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析新聞人提升法治思維能力之必要性

2016-02-12 08:50:32法制日報
中國司法 2016年6期
關鍵詞:普法新聞報道法治

李 立(法制日報)

?

淺析新聞人提升法治思維能力之必要性

李 立(法制日報)

大眾媒體具有構建、引導社會意識的功能。當今,置身“人人都是麥克風”“你有登場權利,我有圍觀自由”的網(wǎng)絡輿論生態(tài)之中,如何凝聚共識、筑牢底線,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媒體權威、公信優(yōu)勢,是每一位傳統(tǒng)媒體新聞人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更加注重發(fā)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確提出了“法治思維”概念,并得以創(chuàng)造性運用。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不斷推進依法治國又一新亮點。今年2 月19日,在中央召開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xiàn)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①李斌、霍小光:《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diào):堅持正確方向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新華社北京2016年2月19日電。”這也意味著,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等依法治國理念,作為始終貫穿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任務的一條主線,必須得到全面體現(xiàn)與反映;具有社會“壓艙石”作用的傳統(tǒng)新聞媒體不可缺位錯位,要發(fā)揮好“黨和人民的喉舌”作用,投身于有“時代溫度”的新聞報道中,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公信力。

在此大背景下,很難想象,法律素養(yǎng)、法治思維能力缺失的一些記者編輯,能夠正確把握輿論導向、準確傳播法治理念、依法剖析新聞熱點等等。這是因為,法律滲透于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國家政體,小到個人言行,都需要在法治框架中運行。由此,有人已提出“把通過一定的法律知識考試作為頒發(fā)記者證的一項必備條件,以確保新聞人具備最基本的法律知識”②趙金、駱蘭蘭、宋雯、張立:《新聞人與法治思維》,《青年記者》,2013年7月(上)。。對此,筆者深以為然。

結合新聞實踐,本文擬從新聞人如何切實做好“七五”普法宣傳、如何正確把握法治新聞報道尺度、如何運用“法眼”提高新聞發(fā)現(xiàn)力見人之所未見等角度,淺析新聞人提升法治思維能力的必要性與迫切性。

一、引領社會法治風尚,記者編輯責無旁貸

習近平總書記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強調(diào):“法律是治國之重器。③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新華網(wǎng)北京2014年10月28日電。”

事關國運。為推動全民知法守法用法,自1986年開始的全民普法教育,在司法部的牽頭領導下,至今已持續(xù)30年,有效推動了全社會公眾增長法律知識、樹立法治理念。2016年是我國第七個5年普法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4月2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作出決議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通過“七五”普法,要使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明顯提高,形成崇尚法治的社會氛圍。司法部副部長劉振宇在隨后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法治宣傳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耙鋵嵜襟w公益普法制度,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wǎng)絡進行法治宣傳,引領社會法治風尚”④王逸吟、殷泓:《“七五”普法重在提高實效》,《光明日報》,2016年4月29日。。司法部發(fā)布的《2016年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指出:“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促進媒體履行法治宣傳教育的社會責任?!?/p>

引領社會法治風尚,毫無疑問,新聞人重任在身、舉足輕重。事實上,政治傳播一直是傳統(tǒng)新聞媒體的重要任務與責任,其一方面作為黨和政府“上情下達”和搜集民意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作為監(jiān)督政府、反映民聲的“社會公器”,具有著宣講法律法規(guī)政策主張、了解社情民意、發(fā)現(xiàn)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等功能。要深入做好“七五”普法宣傳,做到準確傳播、注重實效,是新聞人應把握的兩個關鍵點。筆者以為,培養(yǎng)提升記者編輯的法治思維能力,是落實公益普法再上臺階的有力助推。

準確傳播,即記者編輯在事先消化吸收之后,把法律知識法治理念法治精神用新聞語言及時傳播出去。例如,在網(wǎng)絡謠言泛濫的當下,2013年9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wǎng)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發(fā)布后,各新聞媒體第一時間以《謠言被轉500次可獲刑》《傳謠起哄可追究尋釁滋事罪》《兩高聯(lián)合出臺司法解釋,劃定網(wǎng)絡言論法律邊界》等為標題,進行了廣泛報道,一時間形成濃厚的輿論氛圍:網(wǎng)絡世界并非法外之地,虛擬人格不是造謠傳謠的隱身衣,編慌容易罪責難逃……讓網(wǎng)民意識到要對自己的網(wǎng)上言行負責。

