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風
編者按:
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12億,其中空巢老人占到一半。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健康、保健意識逐漸增強,很多老年人對保健品有著強烈需求,于是一些不良保健品推銷人員抓住老年人希望健康長壽的心理,并針對老年人尤其是單身或空巢老人親情缺失、孤單寂寞的特點,大打親情牌,搞所謂的親情營銷。上當受騙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他們不但掏出養(yǎng)老金甚至多年的積蓄,購買昂貴卻沒有任何保健效果的所謂保健品,有的人甚至在服用這類產(chǎn)品后引發(fā)不良后果。商家或推銷人員采取措施推銷產(chǎn)品本無可厚非,但打著“親情”的幌子,采取不當正手段欺騙老年人,只為賺錢,就完全失去了職業(yè)道德,突破了做人的底線。那么,面對這種親情營銷,老年人為何會輕易上當?如何才能杜絕這種欺騙式親情營銷,避免老年人被忽悠呢?
推銷保健品大打“親情牌”,老年人上當沒商量
黃老先生退休前是一位中學老師,一直有早起和晨練的習慣。每天早晨起床后,他都要到附近的公園打太極拳。老伴早年去世,兒女都在大城市闖蕩,家里沒別人,因此黃老師可以隨意在公園消磨時間。一天早晨,他剛打完太極拳,就聽有人在旁邊鼓掌喝彩:“好!”黃老師這才注意到,不遠處站著一個帥氣的小伙子。小伙子由衷地稱贊道:“您打得真好,剛中帶柔,柔中蓄剛,看了真是一種享受!”黃老師被小伙子這么一贊,不好意思起來:“哪里哪里,鍛煉身體而已!”小伙子突然收起笑容,臉色一沉,動情地說:“看到您我就想起了我老爸,他跟您年紀差不多,這會兒該下地干活了?!秉S老師的情緒頓時受到感染,也想起了自己在京城打拼的兒子。一老一少,就這么閑聊起來。交談中黃老師得知,小伙子姓張,是一名健康講師,正針對老年人搞一個有關蜂膠產(chǎn)品的市場調查。黃老師十分配合地為小張?zhí)盍艘环菡{查表,分手時兩人相約有機會再聊。
幾天后,兒子打電話回來,黃老師隨口說起了自己剛認識的一位新朋友,以滿是稱贊的口吻對兒子說:“小張跟你年紀差不多,挺懂事的一個小伙子!”兒子頓時警覺起來,說:“小心別碰上騙子!”黃老師不高興了:“人家騙我什么了?算了,不跟你說了!”邊說邊生氣地掛斷了電話。沒想到,電話剛掛,來電鈴聲“丁零零”又響了。黃老師以為還是兒子,便拿起聽筒沒好氣地說:“一連多少天不打個電話,好不容易打個電話……”話未說完,就聽見對方說:“黃老伯,我是小張啊,誰惹您不高興了?”“原來是小張啊,我以為又是……”一聽是小張,黃老師頓時來了精神,“怎么這幾天沒見你找老伯聊天???”“這幾天公司有點忙,剛剛忙完。要不現(xiàn)在我去拜訪您?”“好?。 秉S老師一口答應。過了半小時,小張到了黃老師家,手里還提著一串香蕉和一盒什么東西。黃老師有點過意不去,說:“來就來嘛,還帶什么東西!你一個小伙子打工掙點錢多不容易!”小張說:“這香蕉是我給您買的,不值錢,第一次上門我哪能空手呢!這個呢,是一盒蜂膠膠囊,我們公司的試用裝,免費送給您品嘗。我們的產(chǎn)品能抗病毒、預防腫瘤、增強抵抗力,您用了要是覺得好,幫我們宣傳一下就行!”黃老師高興得不得了,滿口答應:“好好好!”
