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莉娜
【摘要】保安下莊屬于青海省同仁縣保安鎮(zhèn)的一個村,同仁縣位于青海省東南部。保安下莊土語屬于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的語言,長期以來保安下莊土語因其獨特的詞匯構造受到學術界的關注。但長期以來的調查研究重視語音,不太重視詞匯和語法,導致對詞匯的研究明顯不足。本人在前人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保安下莊為選點,通過田野調查,比較深入地了解保安下莊土語的分類詞匯、詞匯特點、應用狀況等。通過對保安下莊土語特色詞的討論與分析,揭示保安下莊詞義特點。具體分析詞義的對等與不對等、詞義的獨特民族文化性、土語特有的詞匯等現(xiàn)象;同時從土語詞義義素分析為研究點,揭示出保安下莊土語詞匯的詞義特點。
【關鍵詞】保安下莊土語;詞義特點;詞義義素
同仁縣位于青海省東南部,東鄰甘肅省夏河縣,西邊和南邊分另嶼青海省的貴德縣和澤庫縣相連,北邊與青海省的循化、尖扎兩縣接壤,距省會西寧市181千米。境內有漢族、藏族、土族、回族和蒙古族等。
保安鎮(zhèn)位于同仁縣境北部,距縣府駐地15千米?!懊駠倍迥辏?936年)設保安鎮(zhèn),1950年沿舊制設保安鄉(xiāng),1958年改設紅旗公社,1960年改為保安公社,1984年改回保安鎮(zhèn)。土語是保安下莊土族說的一種土話。文中所涉及保安下莊的土語是屬于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的語言。
一、保安下莊土語詞義的特點
詞義是詞的意義,包括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即詞的內容。狹義的詞義不包括詞的語法意義。不同的語言,詞義的分布特點會有所不同,因而在詞義的對應上有可能出現(xiàn)對等與不對等的現(xiàn)象。此外還有部分本民族特有文化詞。
(一)與漢語詞匯比較——詞義的“對等”與“不對等”
保安下莊土語有些詞匯漢語、土語都有,并且二者詞匯意義相一致,內涵相同,這類詞稱為對等詞;還有部分保安下莊土語中的詞匯漢語有,土語也有,但二者詞匯意義有細微的差異,內涵的范圍不同(有時漢語詞匯內涵比土語廣或窄,有時土語詞匯內涵比漢語廣或窄),又或是有些詞匯漢語沒有,土語有,反之,漢語有,土語沒有,因此沒有此類詞匯的一方采用借用另一方的詞匯來表達詞匯意義(大多為土語借漢語)。這類詞稱為不對等詞。具體舉例如下:
詞義對等。漢語“石頭”一詞,漢語里是所有石頭的統(tǒng)稱,“(石頭)”在土語里也同樣是所有石頭的統(tǒng)稱:“鐵路”一詞在漢語里的意義與土語“(鐵路)”的意義是一樣的。這類詞還有“(人)、(醫(yī)生)、(眼睛)、(蔥)”等詞,這類意義或用法完全與漢語詞匯相同的稱之為“對等詞”。這類“對等詞”在保安下莊土語固有詞匯中是占優(yōu)勢的。這類詞大多數(shù)詞匯意義比較單一,不易產生歧義,容易理解和學習。
詞義不對等。如:漢語“初雪”一詞,漢語里指冬季初次下的雪,而土語“(初雪)”一詞,用于指所有時間段的雪,沒有具體分“初雪”和“雪”;又如:漢語“睡覺”一詞,漢語里僅僅指閉著眼睡覺,而土語“(睡覺)”一詞,同時還有“躺著”的詞義,但在漢語里“睡覺”和“躺著”是由不同的語素構成。像這組詞土語詞匯內涵比漢語要廣,漢語詞匯意義較窄。這類詞還有“(衰弱,變壞)、(形象,模樣)、(親切,熱忱的)、(奇異,美妙)、(幫忙,兼差)、(對偶,相同)、(練習,鍛煉)”及虛詞和副詞(非,另外)、(否則,反之)、(非,不)、(甚,太)等。又如:在漢語中“燈”是一個統(tǒng)稱,但不同功能的燈具有各自的名稱,如路燈、臺燈、夜燈、應急燈、感應燈等,而土語“(燈)”既是所有燈的統(tǒng)稱,同時各類不同功能的燈也無別稱,因此,在這組詞里漢語詞匯內涵比土語要廣,土語詞匯意義相對較窄。這類詞還有“(桌子)、(酒)、(水果)”等。
(二)詞義的獨特民族文化性
