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潤+李大衛(wèi)
北京盛世景投資投資總監(jiān)
在國內(nèi)投行人民間組織“榮呆會”的2015年年會上,大家熱議注冊制,其實哪里只是投行人自己,市場、媒體、政策已經(jīng)將注冊制作為重要的課題來研究。
大家關心的問題很多,而真正最關心的問題只有一個:上市公司會不會擴容?
有人說注冊制就是不審核,加強披露監(jiān)管,所以誰都能上市;有人說注冊制換湯不換藥,不可能千股放行。而我認為,一個市場中的上市公司應該是市場選出來的,而不是監(jiān)管選出來的。而中國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監(jiān)管選出來的。任何一個市場,都會有2∶8效應,受到追捧、得到融資的更多是少數(shù)。一個好的注冊制的邏輯是,被監(jiān)管選出來的一些公司下去,市場選擇的一些公司上來,但是總量不會特別多。
那么我們就必須要思考什么是一個健康的逐步發(fā)展的真正的證券市場。其實我們不用看美國、英國,我們身邊的新三板,就已經(jīng)是一個從頭重建的證券市場。目前掛牌公司雖然多,但是做市的、交易活躍的其實還是絕對少數(shù)。這其實是市場的選優(yōu)效應,是活水,是市場內(nèi)涵的功能。
市場經(jīng)濟的本質是法制經(jīng)濟,證券市場的核心是證券法律。我們目前談的注冊制,本質上是一個企業(yè)獲得對公眾發(fā)行證券資格的法制問題,那么我們能否嘗試著不去追逐注冊制流傳的各種新聞和猜測,而回到證券法律體系本身,也許了解了證券法在證券市場中應該起到的作用,能夠讓我們更加理解,我們需要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注冊制。
我認為有三個基本問題是證券法必須解決的:
第一,當企業(yè)對市場發(fā)行證券及其證券在市場進行交易時,證券法必須迫使公司給出全面且公正的披露。否則,證券的賣出及交易將建立在誤傳和謠言的基礎上,而與證券本身所代表的公司經(jīng)營行為和業(yè)務差距越來越大。
第二,證券法必須保障證券市場的公平,否則操縱股價和內(nèi)幕交易會使投資者遭到欺騙,而使越來越多的人放棄證券市場投資,真正優(yōu)質的企業(yè)也無法有效從公開市場籌集資金。公平和披露是證券市場這個巨大的現(xiàn)代游戲存在的基礎。
第三,證券法必須迫使投資者使用自有資金,而非借貸的資金來購買證券。從1929年美國到2015年的中國,財務杠桿過高會加速市場泡沫化,使整個市場中的證券稀釋。此時 不管是市場內(nèi)生性對虛高估值的糾錯機制,還是政策對金融風險的控制,在任何市場的合理回歸時都會變成加速競相拋售證券的惡性循環(huán),從而導致證券市場的全面崩潰。
不管什么制,最關鍵的是保證這三條,中國股市的問題,不在于是不是注冊制,而在于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證券法律體系,有沒有真正地去落實對這三條的保護,再悄悄深入一點說,到底是證券市場權大,還是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