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江波+吳俊蓉
摘要:新世紀以來,我國常規(guī)性反腐倡廉教育實踐遭遇理論與實際相脫節(jié)的困境,反腐倡廉教育研究亟待拓展。“生活世界”視野下的反腐倡廉教育以倫理學和教育學作為基本論域,秉持的基本理念是: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存實踐的物理場域,是物質活動與精神活動的統(tǒng)一,是共時與歷時形態(tài)并存的多維時空。鑒于官員腐敗的日常生活化、腐敗基本要素的擴展、全面深化改革的現(xiàn)實語境、德育本源性回歸和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發(fā)展等對反腐倡廉教育改革的訴求,生活世界的反腐倡廉教育強調要以科學和哲學相結合的方式,融入生存實踐之中,在物質活動中提升精神境界。
關鍵詞:反腐倡廉;生活世界;物質生活;精神境界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16)02-0017-04
十八大以來,黨的反腐倡廉建設呈現(xiàn)新的態(tài)勢,一是加強了懲處的力度、擴大了反腐范圍,“老虎”與“蒼蠅”,“上山虎”與“下山虎”一并查處;二是調整了反腐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懲治與預防、重點打擊與各個擊破相互配合。由此,“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腐敗治理邏輯愈益清晰。當“不敢腐”“不能腐”的治理已經(jīng)初見成效,以“不想腐”為指向的反腐倡廉教育的緊迫性就愈益突顯出來。
一、引言:問題的提出
建國以來,我國反腐倡廉實踐經(jīng)歷了從“運動反腐”模式、“權力反腐”模式、“制度反腐”模式到“體系反腐”模式幾個基本的階段。[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反腐倡廉體系日趨成熟,反腐倡廉戰(zhàn)略經(jīng)歷了從著力治標、側重遏制,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再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過程。這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建設價值取向上工具性和目的性的統(tǒng)一,戰(zhàn)術上指導方針與具體方法的統(tǒng)一。
我國的反腐倡廉教育主要在黨內(nèi)進行。黨內(nèi)反腐倡廉教育的方式由建國初期以階段性整黨整風運動式教育為主要形式,逐出向以黨校、行政學校、干部學校、黨政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等組織的常規(guī)性黨性教育、法制教育和反腐倡廉專題教育學習為主轉變。黨的反腐倡廉教育愈益規(guī)范化,向制度化邁進,并以科學化為旨歸。教育組織形式的安排、時間的確定、內(nèi)容與方法的選擇、效果的檢測與評估、長效機制的建立與健全等等逐漸成為較為固定的范式。黨內(nèi)反腐倡廉教育的規(guī)范化與制度化回應了群眾對廉潔政治的訴求,為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走向現(xiàn)代化做了鋪墊。因而,在建國后相當長時期內(nèi),我國的反腐倡廉教育成效是相當明顯的。
但是,隨著改革深入發(fā)展、社會轉型加劇和利益格局的不斷調整,常規(guī)的反腐倡廉教育面臨著新的情況。一方面,在理論層面,有關反腐倡廉理念、戰(zhàn)略、步驟方法、國際合作等理論更加成熟,如《中國反腐倡廉白皮書》《中國反腐倡廉藍皮書》等文件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另一方面,在實踐領域,從上世紀80年代的“官倒”到90年代的“買官賣官”,腐敗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新世紀以來的十余年間,腐敗行為愈演愈烈。一些腐敗大案要案觸目驚心,涉案金額動輒達到億元,涉案官員的級別也越來越高。這里的矛盾就表現(xiàn)為思想和行為、理論和現(xiàn)實脫節(jié),即反腐倡廉理論停留在口頭、書本和筆記上,在現(xiàn)實中難以找到相應的坐標;反腐倡廉的思想停留在頭腦中,并未付諸行動?!肮傥幕币I“民文化”,一些貪腐官員的行為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腐敗已經(jīng)蔓延至人們的日?;顒又?,成為生活世界的潛規(guī)則。
