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仁忠 陳文佳 徐一博 王茂泓
溫通法論治結石淺析
● 黃仁忠1陳文佳1徐一博2王茂泓3▲
傳統(tǒng)認為膽結石多因肝膽濕熱、肝郁氣滯所致;泌尿系結石多因下焦?jié)駸崽N結,日久成石;治療一般多采用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等法。而筆者認為水寒木郁是膽結石的主要成因;腎寒膀胱熱是腎結石的發(fā)病關鍵;臨床采用溫通法治療此類結石,療效切確。
結石 溫通法 溫膽湯
結石為臨床多發(fā)病,常見有膽囊結石、泌尿系結石等。西醫(yī)常采用手術或碎石治療,中醫(yī)治療多采用清熱利濕、通淋排石[1]等法。筆者通過對結石形成機理深入探討,運用溫通法治療結石,取得良好療效,現(xiàn)介紹如下。
一般認為,膽囊結石屬于“脅痛”、“膽脹”、“黃疸”等范疇,多因肝膽濕熱、肝郁氣滯所致;泌尿系結石屬于“石淋”、“砂淋”范疇,多因下焦?jié)駸崽N結,日久成石。
而筆者臨床發(fā)現(xiàn),“肝膽濕熱、肝郁氣滯”中的濕熱與氣郁,多源于內部臟腑功能的失衡。目前臨床上大多數(shù)膽結石的成因為:腎陽本虛,或膽火不降,致水寒木郁,肝氣不升,痰濕水飲,郁阻中焦,導致肝膽失于疏泄,膽汁蘊積成石。其病位在肝、膽,但根源在腎;正如彭子益在《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中謂:“厥陰肝木生于腎水而長于脾土,水土溫和,則肝木發(fā)榮,木靜而風恬,水寒土濕,不能生長木氣,則木郁而風生?!盵2]厥陰肝木郁則膽經木氣失于下疏[3],膽汁郁積,日久蘊積成石。此類膽結石多呈泥沙狀。患者平素多喜食生冷、貪涼,畏寒肢冷,面色青暗,舌質淡,苔白膩,脈濡滑或緊澀。
此外,腎陽虛也是泌尿系結石形成的根本原因。陽虛相火不藏,則移于膀胱,致腎寒膀胱熱,水氣不化,濕與熱結,日久發(fā)為結石。《中藏經·論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言:“砂淋者,……此由腎氣弱而貪于女色,房而不泄,泄而不止,虛傷真氣,邪熱漸強,結聚而成砂?!薄吨T病源候論·卷之十四淋病諸候》曰:“諸淋者,由腎虛膀胱熱故也?!苷撸芏鍪?。腎主水,水結則化為石,故腎客沙石。腎虛為熱所乘,熱則成淋。”其“砂淋”、“石淋”的論述皆為有力佐證。
依據以上病機,對膽結石的治療,筆者常用三金溫膽湯。方中以《集驗方》溫膽湯[5]為基本方,溫膽湯原方由生姜四兩、半夏二兩、橘皮三兩、竹茹三兩、枳實二枚、炙甘草一兩組成。此方以生姜為君,溫中化飲;半夏、橘皮為臣,助生姜燥濕化痰除飲兼以理氣;竹茹清郁熱化痰、除煩止嘔,枳實降膽胃之氣,共為佐藥;炙甘草補中并調和諸藥。再加金錢草、郁金、雞內金、茵陳利膽排石;烏梅助肝之疏泄;制附片、鹿角霜溫腎暖土。全方共奏溫腎化飲、除濕祛痰、降氣排石之功。
對腎結石的治療,自擬益腎排石湯。方以傳統(tǒng)治療結石名方三金湯為君,以利濕通淋排石;黃芪、當歸、制附片、鹿角霜、川斷為臣,以益氣溫陽養(yǎng)血,助腎分清泌濁以排石;滑石、石葦、烏梅、八月札為佐,滑石、石葦助君藥以清熱利濕排石,烏梅、八月札助肝之疏泄而排石且有止痛之功;生甘草為使,清熱而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益腎疏肝、益氣養(yǎng)血、通淋排石之功。
案一 李某某,女,21歲,學生,2010年5月23日因右上腹隱痛半年余、加重3天就診?;颊咂剿叵彩忱滹嫞疽?,2009年下半年始時感右上腹隱痛,未予重視。3日前感右上腹劇痛,至某大醫(yī)院急診科就診,B超示:膽囊結石(4cm×0.7cm)。因畏懼手術而求治于中醫(yī)。刻診:右上腹隱痛,時有絞痛,喜溫喜按,痛甚則嘔吐清稀涎沫,口粘口苦,口干不欲多飲,晨起喉中痰多,食欲不振,大便偏稀,小便色清,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苔白滑浮黃而膩,脈弦滑而緊,左關澀。診為脅痛。證屬水寒木郁,寒痰水飲,郁結肝膽。治以溫陽散寒,化痰除飲為主,兼以疏肝利膽。方選三金溫膽湯加減,藥用:生姜50g,烏梅30g,制附片20g(先煎),鹿角霜8g,茵陳30g,竹茹15g,枳實10g,陳皮10g,法夏10g,茯苓25g,炙甘草6g,雞內金10g。7劑,日1劑,水煎400mL,分兩次早晚溫服。1周后復診,患者右脅疼痛已除,飲食較前好轉,口粘口苦除,晨起喉中痰大減,舌質淡紅偏胖,邊有齒痕,苔白,脈細弦滑。原方續(xù)服1周,諸證悉除。復查B超示:膽囊已無異常。
