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珍
當下小學語文教改,如果拂去表面的熱鬧,仍能看到對課程理念的曲解與泛化,以及在此支持下的學習方式與教學行為的繁瑣和無度:目標迷失,內容失當;教學環(huán)節(jié)與問題設計繁瑣復雜、疊床架屋;教法花樣百出,課件紛飛。這樣“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母語學習又能有多少實效?語文不簡單不是要把語文教得復雜。唯有清楚、明白的精練之學,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
一、教學目標簡單且明確
現在許多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確定存在兩大誤區(qū):一是簡單地對課程標準上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進行套用,于是目標千篇一律。二是認為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于是,一樣不落,樣樣都有。這么多目標,能完成得了嗎?這樣的課堂,能簡單得了嗎?
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及學生實際而制定的一種具體要求和標準,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是一堂課的靈魂。如果說語文課程標準是語文教學的“綱”,那么課堂教學目標就是具體到一堂課的“目”,綱舉目張,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心中有數,游刃有余。簡單的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必然是“簡”和“明”和諧地統(tǒng)一。
“簡”就是目標不能太多。與其淺挖十條渠,不如深挖一口井。因為一節(jié)課就只有40分鐘,如果目標太多,那么每個目標分配的時間就會相應減少,如果什么都想抓到,就只能是蜻蜓點水,浮于表面,結果學生在課堂上疲于奔命,也只能獲得膚淺的認識,寶貴的時間就這樣白白耗費了。
“明”就是目標要明確具體、科學、貼切、可測。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馬杰認為,寫得好的行為應具有這幾個要素:一是教學對象;二是學生的行為;三是確定學生行為產生的條件;四是程度,即說明通過教學后,學生能做什么(或說什么)。例如,《荷花》一課的教學目標是:①通過學習,學生能讀準12個生字的讀音,并能正確聽寫。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在讀中深入體會感情,用讀表達對荷花的喜愛之情。③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在想象中感悟荷花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荷花的獨特感受。目標①中的“讀準”“正確”,明確又具體地規(guī)定了生字學習的達成度;目標②中的“讀”,規(guī)定了體會文章情感和表達自己感情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目標③中的“在想象中感悟”,闡明了教學的主要策略是“想象”,表達目標是“感悟”。這樣的目標明確、清晰、扼要。既方便課堂的教與學,又利于教后的檢測和反饋。
當然,目標簡明不等同于簡單,而是在牢牢把握教材、依據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將它表述得明確而不含糊,具體而不啰嗦。
二、教學內容簡潔且精當
語文教學,要教給學生的東西太多,可是課堂教學的時間是個常數,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是有限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追求教學內容的簡約。
對教學內容取舍的標準是什么呢?小語專家崔戀認為,就是依據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綜合確定每課的教學內容。
解讀《詹天佑》一課時,初一看文,似乎要教要學的內容很多,既要引導學生理解詹天佑毅然接受設計修筑京張鐵路的壓力,又要啟發(fā)學生品悟詹天佑同工人共苦勘測線路的工作作風,還要讀懂“人”字形線路究竟是怎么回事。短短40分鐘怎么來得及教學?于是我鉆進去,潛心會文,反復鉆研,教學思路逐漸明朗:這課的重點就是詹天佑熱愛祖國和用聰明才智報效祖國兩方面的內容。于是教學中我就緊扣這兩點設計切入全文的主問題:從文章語言中你能感受到詹天佑是個怎樣的工程師?隨后引導學生抓住主要句段來品味,最后又水到渠成將兩點歸結到一點—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從整堂課的教學看,雖談不上行云流水,但可以說是既抓住了重點,直奔主題,又化繁為易,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曾說過:“學會有選擇地放棄,追求深刻的簡單。簡單就是快樂,簡單就是幸福。”舍得舍得,舍去某些東西不就是為了更好地得到另外一些東西嗎?因此,課堂上不必將每句話、每個句子都講得那么透徹,留下點余地和空間反而更美!
三、教學方法簡便且實在
自從“電”閱進入語文課堂以來,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就變得豐富多彩。可轉念一想,這樣熱熱鬧鬧的課堂實在嗎?大量使用課件就百利而無一弊嗎?優(yōu)美的音樂、生動的畫面能很快地把學生引至教學情境中,誠然,這對學生理解課文、激發(fā)興趣有了極大的幫助。但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會根據對文本不同的理解展開合理的想象。隨著想象的深入,學生就會內化文本,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感悟。如果教師過度地依賴多媒體課件,僅僅能刺激學生的感官,雖然順應了“讀圖一代”的需要,但學生卻很難靜下心來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依據文本展開想象,當然就難以品味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了。
因此,簡單的語文課堂上,教學方法必定是簡單實用的,課件的使用只是輔助,而不能代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王崧舟老師執(zhí)教納蘭性德的《長相思》,沒有過多地使用課件,僅僅配了幾段音樂,卻恰到好處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詞的內容,體會到詞人要表達的感情。在指導學生朗讀詞時,配上了嗚咽的號角聲、凜冽的朔風聲、狂暴的黃沙飛舞聲……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了荒涼肅殺的塞外。當指導孩子寫詞人在故園所看到的景色時,不失時機地配上舒緩的音樂,婉轉啾啾的鳥鳴,潺潺的流水聲,悠揚的牧童短笛聲……前后對比,詞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思鄉(xiāng)之情自然浮出水面。
在課堂上,最好的最簡單實用的教學方法應是教師本身。于永正老師執(zhí)教《第一次抱母親》,沒有做課件,也沒有表演,卻獲得了師生的好評。究其原因就是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個人魅力,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指導學生的朗讀,通過教師漂亮俊逸的板書指導學生寫字,通過深入淺出的點撥指導學生體會情感……于老師把教師是最好的教學方法詮釋的淋漓盡致。
教學方法洗盡鉛華,需要教師不斷錘煉教學基本功,提升教學藝術。
四、教學評價簡要且巧妙
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有思維、有主見的生命體,再精當的預設也不可能預見課堂上的所有意外和生成,也不能保障能適時地點燃這個火把。因此,簡單精妙的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有效保證。
例如,有位老師在執(zhí)教《清平樂·村居》時,一上來就請學生讀課題,第一位學生把“清平樂(yuè)·村居”讀成了“清平樂(lè)·村居”,課一開始就發(fā)生了意外,這是對執(zhí)教老師的考驗,也讓許多老師為他捏了一把汗??墒沁@位老師不慌不忙,反而表揚了學生—“嗯,讀得很不錯,5個字對了四個?!庇哪脑u價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順利地化解了意外。同時他還敏銳地意識到,或許會有許多學生讀錯,于是他便抓住這個生成,調整預設,緊接著讓學生指認出課題中哪個字是多音字,直到學生讀準“清平樂(yuè)”。簡單精妙的一句評價,糾正了學生的一個錯誤,化解了一次意外,顯示了老師的實力,贏得了聽課教師的喝彩。
教學評價應該簡單,是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點到為止、不露痕跡的評價,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相反如果教師喋喋不休的評價,霸占了課堂的話語權,勢必削弱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評價還應該精妙,充滿人文關懷。當學生思維卡殼時,精妙的點撥會讓學生豁然開朗;當學生語出驚人時,適時的激勵會讓學生信心百倍;當學生遭遇尷尬時,幽默的評價會掃除學生心中的陰霾……
總之,教學過程中的評價,目的是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不斷體驗成功,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簡單精妙的教學評價,體現了教師的教學功底和教學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