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行
“耳濡目染”很容易用錯
“耳濡目染”,形容眼睛見得多了,耳朵聽得多了,不知不覺之中受到了影響。濡,沾濕;染,沾上。語出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公胚胎前光,生長食息,不離典訓(xùn)之內(nèi),目擩(同‘濡)耳染,不學(xué)以能。”后多作“耳濡目染”。例如宋·朱熹《與汪尚書書》 :“耳濡目染,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彼巍巫嬷t《東萊博議》卷一:“魯自周公伯禽以來,風(fēng)化浹洽,其民耳濡目染,身安體習(xí)?!薄遏斞溉拧ぶ履赣H》:“這大約因?yàn)槌Ec大人在一起,沒有小朋友之故,耳濡目染,知道的事就多起來?!?/p>
“耳濡目染”這個成語很容易用錯。比如,某報有一篇報道,說:“記者趕到他生前工作過的社科院宗教所,耳濡目染了他許多平凡而動人的故事?!庇浾呤窃凇八彼篮蟛湃ゲ稍L的,不可能親眼看到“他”的所作所為,更不可能在同“他”長時間的接觸中受到影響,只能“耳聞”,連“目睹”都談不上,怎么能說“耳濡目染”呢?顯然是由于不甚了了以致誤用。記者的報道常常是急就章,來不及反復(fù)推敲,再加上某些同志自身的語文功底不深,用錯成語之類的事便在所難免了。平日里,最好在案頭放上幾本工具書,遇到問題就查上一查,可以彌補(bǔ)不足,減少錯誤。
“敬謝不敏”是自謙之辭
某學(xué)院在報紙上刊登一則招聘廣告,其中說道:“對于前來應(yīng)聘的教師,學(xué)院以是否具有××(學(xué)院名)精神決定取舍:重物質(zhì)利益者、暮氣沉沉者、濫竽充數(shù)者、缺乏自信者等等,都一概敬謝不敏?!边@里的“敬謝不敏”用得不對。
“敬謝不敏”是以自己沒有能力為理由,推辭做某事的客氣話。(敬謝,恭敬地拒絕;不敏,沒有才干)清·得碩亭《〈草珠一串〉序》中記 :“若曰凡為詩者,必須意深思遠(yuǎn),神韻悠然,則敬謝不敏矣。”吳晗《再談神仙會和百家爭鳴》中有:“這幾年有許多雜志報紙要我寫這方面的文章,我只好敬謝不敏,不能鳴,更不用說爭了?!?/p>
“敬謝不敏”是表示拒絕的自謙之辭,其中的“不敏”是說自己能力有限。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因“不敏”而“敬謝”,即以自己“不敏”為借口,恭敬地向?qū)Ψ酵仆?、拒絕。而某學(xué)院卻理解成因?yàn)閷Ψ健安幻簟彼晕覀儾荒芙邮?,豈非大謬?其實(shí)只消把“敬謝不敏”改成“謝絕”二字,就什么問題都沒有了。某學(xué)院之誤用并非“不敏”,實(shí)乃不察之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