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亞波
?
微創(chuàng)小切口手術治療腋臭臨床效果分析
紀亞波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腋臭使用微創(chuàng)小切口手術治療的效果。方法 根據(jù)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的58例腋臭患者進行研究分析,使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9例,觀察組使用微創(chuàng)小切口手術治療,對照組使用吸刮術治療,對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是96.5%,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是82.8%,兩組結果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觀察組較優(yōu)秀(P <0.05)。結論 腋臭患者可以選擇微創(chuàng)小切口手術治療,其臨床治療有效率高,轉陰率高,并發(fā)癥率低,是非常優(yōu)秀的治療方式。
【關鍵詞】微創(chuàng);小切口;吸刮術;腋臭;臨床觀察
腋臭是青春期常見的一種癥狀,它不僅會給人體帶來損傷,還會對患者的生活、社交和心理帶來較大的影響,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F(xiàn)在治療腋臭的方法比較多,微創(chuàng)小切口手術可以徹底清除汗腺,消除腋臭,且不會給患者的皮膚造成瘢痕,術后恢復良好,美觀和療效好,是非常理想的治療方式[1]。此次根據(jù)我院的29例接受微創(chuàng)小切口手術治療的腋臭患者來進行探討分析,對該種手術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進行以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58例腋臭患者進行分析,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9例。對照組男性4例,女性25例,年齡17歲~45歲,觀察組男性5例,女性24例,年齡16~4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性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性。
1.2 手術方法
1.2.1 小切口切除術 觀察組采用小切口切除術,手術前,刮除患者腋毛,并進行淀粉實驗。在手術過程中,患者取平臥雙上肢外展位,使用龍膽紫標識剝離位置,并予以消毒,采用2%的利多卡因對腋下進行局部麻醉,用組織剪將皮瓣分離,直至標記線,將刮除范圍用柳葉刀分離,吸出殘余毛囊組織及脂肪。完成后使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剝離部位,縫合,包扎,術后1周拆線。
1.2.2 吸刮術 對照組采用吸刮術,手術前,刮除患者腋毛,且進行淀粉實驗。在手術過程中,患者取平臥雙上肢外展位,使用龍膽紫標識剝離位置,注射150 ml的0.06%腫脹液,將2 mm吸脂針插入組織層內,使用負壓吸引器做水平拉鋸運動,吸除毛囊球和脂肪,包扎雙側腋窩,并且穿一周腋臭彈力背心。
1.3 觀察指標
療效判斷標準:治愈:患者腋下無異味;顯效:在運動和出汗后,腋下有些許異味;無效;腋下異味較大,無任何改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shù)據(jù)使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是96.5%,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是82.8%,兩組結果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觀察組較優(yōu)秀(P<0.05);觀察組的轉陰率是62.1%,對照組轉陰率是79.3%,結果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幾率10.3%,對照組為31.0%,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
腋臭是由于汗腺分泌旺盛,導致出現(xiàn)異味,其臨床發(fā)病的原因尚不清楚,和遺傳有很大的關聯(lián)[2]。腋臭是汗腺分泌物被細菌分解后產生的不飽和脂肪酸,其異味較大,和狐貍氣味相近,也稱狐臭,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患者的社交受到影響,自信心減弱,心理負擔承重。大汗腺會受到性激素的影響,青春期是主要的發(fā)病階段,運動后,汗腺分泌物增加,異味更加濃厚,腋臭也會有遺傳特征存在。研究顯示[3],腋窩毛囊和大汗腺的分布相同,在腋毛區(qū)域,越接近中間密度越大[4-5]。
腋臭在臨床中有較多的治療方式,手術是效果較好的一種治療方式,可減少患者的大汗腺分泌,降低腋臭的程度。我們對患者使用了小切口手術治療,翻轉玻璃切口皮瓣,清除大汗腺及其分泌物和皮下脂肪。微創(chuàng)小切口手術的并發(fā)癥有瘢痕、皮膚壞死、血腫等,臨床中需要確保術后包扎牢固,減少患者的上肢活動,手術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患者受到損傷,傷及真皮層,術后皮膚的皺褶是由于皮膚壞死所引起,切口邊緣壞死以及切口延遲愈合都會引起粘連,產生皺褶,可使用瘢痕軟化膏淡化瘢痕,叮囑患者進行舒展按摩,減少皮瓣的粘連[5]。
參考文獻
[1]雷田兵,羅模桂,劉官智.兩種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治療腋臭療效比較[J].皮膚病與性病,2014,36(2):121-122.
[2]肖霞,蔣斌,劉志坤,等.改良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128例腋臭患者臨床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3,22(2):246-248.
[3]劉柏林,黃曉紅,張旭東.腋皺襞橫線小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療腋臭[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10,8(5):554-555.
[4]秦瑞雨,孫曉琦,李永華.微小切口盲剪吸刮術治療腋臭中脫毛與保留腋毛對療效的影響[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38(1):55-57.
[5]郭國祥,王彪,黃循鐳.兩種術式治療腋臭的臨床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3,22(4):437-439.
Analysi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in Treatment of Axillary Osmidrosis
JI Yabo,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Qinggang County, Suihua 1516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use minimally invasive incision surgical treatment.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58 patients with bromhidrosis patients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to conduct research and analysis, use the randomization to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29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minimally invasive incision surgical, the control group used suction curettag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5%, the control group was 82.8%,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P<0.05).Conclusion Osmidrosis patients can be minimally invasive incision surgical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is high, high conversion rate, low complication rate is very good treatment.
[Key words]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Small incision, Curettage, Bromidrosis, Clinical observation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6.061
【文章編號】1674-9308(2016)06-0082-02
【中圖分類號】R61
【文獻標識碼】A
作者單位: 151600黑龍江省綏化市青岡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