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巖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38)
?
智庫以知識管理引導社會治理路徑探析
劉琦巖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北京100038)
摘要:本文主張,在社會知識管理方面智庫既是主體又是載體;既是知識的產生者,也是知識的管理者。知識管理是智庫的基礎能力和智庫競爭力的核心。智庫是社會知識共享的推動者,知識網絡間重要的鏈接者,整體性知識的構建者,風險性及評價性知識的管控者,社會治理重要的推動者、引領者。智庫的知識管理正面臨著新科技革命帶來的巨大機遇和挑戰(zhàn)。新時期加快智庫以知識管理推動社會治理的能力建設,須從重新審視和定位智庫的使命與功能、加強主導性知識管理工具的開發(fā)和運用,在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的議程中強化知識管理的基礎能力和應用行動能力、積極研究針對性的評價體系等四方面開展相應的工作。
關鍵詞:智庫;知識管理;社會治理
走向創(chuàng)新型國家、構建學習型、知識型社會,需要廣泛的社會組織力量參與。智庫就是其中一類重要的社會角色和力量。同其他社會組織一樣,智庫在社會化的知識管理方面,既是主體又是載體。由此,智庫的知識管理既關切自身的發(fā)展,也關乎社會發(fā)展與治理。當前推進中國特色智庫建設,尤其是要打好知識管理的基礎。知識管理對于當前我國智庫發(fā)展還是較新穎的議題和挑戰(zhàn)。本文先擱置學理性探討,謹作對策性思考如下。
一、知識管理視域下的智庫功能
智庫的功能源自內容和形式日益豐富的決策過程以及越來越廣泛的公共政策咨詢實踐。從知識的生成、獲取、應用、分享、創(chuàng)造、發(fā)展與管理等維度上看,智庫的知識管理在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中實現了如下基本的功能。
多類型及跨界知識的綜合集成者——智庫研究須實現對研究客體或問題的綜合把握。它所涉及的客體涵及多方面內容,所涉及的問題常帶有“綜合癥候群”的特征,需要各方面知識進行綜合的研究分析。較之其他組織的知識綜合,智庫的知識綜合集成體現在多類型、跨領域、跨學科、跨界等知識的整合融合上,體現在強調問題和目標導向,體現在突出知識的系統(tǒng)化應用。
專題性知識的開發(fā)者、生產者——智庫圍繞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領域的特定議題,至少要提供五方面的專題性知識:一是有關特定議題的規(guī)范性知識;二是有關總體目標、方案、程序、策略的建構性知識;三是有關公共議題、決策議題評價類的知識;四是有關公共問題、決策問題的診斷類知識;五是有關上述知識內容生產加工的工具及慣例做法的知識。任何知識體系都是在處置靜態(tài)性知識與動態(tài)性知識、存量知識與增量知識的過程中發(fā)展進步的。智庫的知識開發(fā)與生產多是圍繞特定議題來處置同樣的關系。由此智庫的產出也影響到智庫的屬性。同大學擅長某些領域或專業(yè)一樣,智庫講究的是擅長某些特定議題。
以理念及解決方案為載體的知識創(chuàng)新者——在社會的知識生態(tài)體系里,既需要知識生產者,也需要知識創(chuàng)新者。學科類知識有其自身的進步方式,政策性知識也有其特有的進路。智庫知識創(chuàng)新的主要形式是貢獻新的理念、新的工具方法、新的解決方案。新理念帶來思想上的突破,新的工具方法可深化對人們的認知和理解,解決方案則是各方面知識綜合融合后的創(chuàng)新結果。為此,智庫應該也必須有自己的知識表達、傳播、運用,以及存儲、分享和更新升級的方式和策略。
特定議題的知識管理者——既然智庫是知識的綜合集成者、生產者,還是創(chuàng)新者,因而也是當然的知識管理者——但只是特定議題的知識管理者。智庫就所選定的議題,對其知識的生產、存續(xù)、分享、更新等事宜負有當然的管理職能。智庫的知識管理旨在推動知識與智庫的互動過程中實現良性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智庫發(fā)展都或多或少選擇了一些特定議題。如蘭德公司在常規(guī)性的研究方面就列選了國防、空天、反恐、科技、兒童等20多個重要議題;其中,國家安全又是其蘭德的核心議題,反恐是它的特色議題。
智庫與大學、企業(yè)、行政等機構,在知識生產和管理方面有相同也有差別。相同點包括:都有其領域或范圍、有分類化的管理,都強調知識的正當性和知識進步的正向積累,都主張知識對社會的雙重影響。差別之處在于:大學、企業(yè)的知識強調基于科學技術的實證性、系統(tǒng)性,智庫則強調知識的規(guī)范性、實用性的表達與運用;在大學、企業(yè)中,相當一部分知識是研究確定的客體及客體之間的關系;而智庫則還要研究主體與客體間、各主體之間的關系。此外,學術領域知識的表達、交流、評價有嚴格的共同體規(guī)范;智庫主要提供參謀、評價性的知識,基于綜合集成的工具或方法,由此來提供什么更重要、更優(yōu)先、更可取、更經濟、更可行等有價值取向的知識或方案。
