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楠 楠
(江蘇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
明清之際江南家族詞人群體研究綜述
武 楠 楠
(江蘇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摘要:地域性、家族性是明清文學的兩大特點,這也是明清詞壇上重要的文學現(xiàn)象。晚明以降,詞學的興盛、詞體地位的提高,促使地域詞人群體、家族詞人群體迅速崛起,形成江南詞學興盛、詞派紛呈的文學現(xiàn)象與社會現(xiàn)象。家族詞人群體構(gòu)成郡邑詞派的骨干,其中家族女性詞人群體輩出亦是明清時期重要的詞壇現(xiàn)象。明清之際家族詞人群體的繁興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現(xiàn)象,對于研究清詞中興和清初詞壇具有重要作用和價值。
關(guān)鍵詞:明清之際;江南;女性詞人;家族詞人群體
家族性、地域性特點是明清時期文學的顯著特征。明清易代之際詞學流派紛呈,眾多著姓望族通過血緣、親緣、師承等關(guān)系相互聯(lián)系,形成一個龐大的姻親網(wǎng)絡(luò),構(gòu)成區(qū)域性詞人群體流派的基本骨架,明清之際興起的家族詞人群體大多可以歸屬到各個詞學流派。明清之際簇生于江南地區(qū)的家族詞人群體,主要集中于南直隸的蘇、松、常和浙江省的嘉、杭五府,具有更鮮明的地域性、家族性特征,其詞人群體一門數(shù)代,風雅相繼,推動了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的嬗變。任何一個家族詞人群體,都誕生于一個特定的時代和特定的地域之中,將時間上的歷時性與空間上的共時性結(jié)合起來,對家族詞人群體進行時間與空間上的多維研究,可望最大限度地接近家族詞人的歷史真實,對其思想、創(chuàng)作以及家族文學進行準確的評價與定位,在此基礎(chǔ)上,對明清易代之際時期文學的整體面貌作出最為準確的判斷與把握。
本文之所以將家族詞人群體的考察范圍限定在“明清之際”和“江南地區(qū)”這兩個時空概念下,是因為明清之際是中國社會中思想文化空前繁榮活躍的時期之一,是詞學普及、詞體地位空前提高的輝煌時期,也是家族詞人群體頻繁大量出現(xiàn)的時期。明清之際不僅是一個時間意義上的界定,更多的則體現(xiàn)為一種文化意義上的特定范疇,涉及的是明清朝代更迭前后中國社會全景式的思想文化的沖突與再造。一方面,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及泰州學派沖擊了官方的程朱理學,在明清之際整個社會呈現(xiàn)一種新的文化重構(gòu)的態(tài)勢;另一方面,明清之際,內(nèi)憂外患紛至沓來,文化世家在保全文化、傳承文明方面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江南地區(qū),尤其是江浙一帶是明清時期經(jīng)濟、文化、科舉等最為發(fā)達的地區(qū),也是家族詞人群體分布最集中、創(chuàng)作成就最高的地區(qū),正如《示江南大小諸吏》記載:“東南財賦地,江左人文藪?!盵1]15因而出現(xiàn)了“詞萃吳中”[2]的文化現(xiàn)象。而明清之際的東南士大夫階層處在一個特殊的時空背景下:明末黨派之爭,萬歷帝的長期怠政以及外族的入侵,加上東南地區(qū)優(yōu)越的人文地理條件,使江南士大夫普遍形成“市隱”[3]心態(tài),紛紛絕意科舉,棄官退隱,和親朋好友在自然山水、詩詞曲賦中寄托人生理想。
明清之際,尤其是明萬歷以后,家族詞人群體規(guī)模龐大,但是,這一時期的家族詞人群體為什么會大量崛起?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色?與明嘉靖后詞學的中興有什么聯(lián)系?女性在家族詞人群體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家族詞人群體和郡邑詞派有什么關(guān)系?明清之際興起的家族詞人群體對清代家族詞學有什么作用?以往的著作及論文中鮮有談及,李康化博士《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和江慶柏先生《明清蘇南望族文化研究》分別對明清時期江南詞學思想及文化家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本文所研究的明清之際江南家族詞人群體具有深刻的參考價值,本文將以宏觀和微觀相結(jié)合的研究視角,采用整體研究和個案研究相結(jié)合的研究方法,將家族詞人群體放在特殊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中,理清明清之際江南家族詞人群體的發(fā)展分期、空間分布,并分析其文化成因,具體考察家族詞人群體相關(guān)的詞學活動,探討地域文化與家族詞人群、詞學之間的相互影響、互動關(guān)系,家族之間復雜的姻親文化網(wǎng)絡(luò),以及清初郡邑詞派中的家族文化。對這一系列論題的探討,有助于理清明清之際家族詞人群體的空間分布并分析其文化成因,認識明清之際家族詞人群體對清詞中興的推動,亦可準確把握詞學在康熙初中期嬗變過程。
