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濤(遵義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貴州遵義563002)
?
鄭珍詩歌英譯述評
周永濤
(遵義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貴州遵義563002)
摘要:鄭珍是被埋沒的大詩人,他的詩歌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過去長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研究,近年國內(nèi)研究漸多,但關于他詩歌英譯的研究卻尚未見報道。實際上,鄭珍的詩歌自20世紀就悄然走出國門,在國外被翻譯出版。作者選取涉及鄭珍詩歌英譯的三部書:《待麟集》、《元明清詩》和《詩人鄭珍與中國現(xiàn)代性的崛起》,對它們逐一進行述評。這些譯作分別出自不同的譯者,出版于不同的國家,采用了不同的翻譯策略,帶著各自獨特而鮮明的特色,共同宣告了鄭珍詩歌國際化的開始。
關鍵詞:鄭珍;詩歌;英譯;述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鄭珍詩歌的巨大價值和無限魅力,陸續(xù)出現(xiàn)了很多研究專著,單是注釋鄭珍詩歌的專著就有三部,即白敦仁的《巢經(jīng)巢詩鈔箋注》、楊元楨的《鄭珍巢經(jīng)巢詩集校注》和龍先緒的《巢經(jīng)巢詩鈔注釋》。其它相關專著還有黃萬機的《鄭珍評傳》、《沙灘文化志》,龍先緒的《鄭子尹交游考》和戴明賢的《子午山孩·鄭珍:人與詩》等。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7巨冊的《鄭珍全集》,標志著鄭珍研究進入了一個更加成熟的時代。關于鄭珍詩歌的研究論文,更是不勝枚舉,其中還有碩士和博士論文,絕大部分都是近年發(fā)表的,可見鄭珍詩歌研究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點。然而,關于鄭珍詩歌英譯的研究論文,經(jīng)筆者搜索,卻沒有一篇。難道鄭珍詩歌從來沒有走出國門?難道從來沒有人翻譯過鄭珍的詩歌?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鄭珍的部分詩歌就曾被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收入由華裔美國學者羅郁正(IringYuecheng)和美國漢學家舒威霖(WilliamSchultz)主編和主譯的Waiting for the Unicorn:Poems and Lyrics of China’s Last Dynasty,1644-1911(即《待麟集:中國清代詩詞選》,以下簡稱《待麟集》)一書中,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到本世紀,先是著名詩歌翻譯家許淵沖在英譯的《元明清詩》中譯有鄭珍的一首詩,但最大規(guī)模的鄭珍詩英譯是由加拿大著名漢學家施吉瑞歷時數(shù)年完成的,收入他2013年出版的The Poet Zheng Zhen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Modernity(《詩人鄭珍與中國現(xiàn)代性的崛起》,此書尚無中文版)一書,這是鄭珍詩進一步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似的著作,書中選譯了大量鄭珍詩歌。這些就是筆者迄今所能收集到的鄭珍詩歌的英譯情況,這些譯詩或是被收入一些詩歌選集,或是作為專著的一個部分,尚未譯成專集出版,但這已經(jīng)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相信不久的將來,鄭珍詩歌英譯專集就會出現(xiàn)。
1.《待麟集》中的鄭珍詩翻譯
《待麟集》的英文全稱是WaitingfortheUnicorn: PoemsandLyrics ofChina’sLastDynasty,1644-1911,由美國華裔學者羅郁正和美國漢學家舒威霖主編和主譯,1986年由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是美國出版的第一部大型中國斷代詩歌英譯集,收錄了清代從錢謙益到王國維等72位著名詩人的部分作品,既有詩歌,也有詞曲,參與翻譯這部作品的譯者有40多人,歷時6年多才完成。該書出版后得到專家和讀者的高度評價,《中國文學教師協(xié)會月刊》認為該書“在所有西方語言翻譯的該時期作品中最為全面[1]”,《當代世界文學》認為該書“有益地豐富了英譯漢詩寶藏……極具可讀性[1]”。
書中每位詩人作品入選數(shù)量不等,從兩三首到十幾首,鄭珍入選作品為11首,在詩集中數(shù)量為中偏上。羅郁正和舒威霖還撰寫了每位詩人的簡介,涉及詩人的人生簡歷、主要作品及對作品的簡短評價。每位詩人的作品通常由一位譯者完成,但也有兩位甚至多位譯者共譯一位詩人作品的情況。鄭珍的簡介由舒威霖撰寫,簡短介紹了他的生平和作品,并對其詩歌有較為準確和到位的評價。
鄭珍入選的11首詩歌,涉及寫景、抒情、議論等主題,由三位譯者分別翻譯完成。第一首《晚望》是鄭珍的名作,由ChangYin-nan(此譯者中文名待考,可能是學中文的美國研究生)翻譯;接下來是《夏山飲酒雜詩十二首》中的兩首和《和淵明〈飲酒〉二十首并序》中的兩首,均由羅郁正翻譯;剩下的6首都是舒威霖翻譯的,包括《讀書牛欄側(cè) 三首》中的兩首、論詩的名作《論詩示諸生,時,代者將至》和反映動蕩后人民生活現(xiàn)實的《聞郡東門外,街市盡毀》、《閏十月十六日,荔波知縣紹興蔣曉云嘉谷擊賊于縣東四十里水臘河,力盡死之》和《經(jīng)死哀》。
在此筆者選取羅郁正翻譯的《和淵明〈飲酒〉二十首并序》中的一首,以漢英對照的形式列出,再作簡要的評析:
哀哀入籠鳥,
一生逐四隅。
人為萬物靈,
亦復無出塗。
誰爾牛馬哉?