這些問題產(chǎn)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將反腐倡廉教育作為單純的政治活動,忽略了其本身的道德教育意蘊。從概念的邏輯關系來看,反腐倡廉教育屬于道德教育的下位概念,道德教育又屬于教育的下位概念。前期的反腐倡廉教育存在的問題是:以追求規(guī)范化與制度化為目標、忽略了道德教育的生活化旨歸,以公職人員和領導干部為重點、縮小了教育對象范圍。事實上,“教育是人的一種實踐活動,這種實踐活動所指向的是人自身的存在,指向人的發(fā)展和完善”,[2]“道德教育的根本作為是在引導我們以人的存在方式去生活”。[3]反腐倡廉教育的應然狀態(tài)是引導人們過廉潔的道德生活,而不是培養(yǎng)反腐道德專家、學者或者是反腐條例與規(guī)章制度的編撰者。由此觀之,反腐倡廉教育理念和方式亟待改革和完善,其基本方向就是從規(guī)范化與制度化向生活化的轉變。
同時,反腐倡廉教育研究也需要進一步拓展。我國反腐倡廉研究主要是現(xiàn)象描述、原因分析和策略選擇的實踐模式,學理化分析相對較為薄弱。張增田、楊惠(2013)借助文獻關鍵詞網(wǎng)絡知識圖譜描述了1992到2011年20年間我國腐敗與反腐敗研究的六項熱點主題,認為可將其聚合為腐敗、反腐敗和中國共產(chǎn)黨反腐倡廉建設認識與實踐史等三大模塊。[4]我國反腐倡廉研究的視野主要有政治學、經(jīng)濟學、法學、倫理學等,代表性的著作有鄭利平的《腐敗的經(jīng)濟學分析》、胡鞍鋼的《中國:挑戰(zhàn)腐敗》、吳慶高的《懲治腐敗犯罪之司法程序》和韓丹的《道德辯護與道德困境——腐敗問題的倫理學探究》等等。本文以“生活世界”的建構為理論基礎,以倫理學和教育學作為基本論域,嘗試為反腐倡廉教育研究的學理化提供一點理論支撐。
二、“生活世界”的理論預設
“生活世界”的概念最早出現(xiàn)在現(xiàn)象學創(chuàng)始人胡塞爾晚年著作《歐洲科學的危機及先驗現(xiàn)象學》(1936年)一書中。他認為“生活世界”含義有三:一是狹義的生活世界概念,指日常的、知覺給予的世界。二是作為特殊世界的生活世界概念,指人們各自的實踐活動領域所構成的特殊世界。三是廣義的生活世界概念,指與人有關的一切世界。[5]學者衣俊卿沿著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路線,提出了他所批判的日常生活世界,即“每個人都在從事的衣食住行、飲食男女、婚喪嫁娶、言談交往等自在的、重復性的日常生活”。[6]我們以二者對生活世界的界定為基點,認為生活世界既可批判也可建構,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存實踐的物理場域,是物質活動與精神活動的統(tǒng)一,是共時與歷時形態(tài)并存的多維時空。
1.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存實踐的物理場域。人的生活世界是人實踐活動的場域,首先直觀地表現(xiàn)為人活動的物理空間,主要包括家庭生活、職業(yè)生活和社會公共生活三大領域。就家庭領域的社會實踐活動而言,人會因為不同的家庭的教育傳統(tǒng)、經(jīng)濟狀況和社會地位獲得不同的腐敗與廉潔認知,進而成為其行為表現(xiàn)的潛意識。就職業(yè)領域實踐活動而言,人因為社會分工、素質與能力的差異和機遇不同而分別進行著不同的職業(yè)活動,不同的職業(yè)活動所遭遇的腐敗機會是不一樣的。就社會公共領域實踐活動而言,人因為所處社會環(huán)境的差異或因為自身的遷移流動而遭遇相異環(huán)境,對社會腐敗或廉潔現(xiàn)象的道德體悟并不相同或前后不一致。在這些物理場域中,人們可通過生活中道德學習的基本機制,[7]即本能或善端、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選擇與自主選擇來進行反腐倡廉教育。
2.生活世界是物質與精神活動的統(tǒng)一。生活世界活動首先外在地表現(xiàn)為人的衣食住行、飲食男女、婚喪嫁娶、日常交往等感性物質活動。物質活動的對象是紛繁多樣的,以有形實體形體及色彩變幻、聲音強弱與差異、味道分化與組合刺激著人的感觀,激發(fā)人的物欲。人為了滿足物欲,就有可能在外在誘導之下發(fā)生貪腐行為。紛繁多樣的物質世界又是瑣屑的,它也可能使人忙于眼前的繁瑣事務而無暇顧及心靈的自我凈化。在物質世界的感性生活中,人性的弱點使人可能在外在誘惑之下發(fā)生腐敗行為。如權力傳承牟利、權力交換牟利、輸送利益間接牟利、廣結關系網(wǎng)牟利、權力“期權化”牟利、以集體決策之名牟利、泄露信息牟利、利用合法程序牟利、濫用自由裁量權牟利、利用職務消費黑洞牟利、權色交易等“邊緣腐敗”行為,[8]往往就發(fā)生在人們的物質生活世界里。同時,生活世界作為人類給定的知識儲備、文化先見、價值取向、規(guī)則體系、傳統(tǒng)習慣的承載體,必然與人的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問題密切相關,同時與社會歷史運行的內(nèi)在機理緊密相連,[9]因而生活世界又是精神活動的場域。人在精神世界的理性活動是人的本質性表現(xiàn),它既能使人在外在壓力的推動下自發(fā)拒絕或抵制貪腐行為,也能使人自覺地追問物質活動與精神活動的意義所在。不管最終的結果是對物欲的拒斥還是迷茫,這種追問都是有意義的,它為人擺脫物欲提供了可能。