一、相關(guān)概念界定
(一)明清之際
在“明清之際”的時間斷限上,學術(shù)界一直沒有統(tǒng)一的劃分標準。在史學研究領(lǐng)域,多數(shù)研究者將“明清之際”定義在明末到清初的一百多年。如沈定平先生在《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史——明代:調(diào)適與會通》一書中將“明清之際”定義在16至18世紀,也就是明正嘉以后至清乾嘉時期;馮天瑜先生在《中國文化史斷想》一書中認為“明清之際”指的是明代萬歷至清代康熙,也即16世紀末葉和17世紀的一百多年間;陳鼓應(yīng)先生等主編在《明清實學思潮史》一書中認為“明清之際”是我國歷史上“天崩地解”的大動蕩時代,特指明萬歷中期以后至清康熙中期。由此可見,對于“明清之際”時間劃分的范圍在逐漸縮短并力求精確,本文根據(jù)明清時期家族詞人群體大量出現(xiàn)的時間,將“明清之際”定義在明萬歷至清康熙中期,即明萬歷(1573)之后甲申崇禎十七年(1644)之前,和清順治元年(1644)到康熙中期(1692前后)這兩個時間段。
(二)江南地區(qū)
關(guān)于江南區(qū)域范圍的界定,學術(shù)界也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李伯重、周振鶴、徐茂明、沈?qū)W民等學者對此都有專文論述。李伯重先生在《簡論“江南地區(qū)”的界定》一文中指出:“就明清時代而言,作為一個經(jīng)濟區(qū)域的江南地區(qū),其合理范圍應(yīng)是今蘇南浙北,即蘇、松、常、鎮(zhèn)、寧、杭、嘉、湖八府以及由蘇州府劃出的倉州。這個范圍,與本來意義上的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大致相若?!盵4]周振鶴先生在《釋江南》一書中認為江南指鎮(zhèn)江以東的江蘇南部及浙江北部,更狹義的范圍指太湖流域。徐茂明先生的《江南士紳與江南社會1368——1911》一書從自然地理、行政地理、經(jīng)濟地理、文化地理四個層面辯“江南”,認為江南是包括太湖平原的蘇、松、常、杭、嘉、湖和太倉州“六府一州”在內(nèi)的地域。吳仁安先生《明清江南望族與社會經(jīng)濟文化》所指“江南”是明清時期江蘇省長江以南的常、鎮(zhèn)、寧、蘇、松、太等府州,浙江省的杭、嘉、湖、紹、甬以及安徽省的皖南諸府郡,即蘇南、浙北、皖南。范金民在《江南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入門》一書中認為,明清時期人談?wù)摻腺x稅、水利和民風,不把明代的應(yīng)天府和清代的江寧府劃為“江南”的地域范圍,但若考慮到應(yīng)天府和江寧府在地域上與鎮(zhèn)江等府相連,在功能上是江南的政治中心,則可以將李伯重先生提出的“八府一州”作為江南地區(qū)進行研究。羅時進教授在《地域·家族·文學:清代江南詩文研究》一書中認為可將環(huán)太湖地區(qū)稱之為“江南”,“此即一般意義上的吳文化地區(qū),包括明清蘇、松、太、常、鎮(zhèn)、杭、嘉、湖七府一州,其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在蘇州?!盵5]李康化博士在《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一書中認為:“所謂‘東南’,即是指環(huán)太湖流域的江南地區(qū),即長江以南屬于江蘇省的江寧、鎮(zhèn)江、常州、蘇州、松江各府及太倉直隸州,以及浙西的杭州、嘉興、湖州三府所屬各縣,同時包括在自然地理上隸屬江北而在人文地理上歸屬江南的揚州?!盵6]
雖然關(guān)于江南的區(qū)域劃分,學術(shù)界雖然沒有統(tǒng)一的看法,但大致可包括今日的蘇南、浙北、上海和皖南,其核心則為蘇、松、常、嘉、湖、杭、徽地區(qū)。本文所說的“江南”,包括江蘇省長江以南的蘇、松、常、鎮(zhèn)、太等府州,長江以北的揚州府,浙江省的杭、嘉、湖、紹興、金華、寧波等府州,以及安徽省皖南的廬州、安慶、徽州等諸府郡,還包括明代的應(yīng)天府和清代的江寧府。
(三)家族詞人群體
