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標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以實現(xiàn)大學生良好品德和人格的完善。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要圍繞這個中心進行,既要符合教育規(guī)律,又要不斷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結合具體校情、學情、生情,按照“乘法”、“加法”和“減法”的原則來進行,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改革 原則 乘法 加法 減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C-0058-02
任何的教學改革,應該是一個揚棄的過程,既不意味著對原有模式的全盤否定,也不意味著對某種模式的全盤照搬,而應該是在原有教學基礎、教學團隊、教學模式基礎上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必須順應院校轉型的背景和要求,必須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適應,必須立足于自身實際,遵循相應原則,才可能取得教學實效性。
一、堅持不懈做“乘法”
育人之道,德字為先。今天在社會大變革的現(xiàn)實情境下,強調“立德樹人”顯得格外迫切。黨的十八大將“立德樹人”首次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強調教育事業(yè)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還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對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xiàn)有著重大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中做“乘法”,就是強調不可忽視和削弱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必須用合力,在教育效果上體現(xiàn)出“乘法”的原則。
(一)教學改革做“乘法”,是大學生成才的需要。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高校,培養(yǎng)的大學生都應該是德才兼?zhèn)涞?,有社會責任感、有辨明是非能力的而不是只掌握某種技能的人。在當前社會急劇變化特別是網(wǎng)絡時代背景下,大學生面臨各種價值觀的影響,在多元選擇面前不免迷惘。而大量的現(xiàn)實說明,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非常必要非常迫切的。高校應該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重視對學生思想和信念的引導,避免大學生在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的多樣文化、信息網(wǎng)絡化、功利化教育下出現(xiàn)主流價值觀迷失、交流的減少和道德的冷漠以及成“才”有余、成“人”不足的消極現(xiàn)象,切實為社會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
(二)教學改革做“乘法”,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xiàn)狀的反思和改變。當前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大,市場導向要求越來越強,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對學生培養(yǎng)定位很容易出現(xiàn)偏差,重技能培養(yǎng)而輕人文素質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不夠,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沒有用,只要搞好專業(yè)課就夠了”的偏見,所以課程被壓縮、學生缺課的現(xiàn)象較普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地位很尷尬。正如《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所指出的:“一些地方和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仍然重視不夠,政策條件保障尚未落實到位,教師隊伍建設不適應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發(fā)展需求,整體素質亟待提升;改革創(chuàng)新的手段不多,制約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實效性的瓶頸亟待突破;有效整合全社會資源的力度不夠,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格局仍需鞏固?!边@種現(xiàn)狀必須改革。
(三)教學改革做“乘法”,要發(fā)揮教師、學校和社會合力。從環(huán)境影響論的角度來看,能否發(fā)生“乘法”效應,教師的教學改革是核心環(huán)節(jié),但非唯一的因素。如果離開了大的輿論環(huán)境、各個具體環(huán)節(jié)的制度和政策支持,教學改革很難取得成效,所以必須依靠合力。要深入實施“實踐育人共同體建設計劃”,積極構建黨和政府、學校、社會共同參與、協(xié)同推進的實踐育人機制。首先,要加強學校制度建設,落實保障條件。學校應該有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方案的領導小組,負責對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進行全面指導;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教學改革及經(jīng)費保障等重大問題能夠得到執(zhí)行。其次,要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尤其對非思想政治教學教育的教師和其他教輔崗位人員,要使他們達成共識,對青年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全體教育者的責任,無論是哪個崗位,都不應忽視,更不能起反作用。再次,要發(fā)揮社會的教育作用,通過實踐教學、合作共建等方式對進行愛國、誠信等教育。
二、大膽謹慎做“減法”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管在什么辦學層次上,目標是一樣的,但是,達成目標的途徑、方法應因時代背景、教育對象而有所變革和取舍。從歷時性角度來看,社會發(fā)展進步快,每隔幾年,教學的具體內容、教學手段會有落后的可能性;從共時性角度看,不同層次的本科院校在學科基礎、教學團隊、教學資源上都有一定差異,所以沒有能夠一套永不過時、任何一個課堂都能用都適用的教學體系,所以在教學體系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大膽地做“減法”。
