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防震減災科普基層宣講技巧和新思路探索

2016-02-07 20:51:10王錚馬娟
中國應急救援 2016年5期
關鍵詞:避震防震濰坊市

王錚 馬娟

防震減災科普基層宣講技巧和新思路探索

王錚1馬娟2

基層是防震減災宣傳工作的基礎陣地,是難點也是“短板”。面對面地宣講是加強基層防震減災宣傳工作的關鍵一環(huán),宣講技巧與方法對宣講效果影響很大。不同場景、不同內容、不同對象,在宣講技巧運用上是有差異的。筆者從事防震減災工作以來, 從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濰坊市直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各大中專院校、中小學校,社區(qū)等單位做防震減災科普報告累計110余場次,在宣講實踐中分析基層宣講遇到的問題,不斷積累、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增強了基層防震減災宣講效果。

基層宣講 技巧方法 宣講效果

引言

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是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震災害預防中非工程性預防的重要措施,是奠定社會公眾廣泛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重要基礎,也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重要內容。有效的科普宣傳,是廣泛普及地震科學知識,提升社會公眾防震減災意識與技能的重要途徑。面對面地宣講則是加強基層防震減災宣傳工作的關鍵一環(huán),宣講技巧與方法對宣講效果影響甚大。

目前的實際情況是,每一位宣講工作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講者難,聽者煩”的真切感受。究其原因,一是講者知識面狹窄、內容晦澀、方式老套及語言乏味。二是聽者不再是一無所知的“科盲”,對宣講者水平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在講者和聽者間找到一個切合點、切實增強宣講工作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是新時期對防震減災宣講工作者的必然要求。

1 基層宣講的技巧和方法

宣講技巧對宣講效果影響很大,針對不同場景、不同內容、不同對象,宣講的技巧和方法運用上是有不同要求的。作為防震減災科普宣講工作者,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宣講風格。宣講的最高境界就是引導聽眾沿著你的講授思路進入一種互動的境界。為此,宣講者需注意以下4個問題。

1.1 吃透消化宣講內容

吃透內容是宣講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首先,要多角度、廣泛地收集與宣講內容有關的防震減災素材。資料收集時,特別要注意那些權威性的調查資料,確保宣講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其次,撰寫好宣講提綱。提綱要精練,避免面面俱到,全部羅列。在宣講之前,要熟悉、熟記講稿,事先做好相關的宣講準備,以發(fā)揮好宣講能力。宣講者能力或水平分為三個境界:照本宣科、適當發(fā)揮及瀟灑自如。另外,宣講做到脫稿很重要,聽者認為最精彩的部分,一般就是脫稿講的部分。因此,根據宣講要點,搜集生動的震例資料,盡量使宣講通俗易懂。

1.2 透徹分析宣講對象

宣講的目的是使聽眾受到教育啟發(fā)。基層宣講應做到生動鮮活、合情入理,與聽眾“面對面”,和百姓“零距離”,使聽眾能聽得懂,聽得進。為達到這一目的,研究聽眾,尤為重要。聽者由于學歷、職業(yè)、職務等方面的差異,對宣講內容、方式有著不同的要求。城市與農村、企業(yè)與社區(qū)、機關與部隊、學生與居民,不同的對

象對宣講的需求不一,宣講時要因材施教,做到聽者不同、內容不同、方法也不同。

1.3 提高宣講語言的表現(xiàn)力

語言是表達思想的載體和工具,再正確的理論,再深刻的思想,如果離開了準確、優(yōu)美、流暢的語言表達,都無法傳遞給聽眾。因此,宣講時要做到生動形象,機智幽默,具有高度的表現(xiàn)力。宣講語言應該幽默風趣、熱情大方、充滿智慧。既要寓教于樂,又引發(fā)思考。語言要生動形象,首先就要口語化,用老百姓的語言,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科學理論通俗化、大眾化,使宣講貼近思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才能引起共鳴,增強感染力,拉近講者和聽者的心理距離。防震減災宣講要想人人入耳入心,就要做好“翻譯”工作,把地震專業(yè)理論轉化成群眾愛聽易懂的樸實道理,把過多的地震專業(yè)術語通俗化,讓聽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領悟科學真理。

