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暢(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 山東 濟南 250100)
?
沈 暢(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 山東 濟南 250100)
[摘 要]《?園讀書志》為清末目錄版本學名著,更是學習、研究古典文獻學必須參考的著作,在目錄版本學上具有較高的地位,備受學界重視。但由于葉德輝參考版本數(shù)量有限、有時考證不夠嚴謹,故在著錄、引證、論斷等方面存在若干錯誤及疏漏。為了避免以訛傳訛,通過參考各家藏品、引用相關文獻為之補充訂正尤為重要。
[關鍵詞]葉德輝 《?園讀書志》 訂補
1.1卷數(shù)著錄錯誤
“十三經(jīng)注疏四百一十六卷(明嘉靖中福建巡按御史李元陽校刻本)……《毛詩正義》七十卷……《儀禮注疏》五十卷……《爾雅注疏》十卷”[1]13;“又一部(明崇禎戊寅毛晉汲古閣刻本,宋本校過)……《毛詩正義》七十卷……《儀禮注疏》五十卷……《爾雅注疏》十卷”[1]14。
按:葉德輝兩次記錄《十三經(jīng)注疏》卷數(shù),一為明李元陽本,一為明汲古閣本,兩次均作四百一十六卷。然李元陽本及汲古閣本《毛詩正義》均為二十卷(名《毛詩注疏》)、《儀禮注疏》均為十七卷、《爾雅注疏》均為十一卷,故整部《十三經(jīng)注疏》共計三百三十四卷,葉氏所記與此二本實際不合??记迦钤瘫尽妒?jīng)注疏》卷首,有《重刻宋版注疏總目錄》,所記卷數(shù)與葉氏所記者相合[2]1-2,然阮刻與李元陽、汲古閣二刻之分卷頗有差異。汲古閣本從明萬歷北監(jiān)本出,北監(jiān)本源自李元陽本,故汲古閣本分卷同于李元陽本。李元陽本《毛詩注疏》《爾雅注疏》源自元刊明修十行本之《毛詩注疏》二十卷、《爾雅注疏》十一卷,而《儀禮注疏》則據(jù)明陳鳳梧刻《儀禮注疏》十七卷本重刻,分卷亦分別與之相合。阮刻本《儀禮注疏》與《爾雅注疏》則分別用五十卷單疏本與十卷單疏本為疏文底本,并依據(jù)單疏本分卷。因此,《儀禮》《爾雅》兩種分卷與李元陽本及汲古閣本不同。至于《毛詩正義》,自宋劉叔剛一經(jīng)堂刻《毛詩注疏》二十卷以來,將單疏本四十卷并為二十卷,每卷下又分小卷,小卷合計恰為七十卷,然從一至七十之分卷卻不存于天壤間??梢姡~氏系直接抄錄阮刻本總目錄,并非分別依據(jù)李元陽本和汲古閣本進行統(tǒng)計,但葉氏并未發(fā)現(xiàn)各《十三經(jīng)注疏》本分卷之差異。
1.2版本鑒定失誤
“誠齋易傳二十卷(明嘉靖壬寅尹耕刻本)……書版有匡欄,無直線。每半葉九行,每行二十字”[1]26。
1.3史實考證失誤
“尚書正義二十卷(日本弘化四年仿宋淳熙刻本)……有細川利和刻此書《例言》,其第四則云:‘足利學校藏《周易》、《禮記正義》,版式字樣與此書如出一手,而其《禮記》紹熙壬子浙江路茶鹽公事三山黃唐所刻……按山井鼎《左傳考文》引《禮記》黃跋紹熙誤作紹興?!毡旧⒅督?jīng)籍訪古志》載足利學所藏此本,詳錄黃跋,本作‘紹興’?!视嘀睌唷B興’非‘紹熙’之誤”[1]31。
按:黃唐主持刊刻八行本注疏為《毛詩》《禮記》,今《毛詩》僅有日本傳抄本藏于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禮記正義》則由中國國家圖書館、日本足利學校遺址圖書館各藏一部,喬秀巖先生將二本對照影印,匯為一部。二部黃唐跋文俱存,均為“紹熙”[6]。故葉氏此條考辨無足可取。
1.4版本介紹錯誤
“爾雅義疏二十卷(道光庚戌沔陽陸氏刻本)……楊以增以阮、陸二本均為王引之刪本”、“同時刻有陳奐《詩毛傳疏》及金鶚《禮說》諸書幸未罹劫,故二書至今傳本尚多”[1]77。
1.5史實介紹錯誤
“《經(jīng)典釋文》三十卷(通志堂本,袁漱六太守校宋鈔本)……余姚盧抱經(jīng)文根據(jù)錢求赤影宋鈔本,采輯諸家校本作考證重刊?!盵1]78
2.1版本鑒定失誤
