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濱??h八灘鎮(zhèn)第二中心小學(224000) 周成海
淺議習作評價改革策略
江蘇濱??h八灘鎮(zhèn)第二中心小學(224000) 周成海
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的習作評價處于被忽視狀態(tài)。教師應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對習作評價進行探索性改革。在評價內容上進行改革,做到形式多樣;在評價層次上進行改革,力爭形成序列;在評價方式上進行改革,強化鼓勵為主。
評價改革內容層次形式
很多小學生一提到習作就感到害怕,其根源不在于學生,而在于教師對習作教學存在認識上的錯誤。如在整體流程上重指導輕評價,而在評價上則重“找茬”輕表揚。其實,好作文是改出來的,學生的習作興趣更是教師培養(yǎng)出來的。這兩點都離不開教師對習作正確的評價。
一篇佳作的產生,不僅僅依賴于句子語言,還依賴于結構、選材等。因而教師針對學生的習作評價也要全面,要立足于習作撰寫的各個方面,包括學生觀察生活的方法、搜集素材的態(tài)度以及參與評價的方法、與同伴進行交流等。
筆者就曾對學生習作自主評價進行了全面改革。比如把整個習作流程分為習作前、習作中、習作后。其中,習作前分為觀察生活、搜集素材、撰寫提綱等幾部分;習作中分為習作態(tài)度、文章結構、語言表達以及書寫情況等幾部分;習作后則分為二次修改以及小組交流等幾部分。每一部分的評價都相應的用分值表示,然后進行綜合評價,從而得出習作分數(shù)。教師則在學生自我評價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并且著重于學生的寫作態(tài)度以及二次修改,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以及后續(xù)修改的習慣。
這里教師需要明白一點,就是教師的評價導向對于學生習作起到什么樣的促進作用。毫無疑問,這里的教師評價往往會起到指導性作用。所以,在評價中就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習作的各個方面,如果無法做到客觀評價,至少也要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這一來可以提醒學生完成習作需要注意的事項;二來也能讓學生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至于其習作本身怎樣,倒不算重要。
習作沒有齊步走,況且也不可能實現(xiàn)齊步走。因而教師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重視學生習作表達的差異,針對學生個體,做到一人一評價。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原有習作水平有所了解,要讓他們每次習作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而不是“零起點”,這是其一。其二,每一次習作指導都應該有個明確的目標,有一個明確的重點,其中評價也需要有所側重,這樣就可以與習作相輔相成,而不是全面開花。
比如第一學段主要關注學生習作興趣的培養(yǎng),第二學段則重點是片段習作訓練。比如某次片段訓練,指導的重點是總分結構,那么在評價中也應該突出總分結構,至于其他內容,比如句子、語言等,則應該弱化或者淡化。還有,如果是動物外貌描寫,那么評價重點就應放在外貌描寫的順序上,至于其他則盡可能少評價,避免沖淡主題。教師還需要明白,不是一次習作、一次評價,而是一次修改、一次評價,每次評價都立足于一個側重點,從而讓學生的習作水平有個實實在在提升。
當然,上面僅僅強調了評價需要圍繞習作目標進行,其實,評價還需要結合學生進行。比如學生平時習作都是一二百字,這次習作卻寫了七八百字,這就需要表揚;某個學生平時的習作比較潦草,態(tài)度不夠端正,這次抄寫得非常工整,這也需要重點表揚,甚至要在全班學生面前進行表揚。如果教師忽視了學生的改變,就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這一點也要注意。
新課標強調評價需要多元化,其中主要是發(fā)揮評價的診斷、反饋與激勵作用。為了充分發(fā)揮習作評價的激勵作用,教師應該改變過去“一師獨評”的現(xiàn)象,強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比如針對學生層面,可以開展學生自評、同桌互評、小組評價等方式。這里教師也可以給予幾條標準,從而讓學生的評價有個直接參考的依據(jù)。另外,教師還需要注意的是,評價主要是激勵,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這是根本。
在具體評價語言上,教師更需要注意采用激勵性語言。比如關于贊美的評語有:“讀完你的習作,看到你寫的公園游玩圖,我感覺自己就站在公園里一般!”還有指導性評價:“對了,你寫到同學課間跳繩,如果詳細描寫一個學生跳繩,比如她第一次跳得怎樣,姿勢怎樣,周圍同學表情怎樣……就更好了?!边@些評語不僅不會讓學生感到壓抑,反而會使他們得到啟發(fā),從而完善自己的習作。
評價方式上的多元,不僅僅是習作后的評價,還有及時評價以及過程評價。只有教師綜合各種評價,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修改,讓學生享受到那種推敲的快樂,學生才會感受到教師、同學乃至家長的善意,明白他們評價的主要目的,從而獲得習作所帶來的快樂,最終達到“無為而教”的目的。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作文教學來說,雖然評價相比指導滯后了一步,但是卻能決定學生對于習作的態(tài)度、修改方向,因而更為重要。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習作訓練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引導學生寫好作文、愛上作文。
(責編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19-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