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巖
(盤錦市遼河油田興隆三小 遼寧盤錦 124010)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幾點思考
趙 巖
(盤錦市遼河油田興隆三小 遼寧盤錦 124010)
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基礎性學科,是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保障。語文教學主要以文章教學為主,通過閱讀文章學習生字生詞,掌握寫作技巧,提高文化修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因此,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要開展形式。想要讓學生學好語文必須首先提高閱讀能力。尤其在小學教學階段,學生吸收知識較快,在這一階段掌握的能力會伴隨學生一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把握好這一階段,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基礎保障。
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提高
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提高考試成績,更是服務于生活。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能夠體現在日常表達和語言能力中,是一個人文化底蘊的證明,學好語文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加強人際交往。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語文教師必須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為目標,明確學科特點和教學重點,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受到我國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許多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以教材為中心,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得分較高的知識點上,對于一些考試中不涉及到的內容直接跳過或簡單講解。對學生的要求也僅停留在背誦重點知識上,沒有進行課外閱讀內容的拓展,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有限,思維的發(fā)展和能力的提高也受到了限制。學生迫于教師和考試的壓力,沒有時間閱讀文章,將大量的時間用在了背誦知識點上。
對于小學語文課程而言,由于當前教學僅重視考試教育,因此許多教材中都是通過設置課堂小測驗或每日一練來提升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或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題感來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因此令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閱讀,更加無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以及自主閱讀能力。[1]
在學校方面,學校主導著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向及進度,其包含著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墒?,當前諸多學校,特別是鄉(xiāng)鎮(zhèn)小學,為了獲取較高的升學率,學生的考試成績更為重要,因此忽視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還有的學校不具備圖書室,或者圖書類別較少,沒有給學生提供必要的閱讀條件。
考慮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小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產生的巨大影響,教師應制定完善的教學策略,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在教學中,對于語文教材內的每一篇文章乃至每一段話,教師均不可存在應付心理,讓學生僅簡單讀幾遍了事,而應當依照教學內容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把相應句子、詞語標注出來。這樣,在教師講解課文時,學生會更容易理解,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文理解力與閱讀力的目的。比如,在講解《草原》一課時,考慮到文章內容主要是描繪草原美好的景致,展現作者初次來到草原的喜悅之情,因此在講解內容前,教師需要首先帶領學生通讀本課的生字生詞,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在保證學生能夠閱讀全文后先默讀,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有感情的大聲朗讀,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在讀的過程中將不懂的內容標記出來,最后由教師統(tǒng)一講解。通過這種循序漸進式的閱讀,能夠讓學生對文章內容全面掌握,提高閱讀教學質量。[2]
在教學中,有的教師太過注重學生的閱讀量,以為只有閱讀得多,才能有更多的體會,忽視了對學生感悟的引導。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應適當打造情景,讓學生真正感受課文的含義,感受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
例如,對于《金色的魚鉤》一文,如教師僅讓學生反復閱讀,很難感受到文中人物的情感,無法提升閱讀效率。對此,教師應通過多媒體展現課文內容相應的片段,使學生和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之后再讓學生進行閱讀,這樣才可以令其真正感受到文章的內涵。
閱讀作為個性化行為,教師不能以主觀分析,替代學生自身感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閱讀課文,通過讀寫結合方式,記錄自身理解,進而提升學生主動閱讀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需要組織學生開展閱讀訓練和語言訓練,巧妙將讀寫結合,使學生語感得以進一步強化。
例如,教師在講述《匆匆》一課時,對于描寫時間是如何匆匆而過的句子,可讓學生先閱讀原句,感悟句子含義,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反復朗讀,進一步提升感受。然后通過讀寫結合,仿照課文造句、寫文章。在寫作時,讓學生表達閱讀感悟,進一步強化語感訓練。待學生學習了整篇文章之后,讓學生結合自身體會,寫一篇讀后感。根據文章內容,表達自己應該如何珍惜時光。通過這種讀寫結合方式,使語感得到進一步強化。
首先,學習新課文之前,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傳授預習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可充分運用課前預習法。學生預習一篇課文之后,可逐步熟悉課文內容,帶著問題學習文章,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預習前提下,教師講述新課文,在具體教學時,一般做法為:明確預習要求,要求掌握自學文章中的新詞與新字,簡單介紹本文內容,有利于節(jié)省課堂教學時間,使學生主動性得以充分發(fā)揮。
例如,筆者講授《晏子使楚》課文時,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通過“標記法”劃出疑點、難點,在課堂教學中提出,筆者集合學生智慧討論,通過自己答疑,使學生逐步掌握課前預習方法,進而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其次,重視重點詞句講解。在一篇文章之中,重點詞句往往是課文關鍵所在,如能抓住重點詞句,課文理解就更為簡單。因此,在閱讀之前,教師可拋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尋找相關句子與詞語,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以提高其閱讀能力。例如,筆者在講述《白楊》時,將“白楊”作為明線,由表面“白楊”到里面“人”的描寫,描述白楊特點,體現作者高尚品格。在講述此文時,筆者選擇“以讀代講”的方式,讓學生去理解閱讀、感受閱讀。
總而言之,閱讀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實現全方位發(fā)展。因此,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較差的現象,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時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正確的閱讀習慣,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1]高傳虎.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1):117.
[2]李海燕,臧玲.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