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慧錦(鄭州星源外國語學校)
揚科學之帆,創(chuàng)課堂精彩
——《看云識天氣》教學案例
位慧錦
(鄭州星源外國語學校)
【案例背景】
《看云識天氣》為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四單元第17課講讀課文。全篇采用了準確嚴密而又生動形象的說明性語言,介紹的科學知識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本節(jié)課采用“三疑三學一生成”的教學模式。
【教學目標】
1.了解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獲取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
2.體會本文既準確嚴密又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了解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獲取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既準確嚴密,又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幅有趣的晴雨圖。蘇軾看到烏云襲來,大雨傾盆時也寫到“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確實,天氣瞬息萬變,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千百年來,人們也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發(fā)現(xiàn)天氣變化也自有它的規(guī)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篇說明文——《看云識天氣》。
(一)檢查字詞讀音的預習情況
(二)整體把握
師:題目“看云識天氣”,誰來說說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1:觀看云來認識天氣。
生2:通過觀察云來辨識天氣。
師:好,我們都認為是通過天上的云來辨識天氣的,怎么通過云來辨識天氣呢?你能不能在文中直接找到呢?
生1:云就像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生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梢愿鶕?jù)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師:我們概括一下就是通過云的姿態(tài)和云的光彩來辨識天氣的。同學們能不能根據(jù)我們剛剛的分析把課文劃分一下層次呢?
生:第1段為一層總寫,2~6段劃分為一層,分寫通過云的姿態(tài)和光彩來辨識天氣,2段總領3、4、5段內(nèi)容,7段又總結了看云識天氣的意義和局限。
師:好,這位同學劃分得非常合理科學。
(教師PPT總結本文的層次劃分)
師:今天我們請來了三位博士,走進我們“七六講壇”,為我們詳細講解云的姿態(tài)、光彩同天氣的關系。首先,我們歡迎第一位博士。
(“小博士”根據(jù)PPT的圖片和表格為大家講解)
生1:大家好,今天我來為大家講解代表晴天的云。代表晴天的云有四種,首先是卷云,它的云層很薄,陽光可以直接透過云層照在大地,我們一起看圖片,它是不是像一片潔白的羽毛?在空中,卷云整齊有序排列開,就形成卷積云,遠遠地看去它就像風吹過水面引起的鱗波。卷云和卷積云很高,水分很少,不會帶來雨雪。兩千米的高空,形狀一朵一朵地排列開,四周散發(fā)出金黃的光輝的是積云。扁球狀,排列勻稱,遠望去像草原上白色羊群的是高積云。這是代表晴天的四種云。下面我們再來根據(jù)列表回顧一下這四種云的特征。
師:吳博士為我們講解得既細致又有條理,同學們聽得也非常認真,被吳博士準備的云像圖吸引了。感謝他分享的知識。下面請劉博士為我們講解象征陰雨天氣的云。
生2: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來為大家講解象征陰雨風雪天氣的云。首先是卷層云,它由卷云不斷聚集而形成,像蒙上了白色的綢幕,這時連綿的雨雪就要來了。卷層云不斷變化,云層更低、更濃厚。看天上的太陽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一樣,朦朧不清,這就是高層云,幾個小時內(nèi)會出現(xiàn)降雨或降雪天氣。高層云越來越低,越來越厚,最后變成雨層云,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塊密密麻麻地布滿。炎熱的夏天,當雷雨到來時,能看到積云的蹤影,積云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聳入天頂,就形成了積雨云。積雨云慢慢長高,云底慢慢變黑,山峰漸漸模糊。不一會兒,烏云密布,電閃雷鳴,馬上下起暴雨,有時甚至是冰雹或龍卷風天氣。好了,大家清楚陰雨風雪天氣云的特征了嗎?現(xiàn)在我要考驗一下大家的聽講情況。
師:劉博士和大家的互動非常熱烈,大家掌握得非常好,感謝劉博士的精彩演講。下面歡迎馬博士為我們講解云的光彩和天氣的關系。
生3:好,我給大家講解一下云的光彩和天氣的關系。暈是一種在日月周圍的彩色光圈,我們看圖片,它是里紅外紫,是大風雨的預兆,有句諺語說得好:“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比A也是一種分布在日月周圍的彩色光環(huán),但它是里紫外紅,若華環(huán)由小變大,天氣趨向變好,華環(huán)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夏天,雨過天晴,空中會有一條彩色圓弧——虹,“東虹轟隆西虹雨”,虹在東方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還有一種出現(xiàn)在清晨和傍晚的云彩——霞,朝霞在西天氣陰雨,晚霞在東則天氣晴朗,所以說:“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闭埓蠹襾砗臀乙黄鹪倜枋鲆幌滤鼈兊奶卣?,完成表格。
師:馬博士博學多識,運用諺語、俗語,加深大家對云的光彩和天氣關系的理解。感謝他的精彩演講。
教師和學生一起黑板總結三位博士的講解。
師:同學們,這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呢?