按:柯維熊本出自紹興三年茶鹽司本之說肇始自錢吉泰《甘泉鄉(xiāng)人稿》,后邵懿辰《四庫簡明目錄標注》贊同此說。但所謂紹興三年茶鹽司本及其三十八字題識僅見于《天祿琳瑯書目后編》所引,繆荃孫親見石公憲本,實為單集解本而有《索隱序》者,與柯、王二氏三家注本不同[11]。且今存所有柯本無論初印后刻均未見此三十八字題記,足以證明錢吉泰所見乃后人依據(jù)《天祿琳瑯書目后編》所偽造者。即使《天祿琳瑯書目后編》所著錄書籍,亦多有魚目混珠之處,且此三十八字行文與紹興二至三年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本《資治通鑒》所見題記文法不類,因此書已不見于民國三十四年所編《故宮善本書目》,當系遺失,難以斷言天祿琳瑯所藏真?zhèn)巍5跹颖九c兩浙茶鹽司無涉而系出自南宋慶元建安黃善夫本確為事實,張玉春《史記版本研究》一書已考證明白。
2.2版本考證失誤
“晉書一百三十卷(明萬歷間周氏翻宋刻本)……此九行十六字本,源出南宋紹興初蜀中刊本。《宋樓藏書志》、《儀顧堂續(xù)跋》載有宋蜀大字殘本《漢書》,行字與此同,云宋紹興初蜀中刊本而孝宗時修改者,則此《晉書》必同時所刻矣”[1]122。
按:前人所謂“宋蜀刊九行本”前三史、南北朝七史,均非事實。南宋初蜀中確實刊過七史,《郡齋讀書志·宋書》言之鑿鑿,但是蜀中刻本今均已不傳。今所見九行本七史暨“三朝本”,其實是南宋初江浙據(jù)蜀本覆刻。日本學者尾崎康《以正史為中心的宋元版本研究》在總結(jié)王國維、趙萬里、張元濟等學者論證的基礎上,對今傳宋刻七史刊刻于浙江地區(qū)的事實進行了詳盡論證[12]。至于“三史”,今所傳清人所謂“宋蜀九行本”乃南宋紹興中兩淮江東轉(zhuǎn)運司所刊,即《容齋續(xù)筆》所言“分命兩淮江東轉(zhuǎn)運司刻三史板”者,《史記》有銜名可證,而蜀中刻三史事既未見實物,又于文獻無征。陸心源藏本今在日本靜嘉堂文庫,尾崎康《正史宋元版の研究》已將其鑒定為兩淮江東轉(zhuǎn)運司刻、明溫州公文紙印本[13]。至于宋九行本《晉書》,既與刊七史事無關,又不見于《容齋續(xù)筆》所謂兩浙江東轉(zhuǎn)運司刊史書的記載,貿(mào)然根據(jù)陸心源不確之論而定為源自南宋蜀刻,實難取信。但是,宋刊九行本《晉書》卻非空穴來風,《文祿堂訪書記》[14]73及《中國版刻圖錄》[15]即著錄一部,為南宋嘉泰四年至開禧元年秋浦郡齋刊本,其缺卷即以此明萬歷六年周氏刻本配補。故而,葉氏所錄萬歷本實際上是據(jù)秋浦郡齋本翻刻,并不存在所謂蜀刻《晉書》。
2.3別本卷數(shù)記錄錯誤
“通鑒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宋寶佑五年刻本)……淳熙本二百九卷,系小字本”[1]129。
按:淳熙二年嚴陵郡庠刊十三行本即所謂小字本《通鑒紀事本末》,傅增湘藏有一帙,初印精良,首尾完整,乃“雙鑒樓”第三鑒,《藏園群書題記》有跋,確為四十二卷,內(nèi)容分卷與大字本無異。葉氏所謂二百九卷之說,系依《鐵琴銅劍樓藏書書目·卷九》,見《書林清話》卷3[16],并非親見實物。且《鐵琴銅劍樓藏書書目》及《書林清話》均作“二百九十卷”,此又脫去“十”字。但查《鐵琴銅劍樓藏書書目》,其所著錄亦為寶佑五年刻大字本,僅于提要中提及嚴陵小字本,可見瞿氏所謂小字本二百九十卷之說又非實據(jù)。明人張溥曾重編《通鑒紀事本末》二三九則為二百三十九卷,瞿氏臆說或許由此輾轉(zhuǎn)而來。
3.1版本鑒定失誤
“鹽鐵論十卷(明弘治十四年涂禎仿宋刻本)……莫友芝《宋元舊本經(jīng)眼錄》載有宋本《鹽鐵論》十卷,云:‘每半葉九行,每行十八字。第十卷末葉有淳熙改元錦溪張監(jiān)稅宅善本楷書木記,豐順丁氏藏?!魍康澐趟渭翁┤尚缈瘫拘懈衽c此同,惟無末葉印記”[1]203。
按:此為近代著名版本公案,葉德輝為此與傅增湘“奮幾抵掌”。莫友芝所謂宋刊九行本,后傅增湘曾親見實物,實為明正德嘉靖間刊本,所謂楷書木記,是用別紙模印、粘貼在原書書葉之上,偽造痕跡明顯,見《藏園群書題記》[17]285。葉德輝據(jù)此不實之宋板行款,推斷翻自宋本的涂禎刻本為九行十八字本,無異沙上建樓,故不足據(jù)。而葉氏所謂九行本亦非弘治本而系嘉靖槧本??娷鯇O舊藏十行本印入《四部叢刊》重印本者方是涂刻真本,傅增湘有長文辯此最為精審,收入《藏園群書題記》。
3.2版本判斷失誤
“莊子成玄英疏三十五卷(慎思堂舊鈔本)……當時為黎主??闭邽橐硕紬钚饰嵝9偈鼐?,其果出宋本與否,不敢深信也”[1]218。
按:日本藏南宋刊十卷本《南華真經(jīng)注疏》,確為南宋刊本無疑,現(xiàn)藏于日本東京巖崎氏靜嘉堂文庫,《靜嘉堂文庫宋元版圖錄》著錄[18-19]。黎氏覆刻時全書十卷已缺失卷三至卷六共四卷,影刻時缺卷據(jù)坊刻俗本及《道藏》本,以集宋本之字的方法補足。后宋本原書又失去卷二,現(xiàn)僅存卷一、卷七至卷十共五卷。嚴靈峰《無求備齋老列莊三子集成補編》收有影印本(其中卷二尚在,當是據(jù)《古逸叢書》覆刻本增補,非真宋本也)。葉氏未見實物而妄疑其真,未免太過。