3.生活世界是共時與歷時形態(tài)并存的多維時空。生活世界的共時形態(tài)是指作為主體的人與在同一維度的時空的前輩、同輩和后輩共同經(jīng)歷并體驗著、分享著彼此的經(jīng)驗并相互影響的一種狀態(tài)。共時形態(tài)使反腐倡廉教育有了客觀對象和內(nèi)容,它為解決人欲困境的方案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平臺。生活世界的歷時形態(tài)一是指作為主體的人自身與外在環(huán)境處于變動不居的狀態(tài),二是指主體可以通過回憶與想象去感悟甚至參與不同維度時空的活動的一種狀態(tài)。歷時形態(tài)既為反腐倡廉教育提供了主體更廣的現(xiàn)實時空,為道德生長的持續(xù)性提供了可能;又創(chuàng)設了更多的虛擬時空,為道德以其虛擬形態(tài)自由伸展與升華提供了可能。
三、“生活世界”之反腐倡廉教育的立論依據(jù)
1.官員腐敗的日常生活化。客觀地說,日常生活世界已經(jīng)成為腐敗官員腐敗的重要土壤。大量的腐敗案件顯示,官員的腐敗行為往往發(fā)生在其衣食住行、婚姻家族關系、人際交往關系、婚外感情關系之中。在這一過程中,既有官員對生活的腐蝕,也有生活對官員的腐蝕,二者相輔相成。在官員的衣食住行中,腐敗可能由交易雙方的任意方向引發(fā),既可能源于腐敗官員本身對奢靡生活的追求,也可能是行賄者投其所好而使他們在不經(jīng)意間墮入圈套。在婚姻家族關系中,既有官員因對家人和親戚疏于教育和監(jiān)管而最終被拖進了貪腐深淵,也有官員利用婚姻家族關系謀求不正當利益同樣身陷囹圄。在朋友關系中,一些官員失去了底線、界線與防線,將權錢交易與禮尚往來視為交往原則,不分彼此、不加防范,結果走上貪腐之路。在婚外感情關系之中,既有官員也有其交往對象將正常的男女交往關系變?yōu)樘厥馇槿岁P系,最終走上生活腐化和道德敗壞之路。生活世界的反腐倡廉教育就是要恢復官員的生活世界,使其生活世界得以正?;瑥亩龠M政治生態(tài)的正?;?。
2.腐敗基本要素的擴展。通常的腐敗定義有三個基本特點:其一,腐敗的主體是政府官員;其二,腐敗的手段是濫用公共權力;其三,腐敗的意圖是謀取私利。[10]41但這樣的定義其實有一定的局限性,現(xiàn)實的腐敗案例中,腐敗的三個基本要素,即主體、手段和意圖都遠遠超出了常規(guī)定義的范圍。近年來,隨著公民社會的成長,一些公共領域并不能由政府直接干預,因而普通共同體成員或非政府組織的公職人員也可能成為腐敗主體。同時,普通公民也可能成為腐敗主體,其腐敗方式也并非單純地濫用公共權力。最常見的就是基層群眾在自治選舉中出賣自己的權利、收受候選人的賄賂,或者不關心甚至完全放棄自己的權利,最終催生了腐敗。此外,腐敗的意圖并不一定就是謀取私利,比如帶有“善意”目的的“高貴腐敗”和以入鄉(xiāng)隨俗為理由的“跨文化腐敗”。[10]105-130上述的腐敗主體、手段和意圖的擴展往往發(fā)生在人們的生活世界之中,對于它們的辨別及可辯護與否的識別都需要以生活世界審視與批判為理論支撐。
3.全面深化改革實踐的回應。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其中將反腐倡廉建設與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一起確定為黨的建設的基本任務,明確了反腐倡廉在黨的建設總體部署中的戰(zhàn)略定位,并具體提出要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又作了具體部署,提出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的前提和基礎就是黨自身建設能力的提升,反腐倡廉建設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反腐倡廉教育改革本身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之義。但是由于反腐倡廉教育業(yè)已形成的慣性思維及其本身的政治敏感性,鮮有學人深入研究反腐倡廉教育改革。