輩?!秮砩僖姟饭倘灰灿羞@樣的寫作前提,但其文中的宗教暗示似乎也隱含著何頓這十來年的思索,他已經從單純的世俗生活、歷史回憶轉向具有更具終極關懷、甚或如宗教與神的范疇。

如果單純地進行小說對比閱讀,與相近的文本段落進行對比的細節(jié)又會在這兩部小說的不同敘述點引起新的歷史聯(lián)想。將來的讀者或者研究者如果從版本學的角度,對《抵抗者》和《來生再見》之間的關系也會有自己的判斷,本文不再贅述。就這兩部小說來說,何頓的問題,在于他沒有以適當?shù)姆绞礁嬷x者《抵抗者》與《來生再見》之間近乎合體、只是略有遞進的先后寫作關系,這讓初次接觸《來生再見》的讀者,誤以為這是何頓作品中首部有關抗戰(zhàn)史的小說,這自然會影響到對何頓創(chuàng)作情況的評價。而揭示出這兩部作品之間的相似性和聯(lián)系,正是文學批評和文學史研究所應注意到的。

小說是人的歷史,同樣,歷史也是人的前提和結果。由于何頓是繼先鋒文學之后出現(xiàn)的晚生代作家,那么他的寫作自然也有可能帶有先鋒作家的某些寫作特征。以先鋒作家余華為例,余華在小說中的人物關系,經常以父子或者類父子的關系來設定。從余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在細雨中呼喊》到他的《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第七天》,常見的父子關系成就了余華小說的敘事脈絡。這一點在何頓的抗戰(zhàn)小說中也有體現(xiàn)。因為抗戰(zhàn)是發(fā)生在何頓父輩時期的事情,以父輩的親身經歷來寫作小說中的故事,也有了一種近似第三人稱的第一人稱視角,這為小說敘事增添了生動性。何頓的抗戰(zhàn)題材小說《抵抗者》《來生再見》《湖南騾子》都在小說中設置了父子關系,主角都是“我爹”,其內容自然也都是“我爹”的傳奇。從何頓的多部小說來看,第一人稱敘事是他經常采用的一種小說寫作方法。就他稍早的長篇小說來說,無論是《我們像葵花》,還是《我們像野獸》《時代英雄》,小說的主要敘述者都是“我”,而這個“我”都有現(xiàn)實中的何頓曾經學習、工作過的痕跡。比如《我們像葵花》中的“我”是文革中的一代少年,“我”作為旁觀者講述我的同學馮建軍等人的故事。《我們像野獸》中的“我”是長沙市輕工業(yè)??茖W校畢業(yè)的大專生,和1980年代的美術學院畢業(yè)生們在一起生活。何頓曾經是湖南師范大學美術系的學生,這種生活自然是他熟悉的。而小說中以美術畢業(yè)生的青春生活為藍本,看起來就有些像是劉索拉《你別無選擇》的長沙版?!稌r代英雄》是講“我”由老師轉為商人的故事,但其故事原型卻又離不開秀才落難,美人搭救,而后兩人騰達的舊小說套路。何頓的抗戰(zhàn)小說沒有這樣處理,畢竟這里有一層相隔閡的時代情境。不過何頓以“我爹”的視角來想象抗戰(zhàn),除了抗戰(zhàn)本身的意義外,也有他自己獨特的價值。

