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喆?。ò碴柭殬I(yè)技術學院 文化藝術系 455000)
?
論寫意花鳥畫的意象對油畫花卉繪畫創(chuàng)作的演繹
徐 喆(安陽職業(yè)技術學院 文化藝術系455000)
摘要:本文通過對傳統(tǒng)寫意花鳥畫的意象的闡述,進一步分析了傳統(tǒng)寫意花鳥畫意象的產生以及這一現象對本土文化影響下的藝術家的思想上的藝術定位油畫語言的形成和對現當代的演繹。
關鍵詞:傳統(tǒng)寫意花鳥;意象;油畫花卉
中國傳統(tǒng)書畫是文學、美學和哲學、繪畫、書法的完美融合,中國傳統(tǒng)書畫對意象的表達有獨特的表達方式,多偏重于內在的精神修養(yǎng)它是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中國傳統(tǒng)寫意花鳥畫更是體現了一種意象的表現中國人素有愛花、賞花的傳統(tǒng),文人士大夫常用花來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情感,把賦予了人的情感和意象。中國傳統(tǒng)寫意花鳥畫在文人畫中是常見的表現題材,隋唐時代在繪畫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唐代繪畫的最重要的是發(fā)展了一批具有教高素養(yǎng)的士大夫們開始主宰畫壇,也為“文人畫”的興起提供的條件。宋代文人畫的興起,這一時期出現了影響中國畫壇的先驅蘇軾、文同、黃庭堅等人。他們在繪畫理論上勇于探索,使水墨寫意畫從興起以至直接影響了整個畫壇的面貌,成為了整個中國畫壇的主流。這一時期一些文人士大夫也參與了寫意花鳥的繪畫表現,他們對花卉的表現不僅僅體現的技法方面,尤其是在精神層面的表現更為注重,這樣就形成我們民族特有的意象形態(tài),一直影響到現在繪畫的發(fā)展。
北宋時的蘇軾說同時代的文同畫竹是“胸有成竹”就是說起初文同所表現的寫意花鳥畫是已有了一個“意象”存在的。“意象”是他主觀的情感經過一番精神加工后在頭腦中形成的,這就是說,這個意象是藝術家在生活中對具體的物象有了感受,產生了情感聯想,結合了藝術家的思想感情而產生的東西。其實鄭板橋所說的“胸中有竹”也指的是藝術家對“眼中有竹”經過精神加工后在頭腦中出現的藝術形象。
提到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意象對現代花卉油畫的影響我們不得不提起關紫蘭。關紫蘭是中國早期著名的女畫家,1927年畢業(yè)于上海中華藝術大學西洋畫科,師從陳抱一先生,是學校最優(yōu)秀的學生,同年赴日本留學,考入東京文化學院美術部。留學期間,曾多次選入“二科”美展、上野美展等。有關媒體給了極高的評價。1927年她的《水仙花》參加了日本第四十回“二科會美術展覽”,1929年在日本舉辦個人畫展,1930年日本政府把《水仙花》印成明信片在日本發(fā)行。關紫蘭的《慈姑花》是她的一幅代表作,在這副畫中在一個三角形的空間中擺放著一束慈姑花,畫家本人并沒有過于細節(jié)的描繪,而是一氣而成,充滿了中國寫意花鳥畫的灑脫,使得整個畫面具有生氣,花好象是長在里面,不像是畫出來的,這幅作品體現了關紫蘭的畫風,尤其整個畫面由寫意而成,特別是那些大筆觸給人一種舒暢的感覺,她的畫面上雖然受到了野獸派的影響,不過中國傳統(tǒng)繪畫對她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
潘玉良在借鑒融合中西文化的過程中,更多的運用了中國線描的手法。成功地將中國傳統(tǒng)書畫的筆墨和西畫的實體質感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潘玉良1918年考入劉海栗創(chuàng)辦的上海美術??泼佬g學校1921年到法國留學1926年,其作品在羅馬國際展覽會上獲金獎1929年應劉海栗之邀回國,被聘為上海美專教授,后被徐悲鴻聘任為南京中央大學藝術戲教授。1937年再度出國,1977年在法國巴黎病逝。雖然潘玉良被形容為具有男子氣概的女畫家,但她還是以花朵來詮釋完整的生命過程,有時候描繪花團錦簇的盛開榮景,有時候也表現花朵即將凋零的情狀,但是仍有不敗之之氣。
由于水墨畫有及其深遠的人文內涵,以及特殊的表現手法,講究“意象“的表達,這本身就對油畫來表現中國傳統(tǒng)精神的花卉油畫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在二三十年代,中國有好多主張中西繪畫結合的著名藝術家,有徐悲鴻、林風眠、常玉、關紫蘭、潘玉良、關良等人,之后還有吳冠中、詹建俊等,進入九十年代,出現了許多新的變革和想法,海外的畫家如趙無極、朱德群以中國文化為背景的繪畫語言。中國水墨寫意與油畫的結合說到底是中西文化的相互滲透。但是在油畫花卉方面體現的由為突出,因為受到中國傳統(tǒng)寫意花鳥的影響所以在不同的作品中體現出不同藝術家的繪畫語言。圖形的高度概括即象征性符號,這是中國繪畫精神的一個重要的體現。繪畫貴在神似,齊白石先生說過繪畫要在似與不似之間。這是中國傳統(tǒng)中中庸之道在繪畫藝術中的體現。表現形式上的平面化,中國繪畫尤其是寫意水墨畫表現形式就是平面化的經營,現代油畫花卉受到傳統(tǒng)繪畫的影響經常出現表現平面化的表現方式,在色彩上又融合了西方的色彩語言??臻g上意象,其實空間上的意象說的簡單點就是虛實關系的結合與營構,中國畫講究空間為造境而生,沒有了西方寫實對客觀事物的描寫和直觀性。
本文從傳統(tǒng)寫意花鳥畫意象表達對現代油畫花卉的影響的角度分析了現代油畫花卉的發(fā)展,以及形成這種原因的民族本土化影響,通過對傳統(tǒng)寫意花鳥畫意象的簡述可以看出現代油畫花卉是對中國傳統(tǒng)寫意花鳥畫的構建和突破,老一悲藝術家一直在不斷地繼承和發(fā)展,力求做到和諧、完美。今天,我們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和發(fā)展,為把中國文化的繪畫精神繼續(xù)發(fā)揚下去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沈子丞.歷代論畫名著匯編[M].文物出版社,1982.
[2]陳傳席.中國繪畫美學史[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3]宗白華.宗白華全集[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4]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上下)[M].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
[5]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徐喆,碩士,安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文化藝術系教師,研究方向:美術學,美術教育。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