自供名利驅(qū)。
可憐客中死,
絲毫無復余。
安宅豈不廣,
直負百年居[2]。
Sad,sad is the bird in a cage:
All its life,it chases the four corners.
Man is the quintessence of all things,
And yet he’s confined to No Exit.
How does he compare with horses and oxen?
Driven alike by fame and profit.
Alas,he died halfway on his journey home,
Without a single thing to call his own.
Is it that his mansion is not commodious?
It’s only that none can live there forever[3].
眾所周知,鄭珍的詩歌是古代格律詩,講究押韻和平仄,有固定的節(jié)奏和字數(shù)。但這首譯詩并沒有在形式上亦步亦趨,而是全部翻譯為自由詩,詩句長短不一,沒有講究押韻,更沒有固定的音節(jié)和節(jié)奏,但內(nèi)容明白曉暢,典雅易懂,在意思上沒有違背原文,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更加忠實于原文。其它譯詩也都是采用相似的原則來翻譯的,譯者本著求真的原則,在必要的地方增加了少量注釋。這與羅郁正的翻譯思想密切相關,他認為譯詩絕不能拘泥于形似,盲目追求押韻和固定的音節(jié)等,機械地用西方的格律體來替換中國格律體,這樣往往因韻害意、得不償失,漢詩英譯應注重再現(xiàn)漢語詩歌的含蓄美,并用曉暢、地道、典雅的英文來表達,應把重點放在內(nèi)容的傳達上,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內(nèi)涵翻譯出來[]。
然而,筆者發(fā)現(xiàn),這個集子里的鄭珍詩歌英譯并非沒有瑕疵,有些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準確甚至誤譯,比如舒威霖翻譯的《讀書牛欄側(cè) 三首》之第一首,就將“牛欄”莫名其妙地譯為“Ox Rail River”(牛欄江),并在后面加注說這是一條發(fā)源于云南省的河流,向北流入金沙江,最終流入長江[3]。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得知確有這樣一條“牛欄江”,發(fā)源于云南省昆明市境內(nèi),流經(jīng)貴州威寧縣,在昭通注入金沙江,但鄭珍作此詩時并不在威寧,也不在云南,而是在貴州桐梓縣避亂,“牛欄”實際上就是簡易的牛圈或牛棚,是一個普通名詞,而不是專有名詞,譯者在此將其譯為專有名詞,而且變成了一條河流,與原意相去甚遠,所以是一處明顯的誤譯。此外,舒威霖還將鄭珍名作《論詩示諸生,時,代者將至》題目譯為“ADiscussion of Poetry to Demonstrate to the Students the Coming of a New Age”,后半部分出現(xiàn)誤譯,“時,代者將至”指的是“那時候/當時,代替我教職的老師就要到了”,而舒威霖將其譯為“the coming of a new age”,意思變成了“新時代的來臨”,整個就錯了。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誤譯?首先,譯者并不知道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其次,他讀到的肯定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古本,便將其理所當然地理解為“時代者將至”,不曾想中間應該斷句。所以,無論怎樣知名的漢學家,在處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時,難免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中華文化的翻譯傳播,離不開中國人的親自參與;同時,要翻譯一個作家的作品,必須要對該作家有全面的研究和深入的了解,否則也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
2.《元明清詩》中的鄭珍詩翻譯
許淵沖是國內(nèi)翻譯中國古典詩詞成就最卓著的專家,英譯了上至古代《詩經(jīng)》,下至當代毛澤東詩詞的眾多作品,不但數(shù)量大,而且質(zhì)量高,得到學界和讀者的一致好評,并且在翻譯理論上也有獨到的見解,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是國內(nèi)極少數(shù)在實踐和理論方面都有突出貢獻的翻譯大家。
許淵沖英譯的《元明清詩》英漢對照本,于2009年由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是他英譯中國古典詩詞系列叢書中的一本。書中精選了元、明、清三代99位重要詩人的作品,因朝代多、時間跨度大,很多不是很重要的詩人都沒有入選,即使入選的,每人作品不過一兩首,最多五首,通常情況下都只選一首,所以在這本書中只譯了鄭珍的一首詩歌。
鄭珍一生創(chuàng)作了900多首詩歌,佳作比比皆是,要從中選出一首代表作是不容易的,可以說見仁見智。許淵沖選的是《自沾益出宣威入東川》,為七言律詩,筆者以為此詩在鄭詩中算不上最好,但頗能代表鄭珍白描的風格,錢鐘書先生就曾在《談藝錄》中表示贊賞,說“寫實盡俗,別饒姿致,余讀之于心有戚戚焉[4]?!币苍S這正是許淵沖選擇此詩的原因。