普法新聞,還應盡可能地以人們?nèi)菀捉邮?、容易記住的方式進行傳播,以案說法、人物故事、事件評說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而且越是爭議大的熱點事件,越要及時介入發(fā)聲,沉默非金,往往及時發(fā)聲敢于發(fā)聲會收到更好的效果。被稱為2016年“互聯(lián)網(wǎng)開年第一案”的快播公司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是年初最熱鬧的公共話題之一。據(jù)新華社輿情分析,北京海淀法院長達20多小時的庭審直播,讓該案變成了百萬人在線觀看的一出司法大劇,網(wǎng)絡輿情出現(xiàn)支持“快播無罪”的網(wǎng)民一度占據(jù)多數(shù)⑤徐延吉:《“快播案”庭審直播引發(fā)輿論熱議——網(wǎng)民期待司法公開常態(tài)化》,新華網(wǎng)2016年2月1日。。如何看待這一圍觀,各大媒體迅速跟進,《人民日報》、新華社客戶端很快發(fā)表《快播的辯詞再精彩,也不配贏得掌聲》《無論快播是否有罪,都要對“狡辯的權利”報以掌聲》等署名評論。筆者以為,這是一次傳統(tǒng)新聞媒體法治思維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它讓人們看到理性的力量,很多人會記住的。

社會法治意識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每天的新聞報道尤其是法治新聞報道,都應是“積分卡”“催化劑”,致力于推進我國社會法治進程。

二、媒體權利不可任性,新聞報道要去硬傷

新聞人要培養(yǎng)法治思維,樹立憲法和法律至上的理念。隨著網(wǎng)絡時代媒體競爭的激烈,這顯得尤為迫切。

面對網(wǎng)絡時代海量信息,如何從中脫穎而出,直接加劇了媒體間的激烈競爭。由此,可以看到,在日常新聞報道中,一些不符合法治精神、不符合新聞規(guī)律的做法多了起來,動機或因受眾的注意力有限、或因網(wǎng)民的“審丑”心理、或因生存營銷需要。總之,為吸引眼球,“標題黨”上來了,“馬路新聞”活躍了,一些新聞報道涉嫌侵權了……

《濟南時報》2015年11月29日以《奇葩證明!濟南75歲老人被要求出具公婆死亡證明》為題,報道家住山東省濟南市的秦老太已是75歲高齡,本該安享晚年的她最近卻被一紙證明搞得身心俱疲。秦老太的老伴去世了,她想讓兒子繼承房產(chǎn),但公證處要求提供其公婆的死亡證明,秦老太表示其公婆上世紀逃荒到馬來西亞,60年代已在國外去世,不知道去哪里開死亡證明。

報道這則新聞的《濟南時報》和不少網(wǎng)友都認為,應該堅決抵制這份奇葩證明,矛頭直指公證處。但事實上,這是他們對遺產(chǎn)分割法律原則的無知!針對這篇報道,重慶市大渡口區(qū)法院法官劉勛點評道:“別把法律硬性證據(jù)隨便貼上奇葩標簽。遺產(chǎn)分割的原則就是平等保護所有繼承人的合法權益。盡管秦老太已經(jīng)75歲,但是其公婆在世具有可能性,既然具有可能性,那么在缺乏其公婆死亡證明的情況下就分割丈夫遺產(chǎn),顯然可能傷害潛在繼承人的合法權益。⑥劉勛:《法律硬性證據(jù)別隨便貼奇葩標簽》,《法制日報·社區(qū)版》,2015年12月6日?!?/p>

這一新聞的報道角度,不應是盲目質(zhì)疑證明的合理性,而應更多地反思如何簡化相關程序降低辦證成本等,也可就此推動市民“生前立遺囑”的意識和習慣。

除了說外行話、誤導讀者,一些新聞報道頻現(xiàn)侵權問題,也是相當嚴重。近些年來,隨著司法公開力度的加大,一些記者熱衷于“全面曝光”,全然不顧涉案報道對象的合法權益。如轟動一時的李某某涉嫌輪奸案的相關報道,甚至把他一家人全部捎上、抖摟細節(jié);2013年5月發(fā)生的海南校長帶6名幼女開房案,一些媒體讓受害女生向記者講述了她和校長怎么認識以及如何去開房、為何去??诘脑敿毥?jīng)過等等,不僅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guī)定,還給已經(jīng)受到傷害的當事人帶來“二次傷害”,嚴重侵犯當事人的隱私權和名譽權。過度信息披露,聲音未作變聲處理,面部不打馬賽克……媒體報道失范不一而足。北京市西城區(qū)法官舒銳認為:“在媒體權和當事人權利均不斷擴張的現(xiàn)狀下,兩者遲早將出現(xiàn)激烈碰撞。⑦舒銳:《司法報道尺度須早思量為好》,《法制日報·社區(qū)版》,2016年1月3日?!?/p>

