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大眾文化影響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2016-03-04 02:44于濱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16年1期
關鍵詞:大眾文化精英校園文化

于濱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

論大眾文化影響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于濱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和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大眾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不斷加強。面對大眾文化的沖擊,高校應積極促進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的良性互動,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視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使高校成為創(chuàng)建21世紀新文化的主力軍,不斷提高大學生對大眾文化的審美能力。

大眾文化 高校 校園文化

伴隨我國改革開放事業(yè)的不斷推進,社會文化也隨之經(jīng)歷了一場深刻的轉向,即大眾文化以較快的速度發(fā)展起來,逐漸成為與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相抗衡的一種社會文化。高校校園文化歸屬于精英文化的范疇,它以深厚的人文精神為底蘊凝聚著該學校的歷史和精神傳統(tǒng),融合了社會主流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當代主流文化在校園中的體現(xiàn),其濃郁的學術氣息、高雅的審美趣味、蘊含的科學精神,發(fā)揮著為社會服務和引領社會文化的重要作用。校園文化是高校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動力和源泉,其主張倫理價值的嚴肅性、規(guī)范性,追求學術性和創(chuàng)造性,具有不斷超越的精神動力。大眾文化的基本目標是追求娛樂,具有可復制性、通俗性、無深度感。作為受市場經(jīng)濟導向的市民文化,以個性化、非主流為追求,亦被喻為快餐性消費文化。大眾文化作品一般都是通過現(xiàn)代技術或科技手段以較快的速度復制或炮制并拋售給大眾。大眾文化之所以占有市場一席之地,是因為其產(chǎn)品某種程度上是大眾所需的。大眾文化也并非全無進步的、合理的、有用的要素。大眾文化所表達的平等性、親民性、全民性和世俗性的融合思想,有利于促進整體社會文化多元化、自由化和民主化的進程,同時它能讓平民百姓深深地感受到個人存在的價值和地位,從而極大地激起了民眾的主體意識和積極的熱情[1]。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大眾文化客觀上正使當代的中國意識形態(tài)發(fā)生著調整和改變,拓寬了民眾交往的公共文化領域,促進了弱勢群體逐步向具有自主意識和價值的文化主體的轉變,加速了當代中國文化現(xiàn)代化的步伐,這些作用都是有目共睹和毋庸置疑的。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nèi),大眾文化發(fā)展得很快,如我們廣為熟知的大眾文化形式肥皂劇、選秀節(jié)目、娛樂性廣告、報紙雜志等暢銷的消遣娛樂版面、KTV、街舞、追星、搖滾、流行歌曲、家居裝修、時裝展示乃至產(chǎn)品的包裝與企業(yè)的文化形象等等。

高校校園文化預示和引領著社會文化的前進方向。相比較而言,大眾文化是一種受眾較廣的世俗文化,更具有平民性,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百姓的精神享受。高校校園文化與大眾文化雖有差異,但也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精英文化為大眾文化提供精神思想、學術指導與智力支持,大眾文化也為校園文化提供了思想資源和應用領域。兩者之間是一種相互彌補、滲透的矛盾與沖突,這一過程最終導致雙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彼此升華與提高,而非共同否定與消亡[2]。對社會文化發(fā)揮引領作用的高校校園文化與滿足百姓個人價值需求的大眾文化間的沖突是相對的。包括校園文化在內(nèi)的精英文化雖然在百姓中的受眾群相對較少、普及率也不高,但因其注重價值意義的精神追求,對于提升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引領和導向作用;同時,大眾文化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其特有的價值和意義。它來源于廣大群眾,能夠代表廣大群眾的思想、情感與理想,深受百姓的喜愛。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有利于擴寬受眾者的廣度與寬度。加之,高校校園文化的社會輻射功能也將發(fā)揮更大亦更廣泛的作用、將更多地被廣大群眾所接受。

