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英
(廣西師范學院文學院,廣西南寧 530001)
非虛構創(chuàng)作訓練體系是一種認知治療
——以李華《寫出心靈深處的故事:非虛構創(chuàng)作指南》為例
黃紅英
(廣西師范學院文學院,廣西南寧 530001)
李華所著《寫出心靈深處的故事》為教師和讀者們提供了非虛構寫作訓練的方法和途徑。通過解析李華寫作工坊中隱含的完全出于自發(fā)的認知行為治療,探索以心理療愈為目的的寫作工坊的可行性。在創(chuàng)意寫作全球化態(tài)勢與本土化創(chuàng)生的推動下,以非虛構創(chuàng)作訓練的方式教給大家心理療愈中實用且易操作的治療方法,達到大道無形的療愈效果,同時收獲優(yōu)質且具啟發(fā)性的非虛構作品,是一項一舉多得的創(chuàng)舉。
創(chuàng)意寫作;非虛構;心理療愈;認知治療
廣義上說,一切以現(xiàn)實元素為背景,一切秉承“誠實”原則,進行表現(xiàn)真實的寫作行為,均可稱之為非虛構寫作。就創(chuàng)意寫作教育系統(tǒng)中的非虛構而言,這三實原則對激發(fā)寫作新進入者的潛能是非常有價值的。因而創(chuàng)意寫作的工坊教學中,通常將寫傳作記(回憶錄寫作)——這種以自我書寫為主的非虛構寫作訓練作為入門路徑。每個人對自己既了解又不了解,所以這種訓練方法兼具操作的可行性與潛能激發(fā)價值的巨大性。正因如此,非虛構寫作對自我書寫過程的訓練中,會牽涉到寫作者內心最隱秘的地方,甚至是內心創(chuàng)傷,所以具有療救的可能性。中國首位獲創(chuàng)意寫作終端學位的高校教師李華所著《寫出心靈深處的故事》,為教師和讀者提供了非虛構寫作訓練的方法和途徑。全書分“學會心手相連地自由寫作”、“寫出心靈深處的故事”、“分享我們的故事和生命”三部分,以一位循循善誘的朋友的口吻,引導讀者從自由抒發(fā)入手,到探索自己內心深處并進行創(chuàng)作,最后與人分享并實現(xiàn)自我療救??v觀整個寫作訓練體系,實際上是李華引導讀者通過寫作進行的一場認知治療。筆者嘗試通過解析李華在操作寫作工坊過程中,隱含的完全出于自發(fā)的認知行為治療,探索以心理療愈為目的的寫作工坊的可行性。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追逐幸福的過程中,常有一些無法承受的過往經(jīng)歷,使人深陷于受害者的角色中無法自拔,而書寫是人們有效的宣泄和自我療救渠道之一。在各類媒介使得優(yōu)質作品更易于傳播的背景下,在李華所倡導的非虛構寫作工坊中,寫作不再是作家的專利,每位“非作家”都可以進行非虛構創(chuàng)作,且體裁多樣化,源自生活抒寫真實的日記、隨筆、評論、游記……都是非虛構作品。當下社會人們普遍的自我評價過低、自我效能感欠缺,這種寫作方式除了滿足表達需求、釋放情緒、尋求共鳴的功能,還有助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尋找認同感。非虛構創(chuàng)作作為自我心靈探索的寫作,是以高度自傳性、主觀性為出發(fā)點的自我剖析、自我拯救和自我治療的心靈成長歷程。因此,也可成為一種自我療愈的佳徑。生活在塵世中的人們渴望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所處的世界,而這是一項非常浩大的工程,且還很年輕,很長時間只停留在心理學領域。非虛構創(chuàng)作是新生的抵達自己心靈深處、與自己靈魂進行對話的捷徑,李華式寫作工坊更是一場符合心理學認知行為療法①認知行為療法(又稱認知治療),CBT: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20世紀60年代早期埃利斯提出。他關注想法和觀念對心理問題的引發(fā)作用,認為人們常常因為不合理的想法而自尋煩惱,嘗試教人們用一種更合理的方式來思維而解決大量心理問題。最初目的是用來治療某些心理障礙,應用范圍包括抑郁、焦慮、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強迫癥、各種恐怖癥、進食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癥。