兩人聊了一會兒,就到飯點兒了,黃老師執(zhí)意留小張一起吃飯。小張稍作推辭,便挽起袖子進了廚房,打開冰箱拿出食材三下五除二做了幾個菜。吃完飯,小張又幫黃老師打掃了廚房衛(wèi)生。黃老師在一邊贊不絕口:“你這么勤快的小伙子,哪個姑娘嫁了你可要享福嘍!”一句話說得小張呵呵直笑,一老一少談笑風生。
這以后,小張成了黃老師家的???,幫他做飯、拖地、擦玻璃、修電器,陪他拉家常解悶兒,按黃老師的話說,“比兒子還親”。怕兒子反對,黃老師再沒跟他提小張的事。兒子女兒也只是一周打一次電話問候一下,確認他身體沒事兒也就掛斷了。
半年后,黃老師成了小張的固定客戶。蜂膠產(chǎn)品他沒吃出什么效果來,但小張給他帶來的親情溫暖,讓他難以割舍。因此,盡管蜂膠產(chǎn)品價格不菲,他也樂意購買。不僅如此,他還熱心地給小張介紹新客戶。
眼下保健品市場競爭激烈,打親情牌搞營銷已經(jīng)成為很多保健品商家的“制勝法寶”,像黃老師這樣在營銷人員“親情”攻勢下購買保健品的老人也越來越多。筆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親情營銷”的招數(shù)盡管五花八門,但總結起來不外乎以下幾類。
陪聊解悶趁機推銷。很多老年人,尤其是單身或空巢老人,因親情缺失,生活冷清、孤獨。一些保健品推銷人員便乘虛而入,陪聊、幫忙做家務,甚至認干親,讓老年人感受“親人”般的溫暖,然后趁機推銷產(chǎn)品。
免費回報獲取信任。既然是“親人”,有免費的好事自然要首先回報,如免費義診、免費旅游、免費贈藥、免費抽獎等,一些老年人滿懷感激之情參加活動,往往正是貪圖商家所謂的“免費”。其實,這種“免費”只不過是商家精心策劃的營銷噱頭,“免費”是餌,背后有鉤,總有一些老年人會在不知不覺中上鉤。
借“專家”打消疑慮。面對“親情”陷阱,總有一些清醒的老年人會心存疑慮,這時,不法商家便利用“專家”做宣傳,通過專家講座、專家訪談、養(yǎng)生現(xiàn)場會等形式給他們洗腦。中國某養(yǎng)生機構名譽院長、中國某中醫(yī)研究會會長、某大學博士生導師……站在講臺上的人總是被冠以“高大上”的頭銜,他們也總能讓老年人對產(chǎn)品深信不疑。
巧用“托兒”現(xiàn)身說法。如果聽了“專家”的講座還未能打消疑慮,那么“老客戶”的“現(xiàn)身說法”就該上場了。王老太打牌時認識了一幫退休老人,其中有個牌友劉老太向大家極力推薦一款保健儀,說能祛除風濕、降“三高”,療效特別好。王老太被拉去看貨。營銷人員熱情地說:“既然是劉媽介紹來的,大家就是一家人,對‘自家人五折優(yōu)惠。”于是,王老太最終花3000多元買了一臺保健儀。
以上推銷手段,其實并非技巧有多高明,但拿“親情”一包裝,對于寂寞的老年人來說就成了邁不過去的坎兒。落入溫馨“親情”陷阱的人們,有的是不明就里,有的是盛情難卻,有的則是心甘情愿……
“親情牌”看上去很“美”,消極后果實難預料
表面上看,在以親情為幌子的保健品營銷過程中,買賣雙方你情我愿,并沒有什么不妥,而且不少老年人有了“親情”滋潤,消除了孤單寂寞,獲得了快樂,似乎是兩全其美的好事。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一些老年人會漸漸“迷戀”上這種“親情”,偏聽偏信,像吸毒上癮一樣無節(jié)制地把金錢花在購買保健品上,甚至因此陷入養(yǎng)生誤區(qū),非但不能保健,反而會在花費大量金錢的同時影響健康,有的還會影響家庭和睦。
2014年初,成都市60多歲的胡大爺被醫(yī)院診斷為肝硬化,住院治療一段時間后醫(yī)生建議他回家休養(yǎng),但要堅持用藥并定期到醫(yī)院復查。幾個月后的一天,胡大爺去醫(yī)院復查時,路過一個看肝病的專家義診點,一個小伙子熱情地迎上來,說:“伯伯,我們是紅十字協(xié)會的,今天搞義診,請的是軍隊醫(yī)院的張教授,他可是肝病專家,而且看病是免費的……”紅十字協(xié)會、軍隊醫(yī)院的教授、肝病專家、免費看病,能碰上這樣的好事,胡大爺哪能拒絕?張教授一番把脈后告訴胡大爺,他的肝硬化已經(jīng)控制住了,醫(yī)院用的藥也對,但一種藥用多了會形成依賴,應該換一種養(yǎng)肝護肝的藥試試。一旁的小伙子適時遞過來一盒藥,說:“伯伯,咱們這個藥嚴格地說不是藥,是保健品,對人體沒有任何副作用,而且正好對你的癥?!焙鬆敍]有多想便決定買藥,但身上沒帶那么多錢。小伙子忙說:“沒關系的伯伯,我明天送您家里去!”第二天,小伙子果然給胡大爺送貨上門,同時還用保溫瓶給他帶了銀耳枸杞紅棗湯,說肝臟病人要多喝湯。胡大爺正好沒吃早飯,捧著香噴噴的銀耳湯,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此后每隔一段時間,小伙子都會變著花樣給胡大爺送湯,并帶些保健品,除了護肝的,還有護胃的、護腎的、軟化心腦血管的。胡大爺一一笑納,反正兒女給他的生活費很充足。半年后兒女們發(fā)現(xiàn),老人沒到醫(yī)院復查,也沒有服藥,而是把醫(yī)院開的藥全鎖在了一個柜子里,而與那些藥品一起堆放的,是各類保健品。兒女們堅持把胡大爺送進了醫(yī)院,可惜為時已晚,檢查后發(fā)現(xiàn),老人的肝病已惡化,發(fā)展成了肝癌。令人唏噓的是,直到躺在病床上,老人還念念不忘那個小伙子,說小伙子帶的湯好喝,而且力勸兒女不要追究對方的責任:“他就像我的另一個孩子,孩子犯了錯,老子哪有不原諒的!”
