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BNweekly
G=Keith Griffiths通勤焦慮、生活無趣、缺乏新鮮感……除了消費和工作,在這樣的城市中心無法獲得更多樂趣。但大城市的這些毛病都可以靠更好的建筑解決。
兩條高聳的立方體、中間五六層的廣場、巨大的玻璃幕墻,對這樣的城市綜合體(mixed-use)厭煩了嗎?但這樣的建筑正在每一個城市復(fù)制,它們或許可以賺取足夠的租金,但未必能讓城市生活更好。建筑設(shè)計師紀達夫(Keith Griffiths)的解決辦法是一種新式的、更有趣的城市綜合體,他在著作CITY中稱之為“城市樞紐”(City Hub),人的居住、工作、娛樂、社交都能在這樣一個建筑群里通過步行或短距離公共交通完成,城市交通也可以隨之改善。聽上去很不錯,但如何實踐?
C:你所說的城市樞紐聽上去很不錯,但它如何吸引人們真正在里面生活?
G:我們思考改進綜合體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城市的交通問題。只要住宅區(qū)和工作區(qū)分得很開,城市的交通就沒法改善。問題是,這是所有人希望的生活嗎?有些人可能需要安靜的住宅區(qū),周圍有學(xué)校、超市、體育場;但對另一群人來說,他們希望把通勤的時間花在認識新的人、尋找工作機會和娛樂上。那么居住、工作、生活一體的建筑就會很有必要。但過去的綜合體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因為它不有趣。寫字樓、公寓和購物中心不是人們生活的全部。你不會想在購物中心社交。所以在設(shè)計中,必須增加更多有趣的公共空間,讓人們愿意在那里走動、交談、來回穿梭。好的綜合體,應(yīng)該有一系列公共空間去連接高樓,這可以通過建筑設(shè)計來做到。只要設(shè)計得當,同樣的占地面積,人們的活躍度會提高很多。對于那些年輕、有一定收入、渴望新鮮感的都市人來說,這或許是最令人興奮的生活方式。
C:公共空間確實重要,但我們看到很多公共空間并不受人歡迎,問題出在哪兒?
G:細節(jié)要足夠出色。提到公共空間,人們可能會想起那些露天的大廣場,那一點也不好。沒有人會在那里交談、散步、娛樂。公共空間的核心是人們愿意到那兒去,所以要充分考慮人們的使用場景——需要怎樣的座椅、需要怎樣的綠化、如何步行過去、如何與建筑連接起來、使用什么材質(zhì)的地面等。尤其在高密度城市,你需要在建筑設(shè)計之初就將這些考慮進去。新建筑的好處在于,你不需要專門辟出一塊地方造公園,你可以把它放在樓上,甚至分幾層樓,互相交錯。除了空間,你還需要考慮人們的使用時間。倫敦有一個街區(qū),原本到了晚上就像死掉一樣,讓它活躍起來,只需要把底層的部分變成咖啡館、小型畫廊、露天酒吧,允許露天場地上進行小型演出,這里迅速就變成了最活躍的街道。
C:如何為不同城市設(shè)計獨特的綜合體建筑?它們是否也會千篇一律?
G:這是我們要避免的?,F(xiàn)在我們確實看到很多綜合體的外型和功能都一樣,但其實并不適合每個城市,畢竟每個城市的生活方式差別太大。不用提國外的,中國的城市就很不一樣。比如成都人,他們喜歡戶外生活,他們的社交、娛樂都喜歡在戶外或者半戶外進行,所以我們在成都建造City Hub時,就設(shè)計了很多敞開空間,一層樓有一半是敞開的,人們很愿意到那兒去。而上海人可能更喜歡室內(nèi)一些,所以我們在上海的項目沒有設(shè)計那么多敞開空間,但是內(nèi)部仍然是互相聯(lián)通的。
C:說服投資者建造這種新型綜合體有難度嗎?如何讓他們覺得這有利可圖?
G:技術(shù)上完全不難。這就是個觀念問題。在原來的寫字樓加購物中心模式以外,我們有更好的選擇。在建筑上,你要做的只是增加空間和空間的連接,然后設(shè)計真正受人喜愛的公共空間,就可以了。這對于投資者的好處顯而易見,你的租金可以提高。為什么?因為這樣的建筑可以成為一個區(qū)域的核心,吸引那些有活力、有消費能力的人人住,這就是好的公共空間的價值。你不需要用店鋪填滿一棟樓,仍然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對于城市管理者來說,這樣的建筑分布在城市的交通樞紐上,比如地鐵換乘站、城市副中心等,對于改善一個社區(qū)的生態(tài)也幫助很大。(采訪:肖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