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北京的春節(jié)》
按照北京的老規(guī)矩,過農(nóng)歷的新年(春節(jié)),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芭D七臘八,凍死寒鴉?!边@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墒?,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lián)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預(yù)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xí)慣,鋪戶多數(shù),關(guān)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假若不預(yù)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
還有,舊社會里的老媽媽們,講究在除夕把一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切出來,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動刀,動刀剪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過它也表現(xiàn)了我們確是愛和平的人,在一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愿動一動。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lián),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
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而都要守歲。
梁實秋 《北平年景》
過年須要在家鄉(xiāng)里才有味道,羈旅凄涼,到了年下只有長吁短嘆的份兒,還能有半點歡樂的心情?而所謂家,至少要有老小二代,若是上無雙親,下無兒女,只剩下伉儷一對,大眼瞪小眼,相敬如賓,還能制造什么過年的氣氛?北平遠在天邊,徒縈夢想,童時過年風(fēng)景,尚可回憶一二。
……
新正是一年復(fù)始,不準(zhǔn)說喪氣話,見面要道一聲“新禧”。房梁上有“對我生財”的橫披,柱子上有“一入新春萬事如意”的直條,天棚上有“紫氣東來”的斗方,大門上有“國恩家慶人壽年豐”的對聯(lián)。墻上本來不大干凈的,還可以貼上幾張年畫,什么“招財進寶”,“肥豬拱門”,都可以收補壁之效。自己心中想要獲得的,寫出來畫出來貼在墻上,俯仰之間仿佛如意算盤業(yè)已實現(xiàn)了!
齊如山 《一年將盡夜 萬里未歸人》
一切預(yù)備齊整,到除夕,家家懸燈結(jié)彩,祭祖,祭神,吃喝歡樂,這是各處相同的,不必多談。北京商家,亦有特別的舉動,家家除夕,多燃燈燭外,門口都要立上三根竹桿,懸掛一掛百子旺鞭,大鋪子鞭炮長則用杉高,兩旁架一對寫本字號大紗燈,此亦名曰官銜燈。在從前沒電燈時,此極壯觀。所以從前北京人都說,除夕最像過年的景致,就是各鋪門口之燈籠,鞭炮,這話也實在不錯。才把一年之帳目結(jié)束完畢,即放鞭祭神。鋪子中祭神,有三種:一財神,二關(guān)公,三灶王。祭財神,當(dāng)然是為發(fā)財;祭關(guān)公,是因為他義氣,希望保佑同人,永遠和美,如桃園之結(jié)義,意至善也;灶王,與住戶人家不同,只有灶王,沒有灶王奶奶。他們說一群男子,供一位奶奶,有些不便,所以北京有一句歇后語,曰:“鋪眼里的灶王,獨座?!奔劳晟瘢此?,初一日大致多不起來,只派學(xué)徒到左近各街坊,投一字號片拜年便妥。住戶人家,自元旦起,都要拜年。尤其官員,到堂官家中拜年,必須在除夕,此名曰辭歲。因為堂官家中,在初一就不收名片了?!F(xiàn)在回頭一想,正月里全家子女,再加上親眷,吃吃玩玩多么快樂。不但吃玩快樂,就是年前之各種忙碌,也是極有趣味的。如今只好等著回—大陸之后再說了。然到彼時,家人親眷、朋友等等,是否尚都活著,真是不堪設(shè)想。這種情形,恨誰呢?!
肖復(fù)興 《過年的荸薺》
如果除夕算作奏響辭舊迎新的一支曲子的話,前奏是剁餃子餡兒歡快的聲響,高潮是放鞭炮,那么,這寒風(fēng)中傳來的一聲聲“買荸薺嘍!買荸薺嘍”的叫喊,則像是中間插進來的一段變奏——荸薺,就是取這個“備齊”之意。那時候,賣荸薺的,就是專門來賺這份錢的。買荸薺的,就是圖這個荸薺的諧音,圖這個吉利的。
這時候,各家的大人一般都會自己走出家門,來到胡同里,招呼賣荸薺的:“買點兒荸薺!”賣荸薺的會問:“買荸薺喲?”大人們會答:“對,荸薺!”賣荸薺的再問:“年貨都備齊了?”大人們會答:“備齊啦!備齊啦!”然后彼此笑笑,點頭稱喏,算是提前拜了年。
……如今,這樣的民俗傳統(tǒng),早就失傳了。人們再也聽不到除夕的黃昏那一聲聲“買荸薺嘍!買荸薺嘍”的叫喊了,也聽不到大人們像小孩子一樣正兒八經(jīng)的“備齊啦,備齊啦!”的回答了。我現(xiàn)在想,大人們之所以在那一刻返老還童似的應(yīng)答,是因為那時候的人們對于年還真的存在一種敬畏,或者說,年真的能夠給人們帶來樂趣和歡喜?,F(xiàn)在,即使還能夠聽到這樣的叫賣荸薺的聲響,還有幾個大人相信并且出門買幾個荸薺然后答道“備齊啦,備齊啦”呢?更何況,如今人們大多住進了高樓,封閉的圍墻,厚厚的防盜門和帶雙層隔音的玻璃窗,哪里又能夠聽得到這遙遠的呼喊聲呢?
莫言 《過去的年》
做年夜飯不能拉風(fēng)箱——呱嗒呱嗒的風(fēng)箱聲會破壞神秘感——因此要燒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我母親說,年夜里燒花柴,出刀才,燒豆秸,出秀才。秀才嘛,是知識分子,有學(xué)問的人,但刀才是什么,母親也解說不清。大概也是個很好的職業(yè),譬如武將什么的,反正不會是屠戶或者是劊子手。因為草好,灶膛里火光熊熊,把半個院子都照亮了。鍋里的蒸汽從門里洶涌地撲出來。餃子下到鍋里去了。白白胖胖的餃子下到鍋里去了。每逢此時我就油然地想起那個并不貼切的謎語:從南來了一群鵝,撲棱撲棱下了河。餃子熟了,父親端起盤子,盤子上盛了兩碗餃子,往大門外走去。男孩子舉著早就綁好了鞭炮的竿子緊緊地跟隨著。父親在大門外的空地上放下盤子,點燃了燒紙后,就跪下向四面八方磕頭。男孩子把鞭炮點燃,高高地舉起來。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父親完成了他的祭祀天地神靈的工作?;氐轿葑永?,母親、祖母們已經(jīng)歡聲笑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