生:準確、嚴密、科學。
師:很好,同學們記得不錯,我們來看看本文的語言是不是符合這些特點。我們一起來看看“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边@句中的“往往”和“常常”能不能刪去?
生1:不能。因為若去掉太絕對,與實際不符。
生2:不能?!巴薄俺3!笔恰按蠖唷⑼ǔ!钡囊馑迹鹣薅ㄗ饔?,說明大多情況下是這樣的,但不排除其他天氣狀況。這兩個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師:這兩位同學都表明了態(tài)度,第二位同學回答得更完善,這里的“往往”和“常常”就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同學們還能不能用其他的句子來分析一下呢?
生3:我找的是“華環(huán)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薄翱赡堋北硗茰y,說明華環(huán)由大變小,天氣轉為陰雨只是一種推測,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生4:我找的是“它們常在兩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著?!薄白笥摇北砑s數(shù),說明了積云一般在兩千米左右的天空出現(xiàn),是一般的情況,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師:同學們已經(jīng)感受到本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和科學性的特點了。平時在說明文閱讀時經(jīng)常會遇到分析其語言的題,這里我們一起總結一下如何作答:(1)表態(tài):不能刪。(2)定性+解詞或解釋句子。(3)若刪去,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4)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和科學性。
這是一篇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但是我們?nèi)愿杏X很生動形象。同學們能不能找到句子分析一下呢?
生5:我找的是“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边\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天上的云姿態(tài)萬千、優(yōu)美可愛的特點。讀起來生動形象。
師:好,他是從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上感受到本文語言的生動,還有其他的修辭使用嗎?
生6:我找的是“最后,云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躲藏”一詞將云人格化,生動地寫出了云層的低和厚,讓我感到既準確又生動。
師:同學們,我們又一起品味了本文既準確嚴密又生動形象的語言。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我覺得本文傳播知識的同時可讀性非常強,說明語言在科學嚴謹?shù)幕A上可以生動形象。
師:這位同學是從本文語言上獲得的啟示,以后寫說明文既要準確嚴密又可以生動形象。其他同學呢?
生2:我覺得這一課的科學知識很實用,具體介紹從云的姿態(tài)和光彩兩方面辨識天氣,以后我們出門忘了聽天氣預報,就可以看云識天氣了。
師:好,同學們都獲得了受益匪淺的啟示和收獲。確實,本文是一篇說明文,語言科學嚴謹又不失生動形象。作者細心觀察,具體介紹從云的姿態(tài)和光彩兩方面辨識天氣。所以,只要我們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一樣可以寫出精彩文章。
搜集和“看云識天氣”有關的民間諺語,班級競賽,比比誰搜集的最多。
【學生反映】
王××:這節(jié)課主要講了通過云的姿態(tài)和光彩來辨識天氣,老師分別請了三位“博士”來給我們講解。三位博士分別從云的形態(tài)、特征、變化、天氣征兆等方面介紹,最后老師再做整體總結,還給我們講了一些說明文的題型、語言特點等。同學們積極發(fā)言,“博士”們的具體解說,老師的總結概括,讓整堂語文課變得充實、活躍起來。通過這節(jié)課我對識別天氣的方法、說明文的語言特點都有一定的了解,我感覺很精彩充實。
劉××:我覺得這節(jié)課很有意思,特別是三位博士上去講課的時候,形象生動,把我們腦子里的“?”變成了“!”,我恍然大悟,知道了云的形態(tài)和光彩與天氣的關系,讓我學習到一些看云辨識天氣的方法,課堂氣氛輕松活躍,讓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劉××:這堂課老師讓我當“小博士”帶領大家一起學習,這是對我的一次挑戰(zhàn)。剛上場時我還有些緊張,但老師的微笑和鼓勵的眼神,讓我逐漸放松下來,我也漸入佳境,已經(jīng)掌握了當老師的要領。這堂課讓我認識了云的特點和一些生活常識,另外我還學會了關于說明文語言的特點,再次掌握了說明順序。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就是“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探”,遵守新課標的要求:構建以學生為主的課堂。自學前,我先給學生介紹了說明文,并給予學生預習時間,鼓勵學生相信自己能獨立地學習。課堂上,我逐漸退居幕后,把課堂教給學生,請三位自學能力強的學生作為典型引路,領著學生一起學習。“生生之間”的學習中,既培養(yǎng)激發(fā)了典型,又能帶動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中等生和后進生起到榜樣和激勵的作用,正如學生反饋中所言:三位博士上去講課的時候,形象生動,把我們腦子里的“?”變成了“!”,讓我學習到一些看云辨識天氣的方法,課堂氣氛輕松活躍,讓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種教師尊重學生的自學成果,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創(chuàng)建了“高效課堂”。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