而后認知行為治療對于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小的紛擾(例如約會遲到)到大的挑戰(zhàn)(例如失業(yè)),也都被證明很有用。由于CBT的原理較易掌握,很適合作為一種自助工具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壓力,使用CBT的策略幫助自己感到快樂,更好地把握人生。的自發(fā)治療過程。其獨特之處在于通過教師引導作者寫下自己的真實感受,讓文字帶自己抵達真實內心,開啟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是許多“非作家”便能做到并樂于去做的事。而若在寫作工坊訓練體系的寫作指導與互動中有意識地加入CBT策略,應可有效地改變作者存在的認知偏差,協(xié)助作者實現(xiàn)自我療救,同時獲得更有深度和啟發(fā)意義的作品。尤金·奧尼爾一生的創(chuàng)作多來源于他生活的悲劇和創(chuàng)傷體驗,其自傳性戲劇《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是他對個人和家庭創(chuàng)傷性記憶的書寫,是奧尼爾自我療救的終結之作。對不幸的家庭生活的回憶與講述,使得奧尼爾找到了家人痛苦的根源,進行自我療救,開始原諒、理解家人,達到了靈魂的寧靜,從而完成了心靈的救贖。進入創(chuàng)傷記憶,還原創(chuàng)傷事件的真實情境,是治愈創(chuàng)傷的先決條件與核心關鍵。而非虛構創(chuàng)作的各種文體,如隨筆、回憶錄等,是讓作者回憶創(chuàng)傷事件的最佳載體。它無需作者精心虛構人物形象或謀篇布局,只需將真實抒寫。如李華所說,創(chuàng)意寫作首先是從心出發(fā)的,勇敢地寫,讓心底那個強烈的信息充分地表達出來[1]10。她創(chuàng)作的話劇《神奇的大手》便是此類成功之作。
在實踐操作中,非虛構創(chuàng)作從自由寫作開始,以回應寫作(關注他人)、回憶錄(愛自己)、采訪報道(與世界聯(lián)系)、想象力寫作(自我治療)等方式作為切入,將能力技巧的訓練與自我認知的治療整合為多種有趣的小練習,驅除對心理治療的畏懼與抵觸,達到大道無形的療愈效果。李華倡導的各種創(chuàng)作方式具有不同的治療功能。
(一)自由寫作
非虛構創(chuàng)作不再強調技巧的運用,認為寫作的感染力來自倫理、情感和理性等各方面。李華認為,在創(chuàng)作中,情感的力量往往比邏輯理性要強大得多,情感是主導力量。當你感性的一面能完全釋放出來時,你理性的一面也會更加自然地流露出來,你會真正地成長,成為一個更加深入自己心靈,也更加洞察普遍人性的作者。[1]29自由寫作首先教會作者的是愛自己,讓自己得到釋放的方式,實踐中李華的許多學生通過自由寫作得到深深的醫(yī)治和釋放。給自己的內心一個出口,將滿腹的創(chuàng)傷記憶傾吐出來,對于陷入抑郁或焦慮狀態(tài)的人,由內射(傷害自己)轉為宣泄,就是向康復邁出了一大步。事實上,自由寫作在認知治療方面,能實現(xiàn)的功能遠不止于此。在認知治療中首先是收集以下基本問題的答案:來訪者是如何結束這種情境的?什么樣的傷害和生活事件(損傷、經(jīng)歷、沖突)是最重要的?來訪者如何應付對他(她)的傷害?他(她)的自動思維②認知治療的目的是試圖矯正來訪者存在的功能障礙性思維,這種思維反映在來訪者對解釋特殊體驗方式上所存在的信念偏差,而且是身臨其境時立刻出現(xiàn)的,稱之為自動思維。是什么?他們涌現(xiàn)出什么信念?而這些問題,通過作者真誠的、發(fā)自內心的自由寫作,幾乎能完全地呈現(xiàn)出來。那些表面上邏輯混亂的自由寫作,其實展示的是作者內心最強烈的聲音。作為人,我們都有陰暗面,但我們也都希望自己的生命中有更多陽光。我們的自我防衛(wèi)本能會讓我們掩蓋自己的陰暗面,假裝它們都不存在,時間久了我們似乎真的忘記了這些陰暗面,自由寫作卻使得它們浮出水面。揭開自己的傷疤很痛苦,但是這也是生命醫(yī)治的開始[1]32。人的自動思維常常是具有偽裝性的,一般人能覺察到情緒,如焦慮、憂傷、憤怒或尷尬,卻看不到思維本身。而通過自由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表達自己,理清自己的思路,并看見自己的自動思維,為成為自己的治療師邁出關鍵的第一步。
