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要】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它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基本工具,是一年級學生入學的首要學習內容,是識字、閱讀、學好普通話的工具。但因為拼音字母比較抽象、枯燥,對剛剛入學的兒童來說死記硬背效果并不理想,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得輕松,學得扎實,學得靈活。我將多年來教學拼音的點點滴滴道來與大家探討。
【關鍵詞】拼音;一年級;學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基本工具,學生進入小學學習語文,首先接觸的便是漢語拼音。學好漢語拼音對于學生以后運用語言文字有很大的影響,它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學好漢語拼音呢?我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拼音教學中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愛上語文。
一、觀察圖畫,創(chuàng)設情境
小學生大多數都喜歡畫畫,課本中有許多情景圖畫,我們可以順勢將學生引入課堂,激發(fā)學習興趣。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中,出現的畫面為農村一角。整個畫面涉及ɑ o e三個單韻母。在此情境圖里,阿姨的“阿”是提示ɑ的音,公雞喔喔啼的“喔”是提示o的音,池塘中游動的“鵝”是提示 e的音,鵝的翅膀提示的是e形。通過課文提供的情境圖畫,同學們就能形象直觀地掌握ɑ o e。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課文中現有的插圖,抓住插圖所具有的“圖表音”“圖表形”的特點,來掌握所學拼音字母。
二、鼓勵動腦,觀察發(fā)現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是開發(fā)學生智力的源泉,也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進行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第一步。如:我們在教學單韻母iu ü一課時,學習后讓學生觀察:i在標聲調時,與字母i的寫法有什么不一樣?學生看著板書:i ī í ǐ ì 很快發(fā)現,i標聲調時頭上的圓點不見了。老師又指著板書ü問:ü的四聲為什么不去掉上面的兩點?學生明白了,要去掉兩點就不念ü,念u了??梢妼W生自己不僅能發(fā)現,而且還能比較呢!
三、手指做操,牢記字形
手指操簡單易學,在手指活動中記住字母的形狀。如:左手拇指和食指一彎就成o,松開一點就是c,再加上右手食指和拇指就成ɡ,兩個食指交叉就是x,c中加右手食指就是e,等等。又如兩手伸出大拇指,半握拳,拇指朝上,左手是b,右手是d,拇指朝下,則左手是p,右手是q,可以同座配合,一個做手型,一個發(fā)音,玩得愉快,練得高興,這樣做,同學們既動眼、動口、動腦、動手,又發(fā)展了口語交際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區(qū)分了相近聲母的形狀,加深了對它們的認識。
四、借助實物,助力學習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體跟我們的拼音字母相似,可以用來幫助記憶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學習聲母f和t時,f和t的形狀像一根帶短柄的彎頭拐杖,拐杖拄地可表f,拐杖豎直舉起可表t,所以記住彎頭拐杖,就記住聲母f和t的形。我們坐的小椅子不就是拼音字母h嗎?老師指黑板用的教鞭就是l呀。又如,在區(qū)分b p d t的發(fā)音是否送氣時,可選用一張薄紙作為學具,把這張薄紙放在唇邊,有意識地發(fā)出b p d t各音,紙飄動表示送氣,沒飄動,表示不送氣。
五、投其所好,音韻相交
小學生在幼兒園就非常喜歡兒歌,他們來到一年級,當然同樣喜歡,所以把讀兒歌和學拼音結合起來,不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而厭煩。例如:正六b b b,反九p p p,兩個門洞m m m,一根拐棍f f f。左下半圓d d d,魚兒躍起t t t,一個門洞n n n,一根小棍l l l。九字加鉤ɡ ɡ ɡ,機槍向上k k k,一把椅子h h h,一只母雞j j j。一個“9”字q q q,一把小釵x x x,像個“2”字z z z,半個圓圈c c c。半個“8”字s s s,織毛衣zh zh zh,吃東西ch ch ch。石獅子sh sh sh,一棵小苗r r r,一個樹杈y y y,一只烏鴉w w w。雙門m,單門n,拐棍f,傘把t,一根小棍l l l……
所以老師在教拼音時應該多編些兒歌,大家認真誦讀這些兒歌,兒歌背熟了,拼音也掌握了。
六、動手操作,寓教于樂
(一)做一做
學生每學完一課漢語拼音,教師就鼓勵學生回家制作卡片。這個動手作業(yè),學生興致極高,找紙板,量尺寸,裁剪,書寫,用皮套打成捆。早晨到校,看,桌上整齊地擺放著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卡片。從孩子們得意的拼讀神色,無不流露著成功、自豪的喜悅。
(二)擺一擺
課上充分利用學生制作的卡片,讓學生動手擺拼。如:學習ɡ k h一課聲母后,讓ɡ k h與u、ui相拼時,教師就讓學生動手左邊擺出ɡ k h的聲母卡,右邊擺上u的卡片,讓聲母與韻母的四聲分別相拼,再讓同桌一人當老師,提示聲調,一人依次拼讀,再互換。學生在擺玩中,既感新奇,又有趣味。
(三)畫一畫
在教學中還可以變換一下,先出示所學的拼音,然后讓學生為之配圖。如學習z時,老師在黑板上寫出z,告訴學生:“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聲母,你們能為z配上一幅畫嗎?”學生的作品五花八門。有的畫一個馬扎,因為馬扎打開后的形狀像z,有的寫一個數字2,把2展開像z,還有的畫一只呲著牙的大灰狼,有的畫一只游水的小鴨子……通過學生的描述,這個字母就不知不覺地學會了。
這樣變作花樣經常讓學生動手操作,既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又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
七、開展游戲,激發(fā)興趣
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開展各種活動和游戲,可以使得學生愉快地學習知識。
(一)開火車
按照小組或座位快速念出老師出示的字母卡片,哪個同學不認識了,火車就斷了。這個游戲很適合課堂上操作,能使全體學生興奮起來。
(二)摘果子
所認讀的字母在果子的反面。老師點名,學生上臺任意摘,摘下后認讀背面的字母,讀對了,帶著大家讀兩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為獎品送給他。
通過實踐,我深深感受到:只有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游戲中掌握知識,他們才會精神百倍,樂此不疲,學習興趣也會與日俱增。而我們老師,只需要把枯燥無味的學習變成學生樂學的活動。這對我們老師來說這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