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精芳
菇娘又叫戈力、洋菇娘、毛酸漿,為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食用和藥用價值,生食風味獨特,適合大眾消費。東港市合隆滿族鄉(xiāng)為了適應市場需要,大力發(fā)展大棚菇娘產(chǎn)業(yè),平均 667 m2產(chǎn)商品果實1 500 kg,平均每kg售價10元,667 m2純收入1萬元以上,至2015年已發(fā)展到333 hm2。大棚菇娘是一項具有發(fā)展前景的新興種植產(chǎn)業(yè),而秧苗是制約大棚菇娘產(chǎn)量、品質(zhì)、效益的重要因素,現(xiàn)將大棚菇娘育苗技術(shù)總結(jié)介紹如下,供生產(chǎn)者參考。
1 品種介紹
本地區(qū)常用的菇娘品種主要分為大果、小果2個類型,大果菇娘主要品種有‘落地黃‘特大黃菇娘‘小黃桔等,生育期110~130 d,平均單果質(zhì)量8 g,株產(chǎn)商品果1.5 kg,抗逆性強,抗病能力較強。小果菇娘主要品種有‘小黃菇娘‘鐵把青‘黃金豆等,生育期100~120 d,單果質(zhì)量2.5 g,株產(chǎn)商品果1.7 kg,甜度、口感優(yōu)于大果菇娘。適宜的株行距為60~75 cm×85~90 cm,每 667 m2栽植密度 1 000~1 300株,667 m2用種量6~8 g。
2 育苗準備
2.1 育苗棚室
根據(jù)東港市的氣候特點,1月上中旬開始育苗,苗齡期60~70 d,3月下旬定植。選擇保溫設施齊全、透光良好的棚室育苗,有電源和水源。提前25~30 d安裝棚膜,覆蓋草簾或保溫被,進行早揭晚蓋管理,使棚內(nèi)溫度高于10 ℃,否則影響育苗。
2.2 備制育苗土
育苗前5~6 d平整苗床,面積為2 m2,每m2播種量為 3~4 g。上凍前備足育苗土,成分是2份田園土和1份腐熟農(nóng)家肥,過篩去掉粗雜質(zhì),摻入10%~15%的細沙(移苗時可減少傷根量),堆積備用。在播種前7 d,育苗土要噴施殺菌藥劑消毒,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邊噴邊充分攪拌,用塑料薄膜封嚴待用。
3 浸種消毒
播種前要進行浸種消毒,生產(chǎn)上通常采用藥劑或溫湯浸種的方法。藥劑消毒采用64% 殺毒礬可濕性粉劑 5 g,對水1.5 kg,浸種30 min;溫湯浸種是將種子用55 ℃熱水浸泡,水量約為種子量的4~5倍,浸泡時不斷攪拌,待水溫降到30 ℃左右停止攪拌,撈出后再用30 ℃溫水浸泡8~10 h。將消毒好的種子撈出,放在紗布上晾曬至不黏手時即可播種。
4 適時播種
為了防治地下害蟲,育苗床覆土前使用4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噴霧,施藥后覆蓋10 cm厚育苗土,噴好水等待播種。種子要均勻撒播在苗床上,接著覆蓋一層細沙,注意不能太厚,以不露種子為宜,防止幼苗出土困難,一般厚度為2 mm。為了保證幼苗正常生長,采用多層覆蓋提高溫度,苗床上覆蓋地膜,安裝小拱棚并加蓋保溫被或草簾。生產(chǎn)上也可采用營養(yǎng)缽(直徑8 cm、高度8 cm)進行育苗,即每缽可播10~15粒種子。
5 苗期管理
5.1 播后管理
播種后10~15 d幼苗能夠出齊,當出土90%時撤掉地膜,否則地膜上的水滴將對幼苗生長造成影響。苗期最適溫度為15~30 ℃,低于8 ℃或高于32 ℃都會引起秧苗生長受抑制或者死亡。晚間要加強保溫,可采用電輔助加溫,不能出現(xiàn)8 ℃以下的低溫。白天要及時放風降溫,防止出現(xiàn)32 ℃以上的高溫,放風口位置要科學,以減輕冷空氣直吹對秧苗的傷害。苗期水分管理很關鍵,過干或過澇都會影響幼苗生長,要根據(jù)實際靈活澆水,一般7~10 d澆1次,深度要達到7~10 cm。特別是遇上連續(xù)的低溫寡照天氣,澆水不能過頻,否則會降低地溫,影響幼苗根系生長。
5.2 移苗期管理
播種后25~28 d,幼苗達到3~4片葉時移苗。提前3~5 d備足營養(yǎng)缽(直徑6 cm、高8 cm),裝滿育苗土(同上)后待用。為了方便起苗減少傷根,移苗前1 d傍晚要將苗床澆透水,栽植好的秧苗放入小拱棚內(nèi)緩苗。移植成活后的幼苗生長迅速,會由于徒長而產(chǎn)生弱苗,所以要進行分段管理,前期要保溫保濕,促進生根快速生長;后期控制水分,夜間逐漸減少覆蓋物,低溫煉苗,定植前5~6 d要停止?jié)菜?,使幼苗適應定植大棚環(huán)境。
5.3 病蟲害防治
苗期的病蟲害相對較少,發(fā)生危害時要進行藥劑防治,施藥時注意使用濃度和次數(shù),要交替用藥,避免出現(xiàn)藥害,間隔期為7~10 d。常見的病害有病毒病、疫病、猝倒病等,病毒病用20% 病毒A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疫病使用72.2% 普力克水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猝倒病使用99% 惡霉靈3 000~4 000倍液灌根防治。常見的害蟲有白粉虱、薊馬等,白粉虱使用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 000~2 500倍液噴霧防治,薊馬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5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