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年立輝 江蘇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管理學院 江蘇徐州 221116
關于國內土地征收補償的研究綜述
文/年立輝江蘇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管理學院江蘇徐州221116
城鎮(zhèn)化進程推動城市建設用地需求不斷增長,農地征收成為新增建設用地的主要途徑。由于制度內在缺陷,損害了農民的根本利益,阻礙了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因此,本文從“公共利益”的界定,征地補償標準和范圍,征收補償收益分配,土地征收補償制度改革的探討四個方面進行總結,以期為我國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研究提供參考。
隨著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土地征收已成為增加建設用地的主要途徑。然而,伴隨征地而來的是一系列社會問題,造成了農民利益的損害[1]。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為土地征收補償。我國現行法律法規(guī)雖對土地征收補償問題做了相關規(guī)定,但在補償范圍、標準、利益分布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就國內學者關于土地征收補償問題進行總結,即“公共利益”界定、征地補償標準和范圍、征收補償收益分配、土地征收補償制度改革四個方面,以期對推進土地征收補償有關研究工作的完善有所助益。
我國法律規(guī)定,國家只有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可以對土地進行征收或征用??梢姡肮怖妗笔峭恋卣魇盏奈ㄒ幌拗茥l件,但我國現行法律中沒有對“公共利益”的標準做明確界定,所以出現征地范圍過大等問題。目前國內學者對公共利益的界定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分以下幾個方面:
1.1對公共利益概念的界定
我國現行法律沒有對土地征用“公共利益”進行明確界定[2]。梁慧星(2004)解釋公共利益是范圍廣泛,包括科教文衛(wèi)、環(huán)境、文物古跡及風景名勝區(qū)的保護等眾多公共資源[3]。陳江龍(2002)則認為公共利益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并對公共利益劃分了層次[4]。王利民(2005)在闡述公共利益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得出在法律上界定困難的結論[5]。所以對于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的界定仍需探討。
1.2對公共利益范圍和判斷標準的研究
文曉波(2010)認為,由于法律沒有規(guī)定社會公益征地的具體范圍,導致公益性征地界限模糊[6]。錢忠好(2004)也指出現階段我國土地征收呈現出一定的非均衡態(tài)勢,指出扭轉非均衡態(tài)勢關鍵在于嚴格界定“公共利益”范圍[7]。陸紅生(2003),錢弘道(2007)等認為,公共利益的需要是行政征用的首要原則,也是判斷征用合法與否的重要要件[8][9]。
從以上研究可以發(fā)現,對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問題,國內許多學者觀點都很接近:即缺乏對土地征用的公益限制,公共利益的界定缺乏明確的標準和規(guī)范。因此,公共利益在法律上的模糊性是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征收面臨困境的主要原因。
我國現行法律關于土地征收補償的標準是按被征收土地原用途給予補償,而補償范圍僅包括土地補償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青苗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及社會保障費。除法律規(guī)范外,學者們也對征地補償的標準和范圍進行了相關研究。周誠(2004)認為土地征收補償的公平性,要注重補償標準和范圍[10]。彭小英(2010)則直接提出應當擴大補償范圍如非經濟損失[11]。黃祖輝(2002)認為在城市規(guī)劃限制區(qū),應當予以補償,;在城市規(guī)劃控制區(qū),可不進行補償[12]。陳江龍(2002)等提出了按不完全補償的設想[13]。
上述研究表明,目前大部分學者普遍認為征地補償范圍小、標準過低。征收補償只考慮土地原用途,沒有涉及土地他項權利,如生態(tài)補償等,更沒有遵循市場價格。
關于土地征地收益分配問題,在理論和實證部分,均進行了諸多研究。
3.1關于土地利益關系及收益分配理論的研究
于恩和等 (1997)認為級差地租Ⅰ應歸土地所有者所有,級差地租Ⅱ應歸土地投資者[14]。毛泓等(2000)認為土地利益關系及其收益分配本質上是土地產權制度在經濟領域的表現[15]。姜開勤(2004)則認為應當對對土地征收過程中的增值部分進行分配[16]。
3.2關于土地利益關系及收益分配的實證研究
黃朝明(2004)等對全國部分區(qū)域研究發(fā)現,土地補償收益分配呈現農戶獲得附作物和青苗補償費為主,農村集體獲得土地補償費為主的狀況[17]。朱道林(2006)利用大數據估算了土地征收轉用后增值情況[18]。有的學者進行個案分析。馬賢磊等(2006)認為土地征收收益應該還包括土地市場扭曲的價格[19]。高珊(2004)以江蘇部分市縣為研究對象,發(fā)現土地征收的收益分配格局呈現:農戶占1~10%,集體占25~30%,政府占60~70%的特征[20]。諸培新(2006)、曲福田(2001)等人研究了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在征收過程中的土地收益分配關系[21][22]。
研究發(fā)現學者們以馬克思地租地價理論、土地產權理論為基礎,明確土地非農化過程中的土地增值價值構成。但對該問題的研究,大多數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少,應該加強對土地增值價值的實證研究。
關于征地補償制度改革的探討,主要集中在補償范圍和標準方面,究其根源在于制度存在缺陷。劉永湘(2004)等認為農村主體利益得不到完全補償癥結在于我國價格制度的失靈[23]。鄭文博(2006)、張英洪(2006)等則從我國土地制度的缺陷解釋土地征收補償問題產生的根源[24][25]。王華春等(2005)認為,工業(yè)化資本積累也是造成土地征收補償過低的原因[26]。還有學者認為征地補償問題產生的原因是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周其仁(2004)認為法律制度導致了目前土地征收補償收益的分配格局[27]。吳郁玲(2006)等認為土地征收補償差異是由于農村集體土地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28]。朱啟臻(2006)等認為,土地征收行為使政府和用地單位獲得了土地增值收益,同時也剝奪了農村主體的土地發(fā)展權[29]。關于完善土地征收補償制度的對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合理界定公共利益,明確土地征收的合法性][30];二是引入市場機制,合理確定征地補償最低保護標準[31];三是明確集體產權,重視參與監(jiān)督機制,完善集體土地收益分配[32]。
綜上,國內學者關于土地征收補償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利益的界定,土地征收補償的標準和范圍,土地征收補償的收益分配以及征地制度改革的探討等方面。但現有研究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
從公共利益的界定問題來看,已有研究多是公共利益界定的必要性還沒有形成明確的標準和規(guī)范。從征地補償標準和范圍來看,大部分學者普遍認為征地補償范圍小、標準過低,但如何補償,怎樣形成機制并沒有深入的研究。針對土地征收補償收益分配問題,已有的研究多是對存在的問題或現象進行分析,沒有對其根源及解決措施進一步研究。對征地補償制度改革的探討也只是給出了一些思路,但就補償標準和范圍、土地利益關系等核心問題,沒有給出滿意的回答。因此,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如何確定補償標準和范圍,如何完善收益分配機制等是以后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
[1]薛剛凌,王霽霞.土地征收補償制度研究[J].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5,23(2):86-94.