一、大眾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

20世紀80年代末起,思想解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中國社會結構轉型和市場經(jīng)濟的逐步確立不僅帶來物質上的大眾消費,而且?guī)砭裎幕系拇蟊娤M。中國人的思想空前活躍,文化意識也開始從意識形態(tài)性的完全一體化向多元文化形態(tài)分化。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下,以平民性、娛樂趣味性、通俗性和隨意性為內(nèi)容取向和價值取向,易于在大眾中傳播的大眾文化開始萌芽并日趨繁榮,而以學術性、精英性、權威性與社會性為價值取向的精英文化正在走向衰落。改革開放初期具有大眾文化性質的作品一般是從港臺或海外傳入大陸的。例如,以鄧麗君為代表的抒情歌曲,《霍元甲》、《上海灘》等電視劇,以及三毛、瓊瑤等人的言情小說等。更加刺激、更具挑戰(zhàn)意味的搖滾樂也被從海外引入,受到了青年人的喜愛。這些大眾文化產(chǎn)品的傳入使中國大陸民眾了解了大眾文化,同時也有力地催生了大陸本土化大眾文化的生長?!俺爆F(xiàn)象、小沈陽、郭德綱、周立波等在受到某些知識分子抨擊的同時也受到了大眾的吹捧和喜愛。百家講壇于丹、易中天、紀連海、孔慶東的迅速走紅,表明精英文化開始放下高雅的“架子”逐步走向大眾,滿足大眾的知識和情感需求。大眾文化來勢洶涌、精英文化逐漸受到歌星、明星等的沖擊,知識分子抑或冷靜地蔑視,抑或進行理智的批判大眾文化的媚俗。然而,大眾文化依然我行我素,最終,在“人文孤島”上的精英們只能通過批判大眾文化、呼喚人們追求和向往精英文化中證明自身的存在[3]。

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高等教育在規(guī)模上開始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毛入學率達到40%[4]。隨著高校不斷地擴招,加之放寬了入學年齡等,使得各種因素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良莠不齊。大眾文化中充斥了新奇、時尚的元素,而大學生正處于心理尚待成熟的年齡階段,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和嘗試欲,這加速和拓寬了大眾文化在校園文化的推廣與傳播的進程。高校校園文化有其獨特的學術氛圍和理性自由的思想,承擔著智力支持、精神堡壘、育人的社會責任和使命。以營利為目的之一的大眾文化為高校帶來了浮躁、追求利益的氣息,給校園文化的學術性和獨立性帶來了強烈的影響和沖擊。高校的校園文化與大眾文化在當前市場經(jīng)濟浪潮中相互碰撞與沖突,主要表現(xiàn)在大眾文化對校園文化的沖擊。在高等教育大眾化不斷深入和大眾文化不斷興起、精英文化不斷衰落的背景下,隨著現(xiàn)代社會電視、報刊、網(wǎng)絡等各種傳播媒介的迅速發(fā)展和人際交流的日益頻繁,來勢洶涌的大眾文化不斷對高校校園文化進行著沖擊和滲透。這使得具有“象牙塔”之稱的高校充斥著各種思潮,價值觀念日趨多樣化,也反映出高校校園文化中某些大眾文化的特質。

(一)大眾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積極影響

1.大眾文化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nèi)容

在校園中不斷滲透的大眾文化帶動了校園文化活動的蓬勃發(fā)展,促進了校園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改革開放以前的高校校園文化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和精英文化意識,以學術交流活動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為主要內(nèi)容,如黨團活動、黨史知識和意識形態(tài)教育講座、書友會和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等等。改革開放以后,大眾文化的興起和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校園文化活動的蓬勃興旺,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社團組織等在校園中興起。這些文化活動并不是完全具有價值觀意義,而是學生完全根據(jù)個人的興趣和愛好組織和推廣的。例如,校園歌手大賽、化妝晚會、模特服裝秀、電影節(jié)、藝術節(jié)、hiphop街舞比賽、選秀活動、FLASH設計大賽、搖滾等等。校園“文化衫”熱、王朔的“痞子文化”和周星馳的“無厘頭”語言大受學生追捧。手機短信、QQ、博客和微博是學生們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這些幾乎都是各種大眾文化在高校中的重現(xiàn)。高校校園內(nèi),大眾文化沖擊了傳統(tǒng)價值和道德觀念,以學生所熟知和喜愛的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在校園中,這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的業(yè)余生活、擴寬了大學生的視野和交往空間,也滿足了他們不同層次的文化訴求和需要。