首先,何頓非常重視史料的挖掘。在講述歷史時,引用足夠有說服力的史料,這其實是屬于學術研究、學術訓練的方法。何頓的這幾部抗戰(zhàn)小說都有這樣的特征,有的甚至就用歷史上真實人物的姓名和事件。就《抵抗者》和《來生再見》所披露的材料來看,何頓選取了《湖南省志》《湖南文史資料》《中央日報》等公開出版的材料和張九思、朱懋祿、毛國風、饒少偉等的回憶錄。這些史料的出現(xiàn),充分支撐了何頓抗戰(zhàn)史小說在史實基礎上的合理想象。當然,作為小說的當事人“我爹”在文革中的交代材料仍是起到了貫穿的作用。正是“我爹”黃抗日的交代材料,才讓《來生再見》有了比較充分的自由敘述時間,可以進行忽而抗戰(zhàn)、忽而現(xiàn)實的交叉回憶。其次,在寫作人物的情欲環(huán)節(jié)時,何頓的抗戰(zhàn)史仍不能完全脫離他在1990年代“晚生代”的寫作風格。這大概也是何頓久處“江湖”之遠,而又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向市場妥協(xié)的結果。不過相較《物欲動物》時代的何頓,抗戰(zhàn)史背景下的情欲生活已經在他的小說中收斂許多。事實上,在《來生再見》中,塑造小人物的情欲生活并非是為了消解英雄的需要,而是塑造英雄的需要。這如同將遠去的先輩表達為當下的人的過程。雖然其中講述的人物包括“我爹”黃抗日,但以平視的視角看待歷史仍是1990年代后的時代精神所致,這種精神是一種經歷了1980年代啟蒙的、反造神的“人”的精神,所以它更有政治的反抗性。不過有一點需要承認,就是這些被塑造起來的英雄,并非如無目的的歷史對應物,他們的參戰(zhàn)和自我性格的覺醒,證明了他們仍是某種程度上自我的主人。這種狀況在參軍的中學生程眼鏡、童大嘴、毛領子等人的身上都有體現(xiàn),即便如黃抗日這樣先后混跡于國軍、偽軍、游擊隊、鎮(zhèn)供銷社的鄉(xiāng)土農民,甚至包括猥瑣的田矮子,他們不確定的歷史身份,都在一定程度上渲染了他們既尷尬而又能委曲求全的獨立自我。黃抗日們的經歷告訴我們,歷史讓人生充滿了各種可能的吊詭,吊詭并不為過,為過的只能是無法繼續(xù)吊詭。何頓刻意以非英雄化的方式講述歷史,其實也正在于這種基于平民的歷史觀在起的作用。也許正應了毛澤東的觀點“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盵5]

何頓與先鋒作家相近的一點,是如馬原的敘事圈套般的小說寫作方式。具體的說,就是在小說寫作的過程中,以現(xiàn)實中的“我”和虛構中的“我”同體出現(xiàn),如戲劇演出中打破舞臺限制的“第四堵墻”,讓不明就里的讀者跟隨“我”的敘述,在無法辨別作者的現(xiàn)實世界和虛構世界的暢想中不自覺地進入小說的敘事環(huán)節(jié)。現(xiàn)實的“我”有一個帶路的作用,容易讓讀者在一種近似自敘傳的行文中感知到小說敘事者的溫度。這樣的寫作方法比較方便拉近讀者和作為敘事者的隱藏作者的關系。讓本應退居幕后、不動聲色而又力求全知視角的作家變成一種新的敘事行動元。

正如穿插歷史和現(xiàn)實的小說都要有一個有關回憶的結果,《來生再見》也同樣注意到了這種讓記憶回歸現(xiàn)實的需求。當然,因為“我爹”黃抗日等人一直生活到了新時代,所以對他們晚年境況的了解,也成為引領政治意識形態(tài)變革的風向標。對于20世紀的中國人來說,最大的變化莫過于革命改變了國家,而國家又通過革命改變了個人。黃抗日在1949年后的命運,其實就是這后一種變革的例證。他先是做了鎮(zhèn)供銷社的副主任,娶妻生子,在文革中因為歷史問題被造反派批斗,被迫裝瘋以躲過迫害,新時期隨著兒女參加高考,獲得進入城市工作的機會,家庭經濟狀況有所改善,在與昔日戰(zhàn)友相聚時,生活也有了改觀。而同為戰(zhàn)友的田國藩和毛領子卻沒有這些變化,他們平靜而不富裕的過著自己的晚年生活,安然于這一時間段的人所能享受到的和平。這也許是歷史中的人在渡過歷史之河后了無生息的結果。雖然他們有價值,但也僅限于曾經的歷史瞬間。這正如布羅代爾在《歷史學和社會科學:長時段》中所稱的“無數(shù)的層面和無數(shù)次歷史時間的劇變都能根據(jù)這些深層結構、這種半停滯的基礎得到解釋。所有事物都圍繞這個基礎轉?!盵6]如果以大歷史的視角看待更為長遠的中華文明史,抗戰(zhàn)史當然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段落,但對于擁有這段歷史的民族來說,在戰(zhàn)爭中所顯現(xiàn)的民族偉力,也才更有可能成為深藏于這個民族肌體的精魂之中。大歷史不屬于個人,它屬于整個中華民族。平常人感受不到,也只有小說才能給人以關注。何頓以黃抗日幾十年的回憶來寫作歷史小說,也許正是在無意識中觸摸到了某種來自中華民族,尤其是湖南人心中有關國家和民族的文明基礎,它不隨短時間段的“事件性歷史”而變,而是在他的三部抗戰(zhàn)小說中,讓他的不同主人公在歷史的瞬間呈現(xiàn)出超越平實生活的精采人生。

