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娜
(許昌學院 外國語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
從重到輕的嬗變
——論《慶祝無意義》中的存在觀
李 麗 娜
(許昌學院 外國語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慶祝無意義》是昆德拉探詢存在意義的最新作品,小說的主要人物阿蘭、凱列班、達德洛、加里寧等都體驗到了存在的荒誕、無意義,卻都從中找到了好心情。這部小說體現了作者對存在的可能性的新思考:生活的本質就是無意義,取消輕與重的矛盾,徹底解構意義,人們就能擁有好心情。
昆德拉;《慶祝無意義》;存在
2013年,時年85歲高齡的法籍捷克裔作家米蘭·昆德拉在歇筆6年之后發(fā)表了其新作:《慶祝無意義》。這部只有五萬多字的小說一問世就引起了全球范圍的廣泛關注,法國雜志《文化全景》更是指出昆德拉憑借此書“達到了小說藝術的巔峰”。
作為一個真誠的小說家,昆德拉一貫主張小說是對存在的詩意思考,他明確指出,小說是“散文的偉大形式,作者通過一些實驗性的自我(人物)透徹地審視存在的某些主題”[1]182。昆德拉總是在兩個層次上建構小說:在第一層次,他組織小說故事;在第二層次,他發(fā)展各個主題?!稇c祝無意義》也是如此:在第一層次,昆德拉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的小說人物——阿蘭、拉蒙、達德洛、夏爾、凱列班、加里寧等等;在第二層次,昆德拉構思了小說的主題詞——肚臍、無意義、好心情等等。昆德拉在該作品中延續(xù)了“復調”式的敘事手法,小說的幾條線索同時發(fā)展,互不相遇,通過一個主題統一在一起。因此,通過勾勒出阿蘭、達德洛、凱列班、加里寧這幾條線索的故事和主題來把握該作品的主題,有助于我們從整體上理解昆德拉的存在觀。
阿蘭是一個熱愛藝術的有錢人。他的煩惱來自母親對他的拋棄。因為一次意外,阿蘭的母親懷上身孕。她不愛那個強壯、溫柔的男人,無法與他在一起生活,不愿意阿蘭來到人世。她一直覺得“把一個不要求到世界上的人送到世界上,是很可惡的”,為此她曾企圖自殺。阿蘭出生后幾個月,她便徹底離開了阿蘭。所以阿蘭的父親說:“你的母親從來不愿意你生下來。她從來不愿意你在這里走來走去,不愿意你橫在感覺這么舒服的這張座椅上。她不要你?!盵2]64
作為一個得不到母愛的人,阿蘭失去了生命的根源,總覺得自己是一個外來的人,遇事總是一味妥協,成了一個“愛賠不是的人”。一方面,他常常為自己的出生而自責,感到自己“像一堆牛糞那樣落入了你的生活。我把你趕往了美國”[2]115。一方面,阿蘭覺得這是母親的過錯,因為母親沒有阻止他出生,也沒有同他的人生和解。他隔一段時間就對著照片說:“你為什么不墮胎呢?”
在小說的開頭,阿蘭對著肚臍出神,思考“怎樣定義一個男人(或者一個時代)的情色,當他(或它)在人體中央肚臍上看到女人的誘惑中心呢?”[2]42阿蘭沉溺于與母親進行虛擬的談話。在對話中,母親告訴他,夏娃,第一個女人,是沒有肚臍的?!皬乃年帒?、一個無肚臍女人的陰戶生出了第一個臍帶。……而從每個女人的性器官又生出一根臍帶,在它的一端連上另一個女人或另一個男人,就這樣重復億萬次,轉化成了一棵大樹,一棵由無數個身體組成的大樹,一棵樹枝刺入天空的大樹?!移谂蔚氖歉灿诘谝粋€蠢女人的無肚臍小腹內的那棵樹徹底毀滅——那個女人不知道自己干的是什么,她可憐兮兮的交媾肯定沒給自己帶來絲毫快活,卻給我們造成多大的苦難……”[2]89-91在這些談話中,阿蘭逐漸理解,生命的根源是女性的臍帶,女性在滿足交媾的欲望時并不是為了生殖。進一步說,臍帶只是陰戶的副產品,生命只是欲望的副產品。沒有一個人是出于自己的意愿來到這個世界的。這樣一來,阿蘭在反復思考后終于明白,在新的千禧年,露著肚臍成為女性時尚,這揭示了一個隱藏了幾個世紀的基本事實:“個別性是一種幻覺”,生活只不過是人云亦云的重復性。阿蘭仿佛聽到了母親的聲音:“瞧瞧所有這些人!……你的性別也不是你自己選擇的。還有你眼睛的顏色。你所處的世紀。你的國家。你的母親。重要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的選擇的。一個人只對無關緊要的事擁有權利,為它們那就實在沒有理由斗爭或者寫那些什么宣言了!”[2]114-115明白了人生的選擇歸根結底是無意義的,阿蘭終于與母親達成了和解:“作為賠不是的人,當我們——你與我——相互原諒時我覺得很幸福。相互原諒不是件美事嗎?……你剛才跟我說的我都同意。一切都同意。你與我一致不是美事嗎?我們的聯盟不是美事嗎?”[2116]通過這種看破紅塵的方式,阿蘭否定了自我的真實性,從而不再煩惱。