3.3引文錯誤
“緯略十二卷(影寫明沈士龍刻本)……偶檢宜都楊守敬《日本訪書志》中載有宋本,云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二字”[1]243。
按:《日本訪書志》卷7所著錄《緯略》為“影宋本”[20],即影宋抄本,非“宋本”,此本今存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日本學者阿部隆一親驗其書,乃江戶、明治間日人影寫,見阿部隆一《“中國”訪書志》[21]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子部雜家類》[22]。
3.4版本價值判斷失誤
“虎鈐經(jīng)二十卷(明刊白口本)……世行道光刻本、咸豐中《長恩書室叢書》本、《粵雅堂叢書》本皆不及此刻之古,然‘回兵文’均全,可以補此本之闕”[1]281。
按: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明藍格抄本(原北平圖書館舊藏,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著錄[23])有《回兵文》,《中國善本書提要》載有此篇全文,與清刻迥異,足證清刻《回兵文》為臆造。
4.1刻書史實推斷失誤
“何大復集三十七卷(明嘉靖乙卯陳堂刻本)……明西亭王孫《萬卷樓書目》所載只二十六卷,又《遺稿》一卷,蓋即王廷相序所云‘通二十六卷無遺稿’之本,刻于潞州者也。其刻在先生生前”[1]433。
按:明嘉靖初野竹齋刻二十六卷本《何氏集》首有嘉靖三年康海序,云“何子既沒,張子收其逸稿,訪康子于滸西之野而共揚榷之”[17]848,則葉氏“二十六卷刻于先生生前”之說并非事實。
4.2版本流傳記載失實
“唐文粹一百卷(元刻黑口本)?……黃丕烈《百宋一廛賦注》有南宋臨安府刻本,云每半葉十五行,每行二十六字不等,兵燹后不知猶在人間否?”[1]694
按:黃丕烈藏南宋紹興九年臨安府刻本題名為《文粹》,經(jīng)文祿堂王文進之手,入于中國國家圖書館,見《文祿堂訪書記》[14]373《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24]。
參考文獻 :
[2]阮 元.十三經(jīng)注疏[M]. 清嘉慶刊本.北京:中華書局, 2009.
[3]中國國家圖書館, 中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第一批珍貴古籍名錄圖錄:第5冊[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08:119.
[4]稿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書名索引[M].濟南:齊魯書社, 2003:14.
[5]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纂委員會.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經(jīng)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55.
[6]影印南宋越刊八行本禮記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1697.
[7]王欣夫.蛾術軒篋存善本書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46.
[8]陳 奐.條例十凡[M]//續(xù)修四庫全書:第7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9]阮 元.十三經(jīng)注疏??庇洝し怖齕M]//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80 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287.