青年時期的何頓仰慕戰(zhàn)爭中的英雄,這一情懷在他步入中年后,以抗戰(zhàn)小說的形式進行了自我驗證。這大概也是一個作家的成長過程,初期的寫作對象是自己身陷囹圄的苦悶現(xiàn)實,支撐他寫作的是奔波的青春,后期的寫作對象是世界和歷史,支撐他的是人生的智慧和對歷史的撲入感。也許是為了證明自己并非是單純的重復性作家,何頓在《來生再見》后又發(fā)表了《黃埔四期》,這是一部以國民黨高軍階軍人為寫作對象的小說。主角是謝乃常、賀百丁等人,時間跨度從黃埔四期到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以正面描寫國民黨高軍階軍人的小說比較少見,這部小說的出現(xiàn),尤其是其中有關原國民黨軍人在和平年代生活的描寫,超過了以往的政治敵對情緒。相對以往的抗戰(zhàn)題材小說,確屬進步。當然,這兩部虛構小說都有一些非虛構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征,這也是何頓在抗戰(zhàn)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延續(xù)。

[1] 陳曉明.晚生代與九十年代的文學流向[J].山花.1995(1):57.

[2]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M].修訂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357.

[3] 陳曉明.走向新狀態(tài):當代都市小說的演進[J].文藝爭鳴。1994(4):31.

[4] 班固.漢書·藝文志第十[M].北京:中華書局,1962:1745.

[5] 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M]//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31.

[6] 費爾南·布羅代爾.歷史學和社會科學:長時段[M]//費爾南·布羅代爾.論歷史[M].劉北成,周立紅,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36.

責任編輯:黃聲波

The Progress of Novel and the Man in History——On He Dun’s Novel See You Next Life

ZHANG Dahai1,2

(1.School of Liberal Arts,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712, China;2.College of Humaniti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He Dun’s novelSeeYouNextLifeis the progress of his novelResisterswhich was printed in 2002. They are similar in narrative and content.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 new novelSeeYouNextLifewas more polished and detailed and more suitable for this era, but it has little original value, since the novel is not He Dun’s first breakthrough in his writing life. and he just rewrote his novelResisterswith few improvements.

He Dun; the late born generation; the history of Anti-Japanese War;Resisters;SeeYouNextLife

10.3969/j.issn.1674-117X.2016.04.005

2016-05-01

張大海(1977-),男,黑龍江大慶人,大慶師范學院講師,吉林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和地域文學。

I207.42

A

1674-117X(2016)04-0017-05

猜你喜歡
抗戰(zhàn)史抗戰(zhàn)作家
作家的畫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xiàn)在時·智啊威
我們家的抗戰(zhàn)
我們家的抗戰(zhàn)
關于東北抗戰(zhàn)史上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觀點的評析
抗戰(zhàn)音畫
抗戰(zhàn),在未被占領的中國
“第五屆兩岸抗戰(zhàn)史學術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