1.4 提升宣講者心理素養(yǎng)

宣講者的心理狀態(tài),直接關系著宣講成敗。宣講者自身的心理素質可以通過氣質、儀表、姿態(tài)、舉止、風度等方面來體現(xiàn)。向聽者傳遞自信,讓聽者第一感覺上接受講者,使之有聽下去的心情和欲望、耐心和興趣。宣講聲音盡可能做到吐字清晰,語速適中、真誠流暢、抑揚頓挫。宣講應適當進行互動交流,活躍宣講氣氛。宣講時的互動交流應是目光互動。宣講者的目光要環(huán)視整個宣講對象,讓每一個人在交流分享中既能展現(xiàn)自我,又受到教育。要變說教式為共鳴式,改變“一人講、大家聽、滿堂灌”的說教式,做到臺上宣講,臺下共鳴。

2 基層防震減災宣講新思路的探索與實踐

國內外多次應對地震災害事件的經驗表明,具備防震減災意識、掌握防震避震知識的人,往往能夠正確應對極大突發(fā)性的地震事件,其行為選擇具有較強的理智性和科學性,能夠起到既保護自己又能保護他人的減災實效;而缺乏防震減災意識和防震避震知識的人,他們的行為選擇往往是盲目的,容易造成驚慌失措、擁擠跳樓、踩傷擠傷等人為傷害。

2016年召開的國務院防震減災工作聯(lián)席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抗震救災指揮部指揮長汪洋指出:“要樹立防范勝于救災的意識,變被動救災為主動減災,進一步強化防震減災責任落實,強化應急應對準備,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普及防震減災知識,提升群眾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贝罅ζ占胺勒饻p災知識,努力做到防震減災宣講全覆蓋,是提高全社會的防震減災能力的重要途徑。

2.1 組建立體化宣講隊伍

多年來,濰坊市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以弘揚防震減災文化、提高社會公眾防震減災意識和能力為宗旨,結合實際,按照“主動、穩(wěn)妥、科學、有效”的原則,扎實推進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努力增強社會公眾防震減災意識,不斷提高防御地震災害的綜合能力。

所以,企業(yè)在進行品牌建設的過程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會為自身帶來一種機遇,企業(yè)履行社會責任的結果會反哺企業(yè),最終助益于企業(yè)品牌價值的提升。這兩者之間是互動的關系,也是共贏的局面。

為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防震減災知識普及辦法》,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增加地震安全意識,提高避震自救技能,濰坊市地震局聯(lián)合宣傳、教育、科協(xié)等部門和單位積極開展防震減災知識普及活動,從地震系統(tǒng)、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學校、安全示范企業(yè)、安全示范社區(qū)等各行各業(yè)聘請宣講骨干,組建防震減災科普宣講專家?guī)?。為解決 “誰來講”問題,在2015年,通過個人申請、基層推薦、市級審核的程序,率先在山東省成立了共66人組成的“濰坊市防震減災知識普及宣講團”,年內宣講團在全市范圍內廣泛、深入地開展各級各類防震減災科普講座共計126余場。

2.2 劃分多層次受眾對象

為實現(xiàn)防震減災知識普及不留死角、全面覆蓋,濰坊市根據不同群體對理論知識的需求,將宣講對象進一步細化,分為七個層次:機關、學校、企業(yè)、社區(qū)、農村、家庭、部隊。不同的宣講對象,對應的宣講團隊、課題、方式也不同。

比如,對黨政機關干部,重點圍繞地震災害風險與應急救援對策等課題,由專家學者采取講座解讀、電教宣講方式展開宣講;對社區(qū)、農村等年齡偏大的老人,則采取播放科普宣教片、微電影等視頻影像,張貼宣傳畫、發(fā)放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宣傳品等方式進行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對企業(yè)、高校大學生等年輕一代在宣講中則采取“互聯(lián)網+”模式,利用微信、

