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科
2016年1月7日,周四早盤9點42分,滬深指數跌幅擴大至5%,再度觸發(fā)熔斷線,兩市在9點57分恢復交易后繼續(xù)下挫,并再度觸發(fā)第二檔熔斷線。這已是A股在4個交易日內兩天觸發(fā)熔斷機制,兩市近1600只股跌停,僅35只股紅盤;截至收盤,滬指報3115.89點,跌7.32%。圖為2016年01月11日,北京,中國證券監(jiān)管委員會大樓燈火通明。
這或許是A股市場最短命的政策,但也是傷害最深的一個政策。
這就是熔斷制度。自2016年1月1日起實施僅7天即被暫停,但卻在4個交易日中4次上演(兩次觸發(fā)5%熔斷閾值,兩次觸發(fā)7%熔斷閾值),僅用時155分鐘A股至少6.66萬億元市值便飛灰湮滅了。
2016年甫一開市,A股市場便遭受當頭一棒,“熔斷式股災”不期而至。
自2016年1月1日起,A股正式實施指數熔斷機制。根據上證所、深交所、中金所此前發(fā)布的指數熔斷機制相關規(guī)定,將有5%和7%兩檔熔斷閾值、漲跌雙向熔斷。同一漲跌方向上再次達到或超過5%但尚未達到或超過7%時,不再觸發(fā)指數熔斷。除了尾盤,5%的指數熔斷在一個交易日內可觸發(fā)兩次。
1月4日,滬深兩市開盤后低開低走,13時13分滬深300下跌5%觸發(fā)熔斷,13時28分兩市恢復交易,隨即滬深300指數跌逾7%,觸發(fā)熔斷機制最高閾值,兩市逾千股跌停,A股暫停交易至收市。當日,A股實際上交易了140分鐘,上證指數收跌6.85%報3296.66點。
1月7日,滬深300指數在開盤后僅13分鐘就觸及了5%的熔斷“門檻”,自休市恢復交易僅幾分鐘,滬深300指數于9點58分很快達到7%的二次熔斷“門檻”,A股再度創(chuàng)紀錄提前“收盤”。截至9時59分,A股市場僅交易了15分鐘,滬深300指數跌幅7.21%,上證指數報3115.89點,跌幅7.32%;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跌幅8.66%。
1月7日晚,證監(jiān)會正式發(fā)布通知決定自1月8日起暫停實施A股指數熔斷制度。
熔斷與股災的不約而至讓人不禁懷疑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是否是熔斷機制的推出造成了開年市場的大幅波動。
事實上,正如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洪灝所言,熔斷機制是市場波動性的放大器,而非觸發(fā)劑。在匯率貶值、注冊制漸行漸近、限售令解禁、估值過高等多重壓力之下,A股市場趨向下跌,熔斷恰恰加速了下跌的速率——5%、7%的熔斷臨界點相對于A股市場巨幅的波動性過于狹窄,如此狹窄的臨界點具有“磁吸效應”,使市場價格更快地向臨界點傾斜,同時誘發(fā)踩踏,消耗市場的交易流動性。
客觀而言,熔斷機制的主要目的,是給市場一個冷靜期,讓投資者充分消化市場信息,避免市場價格出現極端變化情況,在海外市場的實踐中也的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么為何在A股市場卻變成了淮北為枳呢?
熔斷前世今生
所謂熔斷機制,是指金融市場價格漲跌超過一定幅度(熔斷閾值)后,對交易進行限制的制度。熔斷機制起源于1987年美國股災,美國當時處在金融創(chuàng)新的爆發(fā)期,新的投資策略不斷推出、衍生品交易不斷發(fā)展、市場逐漸國際化。熔斷機制旨在減少這些金融創(chuàng)新的負面作用、降低市場極端情況下的信息不對稱與投資者的恐慌情緒。
1987年10月19日,美股當天暴跌22%,被稱為“黑色星期一”。在1987年股災后,美國證券委員會(SEC)推出了《布雷德利報告》(BradyTask Force Report)對這次股災進行了總結,并提出設立熔斷機制。在1988年2月9日,紐交所(NYSE)實行的Rule 80A引進了熔斷機制,隨后,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CME)也宣布對標普500股指期貨采取漲停板制度。
SEC推出的《布雷德利報告》作為提出設立熔斷機制綱領性文件,在對1987年美國股災的調查中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1)1987年股災是由市場機制而不是由于對經濟基本面的擔憂所引起的。
(2)雖然當時在美國進行的金融創(chuàng)新(包括新的投資策略、衍生品供給、市場的國際化等)可能在股災時加重了市場的下跌,但是在股災之前的日常交易中,這些金融創(chuàng)新并沒有給股票的交易造成混亂。因此,好的風險防范措施應該是防止在極端情況下投資者的恐慌情緒,而要盡量減少在正常市場環(huán)境下對于這些金融創(chuàng)新的干涉,熔斷機制則滿足這樣的條件。
(3)在極端的市場波動下,急速變動的價格無法給投資者提供關于股票需求的真實信息,從而使得市場失去效率。同時,伴隨著市場恐慌出現的謠言也阻礙了真實信息的有效傳導。市場中止將給投資者足夠的時間獲取真實的信息,從而使得市場重回有效的狀態(tài)。
推出熔斷機制的主要目的,是給市場一個冷靜期,讓投資者充分消化市場信息,避免市場價格出現極端變化情況。美國現行的指數熔斷機制以標普500指數為基準指數,設置7%、13%、20%三級熔斷閾值,當標普500指數跌幅觸發(fā)各級閾值時,股市分別暫停15分鐘、暫停15分鐘和暫停直至收市。
而就中國國內情況來看,2015年以來,隨著A股兩融業(yè)務的不斷推廣、新的金融產品的不斷推出,A股的波動性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與美國當時的金融環(huán)境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有必要采取熔斷機制防范極端風險。
2015年6月中下旬開始A股市場出現一波急速下跌,期間屢次出現千股跌停漲停的奇觀。2015年9月7日,滬深證券交易所及中金所聯合發(fā)布了《關于就指數熔斷相關規(guī)定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征集關于實行熔斷機制的意見。試圖借鑒國外成熟股市的市場經驗,在金融創(chuàng)新產品日益豐富、跨市場聯動性不斷增強的大背景下,防止股市出現大幅度異常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