[10]莫友芝, 傅增湘, 傅熹年.藏園訂補亭知見傳本書目:卷一[M].北京:中華書局, 1993:11.
[11]邵懿辰, 邵 章.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187.
[12]尾崎康.以正史為中心的宋元版本研究[M].陳 捷, 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3:42-51.
[13]尾崎康.正史宋元版の研究[M].東京:汲古書院, 1989:252.
[14]王文進.文祿堂訪書記[M].柳向春, 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15]北京圖書館.中國版刻圖錄·解題[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61:29.
[16]葉德輝.書林清話[M].北京:中華書局, 1957:72.
[17]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18]靜嘉堂文庫.靜嘉堂文庫宋元版圖錄:圖版篇[M].東京:靜嘉堂文庫, 1992: 206-208.
[19]靜嘉堂文庫.靜嘉堂文庫宋元版圖錄:解題篇[M].東京:靜嘉堂文庫, 1992: 56-57.
[20]楊守敬.日本訪書志[M]//賈貴榮.日本藏漢籍善本書志書目集成:第9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3:489.
[21]阿部隆一.“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楊氏觀海堂善本解題[G]//“中國”訪書志.東京:汲古書院, 1976:100.
[22]“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M].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983:845.
[23]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244.
[24]北京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87:2780.
Fourteen Amendments of Xi Yuan Du Shu Zhi
[Abstract]Xi Yuan Du Shu Zhi as the directory masterwork of late Qing Dynasty version is a reference to the study of classical bibliography with a high status in the catalog edition study.The research of Ye Dehui is limited by the numbers of reference version and rigorous criticism, therefore, several errors and omissions in the record, citing and judgment.In order to avoid the mistakes, amendments by referencing collections and citing literature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Ye Dehui; Xi Yuan Du Shu Zhi; Amendment
[中圖分類號]G256.22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
沈 暢 男,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古典文獻學2014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目錄版本校勘學、經(jīng)學小學文獻,已出版古籍整理著作1部、2種。
[收稿日期: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