文化詞,是指能夠反應該民族文化特點(指廣義文化,包括社會、經(jīng)濟、文化、婚姻、宗教、民俗等)的詞,通過這類詞可窺見這個民族現(xiàn)在或過去一些獨特的民族文化特點。而這些詞背后所包含的獨特文化意義則成了與其他語言相區(qū)別的一大特點。在保安下莊土語中也有一批文化色彩鮮明的詞匯,這些詞匯意義又成為人們了解土族歷史的活化石。如下列土語詞可做這樣的注解。
向日葵(太陽+花),反映土族先人對“太陽”和“花朝向”的認識。森林(林子+地基),反映了早期土族人對“木材”在“建房打地基”方面重要作用的認識。禮物(心+東西),反映早期土族人就意識到禮物與心意有關,與“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相一致。土語中“早飯”和“午飯”均用 表示,反映早期土族人對早上到中午間的時間分段較模糊,時間觀念較弱。“信號”本義是“弓箭”,轉義是“信號”,反映了古時候土族人用弓箭來傳達信息。
通過分析詞義的獨特民族文化性,不僅讓我們了解到保安下莊土族過去和現(xiàn)在最直接、最真實的生活方式,還讓我們記住了最原始、最淳樸的下莊土族人所過著的簡單生活。
(三)土語特有的詞匯分析
保安下莊土語詞匯中有一批受地理環(huán)境、生活習慣、風俗習慣、生產生活方式和對顏色的認知的不同而產生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詞匯。下面簡單列舉了3組,關于這些特有詞匯的來源及意義,將在續(xù)文青海保安下莊土語特色詞義素分析中選取一部分做詳細解說。
1.農用工具類特有詞詞義分析
(犁鏵):這類農用工具是春耕時翻地施肥用的。
(犁杖):以牛為主要勞力來拉動春耕時翻地的工具,并有它來完成翻地任務。
(鐮刀):收割小麥、青稞或雜草用的鐵質彎刀。
(磨石):為碾碎田地中的大石塊,所用的一種石質(木質)圓形狀器材。
(搗桿):為碾碎田地中的大石塊,所用的一種石質(木質)棒子狀器材。
2.顏色類特有詞詞義分析
(紅):在保安下莊土語里統(tǒng)指鮮血色、深紅色、紅棗皮色、晚霞色等單色系。
(純紅):在保安下莊土語里指鮮血色的單色系。
(紅寶石):在保安下莊土語里指深紅色的單色系。
(棗騮色):在保安下莊土語里指紅棗皮色的單色系。
(海騮色):在保安下莊土語里指晚霞色的單色系。
(黃色):在保安下莊土語里統(tǒng)指金子色、香蕉皮色、梨皮色等單色系。
(金):在保安下莊土語里指金子色、香蕉皮色的單色系。
(淡黃色的):在保安下莊土語里指香蕉皮色、梨皮色的單色系。
(麻黃):在保安下莊土語里指梨皮色的單色系。
(雜色的):在保安下莊土語里指黑灰白三種的混合色。
(花色):在保安下莊土語里指紅黃綠三種的混合色。
3.自然環(huán)境產物類特有詞詞義分析
(巖石):是固態(tài)礦物,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構造的集合體,也有少數(shù)包含有生物的遺骸或遺跡(即化石)。
(石頭):一般指由大巖體遇外力而脫落下來的小型巖體,多依附于大巖體表面,一般成塊狀或橢圓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質地堅固、脆硬??捎脕碇圃焓鳌⒉杉V。
(綠松石):一般是在氣候干燥、地溫較低的環(huán)境中生成,是貴重首飾石品種,西北地區(qū)產出量較多。
(沙礫):這種沙礫主要經(jīng)過長期的日曬,風力侵蝕而形成的直徑由二毫米至一厘米或再大些的無棱角碎石,主要分布在北方干燥、日照時間長、風力大的地區(qū)。
4.飲食、服裝類特有詞詞義分析
(面茶):由保安下莊村及周邊地區(qū)特有的青稞麥皮磨制而成的面粉。
(奶渣,乳酪干):牛奶發(fā)酵后生成塊狀的顆粒物,再把這些顆粒物進行烘干后形成的奶制品。
(印花鞋):在保安下莊每年六月有一次大型的民俗會,這時參加民俗會的男性會穿著自家繡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布鞋,簡稱印花鞋。
(刀鞘):穿土族民族服飾時,男性所佩戴的特制刀具,有裝飾功能。
(鐙帶):騎馬時給馬佩戴的一種鞍。
二、保安下莊土語特色詞義素分析