(二)回應寫作
回應寫作是一種愛他人的方式,愿意和他人一起哭泣、一起歡樂,愿意被他們感染、鼓勵、激發(fā),以生命去影響生命。同時也是建立良好的社會交往與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途徑,消除與人的淡漠感。在認知治療中,治療能否進行的關鍵在于是否能建立起“治療聯(lián)盟”,形成良性的情感協(xié)調。愛的能量通常是在付出愛的同時獲得的,我們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愛的觸摸,當我們的心靈被愛觸摸時,它會蘇醒,會感受到我們內在的生命。人作為社會性物種,社會交往是內心的自然需求。許多心理障礙是因社交不良引起的,而來訪者的社交恐懼又常常是心理障礙造成的。促進來訪者社會化,是認知治療的一項重要工作,協(xié)助來訪者建立一個良性的社交系統(tǒng),是認知治療中重要的現(xiàn)實輔助。通過回應寫作,作者能感受到與另一個心靈產生的靈魂共振,建立起更深層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李華說,我們的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的靈魂,我們心靈深處的故事都是相通的,如書中關于小狗冰冰故事的回應寫作,故事作者與回應作者通過相互回應與分享,完成了各自的心靈補償,并在共鳴中同時得到了療愈。所以,當你用你的心靈回應朋友們寫的故事時,你也會更深地發(fā)現(xiàn)你自己心靈深處的故事。[1]63在許多治愈案例中,常看到來訪者治愈的引發(fā)點是因為人們在抱怨自己沒有鞋時發(fā)現(xiàn)對方?jīng)]有腳。別人的苦難提醒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消極思維,用積極的信念去看問題;自己的苦難通過書寫得以升華,并在別人的撫慰中得到醫(yī)治,這便是回應寫作中以愛的流動所起到的治愈作用。
(三)回憶錄
弗洛伊德認為,一切心理疾病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認知治療也注重通過收集來訪者有關童年的資料發(fā)現(xiàn)其成長過程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核心信念。而回憶錄,無疑是發(fā)現(xiàn)童年創(chuàng)傷的最直接文體。作者通過對創(chuàng)傷性事件的回顧,直面自己過去的傷痛,再現(xiàn)情感與心靈的震憾,并在寫作過程中使記憶得到撫慰,完成理解、原諒及放下的內心解放,讓心靈像鳳凰般涅槃重生,從而達到精神的自我救贖。李華在回憶錄創(chuàng)作引導中說,我們需要盡早從過去的傷痛中得到醫(yī)治,我們需要盡早告訴人們我們心里依然有愛,而且,我們愛的能力已經(jīng)不再是過去那棵嫩芽的光景了,我們經(jīng)過痛苦、忍耐、懷疑,終于長成了一棵成年的樹,可以為人們遮擋風雨,送去安慰[1]80。依據(jù)榮格的“心理自愈理論”,心靈可以自然而然地趨向治愈,不斷地成長和整合。在所有人的潛意識中都存有努力追求完美的傾向,不管人們做出怎樣的選擇,他們都將不斷地被推向理解力的更高層次,當人們反復體驗事件的同時,內在實體和外在行為都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2]。李華的回憶錄創(chuàng)作訓練中,學生高山終于能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傷心、憤怒和困惑,讓當年那顆受傷的心得到安慰和醫(yī)治。Martin寫出因父母離婚所受傷害的真實故事而自由,不再去恨,而是誠實地從心里決定去原諒,并由此去尋找自己人生的真理。由此可見,回憶錄創(chuàng)作是童年創(chuàng)傷的最佳治愈方式,是尊重生命本身。
