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教師運動參與與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研究
——以杭州市為例
胡乃君
(浙江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采用調(diào)查問卷法、訪談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以杭州市10余所高職院校的160名教師為研究對象。不同運動參與形式對高職院校教師主觀幸福感影響的對比,探討運動參與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guān)系。研究表明:參與不同運動項目對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的主觀幸福感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3~4次/周的運動頻率對各個分量表的影響得分最高,低于2h/次的運動時間對主觀幸福感貢獻較高,超2h/次讓教師主觀幸福感降低,低強度運動量對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的主觀幸福感影響較大。對維護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的心理健康,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guān)鍵詞:杭州市;運動參與;主觀幸福感;調(diào)查
文章編號:1004-3624(2015)05-0089-04
中圖分類號:G804.85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Using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tc. to various regions of Hangzhou, from more than 10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60 teachers are the subjects in the study.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forms of participa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teacher impac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articipate in different sport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SWB of college teachers in Hangzhou, affecting 3-4 times / week exercise frequency for each subscale scores highest, less than 2h / time of exercise time contribution of SWB higher over 2h / time to let teachers SWB reduced low-intensity exercise greater influence on SWB of teachers in Hangzhou. The maintenance of teachers mental health,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ves of teachers is significant.
收稿日期:2015-06-25 2015-04-30
作者簡介:陳平(1962-),女,浙江杭州人,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訓練與管理. 顏非非(1975-),女,浙江永康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H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
HU Nai-jun
(Zhejiang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Hangzhou 310018, China)
Key words:Hangzhou; sports participation; SWB; survey
0前言
有關(guān)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ing, SWB)的研究始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可以評估一個人的生活質(zhì)量,亦可衡量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發(fā)展水平[1]。通過對中國知網(wǎng)文獻查閱,相關(guān)研究文獻的時間分布自2004年呈現(xiàn)出逐年遞增的趨勢,特別是2011年以來。但是由于研究起步晚,研究文獻僅僅停留在表層,且尚不能滿足進一步研究的需要。而且已有的文獻欠缺系統(tǒng),深度不夠,可操作性差,從跨學科視角的進行運動參與與主觀滿意之間關(guān)系的研究并不多見,尤其是針對高職院校教師這種具有特殊經(jīng)歷和組織氛圍人群的研究目前還沒有。本研究通過不同運動參與形式對高職院校教師主觀幸福感影響的對比,探討運動參與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guān)系,對維護高職院校教師的心理健康,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杭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浙江警官職業(yè)學院、浙江電力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等10余所分布杭州市內(nèi)各區(qū)的160名教師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無重大精神疾病、愿意接受訪談、樂意填寫問卷、提供信息真實,不符合上述標準者不納入研究范疇之內(nèi)。
1.2研究工具
1.2.1運動參與量表是在文獻資料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影響高職院校教師主觀幸福感的相關(guān)因素編制的《高職院校教師運動參與狀況調(diào)查表》,內(nèi)容涉及人口統(tǒng)計學指標、運動參與的興趣、運動項目、運動時間、運動頻率等。
1.2.2主觀幸福感量表采用紐芬蘭紀念大學編制的主觀幸福感度量表(MUNSH)用于測量高職院校教師的主觀幸福感。該量表由23個項目組成,回答:“否”記1分,回答“是”記2分,全量表總分范圍0~48分,以總分作為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標[2]。本次測量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
1.3研究方法
1.3.1調(diào)查問卷法。實測時統(tǒng)一指導(dǎo)語,由所在院校指定老師當場收回問卷。共發(fā)放問卷160份,回收問卷158份,回收率為98.8%,其中有效問卷156份,有效回收率為98.7%。
1.3.2訪談法。采取個別訪談的形式與調(diào)查對象中的40人進行了交流和座談,了解經(jīng)常參與運動的教師之間的差異。
1.3.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厥詹⒄韱柧恚瑢⒒厥盏南嚓P(guān)數(shù)據(jù)信息輸入計算機,利用 Excel 對數(shù)據(jù)進行有效性整理,最后利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高職院校教師運動參與與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
2研究結(jié)果與分析
2.1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運動參與、主觀幸福感總體概況
2.1.1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運動參與總體概況。如表1數(shù)據(jù)顯示: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多選擇與朋友在免費的運動場館(42.3%)進行體育鍛煉,訪談得知,多為與同事(46.8%)在本校的體育館或體育場進行體育鍛煉。每次運動的時間多在1h左右(46.8%),運動頻率根據(jù)實際工作情況,一般情況下多為一周3~4次(45.5%),運動持續(xù)的總時間多為3年左右(39.1%)。運動項目以小球、健身操(舞)(58.4%)為主,運動強度(本研究中運動強度依據(jù)吸氧量劃分,大強度:超過本人最大吸氧量的70~100%;中等強度:55~70%;小強度:低于50%。)不大以低強度為主(52.6%)。根據(jù)訪談獲悉,高職院校教師不僅承擔著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家中還有小孩和父母需要去照顧,所以,多數(shù)教師反映平時想?yún)⑴c體育運動,但是迫于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相對較少。
表1 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運動參與總體概況調(diào)查一覽表