智庫作為知識性的智力組織,還有一個特點——其功能可在主體與載體間任意切換。智庫本身是一個機構性主體,可以行使法律所規(guī)定的法人主體責任,可以作為決策主體、組織主體和行為主體;同時智庫對所屬人員、網絡群體、服務對象而言,還是一個知識資源和智力活動的載體。知識管理既是智庫的主體責任,也是其作為載體應有的功能,而且這一功能還是維系智庫與社會關系的核心紐帶。綜上所述,我們進而可得出這樣的認識:智庫的知識管理是智庫能力的基礎性工程,知識管理能力是智庫競爭力的核心。
二、智庫以自身的知識管理參與社會的知識管理及社會治理
智庫知識管理的核心指向是如何實現知識的社會功效,發(fā)揮好正確理念的引領價值和解決方案的服務功能。
大家都樂道于布魯金斯學會關于智庫存在的價值主張:高質量、獨立性和影響力。在如下深入分析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智庫的高質量、獨立性和影響力——都首先取決于智庫的知識管理能力和水平。高質量、高效率的產出是任何管理的應有之義。較好的同行影響、社會影響均來自高水準的知識管理。智庫的“獨立性”不是也不能成為智庫的內源性特征。在開放的、普遍聯系的環(huán)境里,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獨立。獨立性不是來突出智庫不受他人影響,而是強調質量上的不可比擬、影響力上的不可并論、尤其是專業(yè)專題上的不可替代。任何基于知識的判斷都是越專業(yè)越獨樹一幟。一個智庫之所以能給出較他人更為“獨立的”判斷或決策咨詢意見,要么是用了獨立于別人沒有的知識信息,要么就是通過特有的知識運作能力,在同樣的知識和信息條件下引發(fā)出別人沒有得出但更有意義的判斷和意見建議。這對于研究者個人而言,有視野、經驗、洞察力、謀劃力等方面的差異;但對于作為組織、機構的智庫而言,就是知識管理能力或水平的差異。
智庫不是為知識而進行知識管理,而是以自身的知識管理參與到社會知識管理中來,并以此來推動社會治理的進程。正在建設中的學習型、知識型社會的核心是“為了創(chuàng)造和應用人類發(fā)展所必需的知識而確定、生產、處理、轉化、傳播和使用信息的能力”[8],那么其核心驅動力就是進行中的知識、方法及其應用。相應的治理方式方法也是圍繞科學技術知識及方法展開并構建的。智庫作為特定議題的知識產生產者、管理者,在參與社會知識管理治理方面也承擔著如下一些重要的功能。
社會知識共享的推動者——智庫也是科技進步的產物,是具有“啟蒙基因”的組織。推動全社會的知識共享,知識公平、消除知識差距是眾多智庫的共同價值取向。智庫的影響力包括影響決策的能力,也包括影響社會公眾的能力,而且這兩方面影響力是高度正相關的。社會知識共享水平越高,智庫就越能較好發(fā)揮其影響力。
知識網絡間重要的鏈接者——社會存在著多種類型的知識組織。這些知識組織有大致差異化的功能定位,有知識的探索者、傳承者、應用者、規(guī)范者等等。智庫本著綜合集成的功能,在各知識組織間自然而然地承擔起知識網絡間關鍵的鏈接、橋接功能。說它是“關鍵”,是因為智庫出現在知識網絡的關鍵節(jié)點上。智庫可以在這個關鍵節(jié)點上,通過自身的努力做到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
整體性知識的直接構建者——智庫有很多的知識產出,其綜合性多于分析性,理念、政策、目標、愿景、規(guī)劃、評估等,都是有關社會、國家、政府、企業(yè)、創(chuàng)新組織等系統(tǒng)整體的,即便是全球性的目標也是如此。這類有關整體性的知識不同于學校傳承中的命題性、分析性、學科性的細節(jié)知識。整體性知識帶有“元知識”性質的指令性功能;一旦生成,將會引導其它類型知識如何進行編碼。
風險性和評價性知識的管控者——風險性知識會激發(fā)社會群體做出敏感性的反饋;評價性知識也會引導并影響社會群體的價值取向。這類知識在智庫渠道管控下與在放任條件下進行告知和傳播的效果會截然不同。多數智庫以渠道管理來處置這兩大類知識,使風險因素在規(guī)范的知識和方法框架下得到有共同預期的管控,讓價值性的知識為社會按既定目標和方式演進提供常態(tài)化的指揮捧。
社會治理重要的推動者、引領者——知識就是力量,是進步發(fā)展的力量,也是社會治理的力量。在學習型、知識型社會發(fā)展階段,智庫的知識及知識管理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首先在于較全面地提供理論化的分析模式,引導人們正確認知和分析社會矛盾、問題和沖突、目標與愿景等議題,有效地推進社會各方的思想交流,進而加快形成共識。智庫可以貢獻創(chuàng)意和新思想,但重要的是通過廣吸博納的機制來發(fā)現創(chuàng)意、聚焦共識,并篩選出好的創(chuàng)意和新思想。今天的社會治理為當代智庫發(fā)展及其知識管理提供了最為廣闊的空間。這也是考驗智庫能力、體現智庫社會責任的重要場所。