凱列班原來是一名職業(yè)演員,演戲于他而言代表了生命的意義。后來,由于沒有受聘,他的津貼逐年減少,于是就雇給夏爾,在他組織的私人家庭酒會上當服務員。作為一名一直在尋找失去的使命的演員,這份工作也成了他不時轉換身份的機會。在酒會上,他堅持不做法國人,而是要充當一個巴基斯坦人,希望以編造巴基斯坦語的把戲來提高自己的演技。夏爾是他的搭檔,其實兩個人根本不會說巴基斯坦語,僅僅認識幾個單詞。凱列班在最初幾次雞尾酒會上玩得挺好,后來很快發(fā)覺這樣辛辛苦苦玩神秘毫無意義,因為客人對他一點也不感興趣,聽不懂他說些什么,也就不去聽他,只是做幾個簡單動作表示他們要吃或喝什么,他只是一個沒有觀眾的演員。
在近代以來的歐洲文化中,游戲是自由的象征。席勒就宣稱人生最高、最完美的境界是游戲:“只有當人是完整意義上的人時,他才游戲;而只有當人游戲時,他才是完整的人。”[3]48可是,在凱列班這里,游戲帶給他的卻只是空虛與無聊。這是為什么?作者借書中人物拉蒙之口對凱列班說:“我們很久以來就明白世界是不可能推翻的,不可能改造的,也是不可能阻擋其不幸的進展的。只有一種可能的抵擋:不必認真對待。但是我看到我們的玩笑已經失去其能力。你強迫自己說巴基斯坦語尋開心。也是白費心,你感到的只是疲勞與厭煩而已?!盵2]84
但是,凱列班荒誕的語言游戲卻使他俘獲了純潔的愛情。在達德洛家的酒會上,他遇上了一個漂亮的葡萄牙女仆。凱列班看起來只懂巴基斯坦語,不懂法語,這使她感到很放松——既然凱列班跟她說巴基斯坦語,她便可以不講她不喜歡的法語,只用母語葡萄牙語來說話。凱列班的故弄玄虛使他充滿了異國風情,令她為之著迷。用兩種彼此不懂的語言進行交流使他們相互接近,愛慕。酒會結束后,凱列班親吻了女孩,并因此而懷念起昔日的純潔。
達德洛是一個那喀索斯式的自戀者,迷戀著自我鏡像(理想自我):“一個已經上了年紀的臉,但是依然英俊,透出一絲愁意,這使他更加吸引人?!彼M玫矫恳粋€人的認可,去努力制造并表演一種生命的意義。這種“自戀”其實是異化,迷戀著虛幻的自我,以假為真,致使他趨炎附勢,媚俗作態(tài)。
達德洛身上出現了一些癌癥的可疑癥狀,一個月后,當檢查結果否定了這一懷疑時,他卻欺騙拉蒙等人說自己得了癌癥,已經去日不多了。生日臨近時,他又廣邀友人舉辦酒會,來慶祝這個雙節(jié)日(生日與死期)。他感動于自己面對死亡生活了整整一個月,性格力量經受了艱苦的考驗,覺得自己像面對自己情人的死亡依然樂觀的女名人拉弗朗克一樣了不起。他也因為這個謊言博得了朋友們的同情、欣賞和欽佩。然而,達德洛的生—死慶典其實是建筑在可笑的謊言之上,建立于愚蠢的自欺與欺人之上的,了無意義。但是達德洛卻喜歡,他獲得了好心情。“就這樣,不知道為什么,他想象中的癌癥教他高興。他繼續(xù)走自己的路,繼續(xù)笑。他笑,為自己的好心情感到高興?!盵2]12
拉蒙在退休前曾是達德洛的同事,他為了向凱列班解釋達德洛扭捏作態(tài)式的愚蠢,舉了一個例子。一次,好色的達德洛與另一個花心男人卡格里克都在一個晚會上,那里有非常漂亮的女人。達德洛吸引女人的方式是講笑話。他講笑話時講究道德,掌握分寸,語言雅致,用詞嚴密。盡管他妙語連珠,引人注目,他的笑話卻很令人費解,“必須等上三四秒鐘,他才放聲大笑,然后再耐心過幾秒鐘,其他人才明白過來,有禮貌地跟他一起笑”[2]14-15。這時,達德洛立即變得一本正經,卻“暗中虛榮地對他們的笑聲感到得意”[2]15。達德洛刻意表演,且手段高明,卻遭遇失敗,“那個女人在滿堂笑聲的隱蔽下,朝出口走去”[2]16??ǜ窭锟藚s不一樣,他說什么都不會引人注目。當他跟大家在一起時,他聲音很低,不停地念念叨叨地說什么。卡格里克說話毫無趣味,卻成功地俘獲了那個教達德洛很入迷的大美人。出現如此結局的原因在于達德洛一點都不明白無意義的價值。拉蒙指出:“高明就是無用……比無用更差。不老練。當一個高明的人試圖勾引女人,這個女人就覺得在進行競爭。她覺得自己也必須高明。不能不作抵抗就投降。而無意義解放了她。讓她擺脫提防之心。不要求動任何腦筋。讓她無憂無慮,從而更容易俘獲。”[2]16
在自己舉辦的生日酒會上,達德洛又為美麗而有名氣的拉弗朗克而傾倒,他走近她,好像要以大家的名義莊嚴擁抱她,遺憾的是她卻視若無睹,徑自走了。但是,在后來的一次會面中,為了安慰達德洛,拉蒙說:“昨天我看見你們了,您和拉弗朗克,你們兩人都很美?!盵2]129拉蒙還戲稱他們是情人,這使達德洛心頭無比激動,兩眼濕潤,幸福快樂。
