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富琪
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在古代,“天府”是一個官職,主要掌管人間珍寶。戰(zhàn)國后期,秦國的李冰及其子二郎在蜀地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從此為成都平原帶來了富庶。如今,“天府之國”一詞被專門用以指代四川盆地,尤其是成都平原。富饒的土地帶來了眾多的食材,而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就像是一個個技藝高超的魔術(shù)師,將食材變成了一道道珍饈美饌,成就了成都令人魂牽夢繞的美食。美食之于成都,不僅是一道閃亮的招牌,更是一副涵蓋了各階層人士的浮世繪。無論男女老少,無論貧賤富貴,總能在成都找到專屬于自己的美味。
這里有高端精致、陽春白雪式的佳肴,也有樸實簡陋、下里巴人式的路邊排檔菜。此外,成都美食離不開豐富的佐料,而在萬千種佐料中,成都人對辣椒情有獨鐘,但成都的辣,并不那么火爆,再加上一點點麻味,顯得柔情萬種,讓人念念不忘。
成都美食豐富多彩,從精致料理,到麻辣火鍋,再到街邊小吃,無不體現(xiàn)出這座城市對于美食的熱愛。無論是誰,來自何方,均能在成都找到專屬于自己的美味。
因此,與其說是成都造就了遍地美食,不如說是眾多其味無窮的美食,造就了熱鬧非凡的成都——這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陽春白雪
“公館菜”將美食變?yōu)橐环嬜鳛橹袊鴤鹘y(tǒng)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大約發(fā)源于秦朝時期,而到了魏晉三國時期,無論是烹飪原料的取材,還是調(diào)味品的使用,以及對刀工、火候的要求,均已初具菜系規(guī)模,進入唐朝后,川菜已名揚天下。此后,川菜的烹調(diào)技藝日臻完備,菜品也愈加豐富,清朝時期,四川有位名叫李調(diào)元的文人在《函?!ば褕@錄》中記載,川菜的烹制方法有炒、滑、煸、熗、炸、煮、燙、煎、蒸、煨、燉等 38 種之多,可謂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近現(xiàn)代川菜起于清朝初年,那時中國正值多事之秋,四川地區(qū)民生凋敝,清政府作出“湖廣填四川”的政策,為四川引入了眾多能人志士。外地官員舉家遷至天府之國,連廚師都帶來了,因此,各大菜系在四川融會貫通,更加豐富了川菜的風(fēng)格。因此到了現(xiàn)在,川菜可謂吸取了各方精華,而且在眾多菜肴上,一代代傳菜大師精益求精,將美食變?yōu)榱苏嬲乃囆g(shù)。
作為四川的省會,成都無疑是川菜的集大成者。光是成都市區(qū),就有3萬多家酒樓、餐館,它們遍布大街小巷,人們就算是閉著眼睛,也能輕易找到一家餐廳大快朵頤。如果你是一個十分講究品位的人,追求高端的精致料理,大可品嘗一番成都特有的“公館菜”。
民國時期,尤其是在抗戰(zhàn)時期,成都吸引了眾多達官顯貴、文化名流前來定居,他們住在深宅大院里,成都老百姓將之稱為“公館”。住在公館里的人,對衣食住行十分講究,在烹飪上更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不斷用挑剔的味蕾折磨著一個個從名館子里出來的大廚。然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挑剔,讓川菜衍生出了一個新的分支——“公館菜”。
“公館菜”的特點,便是精妙絕倫。當(dāng)年的公館大廚,發(fā)揮了科學(xué)家般的研究精神,反復(fù)鉆研每一道菜肴的潛力,力求能制作出絕世無雙的獨家美味,為此,他們甚至可以為了一盤炒青菜而籌措數(shù)日,其精細程度令人嘆為觀止,大概連如今歐美盛行的分子料理都只能汗顏。后來,部分公館大廚不愿孤芳自賞,便就地開起了館子,對外開放,“公館菜”也漸漸成了成都普通百姓對美食的最高追求。
“公館菜”的另一個特色,便是古樸典雅的就餐環(huán)境,精心雕制的紅木家具、花紋繁復(fù)的帷幔、獨具韻味的古典工筆畫……無一不體現(xiàn)出民國風(fēng)貌,再加上藝術(shù)品般的美酒佳肴,讓食客宛如步入了一幅優(yōu)美畫卷,每一次咀嚼都是極致享受。
下里巴人
走街串巷的美食傳遞者
成都美食文化源遠流長,除了陽春白雪式的精致料理,也有下里巴人式的平民小吃。成都小吃豐富多彩,口味變化多端,僅常用的就有香甜、咸甜、椒麻、紅油、怪味、家常、麻辣、咸鮮、糖醋、芥末、蒜泥等十余種,在廚師的手下,每一樣佐料都能玩出“十八般味道”,讓人永遠也吃不膩。