2.大眾文化促進了大學生的不斷社會化

社會化指的是個體向他人或社會不斷學習并逐步獲取生存和生活的資格,主要是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化過程[5]。作為大眾媒介最忠實的觀眾和聽眾,大學生是當代大眾文化活動最重要的參與主體之一,大眾文化成為大學生不斷社會化的重要文化環(huán)境因素,深深地影響和“重塑”著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6]。大眾文化中所包含的另類社會習俗與溝通形式、人際交往和道德理念等與學校教育的方式有所差別,更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學生們更樂于接受。因此,大學生在接觸大眾文化并與其互動的時候,可以客觀地體會到各種社會角色,在不斷調試著個人與角色間的互動中培養(yǎng)了他們適應社會角色的能力,循序漸進地促進了大學生的社會化進程,使其逐步成為“社會人”。

3.大眾文化促進了大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大眾文化所具有的進步性和超前性,促進了大學生思想解放和個性張揚,催醒了大學生的自我意識,他們不再甘心做學習的工具和被動的教育接受者。大學生充分挖掘和利用大眾文化中各種語言、象征符號和行為模式來張揚自己的個性。他們開始發(fā)現(xiàn)另外一個豐富多彩、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他們可以挖掘自己的興趣愛好,減輕嚴肅的政治色彩和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約束,真正體驗到“行隨心動”、“我的地盤我做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和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他們要以自己天下獨一無二的身份走上屬于自己的舞臺,書寫自己的青春故事,留下屬于自己的青春痕跡。他們勇于完全按照自己的審美標準來選擇衣著服飾、行為方式和興趣,喜歡與眾不同、標新立異,不在乎是否能夠被人理解,畢竟有他的同齡人作為彼此的追隨者和觀眾。

4.大眾文化緩解了師生的心理壓力

當今的大學生承受著嚴峻的就業(yè)壓力,同時在人際關系、學業(yè)等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困惑。同時,高校針對教師的教學科研業(yè)績考核體系也給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壓力。大眾文化在校園中的興起和發(fā)展,給廣大師生帶來了形式多樣的休閑娛樂活動,比如,QQ或MSN聊天、“BBS灌水”、瀏覽新聞、BLOG、微博、玩游戲、看電影等時尚流行節(jié)目,等等。大眾文化不僅給大學生提供了視聽快感的快餐式消費,還讓他們在娛樂中獲得了心理安慰和精神鼓舞,如在網(wǎng)絡游戲中大學生可以扮演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實現(xiàn)的權威角色,從中獲得了極大的信心與動力。大眾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充實了廣大校園文化主體的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也使他們學會了樂觀地看待生活、享受生活。在拓寬他們生活空間和社會交往空間的同時,轉移了大學生緊張與焦慮的不良情緒,強化了他們的心理安全與社會認同感,調節(jié)了他們的精神世界、平衡了心態(tài),使其在豐富的感官體驗和審美愉悅中陶冶了心靈,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的有序化發(fā)展。

