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雙雙?。ㄎ錆h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430000)
?
商周青銅器幻想動物紋研究——饕餮紋研究文獻綜述
宋雙雙(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430000)
摘要:饕餮紋(又稱獸面紋)是青銅器物的主要紋飾,它以其豐富的想象力,流暢的線條、巧妙的構思、高超的技巧、生動的表面把青銅器裝飾的楚楚動人。近百年來,學術界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從對于饕餮紋的詮釋、類型劃分、時代差異這三方面進行了文獻整理。最后提出了幾點關于饕餮紋發(fā)展研究的建議。
關鍵詞:饕餮紋;青銅器;商周;文獻;綜述
饕餮是傳說中有頭無身、食人未咽而害及其身的貪婪怪獸,學術界認為饕餮紋的興起,與當時人類的生活和勞動以及對宗教祭祀有關。僅從表面看,從饕餮紋紋飾的排列方式中可以看出它具有某種規(guī)律和周期性。饕餮紋的材料雖多,但在排列方式上卻十分妥當,結構龐大,輪廓協調被認為是圖案的最高準則。這種形象是百獸的體現,它具有牛、羊、豬、蟲、魚、鳥等各種動物的特點。
在商周時期青銅器工藝的裝飾紋樣中饕餮紋應用最為廣泛。甚至有很多國外學者們稱我國上古銅器時代為饕餮時代(以饕餮紋為象征符號,以宗教鬼神為先,以人為認知為后的神圣時代),吉德緯(David keightley)曾說:“你如果不懂饕餮,就無法了解商代文化”1。由于其本身面貌神秘多變,所以在眾多學者的研究中得出了許多不同的說法:
首先,有學者認為饕餮紋的紋飾指的是某一個單一的有生命力的動物形象。李澤厚在他的《美的歷程》的第二章,“青銅饕餮”中表示說:本書基本同意它是牛頭紋2;也有學者認為它是虎頭的形象,如馮其庸在他的《良渚玉器上神人獸面圖形的內涵及其衍變》這樣理解道:他認為那些類似猛獸頭部的面孔是老虎的頭抽象化;另外有學者們將饕餮紋解釋為羊首的形象或者是鹿首的形象等。如丁山在《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明確寫到:“宋以來所謂‘饕餮’,那是人面環(huán)角的羊頭,名為‘梟羊’可也,名為‘莧羊’可也,它是公正無私、敢于阻擊兇邪的吉祥大神。3”
以上文獻論述都是將饕餮紋視為了某一個單一的有生命力的動物形象。但是徐倡義在《中國古代青銅器鑒賞》中認為:饕餮紋的取材非常豐富,如魚、鳥、獸等各種有生命力的動物,分別提取他們具有特性的部分組合在一起,刻劃出一個十分神秘的鬼神形象。
其次,還有有學者們認為它具有獨特的象征性。田自秉在其《中國工藝美術史》中將諸多學者的不同解釋進行了總結:有人認為饕餮是由一個羊頭的形象,由兩個雞紋相互對稱組成,雞羊的諧音,同時會使人聯想到有‘吉祥’之意;有人認為是具有幫助巫覡通天之意,即通天地(亦即通生死);有人認為是‘辟邪驅鬼’;有人認為是‘戒之在貪’;有人認為是象征著威武兇猛、膽量勇敢、公正氣盛’;還有人認為是‘祭神’,等等。4
由于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饕餮紋也開始了它們之間的細化分工,現在有不少學者用分型分類的方法對饕餮紋進行了具體的歸類并且做出了較為系統的綜合研究:
通過閱讀馮翔寫的《古玉說紋》的第二章:說饕餮,得知他通過分析商周時期的人們的社會分工不同,將饕餮紋分成了兩大類(人面類和動物類饕餮紋飾)和八大形式(人面類饕餮紋飾、牛面類饕餮紋飾、虎面類饕餮紋飾、羊面類饕餮紋飾、鹿面類饕餮紋飾、龍面類饕餮紋飾、鳥類饕餮紋飾、組合式饕餮紋飾);段勇在《商周青銅器幻想動物紋研究》中根據獸面紋的角(或取代角的耳)的形狀的不同將獸面紋分為了三大類:牛角類獸面紋(U型和V型)、羊角類獸面紋(M型和W型)、豕耳類獸面紋(T型和M型)、變異類獸面紋(T型、M型、F型、X型);6”僅就圖案結構而言,桑永夫將饕餮紋分為八種類:第一、主要表現軀體,形成所謂展體分尾式的饕餮紋;第二、組成饕餮紋的夔紋本身由云雷紋組成;第三,由單個線條刻劃組成的饕餮紋;第四,主要表現面部器官的饕餮紋;第五,以面部為主,加飾其他圖案而組成的饕餮紋;第六,以現實的各種動物為原形加以夸張,形成“似與不似之間”的饕餮紋;第七,由兩個夔紋相對組成的饕餮紋;第八,怪誕的人面,配以夸張的裝飾而形成的饕餮紋。
