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成,楊邦民,趙曉玲,王君玲
(宜君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陜西銅川 727299)
宜君縣黃芩仿野生栽培技術
白玉成,楊邦民,趙曉玲,王君玲
(宜君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陜西銅川 727299)
文章介紹了黃芩仿野生栽培技術,其是一項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合的栽培模式。其主要栽培技術:根據(jù)野生黃芩生長習性,采用覆蓋黑色地膜、精量播種、種子裸露壟面,在光照和雨淋的作用下,破壞黃芩種皮的蠟質(zhì)層,解決出苗難的問題;通過鎮(zhèn)壓等管理辦法,提高品質(zhì);壟間套作,有利于提高單位面積效益。
黃芩 仿野生 栽培 宜君縣
宜君縣地處渭北旱塬南緣,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8.9℃,年降雨量709 mm。據(jù)陜西中藥志記載,宜君縣是陜西省野生黃芩蘊藏量最大的縣之一,適宜黃芩生長。
黃芩別名黃金條根,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消炎、解熱、降壓、利尿、抑菌作用,性寒味苦,清熱解毒功效,是一種常用中藥材。
黃芩株高30~50 cm,主根粗壯,外皮呈褐色?;ㄉ{紫,花期7~10月,無限花序;籽粒近球形,小堅果,外皮有蠟質(zhì)層保護,不易透水,果皮黑褐色。
黃芩喜溫暖氣候,光照充足,耐寒,植株地下部分可耐-30℃,耐旱性強,適宜在荒山、路旁生長。野生黃芩繁衍通過風吹,將種子飄移到周邊,在光照、雨淋的作用下,種子表皮的蠟質(zhì)層破壞,生根發(fā)芽,這種野生繁殖習性,提供了仿野生栽培技術依據(jù),解決了黃芩栽培中難出苗的問題。
黃芩藥用根部,在栽培過程中,通過起壟可促進其根部生長發(fā)育,利于排水防澇,對提高品質(zhì)和產(chǎn)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1 地塊選擇
選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坡地種植。
3.2 起壟施肥
于10月下旬或翌年3月下旬深翻地塊,深度約30 cm,然后起壟,壟寬90 cm,壟高35 cm,結合起壟,每667 m2施入腐熟有機肥3 500 kg,施入復合肥(N 10-P 12-K 15)30 kg。
3.3 覆蓋黑膜
選用厚度0.01 mm,寬幅1.2 m的黑色地膜覆蓋壟面,既有利于增溫保墑,又有利于防除雜草,解決黃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人工除草困難的問題。
3.4 精量穴播
每壟種植4行,行距22.5 cm,株距10 cm,壟間距50 cm。播種前將壟上地膜劃成寬10 cm的條帶,邊劃邊將兩邊用土壓實,防止風吹揭膜,劃1行播1行。播種時將種子放入飲料瓶,瓶蓋鉆2~3個小眼,邊搖邊播,每穴3個籽粒。播種后,不需覆土,種子在壟面裸露,在光照和雨淋的作用下,破壞種子表面的蠟質(zhì)層,遇雨3 d出苗。種子必須用當年種子,純度95%,無雜質(zhì),切忌用陳種子。
4.1 間苗
黃芩播種后,待苗齊后,進行間苗,每穴留1株,每壟4行,間苗時留生長一致,長勢較強的黃芩,將弱苗拔除。
4.2 鎮(zhèn)壓
當黃芩植株長到45 cm時,采用機械鎮(zhèn)壓,其目的是抑制地上部分生長,有利于黃芩根系下扎,直根系伸長。如果不進行鎮(zhèn)壓,壟面土虛,黃芩側(cè)根生長較快,主根較短,商品性差。鎮(zhèn)壓技術,解決了黃芩開花人工摘蕾的問題,及時控制養(yǎng)分消耗,有利于主根生長,提高產(chǎn)量。
4.3 清除枯枝
于每年11月上旬,采用18馬力拖拉機配帶旋耕機,離地面4 cm將黃芩枯枝落葉打碎,覆蓋地面,有利于保墑,黃芩枯枝落葉打碎后通過發(fā)酵成為有機肥,達到循環(huán)利用的目的。
4.4 施肥
第2、3年,每年在壟面每667 m2追施商品有機肥35 kg,采取條施。黃芩長到第3年,待地上部分枯萎后,采取深挖。
4.5 收獲
采用機械采收,避免傷根、斷根,收獲下來的根部,去掉莖葉,清除泥土,統(tǒng)一晾曬,待半干時去掉外皮,分級曬干,防止雨淋或者發(fā)霉,將分級的黃芩扎捆,放到通風陰涼地方,等待銷售。
4.6 套作
壟與壟間距50 cm,每年可以套作甜瓜、油葵、菠菜等小作物,既防止了雜草生長,當年又有效益,合理利用土地空間,提高單位面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