(四)采訪報道
采訪報道所隱含的最大治療功能是引導作者用自己的核心信念與別人碰撞、融合,觸發(fā)作者去審視并修正自己的信念偏差。進入別人的故事能更理智地思考信念問題,利用其他人作為參考點幫助來訪者矯正中間或核心信念是認知治療的一種有效技巧。其操作方法是:讓他(她)確認明顯似乎有同樣功能障礙性信念的其他某個人,來訪者往往能發(fā)現(xiàn)其他某人信念中的歪曲,并且將此洞察力運用于他(她)自己[3]180。人們會懷著更多的愛心來看身邊的人,會覺察到每一個人心頭都有傷痕,并相信傷痕是可以醫(yī)治的,產生去盡力醫(yī)治對方的意愿?;貞獙懽鞅闶抢昧诉@個原理實現(xiàn)治療。當我們選擇感興趣的采訪對象時,一定是因為他(她)身上的某種特質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觸動了我們的思維,我們想要了解、想要傾聽。我們耐心地傾聽,與他們一起悲傷一起歡樂,這便是給他們帶來醫(yī)治。同時,作者通過與對方的核心信念碰撞和對比,審視自己,使自我得以完善,而且采訪人、寫報道還是建立真誠的人際關系的有效渠道。寫報道能讓人以一種更深的方式彼此相連,并由此開始關注身邊的世界,與世界建立緊密而良性的關系。
(五)想象力寫作
在認知治療中,通常用“意象”表示內心的圖像、白日夢、幻想、想象和回憶等,治療師可以通過意象矯正來訪者的痛苦和恐懼感,而想象力寫作便隱含了其中的幾種手法。“如果我能擁有完美的一天”,老師的引導語是:無論這一天是怎樣的,這都是你心里一個深深的愿望,在你的寫作中,這個愿望得到了滿足。也許這完美的一天能醫(yī)治你心里的傷痕,讓你更加堅強,更加智慧。[1]166案例中,雯雯的《如果我能擁有完美的一天》與認知治療中的連接完成意象原理相同,作者通過想象完成對爺爺?shù)呐R終陪伴,治愈因爺爺突然離世給作者留下的心靈創(chuàng)傷?!段易钕矚g扮演的角色》的想象寫作,與認知治療通過角色扮演重建早期記憶原理相同,是一項應用廣泛的技術。通過形象中的應付、改變形象和檢驗意象的現(xiàn)實達到治療效果。角色扮演或再扮演某一事件,幫助來訪者重新解釋早期的、創(chuàng)傷性的經(jīng)歷,揭示自動思維,發(fā)展理性反應,修改中間信念和核心信念;或通過想象自己期盼的角色的生活,發(fā)現(xiàn)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關于一百年之后的想象寫作,在認知治療技術中稱為跳躍時光技術。在Alexis的作品中,促使人和她一樣開始想這個問題:一百年之后什么是我真正的價值?別人的評價真的那么重要嗎?什么是我真正在意的?我們的心靈真正渴望的是什么?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都能引導作者和讀者思考自己內心的真正需求,從而達到認識自我的目的。而《我想寫信告訴你》針對的是人際關系的治療。老師的引導語是,曾經(jīng)令我們糾結的人際關系,自己的失敗,這一切都不重要,只要還有一顆誠實的心,我就可以活得坦坦蕩蕩。[1]174通過寫信的方式來疏通人際關系過程中遭遇到的創(chuàng)傷,通過書寫,達到放下或原諒,解放自己內心的效果。
弗洛伊德在《作家與白日夢》里曾說,文學藝術可以讓創(chuàng)作主體的幻想得到補償,釋放會導致精神疾病的緊張和壓抑。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作家被抑制的心理需求得到升華,從而使文學創(chuàng)作具有了心理治療的作用。李華說,學習創(chuàng)意寫作就像是你在火車上遇到了一位最好的朋友,而且這位朋友會一直在心靈深處激勵你[1]4。在認知治療中,治療師便是這位火車上遇到的朋友。有經(jīng)驗的認知治療師需完成的任務包括:建立親密的關系;對病例形成一定概念;使來訪者社會化并教育來訪者;識別問題,收集資料,檢驗假設并概括它們。而這些都需要來訪者將治療師當成“火車上遇見”的心靈友人進行傾訴、回憶和書寫來實現(xiàn)。