張劍在《宋代家族與文學研究》一書中說:“一個家族一代數(shù)人或者兩代、三代以上均有能文之名或以文學著稱于世的成員,這個家族就可以稱之為文學家族?!盵7]筆者所謂“明清之際江南家族詞人群體”,從時間斷限來說,特指家族詞人中有人生活在明萬歷(1573)之后甲申崇禎十七年(1644)之前,和清順治元年(1644)到康熙中期(1692前后);從地域概念來說,包括江蘇省長江以南的蘇、松、常、鎮(zhèn)、太等府州,長江以北的揚州府,浙江省的杭、嘉、湖、紹興、金華、寧波等府州,以及安徽省皖南的廬州、安慶、徽州等諸府郡,還包括明代的應(yīng)天府和清代的江寧府;從群體概念來說,特指一個文學家族中有3人以上的詞人群體。
二、明萬歷以前各代家族詞人群體考述
明清之際的家族詞人群體數(shù)量龐大,遠超于以往歷代,現(xiàn)將兩宋以降至晚明萬歷之前的家族詞人群體的統(tǒng)計結(jié)果予以概述,以突顯明清之際家族詞人群體繁興的盛況。筆者據(jù)唐圭璋先生《兩宋詞人占籍考》統(tǒng)計,兩宋時期籍貫可考并且有詞流傳至今的家族詞人群體共有53例,凡132人,如明州史氏(浩、雋之、彌遠、彌寧、彌鞏)、臨川王氏(益、安石、安國、安禮、雱)、婺源洪氏(皓、適、邁)、廬陵李氏(洪、漳、泳、洤、淛)、南豐曾氏(鞏、布、肇、紆、惇、協(xié))、新喻孔氏(平仲、武仲、文仲)、分寧黃氏(大臨、庭堅、叔達)、吳縣范氏(仲淹、純?nèi)省⒅?、高郵秦氏(觀、覯、湛)、上饒韓氏(元吉、淲)、眉山蘇氏(軾、轍、過)、澶州晁氏(端禮、補之、說之、沖之、公武)、嵩高柴氏(望、元彪)、臨川晏氏(殊、幾道)、西秦張氏(樞、言)等,多為父子兄弟關(guān)系。
筆者據(jù)唐圭璋先生《全金元詞》統(tǒng)計,除去宗室詞人契丹耶律氏(耶律履、耶律楚材、耶律鑄)和女真完顏氏(完顏亮、完顏雍、完顏璟、完顏璹、完顏從郁),金元時期的家族詞人群體共13例,有真定蔡氏(蔡松年、蔡珪)、太原元氏(元德明、元好問)、河東段氏(段克己、段成己)、寧海馬氏(馬鈺、孫不二夫妻二人)、真定白氏(白華、白樸)、湖州趙氏(趙孟頫、管道昇、趙由儁、趙雍)、邯鄲張氏(張之翰、張野)、華亭衞氏(衞德嘉、衞德辰)、湯陰許氏(許有壬、許有孚、許楨)、吳興王氏(王國器、王蒙)、績溪舒氏(舒頔、舒遜)、松江錢氏(錢霖、錢應(yīng)庚)、瀏陽歐陽氏(歐陽龍生、歐陽玄)。
詞人的生卒年全部在明初至隆慶時期的家族詞人群體幾乎沒有,故將一個家族多數(shù)詞人生活在此時期或著稱于時的家族詞人群體歸入晚明之前。筆者據(jù)《全明詞》、《全明詞補編》、《全清詞·順康卷》、《全清詞·順康卷補編》初步統(tǒng)計,明清之際的家族詞人群體有108個,詞人多達576人,其中晚明萬歷之前的家族詞人群體屈指可數(shù),凡4例,如吳縣袁氏(袁袞、袁表、袁褧、袁裘、袁袠)、鉛山鵝湖費氏(費宏、費寀、費懋賢、費元祿)、昆山顧氏(顧洵、顧鼎臣、顧潛、顧夢圭、顧諟、顧蕙)、錫山秦氏(秦夔、秦鏜、秦瀚、秦保寅、秦松齡、秦清芬)。在唐圭璋先生所編輯的《全宋詞》中共收有稽可循并且明確標明“宗室”的兩宋宗室詞人32人,詞作944首??追捕Y先生的《全宋詞補輯》在此基礎(chǔ)上增加了6人,詞25首。因此,兩宋宗室詞人總體上共38人,詞969首。由于朝代綿延百載,宗室詞人數(shù)量龐大,故本文所謂的家族詞人群體不包括宗室詞人,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家族詞人不在統(tǒng)計范圍內(nèi)??v觀歷代家族詞人群體的數(shù)量規(guī)模,明清之際是家族詞人群體繁興的鼎盛時期,在家族和地域視野中展開江南家族詞人群體研究,對明清之際乃至明清時期的詞學思想研究有重大作用。
三、關(guān)于家族詞人群體研究現(xiàn)狀
(一)關(guān)于家族文學研究
目前學術(shù)界對家族文學的研究大致分為理論性研究、地域性研究、個案性研究、群體性研究與姻親譜系研究等。理論性研究為家族文學研究提供理論支持,地域性研究為家族文學研究拓寬視野,個案性研究是家族文學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群體性研究則是家族文學研究的新視角。潘光旦先生《明清兩代嘉興的望族》將嘉興府90個望族的血緣、姻親關(guān)系梳理出來,他對地域家族群體的研究為后來研究家族文學的學者們提供了參考依據(jù),一些家族文學研究的理論成果相繼問世。家族文學的理論性研究如,羅時進《家族文學研究的邏輯起點與問題視閾》、《關(guān)于文學家族學建構(gòu)的思考》,張劍《宋代以降家族文學研究的理論、方法及文獻問題》、《家族文學研究的分層與守界原則》,李朝軍《家族文學史建構(gòu)與文學世家研究》等。家族文學的地域性研究如,呂肖奐《兩宋地域文化與家族文學》、江慶柏《明清蘇南望族文化研究》、吳仁安《明清時期上海地區(qū)的著姓望族》、朱麗霞《清代松江府望族與文學研究》、童岳敏與羅時進《明清時期無錫家族文化探論》、羅時進與陳燕妮《清代江南文化家族的特征及其對文學的影響》、羅時進《地域·家族·文學:清代江南詩文研究》等。關(guān)于父子家族的姻親譜系研究,則有徐雁平《清代文學世家姻親譜系》、《清代世家與文學傳承》。家族文學的個案性研究如,李真瑜《明清吳江沈氏文學世家略論》、李越深《松江府宋氏家族世系及文學成就概述》、朱麗霞《明清之際松江宋氏家族的散曲創(chuàng)作及文學史意義》、白寶?!