5.大眾文化加強了校園文化的社會輻射功能

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高校也被席卷進市場經(jīng)濟的浪潮中,高校通過不斷擴招、產(chǎn)學研相結合等逐漸將大門向社會開放,在高校與社會間進行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大眾文化發(fā)揮著重要的助推作用,高校校園文化的社會輻射作用因此不斷凸顯出來,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形式多樣的大眾文化激發(fā)了校園人積極采取行動,充分發(fā)揮個人的才能、挖掘校內(nèi)外有效資源,憑借發(fā)達的傳媒和科技手段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在當前社區(qū)文化與校園文化不斷交融和接觸的過程中,高校文化娛樂活動,比較常見的形式有大學生深入社會的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歌手大賽等。在當前訊息發(fā)達的時代,過去曾經(jīng)被壟斷的相關資源呈現(xiàn)出平民化、個性化的色彩。校園人尤其是大學生群體越來越多地開始嘗試自主創(chuàng)作、出版、發(fā)行書籍、做音樂、出唱片、拍短片和電影,等等。這些活躍的大學生活動吸引和凝聚了各種社會力量的參與與重視,憑借大眾媒體和社會、民間資金的支持,拓寬了高校校園文化的發(fā)展空間,也增強了公眾對其的關注度,校園精神、價值理念也在此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滲透。此外,昔日深居在象牙塔里的專家、學者們也一改往日著書、發(fā)表文章、講座等傳統(tǒng)形式,利用當前大眾較為熱衷的網(wǎng)絡和媒體等媒介手段來向公眾傳播思想和專業(yè)學識。這勢必加速了校園文化的社會輻射作用。

(二)大眾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消極影響

隨著大眾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中的傳播與滲透,大眾文化自身的弱點使得高校校園文化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

1.大學生過于追求文化活動的感官刺激和娛樂功能

大眾文化之所以受大眾喜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它是一種流行性文化。踏著時代的節(jié)拍,緊跟時尚,推崇娛樂和獵奇,看重非主流和宣泄,這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大眾文化大都被現(xiàn)代傳媒所接受、認同,是因為它無論從內(nèi)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具有通俗性,這些都成為大眾文化在當代能夠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原因。正是因為它不斷地追求時尚和流行,所以在社會生活中就表現(xiàn)為“瞬間文化”,流行歌曲、網(wǎng)絡紅人曇花一現(xiàn),怪異、另類時尚稍縱即逝,一次性文化產(chǎn)品隨處可見。大眾文化為了滿足受眾的口味,甚至有的是低級趣味,一味地追求娛樂和感官刺激,誤導受眾的審美情趣。大學生正處于心理發(fā)育尚待成熟的時期,長期沉湎于此的學生只愿意感受和接受簡單的、膚淺的事物,單純喜歡這種感官體驗性的新奇,而對那些具有深奧道理和深邃的思想不再感興趣,甚至排斥。

2.高校具有明顯的商業(yè)氛圍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求學期間兼職、開網(wǎng)店、擺地攤、開公司等,這一方面緩解了當前就業(yè)的壓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意識,鍛煉了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這種“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觀念會影響一代代校園人,勢必會給校園文化的發(fā)展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在校園里,教學樓、行政樓墻壁上掛著的液晶電視,主要播放各類精彩的商家廣告和促銷活動信息。在經(jīng)常舉辦的校園文化娛樂活動尋求商家的贊助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甚至有些活動是商家在校園中全力“傾情奉獻”的演出,這實際上是商家的促銷活動,這雖然為活動解決了很大的一部分經(jīng)費,但商家冠名、商品促銷、競猜活動與校園文化活動糅合在一起。在活動中由于過多的商業(yè)表演活動使得學生們自己設計、排演的機會減少,并沒有起到校園文化活動本身應有的作用,嚴重地影響校園文化應有的高雅性、純潔性和藝術性。

