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東縣栟茶鎮(zhèn)滸澪小學(226406) 湯寶秀
小說教學,將對比策略貫穿始終
——以《林沖棒打洪教頭》的教學為例
江蘇如東縣栟茶鎮(zhèn)滸澪小學(226406) 湯寶秀
小說文本經(jīng)常會有“對手戲”出現(xiàn),這就為小說文本閱讀對比策略的運用提供了契機。教學蘇教版《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可以借助對手戲、轉(zhuǎn)換視角點、緊扣聯(lián)系線等,讓學生認識人物、理解人物,從而提高小說閱讀教學的整體效益。
小說閱讀對比教學策略
對比是閱讀教學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在敘事結(jié)構(gòu)相對鮮明的文本中,對比策略的運用能夠收到更好的效益。小說文本經(jīng)常會有“對手戲”的出現(xiàn)。這就為對比策略的運用提供了契機。下面蘇教版《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的教學為例,談對比教學策略的運用。
比武之前,作者對洪教頭進行了一番描寫,其中包含了“脫”“掂量”“喝道”等動作,將洪教頭狂妄自大,根本無視林沖的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而語言上,雖然只有“來!來!”兩個字,卻力承千斤,直接寫出了洪教頭無禮挑釁的用意。對林沖的描寫,作者著墨不多,僅用“只好”“請教了”等詞,可以看出林沖被逼無奈、謙虛謹慎。
在教學這一段文字時,如果教師將兩個人物單列成線,顯然就違背了施耐庵小說創(chuàng)作的初衷。作者將兩個人物前后出現(xiàn),旨在通過洪教頭的襯托凸顯林沖的個性特點。因此,教師要順應作者的創(chuàng)作用意,運用對比的策略,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與人物對話、與作者對話。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將兩個人物的動作、語言、形象等進行整合,引導學生細細揣摩人物言行背后隱藏的內(nèi)涵,感受文章表達的效果,提升學生小說閱讀的能力。
這篇課文林沖與洪教頭顯然是主人公,但如果對比閱讀僅僅停留在這樣的層面上,學生的思維意識就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因此,教學時,筆者進一步拓展思路,將本文中的另一個人物——柴進引入到對比的行列來,形成了更為寬泛的對比場景。
細讀文本就會發(fā)現(xiàn)初見林沖,柴進是“心中大喜”“殺雞宰羊”“厚禮款待”,而洪教頭卻是“全不理睬”“也不想讓”“上首坐了”。在語言上的對比則更加明顯。
對比閱讀柴進、洪教頭對林沖的態(tài)度,一冷一熱盡顯無遺。聯(lián)系柴進與洪教頭的三處對話,更是將洪教頭不知天高地厚的嘲笑與挑釁之感躍然紙上。引領學生從洪教頭入手,先看看他眼中的林沖形象——“流配犯人”,然后直接跳將起來,向林沖下戰(zhàn)書;再對比柴進心目中的林沖——雖然已經(jīng)被冤成為犯人,但仍舊是享譽江湖的“禁軍教頭”,英雄之氣尚存,是一條真正的好漢。
如此對比閱讀,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洪教頭自始至終表現(xiàn)出來的是狂妄自大與不可一世;而林沖始終保持了矜持與謙遜,其英雄的形象可見一斑。
很多教師往往只關注文本中不同人物之間的對比。事實上,對比不僅僅體現(xiàn)在對文本中不同人物之間的“對手戲”上,也體現(xiàn)在同一個人物的前后表現(xiàn)上。尤其是小說,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人物的心理都可能產(chǎn)生變化。因此,關注文本人物的前后變化,也是一種有效的對比策略。在人物的前后對比中,不僅可以洞察環(huán)境、情節(jié)的變化對人物產(chǎn)生的影響,更有助于學生深入人物內(nèi)在情感,以更加深入的視角關注人物,從而獲取更為深刻、全面的信息,提升閱讀的整體效益。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就緊扣洪教頭前后的語句進行對比。剛出場時,洪教頭是“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而到最后是“滿面羞慚,灰溜溜地走開了”。
教學第一句時,教師引領學生從人物的動作入手,借助“挺”想象洪教頭在一開始傲慢無禮、不可一世的霸道勁,從“歪戴頭巾”意識到作者在此處就已經(jīng)暗含著洪教頭的反面形象,也預示著洪教頭的出場終究就是一場鬧劇,是一個具有喜劇色彩的小丑人物。而對最后一句,教師先是引導學生從“滿面羞慚”“灰溜溜”等詞語中感受洪教頭雖然霸道,但尚知廉恥的形象特點;然后聯(lián)系第一句進行對比,將人物之間的落差鐫刻在學生的意識中。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洪教頭在這短短的一天時間里,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將學生的思維從形象認知層面轉(zhuǎn)入到梳理情節(jié)、感知變化緣由的更深的層面中,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對比策略是作者鋪陳情節(jié)、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在解構(gòu)文本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也應該順應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將對比策略引入課堂教學中來,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感知、思考,從而使學生深入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益。
(責編韋雄)
G623.2
A
1007-9068(2016)1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