小說中的人物夏爾在讀了赫魯曉夫的《回憶錄》后想寫一部木偶劇,劇中的人物之一是曾經的最高蘇維埃主席加里寧,他名義上是蘇聯的國家最高代表人物,實際上是一個可憐無辜的傀儡。在斯大林時代,他已經老了,前列腺增生,總是突然強烈感到尿急,即使在官方宴席或在大庭廣眾面前發(fā)表演說時,他也時不時奔向小便池。在烏克蘭的一次盛大慶祝會上,加里寧當時正發(fā)表一篇莊嚴的演說。他不得不每兩分鐘停一次?!懊看嗡浑x開講臺,樂隊就開始演奏民間樂曲,美麗的烏克蘭芭蕾女演員登上舞臺,開始跳舞。加里寧回到講臺時總是響起陣陣掌聲;隨著他離開與回來的節(jié)奏愈來愈快,掌聲變得更長更響更熱烈?!盵2]30這場官方慶祝會轉化成一場快樂、瘋狂與狂歡的喧嘩。
在他同志的小圈子里,斯大林總是愛講他的逸事。加里寧嚴守紀律,沒有勇氣到盥洗室來來回回,妨礙他說話。每當此時,“斯大林講得更慢了,添上一些描寫、一些題外話,把結局拖延……”結果,加里寧“直著身子站在桌子或椅子后面,遮擋自己尿濕的長褲”。[2]31斯大林帶著友好快活的微笑結束會議,其他人則不懷好意地瞧著他們的加里寧。作為一個被主宰的玩偶,加里寧置身于一個全面異化的現實世界,他的內心充滿了焦慮、厭煩、恐懼和絕望。
二戰(zhàn)結束后,俄國人把德國的一座名城兼并到他們的帝國,必須用一個新名字使它俄羅斯化,斯大林選擇了加里寧的名字。一是因為加里寧是為他受過苦的人,他要感謝他的忠誠,犒賞他的熱忱獻身。“是紀念每個人都有過的一種痛,是紀念一場絕望的斗爭,這場斗爭除了對自己從未對他人造成過痛苦?!盵2]35二是斯大林為此感到一種不懷好意的喜悅。因為還有很多偉大的名字,比如在那座城市里住了一輩子的著名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按情理說他們的名字更有資格。與之相比加里寧只是個庸才,一個可憐的前列腺病人,但是結果加里寧卻勝過了所有的人,他的光榮也超越了其他所有的光榮——“加里寧格勒留下來了,永遠留下來了,不會再改了?!盵2]29斯大林通過這一荒唐、可笑的決定表明了自己自由意志的絕對性,他開心至極,放聲大笑。而加里寧也因為自己的名字得以不朽而獲得了好心情。
結語
昆德拉指出:“我的每部小說都可以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玩笑》或《好笑的愛》來命名,這些標題之間可以互換,反映出那些為數不多的主題。它們吸引著我,定義著我,也不幸地限制著我,除了這些主題,我沒有其他東西可說或可寫的。”[4]20這也說明,昆德拉的小說具有延續(xù)性的特征,每部作品都是對他之前作品的回應,每部作品都包含著小說以往的一切經驗。《慶祝無意義》作為昆德拉的晚年作品,很有可能也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說,自然也延續(xù)了其以往小說的主題:“對存在的探詢?!?/p>
《慶祝無意義》通過虛構的人物與事件表達了昆德拉對存在的新思考。在這部作品中,阿蘭煩惱于自己成了“一個賠不是的人”,達德洛所有試圖展示自我教養(yǎng)與價值的努力都顯得不值一哂,凱列班在語言游戲中倍感無聊,加里寧因為自己所受的折磨與嘲弄而贏得了身后的光榮。作品中的人物不再有因為價值選擇而帶來的內心的掙扎。阿蘭對肚臍的思考的結果是對生命來源以及母愛的存在價值的否定。一個月的“先行到死”的體驗絲毫未能觸動達德洛,促使他由“非本真的存在”向“本真的存在”轉變;恰恰相反,它為達德洛編造博取同情的謊言提供了靈感。加里寧獲得命名權的光榮其實是斯大林對他的戲弄,政治人物與歷史事件由此失去了其嚴肅性,成了一出滑稽劇。
在現代歐洲,上帝死了,人成了一切的基礎。個人主義誕生了,并隨之產生了藝術、文化與科學的新局面。但是,在20世紀的短短30年中,歐洲爆發(fā)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置身于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心的歐洲的一個中歐小國,昆德拉對現代歐洲的政治與文化的危機與衰落心知肚明,并且致力于對現代歐洲文化的揭示與批判。他敏銳地意識到,在現代歐洲,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以蘇聯為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都力圖控制人們的思想與自由。人們越來越受到外界的制約,受到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處境的制約,而且這些處境使人們變得相似。“在歐洲,我們正在經歷現代的終結、個人主義的終結,以及作為一種不可取代的個人獨創(chuàng)性表現的藝術的終結。這種終結預示著一個前所未有的單一性時代就要到來?!盵1]180
