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杰
常聽見母親埋怨說,自己年輕時嫁錯了人,跟了父親,現(xiàn)在后悔了,可惜一切都晚了。
我笑笑,說,那又怎么樣呢。
那又怎么樣呢?我想,假使母親年輕時聽了姥姥的勸,有了另一個歸宿,或許一樣能過得幸福安穩(wěn),可還是要在無奈中對我說:都怪自己年輕時嫁錯了人,現(xiàn)在才感到后悔。
我甚至自以為是地想,父母之間的爭吵不和睦,大概是因為文化差異,母親上過學,是大學畢業(yè)生,而父親念到初中二年級就不再讀了。生活中便因此有了很多不可避免的摩擦。
母親性格溫柔,做事也細膩,父親則多了一份男人的粗獷。他在家常半踩著拖鞋,一只褲腿不知何時挽了起來,撲哧撲哧地在客廳里走來走去。母親便怨他,說:“你能不能有點大人樣兒,還像個小孩兒似的,說出去也不怕人笑話。”父親聽了倒也高興,一咂嘴,隨興賦詩道:“不求功來不求祿,圖得安閑好幸福,此乃神仙逍遙也,樂哉,樂哉!”
母親喜愛素凈,穿衣服常買素色,而父親卻秉行了爺爺?shù)男愿?,專愛那些大紅大紫、披金戴銀的裝飾。他常說,人活一輩子,就要過得瀟灑點,有好的就吃最好的,有穿的就穿最好的,不能委屈了自己。母親便笑他,說他永遠都改不了農(nóng)民思想,骨子里的俗氣。于是,父親挑的衣服,母親不穿,母親挑的衣服,父親又看不上眼。
那時,常常覺得,父親和母親彈奏出的樂曲,本就不是一個篇章,更不是一種曲調(diào),像偏離的射線,永遠不會有交點。
無法躲避,便要學著接受。平日里,父親和母親還是很和睦的。常常一人沏茶,一人搖扇,促膝而坐。夏日的夜晚,天空如墨,星星點點,一切都顯得靜謐,安然。
他們這時也不會再像年輕時那般浪漫了,不會再在有月亮的晚上說著情話,不會再在有風的時候飄飛思緒,他們開始緩慢地接受“中年的幸?!?。
家里的柴米油鹽,鄉(xiāng)上的住宅變化,都成了他們談?wù)摰奶鹈?。那些伴著滄桑的話題,總能勾起他們的遐思。孩子們相繼長大,又相繼離開他們身邊,讓家里平添了幾分寂寥,這時的父母,才更懂得了老來有伴的依戀。餐桌上,擺好的另一副碗筷是依戀;睡夢里,聽見的鄰人鼾聲是依戀;甚至連生活中,對方不滿的責備挑剔都是依戀……那些所有的閑雜瑣事,都成了父母生活樂章中,最平穩(wěn)最浪漫的基調(diào)。
不禁想,母親之前的抱怨和對父親的不滿,不過都是生命樂章中的一個音調(diào)。于泠泠動聽之中,或多或少地摻雜著。生活也許就是這樣,但也還是要去承受;而在生活的樂章里,若沒有這些音調(diào),絕不會激越動人,更不能稱之為“完美”。
父親和母親,大抵便是,不成曲調(diào)也是歌吧。
【點評】
文章語言樸實無華,對“不成曲調(diào)”把握到位,生動形象地寫了父母的性格迥異,摩擦不斷;著重寫“也是歌”,把父母的情感糅合于字里行間,真摯動人。文題相互呼應(yīng),更突出了父母平淡又溫馨的愛情。
(指導(dǎo)教師 牟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