三、信息科技革命對智庫知識管理和社會治理的挑戰(zhàn)
今天,信息化又走到了“互聯網+”、智能增強時代,為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復雜性、融合性和不確定性?!盎ヂ摼W+”是體現新舊技術融合、跨界資源融合、多方內容融合的新業(yè)態(tài)空間;其中最重要、最具挑戰(zhàn)性的技術趨勢,就是基于互聯網人們及各類組織實現了互聯互通、跨平臺的整合,以及適時、泛在、全媒體的交流。
智庫的知識管理正面臨著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智能終端、人工智能、混合現實等眾多新科技帶來的巨大機遇和挑戰(zhàn)?;凇盎ヂ摼W+”及上述技術群所導致的跨界、融合、共享、顛覆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正深刻地影響著智庫及其它組織的知識管理能力。從知識及其管理維度上看,我們正在越來越多場合不得不面對新一代信息科技所帶來的變革與挑戰(zhàn)。
一是新一代信息科技正在形成全新的信息及知識表征方式和策略,深深地影響著人們對信息、知識的認知和相應的置信方式。過去,知識常常是指在信息與信念之間反復反饋形成的觀念集;而如今,知識就是“軟件包”,成為越來越直接地激發(fā)行為的指令集。比如,幾十年前人們在全球化實踐中形成的“全球化思考、本地化操作”戒律,現在直接被壓縮成為“Glocal”這樣一個新的慣用語,這個詞就是一種新的、體現思維張力的行為指令——形象上要有國際范,但要說本地語言或圈內話。
二是新一代信息科技特別是云計算、高可靠計算、超強計算等技術和方法大大提高了信息及知識加工的效率和質量。那些隨時可縮放自如的字符串、像素越來越高的圖譜、越來越好用的APP、可跨平臺展示的流媒體,正構建出越來越多的增強型、數字化的知識模版。這些模版正越來越多地變成為當代社會知識分享和管理的工具。
三是新一代信息科技特別是移動互聯與智能終端的進步,為基于知識的社會管理及治理開辟了網格化、開放性、泛在性的新方向。過去從知識管理到社會管理及國家或全球治理的中間跨度很大,應用時的落差也太大。這讓過去很多來自自然、社會及人文科學的理論、工具方法顯得大而無當,難以落地,對接需求。而如今,新技術的應用讓面向社會的在線試驗、體驗、監(jiān)測、評價、反饋、研究、歸納、驗證迅速成為可能,人、知識、社會、自然正在形成一個全新的生態(tài),人類開始步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四是新一代信息科技正加速現代智庫的專題化、模塊化、網絡化發(fā)展。建制化、功能化、職業(yè)化是現代智庫在早期階段所實現的發(fā)展,從而使智庫與其他組織在功能、角色方面逐漸有了較大差異。而在新的階段,智庫發(fā)展的新走向是專題化、模塊化、網絡化,深挖主題、主題引領正成為智庫特立獨行、安身立命的業(yè)務模式。智庫的知識管理必須重新配置、加速升級,以適應這種方向和功能的調整。
五是新一代信息科技助力知識創(chuàng)新的引領功能。后工業(yè)化社會、信息化社會中,知識創(chuàng)新是常態(tài)化涌現的社會活動,知識領域將是創(chuàng)新率先發(fā)生的重要場所。而新一代信息科技將助于創(chuàng)新思想的涌現和傳播,有助于創(chuàng)新知識的突破,有助于創(chuàng)新成果的宣傳普及??傊?,更加有助于科技或知識創(chuàng)新其先導作用的發(fā)揮。這其中就包括智庫的知識創(chuàng)新。
六是新一代信息科技也關乎未來社會管理及治理新的矛盾?;ヂ摼W思維、權益轉移帶來新的治理難題,考驗著人類的治理水平和能力。新一代信息科技既能決定人類的認知,也能決定人們的表達形式和內容;既有助于社會治理從低級向高級發(fā)展,也會帶來全新的社會治理難題,來考驗人類的智慧和耐心。如網絡失范、網絡圍觀、羊群效應等,無不呼喚著新的治理方式方法。
總之,“互聯網+”將引發(fā)新一輪以知識為核心的管理改革和創(chuàng)新,將會塑造新的社會治理理論范式與經驗模式。智庫在此方面將大有作為。
四、加快智庫以知識管理推動社會治理的能力建設
