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文
剛剛讀到兩個真實的故事,很有啟發(fā)。
A先生是一名干部,似乎得了抑郁癥,不愛理事,整日獨坐,對周圍總是心存戒備,他的妻子就去向前輩索求疏解之法。前輩說,讓A先生做三件事,一是讀幾本名人傳記,二是洗澡時大聲唱歌,三是有空多去白云山走走。3個月后,A先生煥然新生。
B先生在單位,總被人“整”,被人當(dāng)作發(fā)泄對象,他一直隱忍,別人卻得寸進尺,也去求教同一位前輩。前輩讓他在辦公室人齊的時候用力拍死一只蚊子,并假裝把它吞下去,大聲說“這蚊子味道有點甘甜”。兩周后,B先生如法炮制,唯一的不同是他真的當(dāng)場把蚊子吃掉了,辦公室的人被全部嚇愣,此后他再無前述煩惱。
群居的人,總難免掉入各種競爭,A先生和自己的內(nèi)心競爭,B先生和周圍的人競爭,但他們有個一致性:本身對競爭是消極的,僅僅是追求平靜地生活,這樣的人本質(zhì)上是善良的。這位前輩就是愿意指點善良的人,讓他們得到自己的“消極自由”。
這位前輩名叫朱仲南,閱人無數(shù),睿智風(fēng)趣。繼《環(huán)境·語境·心境》和《給你一片坦蕩》之后,近日他又推出了新著《品格是你最硬的背景》,上面這兩個故事,就是新書中講到的兩個案例。
每一個人都要經(jīng)歷各種痛苦,有郁悶就要發(fā)泄出來。A先生就是被朱先生按照這一理解,輕易從糾結(jié)中引導(dǎo)出來。
一個人過于與世無爭,很可能被周圍人認作懦弱而肆意欺負,而事實上心理懦弱的恰恰是欺人者。B先生遵照朱先生的指點,露了一手,從此風(fēng)平浪靜。
這兩個故事都讓我看到一種“開示”,前者開示自己,后者開示他人。
南懷瑾先生講過一個故事,一位得道高僧在廟里修行,很多想不通的人來找他開示,他每次都是拿拐杖輕輕往人頭上一碰,說你開示了,對方就恍然大悟,道謝而去。有一天高僧云游去了,還不斷有人找上門來要求開示,他的弟子、十幾歲的小和尚依葫蘆畫瓢,竟也能讓每一個人“頓悟”而去。
每一個人都根據(jù)那拐杖的一點進行開放式理解,往好處思考,便想通了。朱先生雖然官至廳級,但也沒有“高僧”身份給人本身的心理暗示,那他就要把自身化成這根“拐杖”,不同的人用不同的點法,但全是四兩撥千斤,一一奏效。這本新書里的文章,從他幾十年的官場體察出發(fā),把一些通用的藥方娓娓道來,對于許多在官場里呆久了有心病無以排遣的善良的人們,總能讓人豁然開朗。
前提是,你是一個善良的人,或者立志向善的人,這樣的人好搭救。
我與朱仲南先生接觸頗多,知道他的為人與風(fēng)度,不居高臨下,不迷信權(quán)力,有獨立的思維與人格。作為領(lǐng)導(dǎo),他自認是普通人,愛護年輕人,而他也希望,在官場的年輕人一樣要把領(lǐng)導(dǎo)當(dāng)作普通人,這樣才能形成體制內(nèi)的理性與開明。
讀這本書,就如同和作者一起喝著一杯茶曬著太陽聽他講過去的故事,突然間便有了收獲。他用一個平常人的眼睛觀察世界,發(fā)現(xiàn)許多平常而又深刻的道理。
有人說,讀了此書,修了德行,注重品格,爭取“一年一小變,兩年可中變,三年會很大改變”。
誠如斯言,這是一個滿懷善意的作者寫給善良人們的一本書。
《品格是你最硬的背景》
朱仲南 著 ?廣東經(jīng)濟出版社
2016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