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以后,中國的北方陷入了“五胡十六國”的紛爭,所謂“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有別于漢民族的異族,“十六國”則是以五胡為主體的十六個極為短暫的政權(quán):
1.前趙(304—329,匈奴。劉淵初立于左國成,后遷平陽,初稱漢;310年,劉淵族子劉曜打破洛陽;312年,弒殺晉懷帝,懷帝弟愍帝于長安;316年又被劉淵攻破,轉(zhuǎn)年弒殺愍帝,西晉亡改稱趙。)
2.后趙(319—351,羯。后趙之主石勒初為群盜,表面歸降劉淵,實乃盡并東方;329年,先擒劉曜,后滅前趙,史稱后趙。)
3.前燕(337—370,鮮卑)
4.前秦(351—394,氐)
5.西秦(384—431,鮮卑)
6.后秦(394—417,羌)
7.后燕(384—409,鮮卑)
8.南燕(398—410,鮮卑)
9.北燕(409—436,漢族)
10.夏(407—431,匈奴)
11.成(304—347,氐。李壽時改稱漢,史家亦稱蜀)
12.前涼(317—376,漢族)
13.后涼(386—403,氐)
14.南涼(397—414,鮮卑)
15.西涼(400—427,漢族)
16.北涼(407—439,匈奴)
從公元304年前趙自立起,至439年北涼滅亡,136年里,又大約分為五期:前趙、后趙對立時代,后趙獨盛時代,前燕、前秦對立時代,前秦獨盛時代,后燕、后秦對立時代。此間先是桓溫、殷浩相繼北伐,無功而返;383年,前秦主苻堅舉兵征晉,大敗于謝玄、謝石的軍隊,正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此后的北方諸族紛紛自立。從這樣一個繁雜離亂的時局中,如何尋找到書法名作的蹤跡呢?在此只能試舉二三,聊備參考吧。
1.前秦《廣武將軍碑》
《廣武將軍碑》,又稱《張產(chǎn)碑》,立于前秦建元四年(368年,時東晉太和三年)。康有為跋此碑云:“北碑新近出土以此石為古雅第一,《關(guān)中金石志》名為《廣武將軍》,則非也,乃廣武將軍曾孫產(chǎn)耳。惟碑為苻秦建元四年,去王右軍《蘭亭》僅十二年。于字多隸體,實開《靈廟碑》之先,淵茂且過之,用與《好大王碑》并馳先。此拓有碑額,碑陰尤為完美,碑陰字似《流沙墜簡》,古逸至異,吾擬名此碑曰《秦建元四年產(chǎn)碑》。此碑在陜,亦為關(guān)中隸楷冠?!庇谟胰斡小稄V武將軍復(fù)出土歌》云:“慕容文重庾開府,道家像貴《姚伯多》,增以《廣武》真三絕?!?/p>
▲ 前秦·廣武將軍碑
2.北涼《沮渠安周造像碑》
《沮渠安周造像碑》,又稱《沮渠安周功德記》,立于北涼安周承平三年(445年),原石于清末在新疆出土?xí)r中斷,1903年被德國人盜往德國,藏于柏林國家博物館;1905年端方考察歐洲,特許手拓,堪為宇內(nèi)孤本。此碑字形扁方,波磔顯著,完全采用隸書的體勢,但細(xì)觀其點畫,卻多以楷法為之,不妨視作“楷筆而隸勢”兼容狀態(tài)。從稍早的《田弘造像塔柱發(fā)愿文殘石》(429年)、《程段兒造塔發(fā)愿文》(436年)、《高善穆造塔發(fā)愿文》(438年)和稍晚的《大涼承平十三年沮渠封戴墓表》(455年),所能發(fā)現(xiàn)這一獨特風(fēng)格,被有的學(xué)者稱作“北涼體?!?/p>
3.北涼《優(yōu)婆塞戒經(jīng)》殘卷
北涼《優(yōu)婆塞戒經(jīng)》殘卷,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書于北涼玄始十六年(427年)。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安弘嵩《大智度論》,藏于國家圖書館的《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藏于日本東京書道博物館、書于承平十五年的《佛說菩薩藏經(jīng)第一》,均屬北涼時期的寫經(jīng)佳作。
4.《高昌墓表》
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市,公元前48—公元327年,兩漢、魏晉戊己校尉即屯兵于此。公元327年,前涼張駿設(shè)郡,治高昌城;而后前涼、前秦、后涼、西涼、北涼皆置高昌郡;公元442年,沮渠無諱率北涼余眾攻占高昌,于次年自立為凉王,此高昌建國之始。460—497年間,闞伯周、張孟明、馬儒先后王高昌;497年,麹嘉王高昌后,傳九世十王144年,至640年(即唐貞觀十四年)被唐滅,置為西州。
《高昌墓表》是近百年來陸續(xù)出土于此地的墓磚,材質(zhì)包括石質(zhì)、木質(zhì)、泥坯多種,又稱“高昌墓磚”或“高昌磚”。此一系墓表不僅較為完整地保留了數(shù)百年間“高昌”一帶書法風(fēng)格的特征,更為重要的是,其中保留著以朱砂、白粉(少數(shù)用墨)書寫于方形磚的原跡,為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毛筆書寫與磚石刊刻之間的真實關(guān)系。出土總計三百余方,標(biāo)明紀(jì)年最早的是《大涼承平十三年(455年)沮渠封戴墓表》,最晚的至唐神龍元年(705年)的《史建洛妻馬氏墓表》。
高昌墓表而外,1975年出土于武威西7.5公里的趙家磨村的《梁舒墓表》刊于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此墓表記述前涼晉昌郡(治所在宴安縣,即令瓜州縣東南鎖陽城)太守梁舒的籍貫、官爵及其夫人的門第及姓名。有益于考定十六國時期前涼、前秦的職官制度以及關(guān)隴士人流徒河西的歷史。這一時期的《崔遹(yù)墓表》(395年)、《呂他墓表》(402年)等亦可資參證。
▲ 北涼·沮渠安周造像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