微博等新媒體精心打造“移動空間課堂”,定期發(fā)布科普知識,他們也可通過微社區(qū)、留言板、短信息等方式與宣講專家互動溝通。

又如,2016年,濰坊市開展以“防震減災建設平安校園”為主題的系列“平安中國”防災宣導活動,5月“防震減災知識普及百場講座”走進濰坊盲童學校。視障學生面對突發(fā)危險事件的應對能力相對薄弱,為提高這個特殊群體的防震安全意識,應急避險能力,增強宣講效果,宣講員多次和盲校老師溝通交流,最后把宣講課堂移到了地震科普教育基地——濰坊防震減災科普館。針對特殊宣講對象,通過先進的聲光電等現(xiàn)代數字技術展示手段,宣講員邊講解,孩子們邊體驗,100余位盲童分組到地震體驗車、地震體驗劇場進行了不同震級的振動體驗,這次以仿真體驗為主的互動式宣講受到了師生的熱烈歡迎,提高了特殊群體面對地震災害的應對和保護能力。

2.3 設置菜單式宣講課題

濰坊市把防震減災科普宣講與單位和行業(yè)實際相結合,把宣講課題分為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yè)、進社區(qū)、進農村、進家庭、進部隊七大類,由宣講團隊制定成針對不同宣講對象的“菜單”,通過討論評選,建立精準式宣講優(yōu)秀課件。同樣一個主題,宣講場合不同,對象不同需要不斷更新調整。宣講團根據不同群體的需要,“憑單上菜”[1],實現(xiàn)了有的放矢、按需宣講。

提升宣講團成員的能力素質是做好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的基礎,濰坊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借用外腦、引用外智,邀請中國地震局、省地震局及相關專家來濰坊授課;派員參加全國各類業(yè)務培訓,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在宣講團隊中開展業(yè)務升級活動,宣講團成員相互之間出題目、擺擂臺、登講臺,談體會、說經驗,比、學、趕、幫、超,適合各級、各類人群的防震減災知識宣講群體涌現(xiàn)。

比如,對基層群眾宣講,選擇的內容不可能很多,只要抓住群眾關注的家庭防震避震等重點展開就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如果面面俱到,聽者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2015年,宣講團受邀到濰坊市武警支隊開展針對破壞性地震發(fā)生后,武警官兵如何更好發(fā)揮職能的專題講座,宣講員結合武警部隊的行業(yè)特點,從地震災害的特點、近年來國內外發(fā)生的一些大地震實例等方面闡述了如何正確認識地震、如何科學避震及搶險救災,對提高武警官兵的防震減災意識、搶險減災能力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2.4 運用多元化宣講方式

在宣講活動中,根據不同的宣講對象,運用不同的宣講手段方法。在移動互聯(lián)網蓬勃發(fā)展的今天,防震減災的宣傳方式要結合防震減災宣傳工作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充分發(fā)揮網絡宣傳的優(yōu)勢,合理選擇宣傳方式,或采取以地震部門為宣傳主體,自主決定宣傳內容和時間,獨立開展?jié)M足自身需求的防震減災網絡宣傳方式;或采取利用其他社會網絡媒體的影響力與地震部門開展商業(yè)共贏合作,就某一主題開展防震減災宣傳的方式。通過積極采取新媒體宣講等多種方式方法,讓宣講“可聽可看”,讓廣大干部群眾聽得懂,聽得進,聽了信,以此不斷擴大“精準式理論宣講”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濰坊防震減災科普館是濰坊市政府2014年確定的民生重點項目之一,科普館利用先進的聲光電等現(xiàn)代數字技術,采取仿真體驗、場景模擬、實物展示等手段,觀眾以互動的形式通過視、聽體驗,形象直觀地學習地震基本知識、了解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和正確應對地震災害的方法、步驟,進而實現(xiàn)提高公眾防震避震技能以及自救互救能力。2015年,濰坊市充分利用濰坊防震減災科普館這一科普教育基地平臺,組織了市直部門(單位)及駐濰上屬企業(yè)、學校等團體500多萬人次分批到教育基地進行了科普學習,原本晦澀、枯燥的地震知識,在模具、影像、聲光電等現(xiàn)代化手段的配合烘托下,變得直觀而生動,讓觀眾在輕松愉快的仿如游戲氛圍中,輕松了解地震,掌握避震逃生的技能。只有廣泛深入地開展多種形式的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促進社會民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防震避震能力不斷提高,才能正確應對地震災害事件,有效減輕人員傷亡,提高減災實效。

