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山
張正民在創(chuàng)作《尋人啟事》系列作品時一直提醒自己:人丟了還可以找到回家的路,魂丟了,再想回家就不那么容易了??礃幼?,他是通過這個系列的作品為現(xiàn)實世界中的有些人招魂。日前在MT50華府藝術空間開幕的《尋人啟事》張正民個展,似乎要讓我們知道:近些年,當實驗水墨話題趨于冷寂的時候,張正民的水墨實驗反而在同行中逐步凸顯出來。前幾年他的《圍觀》系列中,不但延續(xù)了個人以往拳打腳踢的制作,也更突顯了作品的社會性元素。其實,他并未向學術圈呈現(xiàn)出什么令人驚愕的圖式,只是在自己的軌道上不緊不慢地開動著,車速雖不快,比起水墨畫壇一些曾經熱門卻已經棄權了的選手和那些心思及時旁騖的聰明人,他的步伐雖顯笨拙,但卻沉實有力、逐步推進。
《尋人啟事駐影之二十》 紙本水墨 。
在我們時代,水墨畫領域是最容易渾水摸魚的地方,只要看看各種人懷著各種心思粉墨登場,就略知一二了。很有一種說法,當下已經形成了所謂的“水墨畫熱”——按我的看法,如果“水墨畫熱”是事實,那將會催生更多的投機者,無論是資本還是畫家,或為利,或為名,肯定是忽悠的成分居多。我們看到這樣一種尷尬的現(xiàn)實:一方面,以水墨為主題的展覽數不勝數,另一方面,有成就的水墨畫家可謂鳳毛麟角。
我相信一點,無論是水墨畫,還是其他畫種,人為地制造熱鬧和繁榮都是無效的和短命的。水墨畫的興盛不在于參與者的“量”,而在于作品的“質”。這個道理其實誰都懂得,事到臨頭,裝糊涂而已。正民與我多次談及這一問題,他堅持自己的方向,不妥協(xié),不高調,以作品說話——因為在他看來,一切宣言,一切口號都與實踐無關,創(chuàng)作是不可知的,任何藝術家都不能事先規(guī)劃好未來。我得補充一句,正民并不排斥理論,他只是抓住創(chuàng)作的核心問題,觀念、技巧、表達等等,是在創(chuàng)作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完成和完善的。所以,正民寧愿不斷以“試錯”的方式進行自我糾錯,而不是追尋所謂的“完美”。
“試錯”是科學實驗的概念,用在藝術創(chuàng)作里,并沒有不妥。藝術家需要弄清楚何種方式適合自己,就必須不斷調適。在當下,水墨畫是一塊試驗田,各種方式、各種手段層出不窮。問題在于,它的結果并不令人滿意。很長時間里,有關水墨畫的討論汗牛充棟,很多人至今仍然各執(zhí)一詞。這是對的,創(chuàng)作領域的清一色是可怕的。但是,水墨畫的價值,水墨畫的邊界,水墨畫的藝術史意義這些問題是被懸置的。人們過多地關注它的功利性實效,現(xiàn)實壓倒一切,以至造成思考的缺失和退場。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水墨畫的問題要比其結果重要得多,這是因為:1.水墨畫作為本土藝術如何完成“現(xiàn)代性”轉換始終混沌一團,處在進一步退兩步的境地中;2.大多數水墨畫家受到外部勢力的壓迫和誘惑,很容易成為利益的俘虜;3.水墨畫的生態(tài)已經荒漠化,資源的匱乏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水墨畫家面臨的困境比想象的更大。我記得我和正民討論過,除了以最大的決心和恒心向前邁進,別無他法,最令人遺憾的做法是停留在一半的地方,前后不靠——還是相信那句俗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正民這幾年的作品相當有起色,使人刮目相看。具體來說,正民的作品注重整體效果,又不失細節(jié)。我前面說水墨畫是試驗田,正民是為數不多的在這塊田地里開花結果的水墨畫家。他把筆墨問題、韻味問題、形象和表現(xiàn)問題統(tǒng)統(tǒng)集中在畫面的整體性中,視覺上頗為新鮮,技巧上不失細膩。不久前,正民和我說起,他正在做更深入的探究,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充分地呈現(xiàn)出來。我當然替他高興,并且我想象得出,他的新作會呈現(xiàn)一種特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