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麗珍
[摘要]語感即語言感受力。就是在感知語言材料時直接產(chǎn)生的一種對語言文字含義、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語言;課程標準;語感;能力
低年級是學生學習書面語言的開始,更是語感訓練的啟蒙階段。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語文教學規(guī)律,通過朗讀體會、積累運用等多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一、在朗讀訓練中啟發(fā)語感
朗讀是多種感官參與的以聲釋意的活動,是直覺體悟語言的基本方式。朗讀賦予了教材以生命化,是激活文字、理解教材、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F(xiàn)行北師大版教材中每一篇教材都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和編排的,兼顧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有著生動活潑的語氣、節(jié)奏、句式和格調(diào),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旨意。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調(diào)動學生讀的積極性,合理地安排讀的訓練,使學生獲得朗讀的技能技巧,并將文章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形成言語能力。
例如:在《小馬過河》教學中,可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當時小馬在河邊為難的情景,再抓住小馬和老牛、松鼠的對話,把它們的鮮明個性讀出來:老牛的話讀得低沉些,讓人感受到老牛是長者,又覺得河水很淺,一副慢條斯理的樣子;松鼠的聲音要急切、高亢一點,讓人覺得它很著急;而小馬的聲音要清脆一些,讓人頭腦中顯出一匹天真活潑的小馬的形象。通過這樣的訓練,使課文中的藝術形象在學生心中活起來,心中有了形象,朗讀時就能再現(xiàn)文中的情景。
二、在識字過程中訓練語感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更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識字不僅是認識生字的過程,更是語言交流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語言,讓學生在學習生字的同時豐富語言。
1.在識字教學中訓練語感
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根據(jù)他們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和年齡特征,在識字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字形的特點,鼓勵學生編兒歌、謎語、順口溜、故事等來識記生字,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目的。如教“坐”字:
師:你有什么辦法記住“坐”字?
生:有兩個人和一個土。
師:兩個人在哪里?
生:他們在土上,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你能把記住這個字的方法再用完整的話說一遍嗎?
生:兩個人在土上,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就是“坐”字。
這樣,學生就用自己組織的語言編成了一條很好的字謎,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有活力,又培養(yǎng)了語感。
2.在語言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語感
識字的最終目的是要會寫會用,把識字教學放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不僅有利于記住字音字形,理解字義,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
例如:教學《賀年片》一課中的“希望”一詞時,我先結(jié)合課文讓學生說一說“太陽希望我什么?”學生回答后,我相機分析這兩個字的字形,在學生掌握字的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你有什么希望?學生有的說:“我希望奶奶的病快點好起來?!庇械恼f:“爸爸去泉州了,我希望他早點回家?!边@樣,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在語言的實踐交流中延伸發(fā)展,激發(fā)了識字興趣,發(fā)展了語言表達能力。
三、在積累運用中豐富語感
語言表達需要豐富的語匯,豐富的語匯能為語言的表達提供堅實的客觀基礎。語言感受能力的強弱與語言材料積累的的多少密切相關,語感能力的提高是在反復大量感受優(yōu)秀語言材料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積累的語言只是頭腦內(nèi)部的儲存,運用語言才是語感的實踐過程。因此,平時要鼓勵學生經(jīng)常運用積累的語言反映生活,在課堂上要多為他們創(chuàng)造運用語言的機會。
例如:《風》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歌,描繪的是微風吹動之下,大自然的美麗景象。詩畫相配,內(nèi)容生動,詩句朗朗上口,富有想象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的積累,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課文共有三小節(jié),三小節(jié)結(jié)構相同,句式相似。第一二行都是“誰也沒有看到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三四行是寫當“樹葉顫動、林木點頭、河水起波”時,我們知道風正走過。在學生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引導他們思考還有什么情景知道風正走過,再模仿課文編一節(jié)詩歌。有的學生說:“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當裙子飄起來時,我們知道風來嬉戲了?!庇械膶W生說:“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當花兒點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正走過了?!薄瓕W生不但說出從什么情景知道有風,還用上準確、形象的動作詞。說完后,我讓學生在課后把自己編的小詩寫下來,這樣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使他們潛移默化中感受了課文的語言表達方式,自覺融進表達之中,使語感訓練落實到語言文字的運用上。
語感的形成需要長期的訓練。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結(ji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形式多樣的訓練,將語感訓練貫穿于語文教學整個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毛光偉.語感——語文教學的支點[J].語文學習,1993,(05).
(責任編輯 付淑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