3 濰坊市防震減災宣講取得的效果

把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從“羞

羞答答”的幕后,主動走向“光明正大”的前臺,內容要創(chuàng)新、形式要創(chuàng)新、組織要創(chuàng)新、隊伍要創(chuàng)新,緊跟震情形勢發(fā)展和科技手段進步,提升全民的防震減災素質。2015年5月26日《濰坊日報》A2版刊文指出:“濰坊防震減災科普館接待觀眾逾百萬人次”。濰坊市共建成各級地震科普教育基地16處,年參觀人數近500萬人次。地震科普示范學校109所,地震安全示范社區(qū)16個。2015年濰坊市政府加大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投入,編印圖書、宣傳冊、掛圖、折頁、宣傳單等宣傳品11種1000萬份(冊)。舉辦全市防震減災培訓班等各級各類培訓、講座120場次,各級行政管理等人員30多萬人次受訓。

如果把這一系列抽象的數字和具體實踐落地到社會效果當中,濰坊防震減災宣講工作的成績是多方面的:防震減災知識普及率達到95%以上,各級政府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意識明顯增強,各級負責同志已熟悉和掌握了應急預案程序;機關人員掌握了應急避險及自救互救常識;中小學師生受教育率達100% ;重點企業(yè)、?;髽I(yè)、易發(fā)生次生災害企業(yè)和基礎設施系統(tǒng)對于地震應急處置程序熟悉,并經常演練;村居、社區(qū)、企業(yè)、學校建有地震科普宣傳欄,居民家庭有地震科普與防震避震宣傳品;廣大群眾了解地震基本知識、震時逃生和自救互救常識,掌握防震避震、自救互救技能。

4 結語

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是體現(xiàn)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防震減災意識,對于全面落實工程性防御措施,提高全社會的整體防御能力,實現(xiàn)遭遇6級左右地震建筑物基本不倒、人員基本不死、社會基本穩(wěn)定的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礎作用[2]。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是實現(xiàn)用最小的行政和社會成本,獲取最大的防震減災社會效益的重要途徑。通過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以增強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科學意識和素質,提高社會公眾應對地震災害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辨別地震謠傳誤傳事件的能力,維護社會穩(wěn)定。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對于實現(xiàn)防震減災奮斗目標、動員社會參與防震減災活動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防震減災知識宣講團承擔的任務,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實現(xiàn)科學減災、主動減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全社會防震減災整體能力的重要保障。對于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培育科學精神、推動社會科學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1.濰坊市地震局
2.昌邑地震臺

[1] 楊永林.破解意識形態(tài)建設“最后一公里”難題.光明日報,2015年11月30日 07版.

[2] 張瑋晶.新時期防震減災宣傳工作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應急救援,2014(3): 12-14.

猜你喜歡
避震防震濰坊市
防震演練
幼兒100(2022年23期)2022-06-10 03:33:30
濰坊市工商資本下鄉(xiāng)賦能機制構建
基于層次聚類法的濰坊市新城區(qū)公共綠地建設
單導線防震錘復位裝置方案設計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1:02
濰坊市學前教育發(fā)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家中最安全的避震地點
家庭防震
學校避震逃生指南
科學24小時(2018年5期)2018-05-29 04:45:30
首爾七成房子不防震
非彈簧式避震裝置
徐闻县| 洪洞县| 衡山县| 云龙县| 汉中市| 会同县| 哈尔滨市| 五常市| 冷水江市| 正定县| 金寨县| 紫阳县| 开化县| 潼南县| 嘉义县| 兴仁县| 淳化县| 中西区| 五寨县| 延庆县| 达尔| 徐州市| 沂水县| 闽清县| 济源市| 姜堰市| 克拉玛依市| 肇东市| 萝北县| 沙雅县| 禹城市| 汉沽区| 济南市| 绥阳县| 孝感市| 宽城| 横峰县| 昭苏县| 乌兰察布市| 城固县| 普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