按 此例患者有口粘口苦、苔浮黃等濕熱之癥,為膽熱之象,乃膽火不降所致,但其本質為水寒木郁,故又喜溫喜按,痛甚則嘔吐清稀涎沫,口干不欲多飲,晨起咽中痰多,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脈弦滑而緊。其病源于喜食冷飲及熬夜,冷飲傷陽,導致腎陽不足,陰寒內盛,不能生木;熬夜則膽火不降,腎水更寒,木氣不升,肝膽不和,疏泄失職,痰濕水飲內生。治療以大劑生姜等溫化為主,配以利膽排石,故效如桴鼓。
案二 張某,男,40歲,2012年6月19日因左側腰部反復絞痛6月余就診?;颊咴V腰部時有絞痛,平素勞累后腰酸,精神一般,納可,二便正常,寐安,舌質淡紅,苔薄白膩,脈細滑偏沉,左尺上半部滑下半部細滑緊略澀。查體:左側腰部叩擊痛陽性。泌尿系B超示:左腎結石(9mm×6mm)。診為石淋。證屬腎寒膀胱熱,濕濁內蘊。治當溫腎清熱,利濕排石。擬益腎排石湯,藥用:金錢草50g,黃芪20g,當歸10g,石葦20g,海金沙20g(包煎),雞內金10g,制附片10g(先煎),滑石10g(包煎),鹿角霜10g,烏梅30g,生甘草6g,川斷15g,八月札15g。7劑,1日1劑,水煎400mL,分兩次早晚溫服。并囑患者服藥期間單腳跳動上下樓梯,以助結石下行。1周后復診訴服藥5劑時,出現(xiàn)腰部劇烈疼痛,從尿道中排出1粒黃豆大小結石。復查泌尿系B超示:雙腎結構清晰,未見異常。
按 此例患者臨床癥狀較少,結合對結石形成機理的認識,并據其脈象,脈細滑偏沉,乃陽氣不足;左尺上半部滑,為膀胱有熱,下半部細滑緊略澀,為腎陽虛而生內寒,且寒與濕結。故其病機腎寒而膀胱熱,寒濕與濕熱錯雜。治本當溫化為主,兼顧清熱;治標當利濕排石。因通利傷正,故加黃芪、當歸益氣養(yǎng)血。
綜上所述,結石之證,臨床所見濕熱之象,乃是肝與膽、腎與膀胱之間的功能失調所致之標熱,其本質不離腎之陽虛內寒,不可誤認為單純濕熱之證。臨證當細審之。
[1]李 立,蔡 峰,梁 非,等. 基于文本挖掘技術探索中醫(yī)治療膽結石藥證對應規(guī)律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3,40(4):664-665.
[2]清·彭子益.《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17-18.
[3]清·黃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9:20-21.
[4]清·鄭欽安.《醫(yī)理真?zhèn)鳌穂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2.
[5]馬伯艷,秦佳佳,張福利.淺論溫膽湯之源流[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7,34(3):281-282.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2013級碩士研究生(330004);2.江西中醫(yī)藥大學科技學院(330025);3.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330006)
▲通訊作者 王茂泓,男,主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腎系疾病診療與研究。E-mail:wmh707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