饕餮紋它源于神話傳說,盛行于晚商,使衰于春秋,戰(zhàn)國后隨著青銅時代的結束,饕餮紋也漸漸稀少了。
對于商周時期饕餮紋的演變過程,徐倡義在《中國古代青銅器鑒賞》中闡述道:商代早期的饕餮紋是青銅器的主要紋飾,花紋結構粗獷,多為平雕;商代晚期,青銅器的發(fā)展達到了鼎峰,紋飾出現多彩多樣化,作風繁縟,凸顯出了處于鼎盛階段的富麗堂皇的氣派;西周早期,獸面紋大多數沿用商晚期的式樣,但角形中多內卷角、牛角等;西周中期青銅器紋飾變化比較大,是多于傳統紋飾的改變、廢棄、和創(chuàng)新新紋飾的并行時期,主要表現在:由繁到簡,獸體發(fā)生了很大尺度的變形,產生了一些新的紋飾,如波曲紋之類;西周晚期,青銅器物無論形狀還是紋飾都比較簡單,紋飾絕大部分是波曲紋、∽型和∪型的變形獸紋。5
桑永夫在他的文章《商代青銅器饕餮紋初探》中通過多于“饕餮”的鼻、目、角、眉、口、爪、冠、驅干、尾的具體分析,得出了某些規(guī)律:1.商代前期以表現目紋為主,晚期則以各種角紋為最有特色;2.在結構方面,從商代早期到晚期,由簡到繁,由粗到精;3.在圖案意境方面,由通俗到神秘;4.以饕餮紋為主要裝飾紋樣的青銅器物從商周早期到晚期逐步增多6。
那么“饕餮”到底指什么?至今還是一個謎團。7不過通過以上學者們對于饕餮紋的論述與推測也使我們對于商周時期的社會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經過查閱后筆者發(fā)現對于饕餮紋研究的文獻大部分都是從表面出發(fā)進行不同方向的分析與推測,而對于饕餮紋真正的來源、內涵和象征意義研究的可靠文獻卻少之又少。這也是我們后人值得去反思、去研究的問題。在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一、要站在上古時期奴隸社會的大背景下,根據當時人們的生活習俗、生產力的發(fā)展狀況和對審美的追求立場上去研究饕餮紋;二、學術界要努力做出推進性的創(chuàng)新,不能總是參閱前人的研究成果停留在平行線上做研究工作;三、國家現在正在大力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而饕餮紋作為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筆者認為這是將其繼續(xù)發(fā)揚光大的好機會。
參考文獻:
1.吉德緯David keightley.商史材料[M].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137.
2.李澤厚.美的歷程[M].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39.
3.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M].上海龍門聯合書局:科學出版社,1961:542-543.
4.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38.
5.段勇.商周青銅器幻想動物紋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7-62.
6.桑永夫.商代青銅器饕餮紋初探[J].河南:中原文物,1987(3):79-83.
7.徐倡義.中國古代青銅器鑒賞[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48-157.
宋雙雙,學生,設計學碩士,單位: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專業(yè),研究方向:視覺傳達及其理論研究。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