昆德拉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通過對輕與重的矛盾的揭示,表達了作者對這個時代的憂慮與反抗。與之相比,《慶祝無意義》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對輕與重的矛盾的取消。小說中阿蘭的被拋棄、達德洛的自戀、凱列班的語言游戲以及加里寧的困窘都揭示出存在的荒誕、無意義,但是他們卻都在無意義之中發(fā)現了快樂。阿蘭在想象中與母親和解,凱列班收獲了愛情,加里寧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光榮,達德洛不僅虛榮心獲得極大滿足,也有了好心情。所有這些出場的人物都揭示了一個悖論式的主題,生活的無意義產生人們的好心情。在小說的最后,小說中智者式的人物拉蒙對達德洛說:“無意義,我的朋友,這是生存的本質。它到處、永遠跟我們形影不離。甚至出現在無人可以看見它的地方:在恐怖時,在血腥斗爭時,在大苦大難時。這經常需要勇氣在慘烈的條件下把它認出來,直呼其名。然而不但要把它認出來,還應該愛它——這個無意義,應該學習去愛它。……呼吸吧,達德洛,我的朋友,呼吸我們周圍的無意義,它是智慧的鑰匙,它是好心情的鑰匙。”[2]127-128
這一結論,或許是昆德拉對存在問題思考的完成與終結。無論是日常生活、政治、愛情,還是親情、生命、死亡,都像“肚臍”那樣,僅僅是圓圈、重復、空虛。難怪《慶祝無意義》的譯者馬振騁先生說:“我今年也80歲了,但不完全認同昆德拉的‘慶祝無意義’,生活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快樂。我對昆德拉的喜歡,其實不像其他中國讀者那樣癡迷,程度上還是差一點兒?!盵5]作為存在主義哲學的同路人,昆德拉最終沒有找到一條使人們擺脫“對存在的遺忘”、開啟“本真生存”的道路,而是在對“輕”的絕對認同下以“大眾”、“常人”的狀態(tài)滿足于“對存在的遺忘”。深受中華文化熏陶的馬振騁先生不喜歡這種徹底的虛無主義思想是很自然的事情。
[1] 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M].董強,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2] 米蘭·昆德拉.慶祝無意義[M].馬振騁,譯.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4.
[3] 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張玉能,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
[4] 《巴黎評論》與米蘭·昆德拉的一席談[J].譯言·全球書評,2013(17).
[5] 李?,?沒有一句正經話 沒有一個正經人——深晚記者專訪80歲高齡的法語翻譯家馬振騁[N].深圳晚報, 2014-07-27.
責任編輯:張懷宇
From Weight to Lightness——On the View of Being inCelebrateMeaninglessness
LI Li-n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461000, China)
Kundera’s novelCelebrateMeaninglessnesswhich extends the author’s consistent understanding of being—the doubt of the meaningful world—is another classic work on being. However, this novel develops it: the essence of life is meaningless, so one needs to deconstruct meaning to live happily. All the heroes of this novel have been annoyed by the meaninglessness of life, but they have changed from annoyance to happiness.
Kundera;CelebrateMeaninglessness; being
2016-08-03
李麗娜(1974—),女,河南許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I106.4
A
1671-9824(2016)06-00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