造成上述問題,一些新聞人不懂法、根本沒有法治意識是一個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有些人心存僥幸,故意知法犯法,觸犯國家刑律,比如,利用輿論監(jiān)督敲詐勒索、搞有償新聞等等,這些人踐踏法律,必須嚴懲。

無論是規(guī)范媒體權的行使,還是為避免低級錯誤一犯再犯,讓法治思維從口號變?yōu)閷嵺`,從行為內(nèi)化為信仰,新聞人都沒有懈怠的理由。

三、法治視角貫穿采編,做公平正義守望者

在人人點擊傳播、信息海量生成的今天,筆者以為,如何做到分清真假、明辨是非,見人所見、見人未見,考驗著每一位新聞人的甄別力與發(fā)現(xiàn)力。表面化、庸俗化,一味熱衷“月黑風高殺人夜”似的傳奇故事,從來就不是法治報道的主流。弘揚法治、公益普法、激濁揚清、針砭時弊,才是法治新聞報道的使命。唯有做到真實客觀、堅持法治思維,才能透析一切,才會練就“撥云見日”之功,才會有“不辱使命”之感。

什么是法治思維?中央政法委員會秘書長汪永清在《求是》雜志上撰文寫道:法治思維是規(guī)則思維,法治思維是權利義務思維,法治思維是程序性思維,法治思維是權衡思維,法治思維是建設性思維。養(yǎng)成法治思維,既需要國家和社會由外而內(nèi)地推動,更需要我們由內(nèi)而外地自覺培養(yǎng),包括深化對法治的認識,樹立對法治的信仰,提高法治素養(yǎng),堅守法治底線⑧汪永清:《法治思維及其養(yǎng)成》,《求是》,2014年第12期。。

領導干部需要養(yǎng)成法治思維,推進國家治理;新聞人也需要培養(yǎng)法治思維,報道好所見所聞,做好輿論監(jiān)督?!斗ㄖ迫請蟆ど鐓^(qū)版》的“法律人讀新聞”欄目,曾就今年1月1日實施的《重慶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作出點評。該管理辦法規(guī)定,硬擠滿員電梯、亂按電梯導致?lián)p壞的,將被處以200元至1000元的罰款,執(zhí)行部門是質(zhì)監(jiān)部門。這是地方首次對電梯乘客的行為進行處罰的規(guī)定。

點評認為,“這種立法思路似乎涉嫌以罰代管的懶政思維”,因為“這樣的罰款規(guī)定缺乏可操作性,注定會成為立法花瓶”:一是面對數(shù)量眾多的電梯,質(zhì)監(jiān)部門有限的執(zhí)法力量根本無法實現(xiàn)監(jiān)督全覆蓋;二是依靠群眾的舉報也不靠譜,因為電梯滿員后,再有人硬擠進來,電梯就會自動報警停止運行,通常情況下后進來的人會主動退出。即便出現(xiàn)賴著不出來的人,目擊群眾通常也不會選擇舉報,畢竟在多數(shù)人的觀念中,硬擠滿員電梯賴著不出來屬于道德問題,而非法律問題,對此行為進行罰款明顯矯枉過正⑨劉勛:《電梯滿員罰款之規(guī)難逃花瓶命運》,《法制日報·社區(qū)版》,2015年12月6日。??梢哉f,這一點評一針見血,沒有法治素養(yǎng)很難做到。作者是一名法官。

對于法治的重要性,怎么強調(diào)都不為過。培養(yǎng)新聞人法治思維,在現(xiàn)今觀點交流交融交鋒空前活躍的語境下,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新聞操守、回應時代呼喚的迫切之選必然之選。作為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從事法治報道的新聞人至少應是半個法律人,才不會辜負讀者、不會辜負時代的光榮夢想。

(責任編輯 張文靜)

猜你喜歡
普法新聞報道法治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淺析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彰顯以人為本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0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人大建設(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普法
普法
普法
普法
深化“走轉改”在新聞報道中踐行群眾路線
新聞傳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
如何讓新聞報道鮮活起來
新聞傳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
江西省| 新河县| 遂川县| 桑植县| 龙游县| 达尔| 资中县| 霍林郭勒市| 丹东市| 彭山县| 五常市| 神农架林区| 泾源县| 泗洪县| 新安县| 桑植县| 孝昌县| 广汉市| 高台县| 格尔木市| 新疆| 育儿| 仙游县| 绥中县| 交口县| 麟游县| 巨野县| 涿鹿县| 错那县| 东安县| 静海县| 六枝特区| 闽清县| 英吉沙县| 荥阳市| 大姚县| 海伦市| 旌德县| 崇仁县| 肥城市| 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