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咨新
“過分追求不勞而獲的金錢,由此走向無可救藥的深淵,即將面臨家破人亡的局面……自己生死未卜,貪下錢財為誰花?”這是貴州省住建廳原副廳長陳萬達受賄(受賄人民幣八百八十四萬余元、美元十萬元;索賄港幣八百萬元、人民幣七十萬元)案發(fā)后的懺悔。此話道出了貪官走上絕路的下場,發(fā)出了貪官內心沉痛的悲嘆。
“禍生于多貪,患生于多欲”。大量案例顯示,貪官的人生路,就葬送在“貪欲”兩個字上。他們把職務當作撈取錢財的平臺,把權力視為牟取私利的工具。為他人在工程項目、土地出讓、資源配置、行政審批、政府采購、資金分配、干部任用等方面謀取利益,大搞權力尋租、權錢交易。
走近貪官,觀其貪態(tài),可謂花樣迭出,形形色色。有的金錢至上,貪得“有理”;有的錢迷心竅,貪不收手;有的貪心不足,貪欲無度;有的貪得無厭,來者不拒。貴州省公路局原黨委書記周金毅認為“有錢才是硬道理”,把人家送上門的上萬、幾萬的禮金,視為“人之常情”、“禮尚往來”欣然收下,共受賄達三百七十萬余元。湖北省通山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鄧乾泓給自己定了一個荒唐的“目標”:“搞一百萬就收手”,隨后“目標”實現了,卻“想不貪都已經做不到了”。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原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裁韓國璋年薪四十萬左右,但他還不滿足,還想拿,多次索取、收受他人財物,折合人民幣六百一十八萬余元。
“貪下錢財為誰花”?這是貪官陳萬達的醒悟。筆者以為,貪官們都應該引為深思。有人認為,伸出貪手,貪下的錢財就是自己的財富,裝入“保險柜”就萬無一失了。殊不知,貪欲帶來危機。貪下錢財,看似“福從天降”,實為“災禍臨頭”。不義之財,不僅像是燙手的“山芋”,拿不得、吃不得、花不得;更像是一顆“定時炸彈”,到時就會爆炸(暴露)開來。且看一位貪官的自白:“受賄后整天提心吊膽,吃不好、睡不著,害怕聽見警笛聲,精神幾近崩潰,真正體會到什么叫生不如死,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p>
之前貪官“貪下錢財為誰花”,據筆者追蹤,錢財的去向“浮出水面”:一是藏在家里。辦案人員從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家中搜查出現金折合人民幣兩億余元,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檢察機關一次起獲贓款現金數額最大的案件;二是放著無用。貴陽市原市長助理貪污千萬,被審查時他對檢察官如此感慨:“哎,這么多的錢,我拿來做什么?平時無用,這回你們拿來給我量刑時可有了大用!”三是用來退贓。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fā)科犯受賄(共計折合人民幣一千二百九十六萬余元)罪、巨額財產(五百七十八萬余元)來源不明罪,案發(fā)后,他主動交代犯罪事實,積極退繳全部贓款贓物。此外,還有投資升值、揮霍享受、轉移海外的。眾所周知,贓款(物)是非法所得,這樣的錢能想花就花嗎?能花得心安嗎?
那些大貪巨貪,最后不就當了一個財物保管員嗎?就是過了個手,最后還要還財于民、還財于公?!安灰鲞@些事情?!边@既是忠告,更是警示。
【原載2015年3月23日《湄洲日報·紀實》】
插圖 / “回報” / 徐 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