“親情營銷”除了會貽誤老年人病情,還會給老年人帶來精神上的巨大傷害。
從服裝企業(yè)退休的李婆婆,被關節(jié)炎困擾多年,發(fā)病時上樓都困難。后經(jīng)一位舞友介紹,她認識了某磁療產(chǎn)品公司的小余姑娘。經(jīng)不住小余的“親情攻勢”,李婆婆先后從她那里購買了磁化水器、磁化內衣、磁化枕、磁化床等產(chǎn)品,一共花費3.8萬元。但使用半年后,李婆婆的關節(jié)炎未見好轉,剛一入冬就酸痛難忍。她去找小余,對方已無蹤影,電話也打不通了。李婆婆意識到可能被騙了,便去質問那位介紹她和小余認識的舞友。舞友很無辜,說:“我用過她的產(chǎn)品確實效果不錯??!我也只是好心介紹你們認識,又沒叫你買她的東西!你可不能怨到我頭上?!崩钇牌胖缓米哉J倒霉,但從那以后她的精神狀態(tài)就越來越差。原來,那3.8萬元幾乎是李婆婆全部的積蓄,她原本打算把自己的身體搞好了,能幫兒媳帶孫子。兒子、兒媳在廣州打工,兒媳有喜了,打算春節(jié)回來坐月子。如今自己病沒治好,錢也沒了,如何跟孩子們交代?巨大的精神壓力,讓李婆婆想死的心都有了。
還有一些老年人,被保健品營銷人員洗腦后不但心甘情愿地往陷阱里跳,還聽不進家人勸阻,反而認為家人不關心自己,兒女不孝順自己,以至于親人反目,家庭不和。王婆婆便是其中一例。
王婆婆的生活本來平靜安逸:一兒兩女都已成家,每月都按時給她和老伴一筆贍養(yǎng)費,老兩口自己也有退休金,每月到手的錢滿足生活綽綽有余。平時,老兩口住在一幢獨立的平房里,老伴愛下棋,經(jīng)常不著家,王婆婆一人待在家里的時候較多。半年前,某公司推銷員小李結識了王婆婆,便時常找她拉家常,在她出門買菜時也會跟她“偶遇”,幫她提提菜,甚至去她家?guī)退驋咝l(wèi)生。一番“親情攻勢”后,小李給王婆婆介紹了一種“營養(yǎng)心臟、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藥”。王婆婆大方地花4000余元買了兩個療程的產(chǎn)品。老伴得知后提醒她不要上當受騙,王婆婆不但堅稱“人家也是為了我好”,而且繼續(xù)購買、服用。半年后,為了購買保健品,王婆婆找三個兒女提前預支生活費,兒女們這才知道母親購買保健品已經(jīng)花了上萬元。他們不放心,一番調查后了解到,母親購買的那種所謂的保健品,主要成分是一種普通的維生素,價格十分低廉,而且根本沒有推銷人員所吹噓的神奇功效。但王婆婆根本聽不進去,大罵兒女不關心她,“還不如一個外人”。她所說的這個“外人”,自然是指時??赐男±?。
一家人都覺得王婆婆著魔了,聯(lián)合起來對她進行“經(jīng)濟封鎖”。王婆婆為了奪回財權,時常跟老伴吵鬧,甚至以離婚相威脅,搞得一家人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
多方合力管防結合,讓老年人不被忽悠
保健品親情營銷為何能大行其道?他們并不高明的推銷術,又為何能在老年人身上屢試不爽?