3.大學生審美具有世俗化傾向

校園審美文化的世俗化主要表現(xiàn)在,民族傳統(tǒng)文化、嚴肅的文學藝術遭受冷落,通俗淺薄的言情小說、武俠小說等大受學生歡迎,大學生的審美趣味逐漸走向低俗。80年代深受大學生歡迎的詩歌、散文已經(jīng)被現(xiàn)在的大學生所遺忘,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歌曲。在審美方面,他們不再崇尚含蓄、古樸和心靈美,而是更多地追求外表美。具有通俗性和無深度性的大眾文化受市場導向影響較大,其審美傾向也深受當今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如周杰倫的“蝸?!背蔀樯虾V袑W生首選的愛國歌曲之一,高中、大學語文教材中分別加進了金庸的作品和羅大佑的歌曲,“超級女生”唱紅大江南北,德云社的全國巡演,等等。近年來,大眾文化消費產(chǎn)品吸引了公眾的眼球,成為整個社會所關注和熱議的焦點。在校園中比較常見的是偶像崇拜,在歌星的巡演現(xiàn)場、發(fā)布會與簽售會等場合上,有偶像的地方一定就有大學生“粉絲”。而提及湯一介、黃昆、錢鐘書、季羨林的大名時,有的學生竟然聞所未聞。隨著手機、電腦、網(wǎng)絡等通訊設備的普及,大學生已感覺到傳統(tǒng)文學、傳統(tǒng)閱讀方式已經(jīng)過時,很少有學生喜歡閱讀傳統(tǒng)文獻資料,圖書館中的古籍、經(jīng)典文獻書庫形同虛設。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大學生對網(wǎng)絡文字、網(wǎng)絡文學反而倍加熱愛,網(wǎng)絡歌曲、網(wǎng)絡語言在高校校園中不斷盛行[7]。在當今就業(yè)壓力大的背景下,受此類大眾文化的影響,有的大學生放棄學業(yè)學習文藝或體育特長,頻頻參加各種選秀活動,甚至有的大學生放棄了所學專業(yè),或“身在曹營心在漢”,抱著“六十分萬歲”的心態(tài),夢想一夜成名、成星。

4.高校學術氛圍日漸浮躁

為了迎合和滿足大眾百姓的口味,大眾文化日趨平白、通俗,其語言、符號更趨于簡短、平面化,甚至庸俗化。這不利于文化深層內(nèi)涵、意義的傳達,削弱了具有諷刺意味的大眾文化對社會現(xiàn)實揭露的程度,只淪為人們?nèi)粘I畹膴蕵放c調侃,不斷喪失了文化持重的、悠久的、深層次的文化品性。高校具有教育的功能和向社會提供精神動力及捍衛(wèi)精神堡壘的使命感,應有其獨特的價值定位和獨立的文化精神,校園中應具有理性的、學術的和自由的文化氛圍。而大眾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贏利。隨著其在高校校園中的不斷滲透與蔓延,市場和社會的商業(yè)模式、紛繁復雜的浮躁的氣息、對物質的占有與渴望的唯利益論也慢慢在校園中彌散,大大地沖擊和威脅著校園文化的學術性,形式上較為豐富的文體娛樂活動潛藏著經(jīng)濟因素。譬如,要想成功舉辦一項活動就要協(xié)調和說服一些企業(yè)提供經(jīng)濟贊助,幾乎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有關于某某公司或培訓機構的廣告宣傳,大學生對歌星、影星的演唱和宣傳活動的熱衷程度遠遠超過教授的學術講座,這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高校的學術氣氛。大學生幾乎很難從具有媚俗性、煽情性的大眾文化中領會到有價值、有意義的因素,在愉悅中幾乎學習不到有價值的知識,而大眾生活和媒介中的浮躁、不穩(wěn)定心態(tài)和氣息占據(jù)了他們的心靈,大眾文化娛樂時間侵占了他們寶貴的學習時間,這極易使他們陷入花樣繁多的文化產(chǎn)品的消費漩渦之中,既迷失了自我、荒廢了學業(yè),又耽誤了青春年華[8]。在高校中槍手、抄襲、拼湊、交易等學風、學術腐敗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高校中有些教師也急功近利,不能靜下心來踏實做學問搞研究,有的忙于辦講座掙錢,有的為了晉升急于出成果而急功近利,有的面臨論文難于發(fā)表、著作難于出版、申報項目難的現(xiàn)狀,于是就抄襲剽竊他人的論文和成果,為了申請到科研項目而不擇手段,這使得粗制濫造的“學術成果”充斥校園和書店,學術文化水平大幅降低,學術氛圍越來越浮躁。有些學者為了所謂的“創(chuàng)新”將國外的外文文獻翻譯過來變?yōu)樽约旱膶W術成果,而并沒有考慮中國的實際國情和現(xiàn)實社會需要,根本沒有實際價值,也體現(xiàn)不出中國學者的獨立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的研究都是紙上談兵,平庸膚淺,是何等的貧乏和不著邊際[9]。