事實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生活世界的反腐倡廉教育恰恰回應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潮流,也遵循了道德教育改革的整體趨勢,是提高其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關鍵所在。反腐倡廉教育本身也是道德教育的組成部分,道德教育“邊緣化、外在化、知識化”的“現(xiàn)代綜合癥”[2]同樣在反腐倡廉教育中表現(xiàn)明顯。德育“現(xiàn)代綜合癥”逐漸受到質疑和排斥,德育“回歸生活”意向的改革已經(jīng)在理論界和德育實踐領域產(chǎn)生了廣泛深刻影響,“生活世界”的反腐倡廉教育也應是其題中之義。
4.道德教育本源的思考。生活世界的反腐倡廉教育指反腐倡廉教育須面向生活、融入生活并在生活世界中得到升華。這是基于道德形成和發(fā)展的啟示,道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道德是維系人類社會的基本紐帶,是人的本質性存在的表現(xiàn)??v觀人類歷史,道德教育史毋寧說是一部生活教育史。在原始部落社會,人們?yōu)榱司S持自身的存在和繁衍,不得不團結成共同體以獲取基本的生存資源、抵御自然和異己部落的侵害;維系共同體的理念就是道德思想的最初起源,因而道德教育最初也就是一種生活教育。隨著人們征服自然能力的提升和剩余產(chǎn)品的出現(xiàn),社會出現(xiàn)了階級分化,一部分人依靠其擁有的財富試圖支配他人的勞動,而缺少財富的人一開始并不甘愿接受支配。因此,在有產(chǎn)者和無產(chǎn)者、舊勢力與新勢力的反復博弈之后,為了避免社會陷入無序狀態(tài)并獲得心靈與行動的相對自由,人們逐漸達成了階級社會的一些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共識,表現(xiàn)為道德和法律等行為準則。由此可見,階級社會的道德本身也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其道德教育也就是一種有利于個體、階級和社會存在的一種生活教育。社會主義的誕生雖然預示了共產(chǎn)主義實現(xiàn)的可能,但這并不意味著階級就立即消亡、共產(chǎn)主義道德就應運而生,也并不意味著反腐倡廉教育只需在社會部分群體的職業(yè)生活中進行單一的“灌輸”。事實上,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階層分化依然存在,不同利益主體的價值理念支配著不同的道德行為選擇從而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因此反腐倡廉教育仍然需要在全體社會成員的生活世界中進行,以社會利益整合為其現(xiàn)實基礎,以“最大公約數(shù)”的核心價值認同為最終歸宿。
5.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把現(xiàn)實的人的實踐活動作為考察歷史的出發(fā)點,認為人們?yōu)榱藙?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生活世界”就是滿足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需要的實踐活動最初的活動場域。反腐倡廉教育作為人類實踐活動之一,其建立于生活世界基礎上就有了基本的理論依托。但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以其宏大的人類歷史敘事為背景、以改造世界為己任,并未對人的微觀生活世界的實踐活動作詳細探討和說明,生活世界的反腐倡廉教育需要繼續(xù)發(fā)掘更深的理論資源。以胡塞爾為代表的現(xiàn)象學派關于“生活世界”理論在20世紀人類思想界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在某種意義上,“回歸生活世界”理論是對科學困境的一種突圍,已經(jīng)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理論共識。同時,它契合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對物質世界實踐活動的關照,為生活世界的反腐倡廉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理論視角和豐富的理論資源。但是,胡塞爾和哈貝馬斯各自的生活世界、海德格爾的日常共在世界、列斐伏爾和赫勒各自的日常生活、許茨的日常生活世界等范疇既相互呼應、互有交叉,同時又底色不一、旨趣各異。因此,現(xiàn)象學派關于“生活世界”理論并不能直接套用,生活世界的反腐倡廉教育需要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觀照下,對前者進行理論改造,這也即是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繼承和發(fā)展。