首先來看該詩的原文及英譯: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當異事征。逢樹便停村便宿,與牛同寢豕同興。昨宵蚤會今宵蚤,前路蠅迎后路蠅。任詡東坡渡東海,東川若到看公能[5]。
It is as hard on journey as in office room,
What I see fills my heart with wonder as with gloom.
I rest beneath first tree or in first house in view;
I sleep in cowshed old or rise in pigsty new.
The fleas of yesternight meet with those of today;
Theflies upand down greeteachotherontheway.
The exiled poet might praise the eastern seaside.
What would he say in this place desolate and wide[5]?
許淵沖翻譯的最大特色就是以格律詩翻譯格律詩,即用英詩的格律來替換漢詩的格律,不但押韻,而且有固定的音節(jié)和節(jié)奏,翻譯過去的詩仍是格律嚴謹?shù)挠⒄Z格律詩,這是難能可貴的,必須對中英兩種格律詩都有精深的研究,并能運用自如,才可能在翻譯中游刃有余,真正戴著鐐銬跳出優(yōu)美的舞蹈。這正是許淵沖詩歌翻譯的追求,他明確提出詩歌翻譯要做到“意美、音美、形美”這三美,不但在意思上要忠實于原文,而且譯文也應該同樣是詩歌,要有美感,要有節(jié)奏和韻律,讀起來抑揚頓挫,而不是散文的分行排列,形式上也要大體整飭,要有固定的音節(jié),而不是七零八落、長短差異太大的散句。這樣譯就是要讓讀者能夠“知之、樂之、好之”,這是他詩歌翻譯的目的論[6]。
這首譯詩典型地體現(xiàn)了許淵沖的翻譯思想:仍然翻譯為對應的八句,每兩行押韻,即英詩的隨韻aabbccdd,每行十二個音節(jié),組成六個音步,每兩個音節(jié)按輕音在前重音在后的規(guī)律排列,即抑揚格,整個構(gòu)成英詩中的六步抑揚格雙韻體,是非常嚴謹?shù)挠⒄Z格律詩。當然,由于兩種語言間天然的巨大差異,不可能完全將漢語詩的格律復制到英語詩歌中去,所以譯者也做了一定的調(diào)整,比如將原詩的隔行(偶行)押韻改為連續(xù)兩行押韻,這樣節(jié)奏感更為明顯,將原詩的平仄用譯詩的抑揚格代替,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在內(nèi)容上,許譯雖然在細節(jié)上有細微的變通,但整體上還是忠實于原詩,較準確地傳達了原詩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翻譯。
3.《詩人鄭珍與中國現(xiàn)代性的崛起》中的鄭珍詩歌翻譯
正如筆者前面提到的,最大規(guī)模的鄭珍詩歌英譯,是加拿大著名漢學家施吉瑞歷時數(shù)年完成的。但這些譯詩并沒有單獨結(jié)集出版,而只是作為部分內(nèi)容收進了作者的學術專著里。ThePoetZhengZhen (1806-1864)andtheRiseofChineseModernity是施吉瑞教授多年研究鄭珍的集大成著作,也是鄭珍走向國際的里程碑似的巨著,2013年由荷蘭著名的博睿(BRILL)出版社出版。全書共720頁,分為六個部分:(1)導言;(2)生平簡歷;(3)思想與文學理論;(4)風格與主題;(5)詩歌選譯;(6)附錄。從中可以看出此書的主要內(nèi)容,作者對鄭珍做了相當全面的研究,而不只是局限于他的詩歌。
限于本文主題,在此只簡要評述書中的詩歌翻譯部分。此部分從509頁到667頁,共158頁,此外,書中其它部分也不時穿插有鄭珍詩歌的英譯,全書共選譯兩百多首,采用英漢對照的形式,英漢語并列在同一頁上,左邊英語,右邊漢語,漢語為繁體字。所選詩歌涉及各種體裁和題材,按時間先后順序共分八章,每章有一個概括性的標題,如第九章“早期詩作”、第十五章“顛沛流離”等,然后選擇這一時期的重要作品譯成英文,帶有詩傳的性質(zhì)。鄭珍佳作很多,施吉瑞坦言自己最喜歡讀他的詩,因此翻譯了很多,尤其是一些長篇作品,所以要從中選出一首來分析,并不容易。筆者最終決定選自己偏愛的寫景詩《云門墱》,一則因為寫景詩在鄭珍作品中占有很大比重;二則因為鄭珍的寫景詩藝術水平很高,值得欣賞;三則因為云門墱就在遵義縣境內(nèi),正是詩人的家鄉(xiāng),也是筆者的家鄉(xiāng),自然倍感親切。
現(xiàn)在來看原詩和譯詩:
牢江驅(qū)白云,
流入蒼龍門。
門高一千仞,
拄天氣何尊。
蕩蕩白步中,
水石互吐吞。
阿房廣樂作,
巨窌洪牛奔。
余波噴青壁,
震怒不可馴。
眉水若處女,
春風吹綠裙。
迎風卻挽去,
碧入千花村。
我行始兩日,
異景壯旅魂。
抉懸自何年,
信有真宰存。
夕陽一反射,
倒樹明蒼根。
老蝠抱石花,
紅暈雙車輪。
仰嘆山水奇,
俯躡造化跟。
想見混成日,
待與見者論[7]。
The Lao River drives its water like white clouds through the sky,
Then streams inside the Green Dragon Gate.
This gate towers on high for eight thousand feet,
Standing proudly like the pillar that props up heaven.
