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強(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第一中學 內(nèi)蒙古省鄂爾多斯市 017200)
?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蘇富強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第一中學 內(nèi)蒙古省鄂爾多斯市 017200)
摘 要: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知識傳遞的目標,更是個性創(chuàng)造的力量,我們必須尊重這一主體,才能最大限度提升課堂教學的效能,使每一位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真正受益者。然而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師的教學方式往往千篇一律,教師在臺上講,學生被動的接受,師生間缺乏交流和互動,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讓語文課堂越來越陳舊。在新教育形勢下,我們應尋找新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課改 三疑三探 語文教學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知識傳遞的目標,更是個性創(chuàng)造的力量,我們必須尊重這一主體,才能最大限度提升課堂教學的效能,使每一位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真正受益者。然而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師的教學方式往往千篇一律,教師在臺上講,學生被動的接受,師生間缺乏交流和互動,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讓語文課堂越來越陳舊。在新教育形勢下,我們應尋找新的教學模式。
自從學習“三疑三探”課程改革以來,真正體會到把學生課堂作為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叭扇健苯虒W模式分為“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zhì)疑再探—運用拓展”四個環(huán)節(jié),這種教學模式的好處就在于緊扣了一個“疑”字和一個“探”字,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波剛落,一波又起,環(huán)環(huán)相扣,持續(xù)推進課堂教學的進展,提高教學效率,充分體現(xiàn)了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用心摸索,大膽嘗試,力求讓“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并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合理調(diào)整,靈活運用。
導入是一堂好課的開端,是師生譜寫優(yōu)美教學樂章的前奏,是整堂課情緒的基調(diào)。富有藝術魅力的導入為整堂課氤氳出良好的氣氛,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習需求。[1]
如:學到七年級上冊詩歌《登高》時,七年級的學生對杜甫暮年漂泊客鄉(xiāng)、家道艱辛的痛苦憂郁并不了解,這就需要創(chuàng)設出沉郁的情境。這時我運用電子白板播放樹枯葉凋的畫面并輔之以蕭瑟哀傷的音樂,然后向?qū)W生們以故事的形式介紹杜甫的一生,并導入新課,“他一生坎坷,窮困潦倒,國家戰(zhàn)亂,他遠離家鄉(xiāng),漂泊異鄉(xiāng),愁緒涌上心頭,于是寫下了這首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老人,一起品味1200多年前他為我們留下的千古絕唱《登高》”。這樣的導入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起學生對本詩的學習熱情,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學生初讀詩歌,在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后,大膽設疑,并歸納梳理問題:作者悲從何來?如何表現(xiàn)悲痛的情感?這是什么寫作手法?這種模式既巧妙切入文本,又喚起了學生的思維。
語文教學不同于別的科目,它涉及的知識面廣,有字音、字形、文章的結構、寫作手法等等,教學內(nèi)容多且龐雜,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然而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互助解疑。這突破了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模式,更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教師在課堂上常常驚喜的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的閃光點。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語文課堂,要想解決自探疑問,就必須深刻領悟文章內(nèi)容,透過字面去分析。比如在《春酒》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設疑:以“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為例,文章是如何體現(xiàn)作者日思夜想的家鄉(xiāng)味的?第三學習小組展示探究成果,連續(xù)運用擬聲詞渲染出喜慶快樂的氣氛,并讓所有同學比較閱讀“呼地點燃了”、“呼呼地點燃了”、“呼呼呼地點燃了”的不同感覺,從而分析出作者兒時和諧的鄰里關系也是作者日思夜想的家鄉(xiāng)味。第三學習小組通過推敲關鍵詞語,分析句子的精髓,帶領全班同學讀中感悟,讀中體味,令我不禁在心中為他們的合探成果拍手叫好。
《熱愛生命》的學習中,一位同學在“自探設疑”環(huán)節(jié)中提出自探問題:“‘他’是小說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沒有名字,是作者的失誤嗎?談談自己的想法?!边@個問題要求學生對文章主旨高度理解,把它當做合探問題明顯不合適,所以此問題就被放在“質(zhì)疑再探”環(huán)節(jié)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探討。
作為課堂的最后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運用拓展”主要為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學習課文,達到融會貫通并學以致用。這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文章類型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唐雎不辱使命》的運用拓展環(huán)節(jié)是組織學生扮演不同角色人物,在演繹的過程中體會人物性格,理解人物情感;《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要求學生至少積累十句關于月亮的詩句;《再塑生命》是請同學閱讀海倫·凱勒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進一步感悟“愛”的真諦。
經(jīng)過課改實踐,學生從以前的厭學、畏學、被動學習,變得積極、主動、熱愛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率提高,課堂變成學生學習、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臺。在“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 、加強小組建設。讓每個小組選出他們的領頭羊,并制定組內(nèi)制度,增強小組的凝聚力。組長組織所有組員解決自探問題,使小組的合作探究更加高效,更加有針對性。優(yōu)秀的學習小組是“三疑三探”課堂教學的有利保證。
第二 、保證課前預習時間。只有把課前預習落實實處,學生們才能在“設疑自探”環(huán)節(jié)中提出有價值、有意義的自探問題。課前預習是“三疑三探”課堂教學的基礎。
第三 、教師備課要更加完善。因為學生的自探問題是老師所不能掌控的,這就要求教師擴大備課的寬度與深度。這樣才能幫助學生解決他們不能完成的探究問題,體現(xiàn)出教師是課堂教學引導者的課改理念。
第四、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能力。教師要適當進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勵和時間的要求,提示學生可從課文題目、文體、內(nèi)容、情感、寫作手法等角度設疑,以此使學生的問題更有針對性,避免了“廢問題”的出現(xiàn),使課堂教學節(jié)奏更緊湊,幫助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改變教師講,學生聽,一言堂,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從課堂抓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成為教學的引導者參與者。
參考文獻
[1]《情境教學策略》 馮衛(wèi)東,王亦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