四、“生活世界”之反腐倡廉教育實踐機制
“生活世界”視野下的反腐倡廉教育實踐就是從生活出發(fā),尊重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而不是從規(guī)范出發(fā),以規(guī)范去要求、剪裁實踐主體。
1.科學方式與哲學方式相結合。反腐倡廉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并不意味著對科學世界的背棄,而是對規(guī)范化、制度化方式的揚棄,這是德育方式運行的否定之否定環(huán)節(jié)。而且常規(guī)的反腐倡廉教育科學化取向并非科學方式本身,也遠未達到科學方式本身的要求。運用反腐倡廉教育的科學方式就要遵循從生活世界抽象出來的德育規(guī)律,針對個體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的道德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特點,采取不同的策略化解自我認知和行為與社會要求不匹配的矛盾。要注意的是,反腐倡廉教育的科學方式只能作為一種手段而非目的,“不能僅僅限于華而不實的說教,不能囿于‘知識中心主義而將‘知道當作最終目的,也不能滿足于機械照搬德目說教的偽善‘表現(xiàn),而要將道德教育最終落實在生活世界的全方位熏染中”。[11]“全方位熏染”不僅包括上文所說的融入主體自我物質和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反腐倡廉意識,而且還包括通過融入他人生活世界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那些被尊奉為道德經(jīng)典的作品往往是他人生活世界的寫實,而個體要進入其間就須通過對自我生活世界的超越去體會不同生活世界或不同維次的時空狀態(tài),而這種體悟方式需要以哲學,甚至宗教的認知和溝通方式才能獲得。
2.融入現(xiàn)實生存活動。反腐倡廉教育和人的現(xiàn)實生活狀態(tài)相結合,就是要將其貫穿于人的整個生命歷程和全部實踐活動過程,即要介入人一生所經(jīng)歷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職業(yè)生活和社會公共生活等領域。反腐倡廉教育首先要和個體生命的幼年、青少年、中年,甚至老年時期緊密相連,根據(jù)個體各個階段認知的不同特點,采取相應的形式。在幼年和少年時期,家庭是反腐倡廉教育的首要場所,習得教育是主要的教育方式。一般而言,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第一個模仿對象,父母在應對或描述腐敗行為時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會對孩子打下深深的烙印并成為孩子自發(fā)模仿的樣本。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樹立清正廉潔的形象和反腐倡廉的正確態(tài)度,其次在處理日常事物中更要體現(xiàn)出光明磊落的氣度,其三要善于和孩子溝通,對涉及反腐倡廉的相關話題進行恰當?shù)挠懻摗W校是個體青少年時期進行系統(tǒng)化反腐倡廉教育的場所,教師要注重理性分析,避免單純的知識傳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反腐倡廉的正向引導時,要善于創(chuàng)設各種腐敗行為發(fā)生或者可能發(fā)生的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并發(fā)現(xiàn)和感受腐敗的危害性,從而形成反腐倡廉的正確意識,并通過持續(xù)的訓練來強化這種認識,逐漸形成自覺式的內(nèi)在意識。個體的中青年大部分是在職業(yè)生涯中度過,而腐敗往往也是發(fā)生在職業(yè)生活領域。腐敗高危職業(yè)的公職人員的教育是整個社會反腐倡廉教育的重點,其基本思路在引言中已經(jīng)有所提及。這里著重討論腐敗低危職業(yè)領域的從業(yè)人員的反腐倡廉教育。其實,在整個社會中,職業(yè)間和從業(yè)人員間彼此相關、相互影響,不僅職業(yè)與腐敗關聯(lián)度的高低變動不居,而且從業(yè)人員之間的流動也相當頻繁。因此,有必要對全部職業(yè)領域的所有從業(yè)人員進行反腐倡廉教育。在成年人的職業(yè)教育中,有關反腐倡廉的問題闡釋與理性分析是必要也是可行的,但更應注重與職業(yè)的結合以實現(xiàn)其針對性、與群體的結合以發(fā)揮集體導向作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是人的整個歷時生命都不可回避的領域,反腐倡廉教育當然應涉入其中。由于公共領域人群的快速流動性和層次多樣性,反腐倡廉教育可以以文化宣傳形式為主,營造廉潔的社會氛圍。目前,在公共場所播放公益廣告、張貼宣傳畫和懸掛條幅等反腐倡廉的宣傳都是較好的形式。