[2]黃東東.土地征用公益目的性理解[J].中國土地,2003,(1):36-38.
[3]梁慧星.談憲法修正案對征收和征用的規(guī)定[J].浙江學刊,2004,(4):116-120.
[4]陳江龍,曲福田.土地征用的理論分析及我國征地制度改革[J].江蘇社會科學,2002,(2):55-59.
[5]王利明.征收、征用制度與公共利益的界定[N].人民法院報,2005,10,26.
[6]文曉波.農地征收過程中的制度失衡與政府責任[J].行政論壇,2010,117(5):73-75.
[7]錢忠好.土地征用:均衡與非均衡——對現行中國土地征用制度的經濟分析[J].管理世界,2004(12):50-59.
[8]陸紅生,韓桐魁.關于征地制度改革的若干問題的思考[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73-75.
[9]錢弘道,吳亮.論行政征收的公共利益判斷[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7,(6):46-53
[10]周誠.農地征用中的公正補償[J].中國土地,2004,(01):29-30
[11]彭小英.我國現行土地征收補償存在的缺陷及其影響[J].法制與社會,2010,(4):270-271.
[12]黃祖輝,汪暉.非公共利益性質的征地行為與土地發(fā)展權補償[J].經濟研究,2002,(5):66-71.
[13]陳江龍,陳會廣,徐潔.國外土地征用的理論與啟示[J].國土經濟,2002,(2):43-45.
[14]于恩和,喬志敏.重新認識級差地租及其與土地收益分配的關系[J].經濟問題,1997,(3):9-10.
[15]毛泓,楊鋼橋.試論十地利益分配[J].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0,(2):31-33.
[16]姜開勒.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分析[J].農業(yè)經濟,2004,(10):14-16.
[17]黃朝明,陳建文,王宏偉,等.試析征地過程中的土體利益分配[J].農村經濟,2004,(7):21-24.
[18]朱道林,強真,畢繼業(yè).中國農地征轉用的價格增值分析[J].中國土地科學,2006,20(4):24-27.
[19]馬賢磊,曲福田.經濟轉型期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形成機理及其分配[J].中國土地科學,2006,20(5):3-12.
[20]高珊,徐元明.江蘇省農村土地征用與收益分配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04,(2):54-57.
[21]諸培新,曲福田.農地非農化配置中的土地收益分配研究——以江蘇省N市區(qū)為例[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1-6.
[22]曲福田,馮淑怡,余紅.土地價格及分配關系與農地非市場化經濟機制研究——以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01,(12):54-60.
[23]劉永湘,楊繼瑞,楊明洪.農村土地所有權價格與征地制度改革[J].中國軟科學,2004,(4):50-53.
[24]鄭文博.當前土地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N].中國經濟時報,2006,9,7.
[25]張英洪.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征地制度改革[J].求索,2006,(4):24-27.
[26]王華春,唐任伍,段艷紅.地價“剪刀差”的形成及其解決思路——兼論土地供給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J].山西師大學報,2005,l32(1):34-38.
[27]周其仁.產權與制度變遷:中國改革的經驗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8]吳郁玲,曲福田,馮忠壘.論我國農地發(fā)展權定位與農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J].農村經濟,2006,(7):21-23.
[29]朱啟臻,竇敬麗.新農村律設與失地農民補償)農地發(fā)展權視角下的失地農民補償問題[J].中國土地,2006,(4):19-20.
[30]陳瑩,譚術魁,張安錄.公益性、非公益性土地征收補償的差異性研究——基于湖北省4市43戶農戶問卷和83個征收案例的實證[J].管理世界,2009,(10):72-79.
[31]李萌.論集體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失地農民權益的保護[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1,(12):47-48.
[32]周建亮,呂振臣,尹建中.我國集體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路徑選擇[J].中國行政管理,2012,(7):23-26.
TThe urbanization promote the demand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rural land requisition becomes the important way of the newly-added construction land.However, due to the systematical defects of land requisition, have been preventing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damage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farmers.The article will summarized the study of land requisition compensation of domestic scholar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public interest", standard and scope of land requisition compensation, distribution, the reform of land requisition to discuss the land requisition compensation, for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land requisition compensation.
征地補償;補償標準;收益分配;制度改革
Land requisition compensation;compensation standards;income distribution;system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