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麗萍
沙龍
一、多一些內容:課程內容的補充與拓展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往往只限于課文內容。課堂的主要任務,似乎就是將課文內容完整地傳授給學生,長此以往,學生的視野必然變得狹隘。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以兒童的思維,增加一些他們所喜歡的內容。如教學一上識字《一去二三里》。這是一首五言絕句,把“一”到“十”的數字嵌入詩中,勾繪成了一幅精美如畫的山村風景圖。聯(lián)想到另外一首很有名的小詩。我及時帶領學生誦讀。
詠雪詩
【清】鄭板橋
一片兩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蘆花總不見。
詩中連用十個數字,描繪了大雪紛飛時的情景。一句:“飛入蘆花總不見”,更是將潔白的雪花飄落時的輕盈,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通篇詞句瑯瑯上口,意趣生動,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誦讀,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
二、多一些探究: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起源于教材,但又絕不能止于課本。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教材的拓展,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并適時引導學生探索研究。
蘇教版一上有篇課文《北風和小魚》,這是一篇童話小故事。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魚面對強大北風時,毫不畏懼的精神后,我布置研究任務,觀察一下周圍環(huán)境:“你看到的小魚,是不是真的不怕冷”。在交流的過程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原來小魚真的能夠在很厚的冰層下面存活。有的學生甚至能在書籍或者網絡中找到答案,原來小魚不怕冷的原因是雖然冬天氣溫很低,河面結冰了,但水底的溫度卻相對比較暖和,保持在3-4攝氏度左右,魚兒能夠生存。而且,小魚還有一個特殊的本領,那就是它的體溫會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冬天氣溫雖然降低了,但它的體溫也會降低,自然也就不會覺得冷了。
三、多一些智慧:有選擇地“整體性提問”
新課程倡導學生在閱讀當中有自己的獨特感受。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擔心學生不能深刻理解文章內容,往往會走入誤區(qū),一堂課中,向學生提了大量的問題來緩解“恐慌”。然而,一堂語文課,也不過短短40分鐘的時間,過多的提問,勢必會擠掉學生思考問題、朗讀課文和筆頭練習的時間。
因此,我一般采用“整體式提問”。所謂“整體式提問”,就是根據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設計能夠覆蓋課文語言文字的主要問題。在主要問題下,根據班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再設計幾個輔助性的問題。但是,這幾個輔助問題一般都是從主問題延伸而來,最終還是回到主問題上。
詞語是文章的細胞,一些關鍵詞語往往會成為串起文本的珠子,抓住這幾個詞語,就把握住了文章線索的牛鼻子。比如,《蠶姑娘》一文中的四個“又……又……”正是這樣的珠子。通過整體式提問,設計蠶姑娘一共有哪些變化?再設計出幾個輔助問題,即每次的變化是什么樣子的?讓學生從詞語走向文本結構,意在謀求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一點放手:師生共同建構教學目標
課堂中,經過長期的“整體式提問”后,教者可以試著放手,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目標的設計??雌饋黼y度較高,但是,在逐步引導訓練的過程中,相信學生是能夠形成這種能力的。
我們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題眼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很多的文本信息。首先,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閱讀課文,在讀通課文后問學生:“讀通這篇文章,你覺得要抓住哪個主要問題?最好能夠說出自己思考的過程?!睂W生再讀課文后,有人舉手道:“我覺得沉香是怎樣救母的?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么解決這些困難的,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問題?!庇袑W生補充:“我覺得在遇到這些困難的時候,沉香的態(tài)度以及行為品質,也是文章的一個主要問題,是什么信念讓他能夠克服千難萬險?”我及時肯定了這兩個學生的回答,問題提得非常正確且思路清晰。
“關注課后練習”,是讓學生參與教學目標設計的第二個可行方法。有的課文后面都配有相應的練習,有時課后練習也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方式。如蘇教版三上課文《蒲公英》,課后設置了這樣的練習:“假如你是太陽公公,會怎樣勸告那兩顆想落到沙漠里、湖泊里的小種子?”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這兩個問題,正是文章的一個核心問題。可以預見,教師轉變了教學觀念,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目標的設計過程中來,就會顯得越來越聰明,不斷設計出課文學習目標的新方法來。
當然,讓學生參與教學目標的設計,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這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首先,要教師示范引路——班級優(yōu)等生開路——接受程度中下學生逐漸上路。學生的回答也應該是從零碎型到雜亂型,再到價值型。學生只有學會了教學目標設計,才能擺脫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局面,讓教學實行雙向信息交流。
總之,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學生特點、課程資源等因素,決定采用何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能夠在課程實施中,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快樂,語文課堂將成為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建構意義的場域。
(作者單位:揚州市梅嶺小學西區(qū)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