3.在物質生活中提升精神境界。腐敗產(chǎn)生的外在原因就在于物質消費刺激,內(nèi)在原因就在于人精神的空虛。“生活世界”反腐倡廉教育的根本作為就在于將反腐倡廉教育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引導人們脫離低級生活情趣,建構積極、健康的生活世界。反腐倡廉教育首先就要引導人們追問生命意義、創(chuàng)造生命價值。在日常生活中,腐敗源于人的生理需要和物質享受對于人心靈的束縛,或者說是物欲對高尚生命意義的遮蔽。高尚生命意義意識的恢復往往發(fā)生在特殊的時機,比如當人們面對親人或朋友死亡的時候,這時對生命意義的追問本身已經(jīng)自然顯現(xiàn)出來,“生活已經(jīng)做出了安排,即使最遲鈍、腦滿腸肥的人也不可能永遠拋開這一問題,死亡及其先兆……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每個人這個尚未解決、被擱置一邊的人生意義問題。”[12]反腐倡廉教育要善于把握這些時機,引導人們探詢生命意義,形成自覺拒絕腐敗、創(chuàng)造生命價值的心理基礎。在感悟他人死亡之后,人們會感到自己的死亡同樣日益迫近。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尊重與敬畏生命的有效辦法就在于人們對自我生命的建構與創(chuàng)造,在生命的創(chuàng)造活動中來體現(xiàn)生命價值。反腐倡廉教育還要引導人們形成反思生活世界的習慣。一是反思自己的生活世界。引導人們通過自身生活領域的擴展與生活內(nèi)容的豐富,主動認識外物特性,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反思自己的行為,養(yǎng)成自覺抵制貪欲的思維習慣。二是反思他者生活世界。引導人們暫時從自己日常生活的瑣碎中脫離出來,學習有關反腐倡廉精神文化產(chǎn)品,在閱讀經(jīng)典作品中,與道德精英的對話中,與群體知識儲備、規(guī)則體系、傳統(tǒng)習慣、文化先見、價值取向等無形規(guī)約的比照中,感悟他人、群體的生活世界,并檢視自己思想與行為,在精神活動中砥礪品格。
參考文獻:
[1]胡楊.論中國特色反腐模式轉型的內(nèi)在邏輯與發(fā)展路徑[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3,(4).
[2]魯潔.邊緣化外在化知識化——道德教育的現(xiàn)代綜合癥[J].教育研究,2005,(12).
[3]魯潔.道德教育的根本作為:引導生活的建構[J].教育研究,2010,(6).
[4]張增田,楊惠.國內(nèi)腐敗與反腐敗研究的熱點主題及演進趨勢 [J].學術界,2013,(4).
[5]張慶熊. 熊十力的新唯識論與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19-121.
[6]衣俊卿.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歸——20世紀哲學的一個重要轉向[J].中國社會科學,1994,(4).
[7]高德勝.生活德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9-58.
[8]盧智增.邊緣腐敗治理路徑探析[J].理論月刊,2015,(1).
[9]衣俊卿.中國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論視野[J].求是學刊,2005,(10).
[10]韓丹.道德辯護與道德困境——腐敗問題的倫理學探究[M].中央編譯局出版社,2012.
[11]項賢明.回歸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1,(1).
[12][俄]C·謝·弗蘭克. 社會的精神基礎[M]. 王永,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3∶191.
【責任編輯:張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