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香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少教多學”
陳麗香
傳統(tǒng)課堂以老師傳授、學生聽講為主要模式,其弊端是高壓的滿堂灌,老師滔滔不絕地演講,學生卻昏昏欲睡不知所謂。學生被剝奪了主動性,只能被動“填鴨”;老師教得吃力,一節(jié)課自彈自唱,聲嘶力竭。學生不愛聽課,老師怕上課,長此以往,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語文”便成為了“既耗心神又難見長進”的學科。語文是一個需要長時間錘煉浸潤,潛移默化的學科,如何在“少教多學”的課堂新理念的指導下,走出“多教少學”、“效率低下”的困境呢?筆者進行了一番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前,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對學前預習重視度不足,導致學生們課前預習意識淡漠。由于對文章內容不熟悉,學生理解吃力,課堂進度緩慢,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好滿堂灌。而“少教多學”的課堂文化提倡課前有目的有計劃地預習,并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和質疑。我在上新課的前一天給學生布置以下預習作業(yè):一、獨立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的讀音和字形,并抄寫在專門的預習本上;二、給文章標段號,初讀文章,抓住“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寫”這三個重點來初步理解文章;三、把閱讀過程中你感受到的精妙處記錄在預習本上與同學分享;四、把遇到的疑惑處記錄在預習本上與同學交流探討。
預習任務剛開始時,學生們覺得作業(yè)量增大了,但他們很快就體驗到了好處。預習分享環(huán)節(jié)讓每個認真預習的學生都有話可說,尤其對于成績不拔尖的同學來說,這個環(huán)節(jié)大大地提高了他的學習信心和興趣。預習解惑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把預習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帶進課堂,帶著解決問題的渴求和欲望和同學討論、聽老師講解,激烈的討論、茅塞頓開的領悟讓他們覺得時間過得是那么的充實又愉快。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所以,摒棄陳舊的“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是語文課堂的必然趨勢。上課前,老師收檢預習本,檢查預習情況,并對學生談到的精妙處和疑惑處加以記錄,對學生提出的一些有價值意義的精妙點評作充分的肯定并在課堂上展示,篩選對學生感興趣而又有價值的問題在堂上進行重點討論。正式上課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預習檢測和合作探究:第一步,通過朗讀生字詞或聽寫生字詞的方法來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第二步,請學習小組組長組織組員進行精彩點評欣賞和難點質疑討論;第三步,全班交流自學成果,請學生匯報自學成果,全班同學一起分享。老師則適當點撥總結,并適當展示疑難問題供學生們討論發(fā)言。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作業(yè)、發(fā)言熱情,筆者以小組為單位設立了記分本,為每個學生的發(fā)言、作業(yè)都打上分數并登入小組分數表,每周小結并公布。這個舉措激發(fā)了學生的團體榮譽意識,小組組長不僅要求自己做好作業(yè),還樂于提醒并監(jiān)督組員按時按量完成并上交作業(yè);小組發(fā)言也不能老靠“尖子生”撐場,平時愈少發(fā)言的同學,在他主動舉手的時候,被老師邀請回答問題的機會就越大,加的分就愈多。
這些舉措,激發(fā)了學生展示自己才華的熱情,讓學生們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同時,學生們有了更多的在小組組員面前、在全班同學面前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認真研讀文本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欣賞水平,討論分享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相互幫助、質疑、溝通中共同成長、共同進步;讓學生領悟到學習的核心不是抄答案、背答案,而是學會閱讀、質疑、思考和探究。教師“少教”,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多學”,體會到了“我的學習我作主”的樂趣,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了壯美的火花,合作互助的精神在語文課堂上綻放出了最美的花!
常勝將軍的秘訣是“不打無準備的仗”。對于一個稱職的教師而言,也應該“不上沒有準備充分的課”。“少教多學”看似把時間還給了學生,老師輕松多了,但其實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想要達到高效目的,就要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備課要力求課堂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在預習環(huán)節(jié)時遇到的疑惑是因人而異的,每個學生的關注點都不一樣,學生提出的疑問,經學生討論后答案可能還是千奇百怪的,我們不能讓問題模棱兩可,敷衍了事,所以教師必須課前認真研讀文本,對課堂內容了然于心,把學生有可能提問到的問題都做到心中有數,方能踏實地站在講臺上。因此,筆者比以往更認真地鉆研文本和教參,潛心思考疑難問題,甚至自問自答地模擬課堂問答,為每一節(jié)課作好更充分的準備。日積月累下來,自己積累了更多的知識,也讓學生開拓了見聞,課堂效率更高,學生興趣更濃,自己也增長知識,深受裨益。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學就是為了尋求一種有效的方法,使教師因此而可以少教,學生因此而可以多學,學校因此少一些喧囂與勞苦,多一些閑暇、快樂與堅實的進步?!碧招兄壬舱f過“教是為了不教。”可見“少教多學”并不是夢。當然,語文學習是一個系統(tǒng)的,從簡到難,由淺入深的學習過程,無法一蹴而就。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學,樂于學,才能真正體現“少教多學”的高效性,“少教多學”才能在語文課堂上發(fā)揮更大的價值和作用。
廣東肇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