睹鞔绺廾笆霞易逖芯俊贰②w紅衛(wèi)《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王德娟《明清塘棲卓氏家族詩歌研究》、韓逢華《海寧查氏文學家族研究》、王向東《明清昭陽李氏家族文化文學研究》等等。家族文學的群體性研究多與地域性研究相交叉,如金一平《柳洲詞派——一個獨特的江南文人群體》、童岳敏《明清時期無錫顧氏家族文化——兼論梁溪顧氏詞人群》、刑蕊杰《清代陽羨文化家族文學活動研究》、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余意《明代詞學發(fā)展的地域群體特征——以吳中為例》等等。
從對家族文學研究的專著和論文來看,張劍、呂肖奐、周揚波的《宋代家族與文學研究》從時空、科舉和黨爭方面整體性觀照宋代文學家族和家族文學,對典型的文學家族進行個案研究,以宏觀和專題展現(xiàn)宋代文學家族和家族文學的一般性規(guī)律,以個案凸顯宋代文學家族和家族文學的細部肌理。此書及其課題組成員發(fā)表的相關(guān)研究成果為明清時期家族文學研究提供了扎實的理論基礎(chǔ)和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方法。近十年來,關(guān)于明清時期文學家族和家族文學研究的著作日漸增多,尤以江南地區(qū)為主。江慶柏《明清蘇南望族文化研究》考察了蘇南望族發(fā)展的原因及其文化特征,分析了家庭教育、科舉、人才、女性和望族間的文化交往活動對家族發(fā)展的作用,以家族藏書和文獻整理為基礎(chǔ),展開蘇南望族的文化文學研究。徐雁平《清代世家與文學傳承》在家集、家譜、詩文集、日記、書信等豐富的文獻資料的基礎(chǔ)上,對清代的文學家族進行更為深細、廣博的研究。羅時進《地域·家族·文學:清代江南詩文研究》則在地域和家族視閾中探討清代江南文學家族及其文學創(chuàng)作。
(二)關(guān)于家族詞人群體研究
宋代至明代,家族詞人群體不多,與此相映成趣的是,家族詩人、文人群體卻不鮮見。這就說明,不僅僅是文化普及的問題,而是和具體文體的社會認可度相關(guān)。由此可證,晚明至清初家族詞人群體的興盛,其前提乃是詞之文體觀念的變革。然而,對于明清之際家族詞人群體整體性研究的論著比較少,嚴迪昌《清詞史》和李康化《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中均提到了詞學流派的家族背景,尤其是郡邑詞派中著姓望族的文化聯(lián)姻,如柳洲詞派中的錢氏、魏氏、曹氏、陳氏、周氏、柯氏、葉氏、袁氏、孫氏、支氏等,陽羨詞派中的陳氏、史氏、儲氏、任氏、萬氏、徐氏、潘氏、路氏、蔣氏、曹氏、吳氏等諸多望族互為連襟關(guān)系,構(gòu)成了詞學流派的基本骨架,在明清江南詞壇上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觀,由于這兩本著作以詞史和詞學思想為重點,故對詞派中的家族詞人群體著力不多。金一平《柳洲詞派——一個獨特的江南文人群體》、胡小林《地域、家族與學脈——西泠詞人群體形成的文化基礎(chǔ)》、刑蕊杰《清代陽羨文化家族文學活動研究》分別對柳洲詞派、西陵詞派、陽羨詞派的家族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明清江南文化望族和當時的文學流派的關(guān)系上做出了努力。莫立民《清初家族詞人群體》對清初“四大家族”,即曹爾堪、魏學渠、宋征輿、陳維崧家族,西泠嚴沆、丁澎、徐旭旦家族,吳門沈永啟、許虬家族,云間周茂源、林子卿家族,山左王士禎、曹貞吉、黃坦家族,做了詳細的論述,得出清初家族詞人群體具有鼎盛性、主體性、區(qū)域性、多元性的特點。
值得關(guān)注的是,不同于以往的文學家族,明清時期女性詞人群體輩出,“一家之中, 祖孫、母女、婆媳、姊妹、姑嫂、妯娌, 均系詩人、詞人、文學家。”[8]構(gòu)成前所未有的文學或詞學現(xiàn)象。與此相應(yīng),對家族女性詞人群的研究層出不窮,如郝麗霞《吳江沈氏女作家群的家族特質(zhì)及成因》、《明清吳江沈氏家族的女性文學意識》、李真瑜《略論明清吳江沈氏世家之女作家》、李真瑜《文學世家與女性文學——以明清吳江沈、葉兩大文學世家為中心》、曲向紅《吳江葉氏女性詩詞研究》、婁欣星《明清江南文學家族女性群體研究綜述》、紀玲妹《論清代常州詞派女詞人的家族性特征及其原因》、欒清照《明末吳江葉、沈兩大文學世家的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周淑舫《明清鼎革之際嘉興黃氏姐妹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婁欣星、梅新林《明清環(huán)太湖流域家族女性文人群體的興起及特點》、陳玉蘭《清代海寧查氏閨閣詩群的心路歷程》、聶倩《桐城方氏家族女性詩歌研究》、陳水云、王茁《文學女性從閨內(nèi)到閨外——以山陰祁氏家族女性文學群體為例》等等,吳江沈氏、葉氏家族中女性詞人群體的簇生,是明清時期江南家族女性文學繁榮的一個縮影。
