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榮中
單元整組教學主要指當下教材在教學改革中逐漸形成了以課本中的一組教材為單元,對單元中的課文進行相應的整合,來達到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等提升,針對教學單元整體進行教學的設計,開展教學的活動的教學理念。本文主要闡述的是如何實施相應的教學策略,將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有效地開展單元整組教學。
1.關于“單元整組教學”
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依據(jù)是教學目標。教師在單元教學中通常以獨立的某一篇課文進行講解,這樣的課文獨立學習形式不利于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以“組”為單位的語文教學有利于學生讀寫能力的整合,教師要對當下的教材進行把握,將單元目標設計進行強化。
根據(jù)以上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單元組內(nèi)課文社會中的主要目標,針對單元的目標也就是某一單元的教材進行整體的把握。避免在單元課文、口語交際和寫作的教學中出現(xiàn)教學過程和目標不相符的情況。
單元整組教學不是對單元中的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組合那么簡單,如果只是在單元學習前加上一個“整體感知”,在單元學習后增加設計一個“整體感悟”,單元學習中還是一篇篇相互脫離的教學,這樣的教學形式?jīng)]有真正體現(xiàn)“單元整組教學”的整合性思想,單元整組教學并不是獨立的一節(jié)節(jié)課的堆積,而是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資源進行重組,將所有文本根據(jù)不同單元的主體進行相應的整合。以下是“單元整組教學”的具體課堂實踐分析。
2.“單元整組教學”課堂實踐分析
在魯教版四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中的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學會看病》……整個單元的課文中,每一篇課文中比較重要的是人物的外貌描寫,這一單元就以“外貌描寫”為主題,在訓練學生這一主題中,將4篇文章有效的結合為一個單元。
在《慈母情深》這篇課文中,關于一段母親的外貌描寫是這樣的“母親掏衣兜……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學生在閱讀這部分文字時明白了手部描寫也是外貌描寫的一種。有的同學從別的角度上還提出了外貌描寫并不一定是大量出現(xiàn)的。例如,一個眼神可能就是外貌描寫,例如在梁曉聲對母親的疲憊狀態(tài)的描寫中——“褐色口罩……疲憊的眼睛吃驚……”《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父親在廢墟中挖了36個小時后,對父親的外貌進行了描寫“他滿臉布滿灰塵……到處布滿血跡”。學生可以體會到外貌描寫除了可以在文章的開頭使用外,在文中抒情的環(huán)節(jié)使用外貌描寫更能表達中心。
以上兩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了單元整組教學中每一篇的學習其實都和單元整組的中心相呼應,并且每一篇文章在外貌描寫上的使用都各有特點。組內(nèi)各文章之間的知識是相互融合穿插的。
3.組內(nèi)文章類比賞析策略
類比賞析策略是讓學生在比較、分析中體會各種文章中的語言表達,使自己的語言積累更加豐富。在類比賞析中主要涉及的賞析策略有同題和同類鑒賞。
3.1同題鑒賞
在魯教版三年級上的第四單元中,有兩篇文章都是描寫的關于“鵝”的文章,第一篇主要采用比較法描寫鵝的步態(tài),第二篇主要是抓住鵝的比較細膩的動作來寫。通過同類文章的不同描寫手法讓學生找到寫作的不同點。同中求異是同題鑒賞的關鍵。
3.2同類鑒賞
同類鑒賞在第五單元中的兩篇文章《松樹》和《鯨》都是關于動物的,但是兩篇文章的表達方式不同,可以采用同類鑒賞的策略,同類鑒賞策略的關鍵在于異中求同。
類別鑒賞策略在文章的行文結構、描寫方法、語言風格等幾方面進行相應的對比。有利于對學生掌握的知識進行鞏固、遷移和提升,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和文學鑒賞的能力。
4.隨文練習寫作策略
在單元整組教學中,隨文練習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學生把握整體的寫作訓練要點,有序的做到訓練,很好的避免了學生習作的重復和隨意。
例如,在對第一單元的課文進行學習中,采用隨文練習寫作的策略,重點加強學生描寫景物的能力。描寫景物的關鍵在于:1.能體會對景物的特點并實現(xiàn)仔細的觀察;2.景物描寫有一定的順序。
在整個單元中安排了許多的訓練點,單元整組教學在單元整體上對景物描寫的方法進行了有序的安排。
在《燕子》這一課中,主要訓練的是第一點,有的學生在描寫《美麗的中心廣場》中關于“鴿子”的描寫就可以了解學生學會了仔細的觀察。
在《觀潮》這節(jié)課中,主要訓練了學生的第二個寫作關鍵。
【結 語】
在單元整組教學中,每一個課文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的,在教學中需要從縱、橫角度對教材進行分析,更好地利用教材的單元整組的特點,達到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