總之,隨著大眾文化的傳播,它對校園文化的負面沖擊非常隱蔽并具有極大的殺傷力,長此以往,校園文化將會逐步成為大眾文化的附庸。

二、大眾文化影響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一)以精英文化提升大眾文化,促進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的良性互動

精英文化是以知識分子文化為主要表現(xiàn)形態(tài)的,精英文化應該是高校的精神支柱,是校園文化的核心精神,應該是每一位大學生都應具備的精神體驗和文化素養(yǎng),目前高校中呈現(xiàn)精英文化式微、大眾文化興盛的局面。在當前大眾文化產(chǎn)品市場和社會觀念混亂、文化價值分層加速的背景下,精英文化不應放棄本該具有的一貫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文化立場,更應“站出來”承擔社會教化的使命,發(fā)揮價值導向功能?;臃倍嗟拇蟊娢幕灿欣谪S富精英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增強精英文化在百姓生活中的影響和輻射作用。在兩者的接觸、碰撞等良性互動中,逐漸形成形式多樣、內(nèi)涵豐富和深遠感召力的高校校園文化。

(二)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視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

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僅僅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淀,也是社會發(fā)展、治國安邦的重要基礎和動力。高校應引導校園人正確、客觀地看待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當今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高校應精心選取一些大學生樂于并易于接受的、對促進社會發(fā)展有利的國學精華并在課程設置中加入,這是傳承和弘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其中尤其要注重歷史文化的傳承。大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熟知和理解、正確評價歷史人物,有利于增強其分析歷史和社會現(xiàn)實的熱情與能力以及對歷史和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同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改變僵硬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法,在講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提煉國學的精華部分并充實到教學內(nèi)容中,以提高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道德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高校應積極探索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各種有效形式,使其激勵、引導和育人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以增強大學生對唯利益論、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的防御和思辨能力??茖W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職能之一。創(chuàng)造、學習和傳播科學文化是高校師生的共同追求。大學生不僅需要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還要懷揣不斷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高校教師應該崇尚和實踐治學嚴謹、不斷探索真理、敢于糾正錯誤、批判和干預謬誤的科學研究精神。在這樣的校園文化氣氛中,大學生將深受其熏陶和影響,養(yǎng)成追求和弘揚科學精神的氣度。高校作為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應當深入研究和探索傳統(tǒng)文化和精英文化,將歷史的積淀與現(xiàn)代的詮釋加以融合,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科學并舉。借鑒傳統(tǒng)文化和借助現(xiàn)代科學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從而使校園文化得到不斷的更新,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使高校成為創(chuàng)建21世紀新文化的主力軍

西方學者早已指出:西方文化的漸趨沒落和衰弱,已表現(xiàn)出各種劣跡,人們將寄希望于東方文化來擺脫精神枷鎖的束縛來拯救人類。我們大可不必因此類論斷而欣喜,但應抓住世界文化重新組合的契機,不斷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使高校肩負起文化創(chuàng)建的重要歷史使命,在創(chuàng)建21世紀新文化的進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高校不僅應該保持其應有的創(chuàng)新性、獨立性的先進文化理念,而且更應研究挖掘新時期高校的文化魅力,在深度上和廣度上來展現(xiàn)高校的文化品位。高校教師應深入探討道德教育的目標與文化內(nèi)涵,轉變僅用思想政治理論課來代替文化傳承與文化建設的教學模式和思維定勢,不僅通過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倫理價值觀,更應注重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和氣氛,培養(yǎng)其獨特的文化鑒賞力、創(chuàng)造力、批判力、意志力等等。從文化層面重視對學生的心理教育,使其能夠在善與惡、美與丑、榮與辱、公與私、虛偽與誠實面前具有正確的價值判斷。