中國特色智庫建設起步很早,伴隨著共和國的現代化而發(fā)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智庫開始獨立發(fā)展,成為社會進步進程中重要的參與力量。我國智庫在知識管理能力建設和創(chuàng)新方面有很大的進步,也存在諸多問題,有些問題需要實證性的研究加以厘清和細化。在存在的問題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對知識管理本身的認知問題,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認為智庫主要還是知識或信息的簡單加工者而不是特定的知識生產者、創(chuàng)新者和管理者;二是認為智庫的知識管理能力建設主要取決于資源、機會而非自身的知識管理體系;三是尚未足夠意識到智庫參與社會治理的基本約束來自于其知識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當然,隨著當前中國“兩個百年目標”社會議程的推進,我國智庫的知識管理在不斷升級完善中還會涌現出新的問題。
此認知問題的成因主要來自長期的發(fā)展路徑依賴,或者說是智庫發(fā)展曾經歷的制度環(huán)境。在計劃經濟體制中,長期地等對準智庫機構在知識生產和管理方面定位模糊,功能開發(fā)嚴重不足;相關機構常常參照加強版的信息或情報機構進行功能定位和資源配置,無法長期保障智庫自身在特定知識方面的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此外,部門管理職能上長期分治、科技與經濟社會長期分離、高等文理教育長期分設,都影響了面向決策所需要的知識集成與綜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較短,智庫獨立發(fā)展的時間就更短。目前,我國智庫正處在知識管理能力的生成階段?!蛾P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的出臺與實施,為采取必要戰(zhàn)略舉措和針對性的政策來加快智庫能力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1]。
為此,筆者認為,當前及近一個時期,智庫在知識管理能力建設方面,應采取如下四點對策。
第一,重新審視和定位智庫在知識管理方面的使命與功能?,F在智庫已被標定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1]。智庫應該是治理行動者的一部分,理應成為社會進步中知識管理、組織治理的標桿,這也是智庫的社會責任之一。這就需要智庫正視短板,轉變認識,要全方位重新認識自身的知識管理職責,加快提升知識管理能力。全社會也應按照知識生產與管理功能的發(fā)揮為智庫的良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應有的條件。
第二,加快學習和積累,加強主導性知識管理工具的開發(fā)和運用,不斷提高知識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常規(guī)化的支撐決策、推動共識、落實決策中,智庫的知識管理能力是在學習和創(chuàng)新中生成并提高的。智庫在界定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中要學會凝煉新知識,開發(fā)新的方法或工具,并且要推動這些特定的知識、特定的分析或綜合工具成為人類理性的組成部分。智庫就是要以這種知識的運用和管理能力為推動社會治理和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必要的支撐。
第三,在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的議程中強化知識管理的基礎能力和應用行動能力。從理念到行動必須經過知識過程,知識也必須轉化為行動才有力量。智庫在此方面的重要職責就是把新知識迅速推動成為新共識、新常識。智庫的主要功能,不僅在于提供方案、優(yōu)化方案,更重要的在于能助力執(zhí)行者推動方案變現。在引領行動、推動落實方面,智庫可以借助政黨、政府、大學、企業(yè)等已有的平臺,更要主動加快自身的行動平臺設施和資源建設,這也是物化的知識管理能力的組成部分。社會既需要有號召力的智庫,更需要有行動力的智庫。
第四,積極研究針對性的知識管理能力指標及評價體系。從面向建設高水平中國特色智庫的要求出發(fā),按照智庫發(fā)展的特定規(guī)律,有關部門或組織可以研究相應的知識管理能力評價體系,引導國內智庫加快內容建設、能力建設、管理流程建設以及社會化網絡建設,實現向現代智庫的跨越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
[2]亞歷克斯·阿貝拉.白宮第一智囊[M]. 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
[3]金芳,等.西方學者論智庫[M].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4]IBM商業(yè)價值研究院.大數據、云計算價值轉化[M]. 北京:東方出版社,2015.
