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輝
鄭州成功財經學院,河南 鄭州 451200
不同頻度體育運動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鄭輝*
鄭州成功財經學院,河南鄭州451200
摘要:以普通高校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心理健康程度與不同頻度的體育運動項目之間的關系,為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鍛煉方法上的依據。本文以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數據統計法等方法,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測試調查,得出以下結論:1.體育鍛煉可以有效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2.不同頻度的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的改善具有不同的效果;3.體育運動持續(xù)的時間、運動的頻率、運動的項目多樣化等因素對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體育運動;心理健康;頻度
社會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人口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大學生是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動力。但在現實社會中發(fā)現,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存在著或重或輕的心理問題。怎樣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就成為當下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通過已有的研究發(fā)現,部分學者從體育運動中得到啟發(fā),在進行走訪調查和實驗研究后,合理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可以對心理健康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本文希望針對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找出最佳的體育鍛煉頻度,以更有效的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河南大學、洛陽師范學院、河南科技大學三所高校的在校全日制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包括體育系學生160人,普系學生206人,其中男生166人,女生175人。問卷調查的內容包括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三所院校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表、主觀鍛煉體驗量表。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中國知網、中國期刊網等網絡資源20余篇,閱讀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之間關系的相關文獻資料,了解本次研究現狀,為本文的撰寫提供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1)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調查采用了《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編輯部組織編寫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
(2)體育活動現狀調查。依據本次研究內容,針對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實際情況作為研究基礎,制定問卷內容,目的是了解被測試者在進行體育運動后情緒的波動程度,在真實體驗后完成問卷內容的測試,保證測試結果的有效性。
3.邏輯分析法。運用邏輯分析法,對本次研究的選題、研究框架的設計、概念的界定,以及到論點的證明等方面進行判定,合理安排文章的結構,有機的完成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
4.數據統計法。對所獲得的所有數據進行統計,運用Excel2010軟件進行分類整理,通過數據發(fā)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現狀
1.主觀鍛煉體驗量表。在該表中涉及到三個維度,有積極幸福感、心里煩惱和疲勞,每個維度含有四個題目,將每個維度的得分分為三個等級:4-12分為低等;12-20分為中等;20-28分為高等。其中以疲勞程度來反映被測試者進行體育鍛煉的強度。
從收集到的數據上看出,大部分大學生經常進行低等強度到中等強度的體育活動,只有不到極少一部分的學生在進行高等強度的體育運動;進行體育鍛煉后,大部分的學生有中等到高等程度的積極幸福感,13.6%的學生只達到低等的積極幸福感。在心理煩惱的這個維度上,一半以下的學生達到中等程度,大部分學生心理煩惱程度較低。
2.不同頻度體育活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從數據上可以得出,以每次活動時間達到0.5小時以上、每周參與活動次數在3次以上(包括3次)的中強度運動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改善有明顯的效果。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1.SCL-90總分和總癥狀指數。沒有檢測出有心理障礙問題的問卷,數值基本分布在0-0.5和0.5-1.5這兩個等級之內,而檢測出存在心理障礙問題的問卷,數值分布在0.5-1.5和1.5-2.5的兩個等級。根據所得數據可以看出,雖然體育系的學生所測問卷數量較少,但是數據基本都集中在較高的總癥狀分數區(qū)間內,但就個人來說,心理障礙癥狀的嚴重程度比普系更大。
2.SCL-90因子分。因子分是指組成某一因子的各項目的總分除以組成某一因子的項目數。從所得的數據可以看出,占一定比例的大學生存在著輕度和中度的心理問題。心理問題主要體現在偏執(zhí)、抑郁、焦慮、強迫癥、敵對、人際關系敏感等幾個方面。
3.SCL-90方差分析和因子分比較。為了分析實驗中的數據存在的差異是否是由于實驗操作(即體育活動)而造成的,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體育系與普系檢出問卷各自所占比例之間差異明顯,普系的學生中存在心理癥狀的人數明顯多于體育系的學生。每一項的因子分統計結果都存在著差異,其中軀體化和恐怖兩項顯示出體育系比例比普系偏高,其余各項均是普系偏高,通過顯著性檢驗體育系和普系,只在抑郁和敵對兩項上面差異明顯。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在校大學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適時參加體育運動可以有效的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愉悅身心,有效提高生活質量。
2.不同頻度的體育運動對身心的影響存在差異,根據個人喜好和身體情況合理安排體育運動,能夠使身心狀態(tài)達到最佳。
3.體育運動方案的制定對心理健康問題尤為重要,參加鍛煉的時間、頻率、強度、項目等因素都直接影響著心理和生理的變化。持續(xù)時間在0.5小時以上、每周3-4次,中等強度以上的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改善的效果最明顯。
(二)建議
健康的標準不但是身體的健康,還要注重心理的健康。心理問題在不斷普遍化,在大學生中尤為突出,基本源于學習的壓力、社會的壓力、家庭的壓力等各方面。在強化個人能力的同時,也要注重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心理素質不是天生的,是經過后天的教育和訓練,不斷強化起來的。大學生在面對各種困難的時候,應以積極的態(tài)度及時調整好心態(tài),通過各種途徑化解壓力。體育運動是最便捷、最有效、也是最積極的方式,在體育運動中鍛煉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將體育鍛煉與學業(yè)、生活有機的結合到一起,在抓好學習的同時,保持積極的健康的心態(tài),從而更好的適應復雜多變的形勢。
[參考文獻]
[1]林宋榮,黎潔榮,曾凡.體育運動對大學生運動員心理健康影響作用的調查[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8,18(4):20-25.
[2]蔡武成.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2.12.
[3]張祝平.籃球運動對河南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研究[J].科技視界,2012(04).
** 作者簡介:鄭輝(1987-),女,漢族,河南開封人,鄭州成功財經學院,助教,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yè),研究方向:排球、健美操。
中圖分類號:G80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10-01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