認知治療的過程是通過收集來訪者有關童年的資料或特殊情境,特別是那些影響其核心信念維系和發(fā)展的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有關他(她)的核心信念和中間信念,并識別哪一個積極的假設幫助他(她)應付核心信念及該假設中的消極假設是什么,指出來訪者的這種有偏見的解釋,是哪一種行為幫助他在應付信念,提議他們采用較為可能的解釋,以使癥狀改善或減少。而非虛構創(chuàng)作除了將內心沖突訴諸筆端達到平靜,還可以使自己走入內心深處觀察并認識自己,是標示出自己的自動思維的第一步。非虛構創(chuàng)作過程通常是書寫重大生活事件、經(jīng)歷或生活中的焦慮、悲傷等情緒,回憶特殊情境。若能稍加訓練,便可進一步發(fā)現(xiàn)自己的自動思維,探索到心理障礙源頭(核心信念),這也符合弗洛伊德精神動力學的將潛意識意識化。以Martin的回憶錄寫作為例,其認知概念化如圖1所示。
通過對Martin的回憶錄各稿中所呈現(xiàn)的思維進行認知概念化圖表解析,我們便能輕易標示出他的自動思維,進而找到他的核心信念——所有人都是充滿惡意的,“我”是被大家所嫌棄的。這便是阻止Martin獲得幸福的心理障礙源頭。自動思維并不僅僅見于有精神痛苦的人,對我們大家都是很平常的,它也許有一點真實性,但它們經(jīng)常在某些方面被扭曲,突然跳進腦中,通常人們意識不到它們,更多地意識到的是它們引起的焦慮或悲傷。可能即使意識到了它們,也沒有評估它們是否正確,僅僅是很自然地接受了它們[3]83。但是若能在寫作指導過程中稍加訓練,便能輕易地將這些思維引入意識之中,讓作者在修改自己的自由寫作稿時意識到自己的思維并自行做現(xiàn)實檢驗,必要的話,甚至可以自己制作認知概念圖表,及時排解消除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愉快情緒。
圖1 Martin的認知概念圖
李華式非虛構創(chuàng)作訓練體系的流程為:激發(fā)(自由寫作)→一稿→評論→二、三稿→分享。以回憶錄創(chuàng)作為例,第一次自由寫作可以是放一張小時候的照片,給那時候的自己寫一封信。第二次自由寫作以“我小的時候……”開頭,第三次自由寫作描述自己小時候第一次旅行的經(jīng)歷,后三次寫小學畢業(yè)后到兩年前的任何事。自由寫作可以更直接地打開回憶,讓作者的生命故事流淌出來,將作者所經(jīng)歷的特殊情境、自動思維、情感及行為反應真實地描寫出來。而之后的修改過程中作者將不斷審視自己。在謀篇布局過程中,更是用理智及高于自己的視角在重新審視并成長。這個過程如同認知治療中,學會不接受功能障礙性信念,學習和發(fā)展更現(xiàn)實的功能和新信念。在評論與分享環(huán)節(jié),作者可以通過老師和同伴認識到自己的認知偏差,進行修正。在Martin寫作回憶錄的過程中,老師首先通過自由寫作讓作者真實地再現(xiàn)自己特殊情境中的自動思維,后經(jīng)由老師和同伴的傾聽與評語,建立起“治療聯(lián)盟”,并在老師真誠點撥與作者積極修改的過程中,作者成為了自己的治療師,完成心靈的自我拯救,并獲得具有更深層次的作品。在作品朗讀會上,通過關注與被關注、傾聽與被傾聽,作者能直接感受到讀者的回應,獲得鼓舞。同時通過戰(zhàn)勝對朗讀的恐懼,讓自己心靈的釋放出來,并以此鼓勵在場的聽眾能夠勇敢地、誠實地面對他們自己的人生。抱團取暖,分擔痛苦,共享幸福。作者在不懂認知行為治療理論的情況下,不自覺中完美地對自己實施了一次。而通過多次寫作與分享,最終將改變作者的核心信念,完善其人格。
非虛構創(chuàng)作訓練體系作為認知治療的一種特殊手段,重點在于合作與積極參與,目的在于教會來訪者成為其自己的治療師,且治療過程具有結構性,有固定的議程,并通過學習不同寫作技巧來改變思維、情緒和行為。不斷地通過自由寫作標示出自己消極的自動思維,并在修改過程中改變認知偏差,完成生命的成長,這樣的寫作訓練每操作一次就如同進行了一次認知治療性會談。