義素是構成詞義的最小意義單位,也就是詞義的區(qū)別特征。保安下莊土語特色詞匯是土語詞匯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保安下莊土族與其他民族詞匯相區(qū)別的重要部分,盡管其數(shù)量不是很多。保安下莊土語詞匯中的一些特色詞反映了保安下莊村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自然環(huán)境、生活方式、對顏色的認知,從這些獨特的詞匯里可以窺見出保安下莊土族村的一些文化現(xiàn)象。下面列舉兩組特色詞,詳細分析其義素,從所包含的義素,可以反映或描述出保安下莊土族人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對顏色的獨立的認知。
下面這一組詞匯反映保安下莊土族人特殊的生活方式。
(犁鏵)、(犁杖)、(鐮刀)、(磨石)、(搗桿)。
從這幾類農用工具名詞中,我們可以抽出8義素作為主要區(qū)別特征。這8個義素是:生活工具(生活工具+/非生活工具一)、農用工具(農用工具+/非農用工具一)、鐵制品(鐵制品+/非鐵制品一)、石制品(石制品+/非石制品一)、需牲畜(需牲畜+/非需牲畜一)、需人力(需人力+/非需人力一)、小麥、青稞類作物(小麥、青稞類作物+/非小麥、青稞類作物一)、西北地區(qū)(西北地區(qū)+/非西北地區(qū)一)。例如:
保安下莊土語中農用工具較為典型,它與其他地方的農具在種類和形狀上有著一定的差異。從對上述義素的分析可看出,“(犁鏵)、(犁杖)、(鐮刀)、(磨石)、(搗桿)”都是生活中必備的農用工具,它們有的是鐵制品,有的則是石制品。因西北地區(qū)土質較南方土質硬度高,不像南方土質般松軟,所以開墾土地需要這些比較特殊的農具。
按土壤分類學來分,保安下莊村的土壤主要是黑鈣土、灰鈣土,屬于旱耕土壤,適種小麥、青稞、馬鈴薯、油菜等作物。這些土壤因土質堅硬,需要人為去開墾,引水灌溉形成耕種土壤,一般是秋深翻、冬鎮(zhèn)碾、春耙耱農田。由于受這種傳統(tǒng)耕作方式的影響,保安下莊土語詞匯中有很多涉及農耕方面的農耕工具特色詞匯。但現(xiàn)在因為大范圍的使用機械耕作,很多關于農耕工具的詞匯都在漸漸消失或被保安下莊土族村民遺忘。
下面這一組詞匯反映保安下莊土族人對于顏色的獨立的認知。
“(紅)、(純紅)、(紅寶石)、(棗騮色)、(海騮色)、(淡黃色的)、(黃色)、(金)、(麻黃)、(雜色的)、(花色)”。
從這些顏色詞中,可以抽出10義素作為主要區(qū)別特征。這10個義素是:鮮血色(鮮血色+/非鮮血色一)、深紅色(深紅色+/非深紅色一)、紅棗皮色(紅棗皮色+/非紅棗皮色一)、晚霞色(晚霞色+/非晚霞色一)、金子色(金子色+/非金子色一)、香蕉皮色(香蕉皮色+/非香蕉皮色一)、梨皮色(梨皮色+/非梨皮色一)、黑灰白色(黑灰白色+/非黑灰白色一)、紅黃綠色(紅黃綠色+/非紅黃綠色一)、單色(單色+/非單色一)。例如:
從這些顏色詞的義素分析中,反映出保安下莊土族人對于顏色的獨立的認知。一種主色下又有很多子色系,如:(紅)為主色,其子色系包括(純紅)、(紅寶石)、(棗騮色)、(海騮色)等;又如:(黃色)為主色,其子色系包括(淡黃色的)、(金)、 (麻黃)等。
保安下莊土語詞匯中,顏色數(shù)量較少,但對一種顏色分類是很詳細的。例如:(紅)細分為(純紅)、(紅寶石)、(棗騮色)、(海騮色),它們是按顏色的深淺度來分的,有時不知道怎么形容就會用大自然中存在的事物來比喻,非常的形象:還有Gira(黃色)同樣以顏色的深淺度細分為(淡黃色的)、(金)、(麻黃);值得一提的是(雜色的)和(花色)均為混合色,但其具體所混的顏色是有區(qū)別的,前一個以黑灰白為主色,而后者以紅黃綠為主色,不了解保安下莊文化有時還可能會分不清。
事實證明,保安下莊特色詞匯的產生除了與地區(qū)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自然環(huán)境有密切的聯(lián)系外,同時也是歷史的產物,保安下莊村是以農耕生活為主,畜牧業(yè)為輔的村落,這些農具詞匯的產生,正好反映了保安下莊村土族人所經(jīng)歷的歷史。顏色詞匯反映了保安下莊土族的民族審美觀。由此可看出,詞匯的產生有諸多因素共同起作用,包括歷史文化、人文地理以及客觀的物質,并非是簡單的意識形態(tài)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