A mighty torrent rages for a hundred paces,
Where water and stone gorge themselves on one another.
I seem to hear a great symphony in the Afang Palace,
Ora herd ofbulls charging in an underground cavern.
Foam from the waves squirts onto dark rocks,
A furious surge that can never be tamed.
Yet Eyebrow River resembles a bashful virgin,
Whose green skirt is blown by the Vernal Wind.
After meeting with him,she is carried away,
And her jade waters enter a thousand flowering villages.
I’ve been walking here now for only two days,
And the unusual scenery strengthens my lust for travel.
Thecliffwasgorgedoutandhungherelongago―
Truly there exists a Creator of this world!
When the setting sun reflects in the water,
I see upside-down trees with bright green trunks.
Old bats embrace blooming stalactites;
Red haloes resemble pairs of cart wheels.
I look up and sigh about the marvels of this landscape;
Walking down,I accompany the forces of creation.
I seem to witness the day when all this came into being,
But others must see it first before I can explain[7].
和羅郁正一樣,施吉瑞也沒有將鄭珍詩譯為英語格律詩,也不講究押韻和固定的節(jié)奏,而重在傳情達意,忠實反映原作的思想內(nèi)容,絕不自由發(fā)揮。通過仔細對比筆者發(fā)現(xiàn),每一句譯詩都非常忠實于原詩,而且較為準確。詩中壯美與柔美并存,豪放與婉約同在,開篇寫云門墱之水氣勢宏偉,聲震寰宇,此為壯美為豪放;及寫眉水,又柔弱如處女,清風徐來,波瀾不驚,此為柔美為婉約。對這兩種不同風格的美,譯詩在遣詞造句方面都有精彩的體現(xiàn),如以“drive”、“mighty”、“torrent”、“gorge”、“charging”等詞體現(xiàn)牢江狂放不羈、一瀉千里、足可摧毀一切的力量;緊接著又以創(chuàng)造性的翻譯來重現(xiàn)“眉水”與“春風”那一場風花雪月的浪漫愛情,不將“眉水”音譯為“MeiRiver”,而是將其譯為“EyebrowRiver”(眉毛之水),更加擬人化和形象化,而在“處女”之前增加了原詩沒有的“bashful”(嬌羞的)一詞,那種不勝涼風的嬌羞的少女形象呼之欲出,再將普通的“春風”(vernal wind)譯為特殊的春風“Vernal Wind”,雖然只是將首字母大寫,但意義深遠,因為抽象的春風由此變成了具體的春風之神,于是他挽著這位羞澀的少女“碧入千花村”。這些可以說是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翻譯,準確地體現(xiàn)了原作的思想內(nèi)容和風格。
此外,譯者還就詩中出現(xiàn)的“云門墱”、“牢江”、“阿房”和“眉水”都分別作了注釋,這也是譯者的一貫做法,書中幾乎每首譯詩都有數(shù)量不等的注釋,對詩中出現(xiàn)的生僻字詞、人名地名等作詳細的考證和解釋,有異文的地方也參照不同版本加以說明,是典型的學者型翻譯。但他的譯文并不枯燥乏味,而是生動形象、明白曉暢、流利可誦,這都得益于他深厚的中英文修養(yǎng)和受中國古典詩詞的長期浸潤。特別是對鄭珍詩歌的情有獨鐘,反復研讀,并實地考察,可以說,他已經(jīng)深入到鄭珍豐富敏感的心靈深處,與他的生命融為一體,與他同呼吸、共命運,這是詩歌翻譯的最佳狀態(tài)和最高境界。
雖然鄭詩英譯只是施吉瑞鄭珍研究的部分內(nèi)容,在此書中所占比例也不到四分之一,但它的數(shù)量并不少,足可代表鄭珍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主題,也是目前翻譯鄭珍詩歌規(guī)模最大的著作,必定花費了譯者很多的心血,完全可以出一個單行本。期望在不久的將來,不但在西方,而且在中國也能看到他翻譯的鄭珍詩歌單行本出現(xiàn)。