在尋求真正幸福的道路上,除了不斷學習與認知之外,根本沒有其他的捷徑,而進行非虛構創(chuàng)作與實現(xiàn)一場認知治療在出發(fā)點、原理和操作方式上都有著高契合度。在創(chuàng)意寫作全球化態(tài)勢與本土化創(chuàng)生的推動下,以非虛構創(chuàng)作訓練進行認知治療的工作坊可深入社會各角落。組織形式上,可以社區(qū)、開發(fā)商、物業(yè)或特殊群體為主導成立公益性工坊。存在形式也可多樣化:內部雜志、讀書分享會、寫作工坊、朗誦團體、晨讀會……使作者經(jīng)由創(chuàng)作與分享的過程,體驗到內心世界最為隱秘甚至不為自己察覺的動機、欲望、情感和創(chuàng)傷。伴隨著對自我潛意識的洞察與外化,人們可擴充對自我的認知領域,得到情感的撫慰與精神的升華,實現(xiàn)一種獨特而深刻的審美體驗與心理治療。通過非虛構創(chuàng)作訓練,教給大家心理療愈中最為實用又易操作的治療方法,有意識、有步驟地幫助他們改變認知偏差,并建立互助取暖的社交團體,同時收獲更為優(yōu)質且具啟發(fā)性的非虛構文學作品,是一項一舉多得的創(chuàng)舉。
[1]李華.寫出心靈深處的故事:非虛構創(chuàng)作指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芭芭拉·博伊科.沙游治療完全指導手冊[M].田寶國,譯.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190
[3](美)貝克(Beck.J.S).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M].翟書濤,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
Non-fiction Composition Training System,a Cognitive Therapy——Based on Lihua’s Writing Stories in Deep Heart:the Non-fiction Composition Guidance
HUANG Hongy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530001 China)
Lihua’s writing stories in deep heart:the non-fiction composition guidance provides a method and path to guide teachers and readers about non-fiction composition training system.By analyzing the spontaneous cognitive therapy method in Lihua’s creative writing,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writing for psychological healing.With the promoting of global creative composition and local writing,non-fiction composition training system will be used to be one of special cognitive therapy methods in the world.Non-fiction composition training is one of the most practical and operational treatment tools and will invisibly achieve large healing effect and gain the more excellent and more heuristic non-fiction composition.
creative writing;non-fiction;psychological healing;cognitive therapy
C193.6
: A
: 2096-2126(2016)06-0019-05
(責任編輯:雷凱)
2016-10-15
黃紅英(1982—),女,湖南永州人,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