(一)教學改革做“減法”,是基于學校與學生的基本狀況。新建本科院校是在高等教育量的擴張階段以新成立、專升本、院校合并、民間辦學等方式出現(xiàn)的。這種類型的院校,多數(shù)先天不足,或者學科基礎薄弱,或者專業(yè)結構不合理。從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的角度看,新建本科院校不重在培養(yǎng)理論型人才而是實踐型的人才;從學生的文化成績的角度看,相比起其他的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的學生在理論學習的深度上應該是有所區(qū)別的,因此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適當?shù)刈觥皽p法”是有必要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于課程的特殊性,一直使用全國統(tǒng)編教材,強調理論體系的完整,是“大而全”的模式。這種教材模式利于教學過程中對基本理論的完整掌握,把握中央的政策方向,但無法面向不同層次的高校和不同層次的學生。新建本科院校要提高教學吸引力和針對性,就應該考慮如何在教學內容上做“減法”;傳統(tǒng)的教學是“灌輸性”的教學,課堂中以教師的講授環(huán)節(jié)為主,理論體系的掌握作為衡量標準。學生相對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主體性作用非常有限。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應該適當減少,把教學時間進行更科學的劃分和安排。
(二)教學改革做“減法”是精選,不是全盤舍棄,要做好統(tǒng)籌安排。首先,教學內容的增減必須在教學大綱的框架下,不能隨意地舍棄;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與教學環(huán)節(jié)相配套,優(yōu)化教學設計,做到以點帶面,提升學生對重點理論的關注力和理解力。其次,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選擇也要依據(jù)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根據(jù)不同專業(yè)和學生的情況來選擇,不能一刀切。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在教學上做“減法”,必然會帶來其他相關環(huán)節(jié)的變化,比如課程之間的內容銜接、課程考核的組織安排等,需要教師、教研室和部門支持和配合,做好統(tǒng)籌安排。
三、巧妙設計做“加法”
教學改革做“減法”不是最終目的,在做“減法”的同時,必須同時做“加法”,思考如何運用更好的方法途徑給學生更多的啟發(fā)和引導。
(一)教學改革做“加法”,要貼近學生實際,解決學生思想困惑,以提升教學實效性為目標。教學改革做“加法”,首先是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特殊性質。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信念教育為目標,必須通過對社會時代的有力分析,才有說服力,局限于陳舊的內容和觀點,難以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其次,是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需要。教材總是滯后性的,不一定能及時反映最新的思想和理論動態(tài),無法及時關注社會重大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做“加法”來彌補。
“加法”的第一種做法是加教學內容。在教材的使用中,可以將系統(tǒng)的理論模式整合轉為專題模式選擇性加以重點講授,還可以進行結合本地區(qū)實際來編寫校本教材,在把握好方向的基礎上更實用,更貼近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簡單說就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該突出“可用”、“管用”和“能用”的目標?!凹臃ā钡牡诙N做法是加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堂中減少了教師講授的環(huán)節(jié),與此相對應的就是要增加學生參與的環(huán)節(jié),比如討論、合作學習展示等;減少了理論講授,與此相應要增加實踐感悟的環(huán)節(jié)。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理論到實際的重要轉變載體,也是檢驗課程教學是否管用的重要途徑。思想政治理論課也要更強調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課堂實踐到課外實踐、從校內實踐到校外實踐,構建一個全方位的實踐教學體系,讓學生能靜下心來讀,能走出去看,能抬起頭想,能拿起筆寫,能張開口說,這也是基于新建本科院校轉型背景下定位的應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質。
(二)教學改革做“加法”,需要教師轉變觀念。教學改革,觀念先行。首先,要客觀看待教育教學的時代背景?;ヂ?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wǎng)絡信息滲透到個人和公共生活的每一個地方,無孔不入,這種信息的多元化和傳播方式的影響不容忽視。其次,要客觀地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與經(jīng)濟全球化與信息化時代成長起來“90后”大學生,他們的生活習慣、知識結構和學習方法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對課程教學的接受和要求比較高。再次,要看到課程教學改革的快速推進。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等新的教學模式在越來越多的課程中使用,對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基于這樣的教學背景、教學對象和教學手段的改變,教師需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需要重新定位高效課堂的理念,這樣才能尋求到做“加法”的動力和路徑。
(三)教學改革做“加法”,需要善用新媒體和新模式。新媒體和新模式運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無疑為課程增加了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做“加法”離不開新媒體,但新媒體和新模式的應用并非越多越好,拿來就用,不能濫用,而要善用。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同于其他技能類課程,它更需要在人與人的交流中獲得共鳴、認同,從而達到教育目的,“人—機”模式不能取代“人—人”模式,因此,在使用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手段時,需要教師投入更大的精力,權衡各種模式的利弊,認真設計教學過程,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的同時,把控好方向,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情感關懷,切不可放任,流于形式。
總之,教學改革的“減法”和“加法”是策略,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最終都是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乘法”,事實上就是根據(jù)原有的教學模式特點、存在問題以及轉型后人才培養(yǎng)的定位,探索如何在學科的完整性和知識的應用性之間、課堂理論教學和具體應用實踐之間找到平衡,要堅持“乘法”,善用”加減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爍.立德樹人是根本[N].人民日報,2012-11-30
[2]孫華.大學生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改革探索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4(6)
[3]玉素萍.廣西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探析——基于“二次轉型”的背景[J].教育觀察,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