[5]阿肖克·賈夏帕拉.知識管理[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6]拉里·羅森伯格,約翰·納什,安·格雷厄姆,大決策:大數據時代的預測分析與決策管理[M].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7]加圖研究所.加圖決策者手冊[M]. 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8]http://www.un.org/chinese/esa/education/knowled
gesociety/1.html.
(本文責編:海洋)
收稿日期:2016-02-25修回日期:2016-05-19
作者簡介:劉琦巖(1964-),男,黑龍江省阿城人,博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科技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與政策,高新技術產業(yè)化與創(chuàng)新管理、決策分析與軟科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3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9753(2016)06-0154-05
StudyonPathofSocial-governanceGuidedbyKnowledge-managementofThink-tank
LIUQi-ya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 of China, 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serts that, think-tanks are both the main practitioners and carriers in social knowledge management, both producers and also managers of specific knowledge.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the basis of ability for think-tanks,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hink-tanks. Function of think-tanks is facilitator of knowledge sharing, key linker of knowledge networks, builder of holistic knowledge, controler of risk and evaluation knowledge, and important enabl-leader of social governance.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think-tanks is facing grea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o promote the capacity building of social governance bace on enhanc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think-tanks are going to re-examine the mission and positioning of theirselves, to reinforc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lead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tools, to strengthen the basic capabilities and applications ability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national and social governance agenda, and to develop evaluation system targeted to modern think-tanks.
Key words:think-tank;knowledge-management;social-governanc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