想要吃到味道正宗的成都小吃,需要進行一番探索。如同很多地方的小吃攤一樣,成都的小吃攤也往往隱藏在曲折幽深的小巷里,而有些小吃攤的地址并不固定,而是隨著攤主走街串巷而不斷遷移,因此,為了享受一口絕妙小吃,有時還需要一些運氣。
很多70后和80后成都人,一定還記得當(dāng)初在家屬區(qū)中游蕩的“甜不辣”吧。“甜不辣”是成都的特色小吃,即一種油炸小串,各類食物被分成極小的一塊,串在一根根牙簽般的小簽上,炸好后,將小串放置在鋪滿辣椒醬的佐料盤中,用力地一裹,便大功告成了?!疤鸩焕薄钡臄傋臃浅P?,往往只有一張折疊桌椅,攤主除了炸“甜不辣”外,還會“兼職”畫糖光燈。椅子不夠坐,食客們——通常是放學(xué)歸來的小孩,也并不介意,他們?nèi)宄扇?,耐心地等待攤主炸著誘人的“甜不辣”,得到食物后,一手拿糖光燈,一手拿“甜不辣”,一群人嘻嘻哈哈地吃著美味小吃,各自回家。
可惜的是,如今隨著城市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從前的家屬區(qū)變成了一棟棟高樓,而“甜不辣”也漸漸消失了身影,唯有在尚未拆遷的少數(shù)老舊小區(qū)中,或許能有幸遇見一位佝僂著腰、白發(fā)蒼蒼的攤主,一群活潑的小孩圍繞在其周圍,嘰嘰喳喳地點選著食物,攤主則一聲不吭,默默地取出孩子們選擇的食物,再看著孩子們拿好食物蹦蹦跳跳地離開。說起來,“甜不辣”應(yīng)該算作是成都串串的一個分支。成都人愛吃串串,更能將串串吃出千百種不同的花樣來,冷鍋串串、火鍋串串、藤椒串串、缽缽雞、砂鍋串串……可以說,那一根根修長的竹簽,串起了成都最平凡的市井生活。成都串串多如繁星,而成都人有一個共識:越是偏僻的串串,就越是好吃。其中的代表之一,便是“廁所串串”。
“廁所串串”本沒有名字,但憑借著良好的口碑,食客總是絡(luò)繹不絕,因店鋪位置偏僻,不好找,但好在附近有一間公共廁所,食客們便以此為地標(biāo),口耳相傳,久而久之,店鋪就正式得名“廁所串串”。這樣的名字雖然顯得有些不雅,卻也引來了更多食客一探究竟,很快便成了成都的名店。后來,見食客實在太多,“廁所串串”便決定開分店,沒想到,爭相模仿的“廁所串串”也紛紛開業(yè),倒讓真正的店主頭疼起來,據(jù)粗略估算,成都市內(nèi)一共有300多家“廁所串串”,而其中的“真品”,還不及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這樣的結(jié)果,盡管讓人哭笑不得,但由此可見,成都人對串串是多么瘋狂。
粗中有細
用佐料譜寫交響曲
對于麻辣火鍋的發(fā)源地,成都與重慶曾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唇槍舌戰(zhàn),且不論真相究竟為何,火鍋無疑可說是川渝地區(qū)的代名詞。其實,成都火鍋與重慶火鍋之間,有著很大差別,與重慶的辛辣火爆不同,成都火鍋,講究的是剛?cè)岵敝杏邢?,香中帶辣,再加上花椒所帶來的余味,讓人回味無窮。
在很多外地人看來,串串與火鍋似乎有很大的相似性,事實上,串串更像是夜宵首選,而火鍋,則多少要顯得“正規(guī)”一些。或許對不拘小節(jié)的重慶人來說,晚餐與夜宵本無區(qū)分,但在成都卻并不如此,火鍋,絕對屬于正餐范疇。
正因如此,成都火鍋總是顯得精致一些,從店內(nèi)的裝修、油碟的種類,到鍋底的色澤、菜品的擺盤,均有一股小資情調(diào)。翻滾的紅油,散發(fā)出濃郁的香味,香味中,無數(shù)佐料像是萬花筒般,不停變換著排列組合,辣椒、花椒、豆瓣、牛油、三奈、八角……這些佐料如同一個個跳躍的音符,譜寫出了一首誘人的交響曲。
當(dāng)然,成都美食在佐料上的豐富,絕不僅僅體現(xiàn)在火鍋上,因為在川菜中,佐料本身就占有絕對比重,例如宮保雞丁、麻婆豆腐、蹺腳牛肉、老媽兔頭、夫妻肺片、水煮牛肉、酸辣蹄筋……可以說,佐料就是川菜之魂。
成都美食離不開佐料,或許會讓人覺得有些喧賓奪主,但其實,正是這些佐料,將食物的味道變得更加細膩、豐富,讓舌尖上的每一顆味蕾,都能充分感受到曼妙的美味,真可謂是“粗中有細”。
有人說,成都是一座慵懶的城市,這句話其實是說:生活在成都,才叫真正的生活??旃?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并沒有讓成都變得浮躁,反而使之變得更加歷久彌新,如同一壇老酒,靜默地散發(fā)出醇厚的香味。在這壇酒中,酒水無疑是成都人,而酒曲,則是他們對美食的追求,也是對生活的追求。酒曲不斷發(fā)酵,醉了成都,香了人間,這便是成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