探究明清詞學在家族視野中的傳承和變異,進一步推動明清家族文學研究的進程,從而引起更多學者對明清之際江南地區(qū)家族詞人群體的關(guān)注和研究,也可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鑒。
參考文獻:
[1]何紹基.重修安徽通志[O].清光緒四年刻本.
[2]余意.“詞學吳中”與明代詞學之重建[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28-34.
[3]嚴迪昌.“市隱”心態(tài)與吳中明清文化世族[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1):80-89.
[4]李伯重.簡論“江南地區(qū)”的界定[J].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1991(1):100-107.
[5]羅時進.在地域和家族視野中展開清代江南文學研究[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3):16-19.
[6]李康化.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1:39.
[7]張劍,呂肖奐,周揚波.宋代家族與文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26.
[8]郭延禮.明清女性文學的繁榮及其主要特征[J].文學遺產(chǎn),2002(6):68-78.
[責任編輯:岳林海]
Research Summary of Jiangnan Family Ci Group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U Nan-nan
(School of Literary Arts,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The regional and the familial are the two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eratur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is is also an important literary phenomenon in Ci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prosperity of Ci and the rise of Ci status promoted regional Ci groups and family Ci groups rising rapidly, it formats a literary phenomenon and a social phenomenon in Jiangnan which is the prosperity of Ci and Ci groups. Family Ci groups constitute the backbone of the regional Ci groups, and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family female CI groups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s a unique literary phenomenon, family Ci group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nd value for the rise of Ci in Qing Dynasty and the phenomenon of Ci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Key words:Ming and Qing Dynasties; Jiangnan; female poet; family Ci groups
中圖分類號:I207.2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901(2016)02-0041-05
作者簡介:武楠楠(1990-),女,江蘇徐州人,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典詩詞。
收稿日期: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