(四)不斷提高大學生對大眾文化的審美能力

席勒認為,美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們的感性與精神力量總體上盡可能的趨于和諧統(tǒng)一,在人格中逐漸凸顯人的理性。美育會使人的感性與理性在交融的過程中達到升華,并且使人們的精神世界在理性的層面上達到和諧與統(tǒng)一[10]。當前,不良的大眾文化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高校校園文化,很大程度上在于學生沒有足夠的審美能力。同時大學生在校期間,自由發(fā)展空間大。高校在學科設置方面又缺乏提高學生審美和藝術修養(yǎng)的課程。因此,學校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和評價大眾文化,通過各種渠道,如開設美育、藝術教育課程,包括舞蹈、音樂、戲劇、繪畫、雕塑,等等。讓學生在對美的欣賞、評價、想象和創(chuàng)造中,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逐步積累審美經(jīng)驗,不斷增強審美能力

和藝術批評能力,久而久之,將審美意識和心理逐步轉化為日常行為。

總之,面對大眾文化的沖擊,高校應認真把握好大眾文化與校園文化的關系,積極吸收大眾文化中的精華,增強精英文化對大眾文化的提升作用,重視對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科學精神和審美能力的教育和培養(yǎng),盡量規(guī)避大眾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負面影響。

[1][7]于杰,高日暉.當代大眾文化對大學文化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文化學刊,2010(5):46-47,48.

[2]鄒廣文.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及其生成背景[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52.

[3]徐圻.沖突中的交融[J].貴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5):22.

[4]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1_zcwj/201008/xxgk_93785.html.

[5]遲成勇,楊湘紅.大眾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2):34.

[6]王立科.城市精神、大眾文化與青年社會化[J].當代青年研究,2003(4):41.

[8]龐桂美.大眾文化的泛濫及其對校園文化的影響[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108.

[9]高丙中.精英文化、大眾文化、民間文化:中國文化的群體差異及其變遷[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6(2):110.

[10]仇春霖.大學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3.

(責任編輯:向欣)

The Colleg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ss Culture

YU Bin

(ZhejiangUniversityofWaterResourcesandElectricPower,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effects of mass culture on campus culture are strengthened.In face of the impact of mass culture,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mass culture and elite culture,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scientific spirit,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make universities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creating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culture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aesthetic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on mass culture.

mass culture; influenc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2014-09-17

2013年度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項目攻關計劃青年重點項目“高校文化沖突的理論和實踐研究”(2013QN044);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多重機制的協(xié)同作用:后大眾化背景下我國高校質量文化生成路徑研究”(14YJC880011);2014年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思政課題(編號:xsz-201401);2014年度校級高教研究招標課題(2014GJZB01);201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交互——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堂教學改革研究,(kg2015503);浙江省教育廳2014年度科研計劃項目“社會轉型期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對策研究”(Y201432356)。

于濱(1978- ),女,吉林白山人,博士,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005-5843(2016)01-0054-06

10.13980/j.cnki.xdjykx.2016.01.010

猜你喜歡
大眾文化精英校園文化
洋場·小報·《紅樓夢》——媒介建構下的大眾文化(1912—1949)
它們都是“精英”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chuàng)新探究
大學生黨支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及實現(xiàn)途徑
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的觀察與反思
中國社會現(xiàn)代轉型與大眾文化的內(nèi)在邏輯
精英2018賽季最佳陣容出爐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當英國精英私立學校不再只屬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驅精英型
共和县| 邯郸市| 焦作市| 泾阳县| 舞阳县| 牙克石市| 六盘水市| 舟山市| 桂平市| 务川| 牡丹江市| 武隆县| 绥德县| 曲麻莱县| 无极县| 泊头市| 买车| 南投市| 中阳县| 鄯善县| 布拖县| 潢川县| 淮南市| 精河县| 万年县| 宝应县| 兰坪| 铅山县| 塘沽区| 南溪县| 连云港市| 观塘区| 二连浩特市| 荥阳市| 潼关县| 巴林左旗| 五指山市| 久治县| 遵义市| 建始县| 高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