業(yè)內人士認為,違法成本低、監(jiān)管有漏洞是主要原因。其一,處罰不力,對違規(guī)企業(yè)沒有震懾作用。據(jù)調查,一些商家生產(chǎn)的所謂保健品,成本十分低廉,賣給消費者時一個療程動輒數(shù)千元甚至上萬元,收益十分可觀。而一旦被查處,罰金卻微不足道。其二,一線執(zhí)法缺乏可操作性,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副處長程敏平認為,當前對于老年人保健品亂象整治,仍面臨執(zhí)法難問題。新的食品安全法已頒布實施,但相關配套規(guī)章沒有落實,一線執(zhí)法缺乏可操作性。其三,保健品市場監(jiān)管存漏洞,不法商家鉆空子。據(jù)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保健食品市場還沒有建立完善的監(jiān)管體制,不少虛假宣傳的企業(yè)抱著“撈一把就走”的想法,只要“沒人舉報,無人追究”,便可“悶聲發(fā)大財”。
除了市場監(jiān)管不力,老年人自身防范意識弱、缺乏親情關懷也是親情營銷能夠大行其道的一個重要原因。眾所周知,老年人思維與反應能力下降,信息閉塞,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保健品鑒別能力嚴重不足,加上推銷員的忽悠,養(yǎng)生心切的老年人很容易上當受騙。與此同時,情感上的寂寞也容易導致老年人癡迷“保健品”。一位迷上“保健品”的老人說:“天氣預報說要降溫了,給我打電話來囑咐我加衣裳的,總是一個推銷保健品的小伙子,而不是我的孩子。”很多老人買的不是保健品,而是那份溫情,盡管這種溫情背后隱含著商業(yè)動機。有的老人買了保健品后,明知上當了,還是愿意繼續(xù)買,就是因為渴望繼續(xù)得到感情慰藉。武漢中德心理研究院院長、心理學專家李先富說:“現(xiàn)代社會,老年人最大的問題是孤獨。特別是獨居老人,平時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保健品公司乘虛而入,組織老人參加活動,讓員工貼身服務,很容易從感情上突破老年人的心理防線?!?/p>
有關專家建議,治理保健品市場亂象,遏制親情營銷的泛濫,應多方合力,管防結合。
一是加強監(jiān)管。市場監(jiān)督等職能部門應切實擔負起監(jiān)管責任,加強常態(tài)執(zhí)法檢查,最大限度地擠壓不良商家的生存空間。中國保健品協(xié)會公布的資料顯示,超過1/4的保健品有問題。按照我國有關法規(guī),標注保健食品批號的產(chǎn)品不是藥品,不允許宣傳療效,只能介紹其主要保健功能,凡出現(xiàn)“治療”“療效”等字樣的都屬于虛假宣傳,應重點打擊。針對保健品市場違法成本低、執(zhí)法乏力、監(jiān)管有漏洞等問題,專家建議推進企業(yè)誠信體系建設,將生產(chǎn)、銷售假劣保健食品,以及虛假宣傳、欺詐營銷的企業(yè)列入“黑名單”。還要不斷完善有獎舉報制度,鼓勵消費者、企業(yè)內部工作人員等向有關部門舉報相關違法違規(guī)行為,努力營造“社會共治”局面。
二是加強預防。首先是家人要多關愛老年人。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情尤為迫切,一些子女往往對老人的這一心理及生理需求關心不夠,平常與老人又缺乏交流,一旦發(fā)現(xiàn)老人購買保健品便一味埋怨、責怪甚至呵斥,這是不可取的。作為子女,不但要在生活上關心老人,還要多與老人溝通交流,在精神上慰藉老人,同時還要幫助老人提高防騙意識。若發(fā)現(xiàn)老人上當受騙,要耐心勸解,并及時向當?shù)毓ど滩块T或消費者協(xié)會反映。其次是社會要多關心老年人。社區(qū)、居委會或一些行業(yè)協(xié)會,應多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養(yǎng)生、保健品知識等方面的講座,提高老年人的科學養(yǎng)生意識,以及正確識別真假保健品的能力。媒體也應加強宣傳,及時傳遞信息,幫助老年人識別騙局。當然,作為老年人自身,也應加強學習,理性看待養(yǎng)生。說到底,避免養(yǎng)生走入誤區(qū),避免上當受騙,最后的關口還在老年人自己,只有每一位老年人都擦亮眼睛,保持理性,不輕信,不盲從,才能真正讓“親情營銷”絕跡。一位資深營養(yǎng)學專家建議,老年人可以適當服用保健品以提高身體機能,但應該到正規(guī)醫(yī)院或保健品商店購買,而不是隨便購買推銷員打著親情幌子上門推銷的所謂的保健品,更不能偏聽偏信,用保健品代替藥品來治病,否則,很可能導致嚴重后果。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