鄭珍本是一代詩歌巨匠,只因生在落后偏遠的貴州山村,他的詩歌并不為世人所熟知,雖然也有幾個知音賞識,但遠遠沒有得到與他詩歌天賦相稱的聲譽與評價,死后一百多年也堪稱寂寞,文學史往往一筆帶過,甚至絕口不提,各種選集將他排除在外,詩歌的單行本也難以尋覓。不要說外國人,中國人知道他的也鳳毛麟角。然而,歷史終究難掩其詩歌的耀眼光芒,鄭珍逐漸為世人所知,不但國內(nèi)的研究如火如荼,漸成燎原之勢,而且國外學者也開始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并將他的部分詩歌譯成英文,在不同的國家出版,雖然規(guī)模不大,也沒有單行本問世,但鄭珍的詩歌畢竟已經(jīng)走出國門,開始了國際化的征程。本文簡要概述了目前涉及鄭珍詩歌英譯的三部著作:《待麟集》、《元明清詩》和《詩人鄭珍與中國現(xiàn)代性的崛起》,它們出自不同的譯者,出版于不同的國家,采用了不同的翻譯策略,帶著各自獨特而鮮明的特色,共同宣告了鄭珍詩歌國際化的開始。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鄭珍詩歌被翻譯成他國文字,會有選集甚至全集出版,會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因為好詩也像好人一樣:“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參考文獻:
[1]朱徽.中國詩歌在英語世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173,171.
[2]龍先緒.巢經(jīng)巢詩鈔注釋[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228.
[3]Irving Yucheng Lo,William Schultz.Waiting for the Unicorn: Poems and Lyrics of China's Last Dynasty,1644-1911[M]. Pennsylvania: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6.285,286-288.
[4]戴明賢.子午山孩——鄭珍:人與詩[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7.
[5]許淵沖.元明清詩[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9. 342,343.
[6]許淵沖.翻譯的藝術[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73-81.
[7]Schmidt Jerry.The Poet Zheng Zhen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Modernity.Netherlands:Brill Press,2013.571-572.
(責任編輯:朱彬)
A Review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Zheng Zhen’s Poetry
ZHOU Yong-tao
(Foreign Studies School,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Abstract:Zheng Zhen is a great poet living in Qing Dynasty,whose poetry has unique aesthetic value and rich thoughts.Unfortunately,hehasn’t been given enough emphasis and honor which equal to his contributions.However,his poetry has been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in foreign countries since 20th century.This paper focuses on three books concerning the translation of Zheng Zhen’s poems,namely,Waiting for the Unicorn:Poems and Lyrics of China’s Last Dynasty,1644—1911,Golden Treasury of Yuan,Ming and Qing Poetry,The Poet Zheng Zhen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Modernity,and comments on them respectively.All these poems were translated by various translators and published in different countries,with their own special strategies and features,which claim the beginning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Zheng Zhen’s poetry.
Key words:Zheng Zhen;poetry;English translation;review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583(2016)-0074-05
收稿日期:2015-11-22
作者簡介:周永濤,男,貴州畢節(jié)人,遵義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詩歌翻譯與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