2.1.2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主觀幸福感總體概況。對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主觀幸福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除了對健康的擔心維度得分稍低之外,其余維度指標的得分均高于其各自量表的平均分,表明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主觀幸福感總體處于較高水平,即表明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感覺較為輕松,心境較高,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較好,精力充沛,生活過得比較安逸,對生活較滿足。問卷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高齡教師(45歲以上)在生活滿意和興趣、對健康擔心、對情感行為控制、松弛和緊張維度上得分高于低齡教師(45歲以下),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P<0.05)??赡苁堑妄g教師多為剛剛參加工作面臨較高的生活壓力、職稱壓力,心理思想較為復(fù)雜,讓低齡教師主觀幸福感的指數(shù)下降。
表2 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主觀幸福感總體概況調(diào)查一覽表
2.2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運動參與與主觀幸福感關(guān)系分析
2.2.1運動項目與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分析。如表3結(jié)果顯示:參與不同運動項目對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的主觀幸福感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運動項目對六個分量表均有不同的影響,如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上小球、健身操(舞)、跑步的得分較高;對健康的擔心維度上健身器械、快走、跑步較高等。其中以健身操(舞)得分是最高的,現(xiàn)代健身操(舞)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富有動感,技術(shù)動作要求簡單,具有節(jié)奏性、重復(fù)性,是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最常采用的一種運動方式,無需特殊的場地、服裝或器械,能夠較好地達到健心、健身、陶冶情操的效果。
表3 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運動項目與主觀幸福感關(guān)系一覽表
2.2.2運動頻率與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分析。表4數(shù)據(jù)顯示3~4次/周的運動頻率對各個分量表的影響得分最高,即參加3~4次/周的運動鍛煉的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主觀幸福感最強,而低于1次/周在各分量中得分最低。本次研究顯示,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每周參與鍛煉的次數(shù)相對較少,低于2次/周的人數(shù)比例占到了40%還多,可能是由于工作負擔重,業(yè)余時間少,缺乏運動參與意識有關(guān)。
2.2.3運動時間與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分析。由表5數(shù)據(jù)可知,選擇不足1h/次的高職院校教師,在分量表三和五中得分最高,說明進行短時間的運動在對精力、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兩個維度最為明顯,可以感受到幸福;運動1~2h/次的高職院校教師在其余量表中得分最高,也就是說在對生活的滿足與興趣、對健康的擔心、松弛和緊張、憂郁或愉快的心境維度上分數(shù)最高,在這個時間段的教師最能感到幸福;運動時間超2h/次的高職院校教師在分量表一、二、四、六中得分最低,說明在超過2h的運動時間讓教師主觀幸福感降低。以上表明說明中等時間鍛煉最能增進主觀幸福感,這一結(jié)論與已有相關(guān)研究基本吻合。
表4 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運動頻率與主觀幸福感關(guān)系一覽表
表5 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運動時間與主觀幸福感關(guān)系一覽表
2.2.4運動強度與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分析。由表6數(shù)據(jù)可知,低強度運動量對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的主觀幸福感影響較大,如低強度在對分量表二、表三、表五、表六,即對健康的擔心維度、精力維度、松弛和緊張維度、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維度上均值得分均最高。低強度主要表現(xiàn)為輕微運動,表明:在運動過程中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很享受過程,即使低強度的運動也能從中感到健康、有精力、松弛、幸福。然而,大量研究表明中等強度的練習對身體鍛煉效果最好、最適宜,應(yīng)積極引導(dǎo)、鼓勵教師參加中等強度運動。
表6 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運動時間與主觀幸福感關(guān)系一覽表
3結(jié)論與建議
3.1結(jié)論
3.1.1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多選擇與同事在本校的體育館或體育場進行一周3~4次,每次1h左右,運動項目以低強度的小球、健身操(舞)為主。
3.1.2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主觀幸福感總體處于較高水平,高齡教師在生活滿意和興趣、對健康擔心、對情感行為控制、松弛和緊張維度上得分高于低齡教師,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
3.1.3參與不同運動項目對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的主觀幸福感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現(xiàn)代健身操(舞)因富有動感,技術(shù)動作要求簡單,具有節(jié)奏性、重復(fù)性,是對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主觀幸福感貢獻最高的。
3.1.43~4次/周的運動頻率對各個分量表的影響得分最高,即參加3~4次/周的運動鍛煉的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主觀幸福感最強,而低于1次/周在各分量中得分最低。
3.1.5不足1h/次在對精力、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兩個維度最為明顯,可以感受到幸福;運動1~2h/次在對生活的滿足與興趣、對健康的擔心、松弛和緊張、憂郁或愉快的心境維度上分數(shù)最高,超2h/次讓教師主觀幸福感降低。
3.1.6低強度運動量對杭州市高職院校教師的主觀幸福感影響較大。
3.2建議
3.2.1高校領(lǐng)導(dǎo)應(yīng)意識到高職院校教師這一特殊群體的身體健康問題,給教師創(chuàng)造更加寬松的空間,讓教師從教學、科研和家庭的多重壓力中自我解脫,毫無壓力、自由地投入到體育健身運動之中。
3.2.3在運動時間、運動頻率、運動強度上,建議高職院校教師不低于1次/周,最好保持在3~4次/周的運動頻率,運動時間不要超過2h/次,選擇中等強度的練習對身體鍛煉效果最好、最適宜,以不斷提高主觀幸福感。
參考文獻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nóng).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281-327.
[2]劉仁剛,龔耀先.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的試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9,7(2):107-110.
[3]Pawlowski,T; Downward, P; Rasciute, 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European countries-on the age-specific impact of physical activity[J].European Review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2011,8(2):93-102.
[4]蔣惠珍.體育鍛煉對高校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浙江體育科學,2008,30(3):56-59.
[5]婁伶俐.主觀幸福感的經(jīng)濟學理論與實證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6]龍軍.關(guān)于大學生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學院,2012.
[7] 蔣惠珍.體育鍛煉對高校教師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10):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