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蕓
如果說招收9年級至12年級且只有300名在校生的石溪中學像莊園,那么致力于K-12教育的1200名在校生規(guī)模的哈克里中學就像一所城堡中的學校,116年的建校歷史讓走進學校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這所學校的傳統(tǒng)與厚重。
然而,就是這樣一所“古典老派”的學校,卻在議程單上赫然寫著交流主題——“O2O”(線上到線下)。當傳統(tǒng)與未來相遇,這所學校如何應對?
一切從支持教師有效教學開始
在哈克里學校擔任校長職務將近20年的約翰遜始終身處無形的壓力之下。如何讓學校既保持自身傳統(tǒng)優(yōu)勢,又能與時俱進,這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在這樣一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必須通過主動變革向家長宣告,我們提供的依然是最好的教育”,約翰遜說這話時語氣并不輕松,“轉型的關鍵在于教師,但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教師本能的抗拒,因此我們必須從支持教師有效教學開始。”
哈克里學校有兩位技術主管——埃里克和愛德華。他們認為,要改變教師,必須重新定義課堂。他們致力于為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工具,從每天一點點改變課堂開始,而不是為了技術而選擇技術。
機遇來自于2012年冬天,一場大雪讓兩位數(shù)學教師無法來學校上課,一邊是教學進度問題,一邊是等待的學生,兩位教師一籌莫展。此時,技術教師為他們提供了錄制微課的工具,并遠程教會了兩位教師如何使用。下大雪的那幾天,學生通過教師在家錄制的每集10分鐘的微視頻完成了學習目標。
這一事件對教師們的影響很大,他們認為,10分鐘的微視頻將教學內容提煉成更為精要的幾個知識點,有利于學生按需吸收;微視頻增加了提問等互動環(huán)節(jié),使教師可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想法;在網(wǎng)上看到“自己的老師”,還能穿越空間深入探討,這讓學生們備感親切……
這次事件之后,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接受改變。于是,技術主管為每名教師提供了模板,教師按照學生的特點和自己的特長,創(chuàng)建富有特色的班級管理平臺,家長們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技術主管給教師提供更多的在線學習工具和資源,讓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同時在線互動,實現(xiàn)24小時無邊界學習的目的……
謹慎推動教與學方式變革
技術悄悄地影響教師的日常教學,也漸漸地影響學生的學習。2013年,哈克里學校啟動高一學生自帶iPad等電子設備進學校項目,2014年又推動新一屆高一學生加入。約翰遜解釋說,我們不急于全面鋪開,因為通過一個年級、一個年級的試水,才能讓教師處于既不拒絕也不盲目跟風的狀態(tài)。
對于這個項目,哈克里學校既擁有開放的心態(tài),也保持適度的警醒。約翰遜說,“我不太相信技術的替代性。任何時候,實踐體驗都非常重要。”他認為,在線教育雖然比較便宜、便捷,但未來依然會有許多家庭為孩子選擇有社交環(huán)境的學校。不過說到這里,他又顯得猶豫起來:“美國選擇‘在家上學方式的人越來越多,想想恐龍都滅絕了,未來還有什么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呢?”
在哈克里學校,從校長到技術主管都抓住教師這一核心群體,通過支持其有效教學,并以年級為單位謹慎推開,這是學校擁抱變革實現(xiàn)轉型的主要策略。約翰遜說,任何時候“內動力”都是最重要的。
因此,面對變革的時代,哈克里學校更多地關注如何激發(fā)師生的內動力,尤其是教師的內動力:學校給教師提供有效的工具,教師可以選擇是否使用;學校每年暑假組織技術夏令營,邀請教師們參加,同時將重點鎖定在關鍵人物——中層或項目主管;學校還鼓勵教師自主開發(fā)電子書,并允許學生下載教師的資料、板書和筆記,這樣可以讓學生擺脫實體書的限制。
哈克里學校還有一條重要策略,就是絕不把“技術應用”作為指標評價教師?!拔覀冎幌胪苿咏處煴3謱W習的動力,而不會用這樣的指標去評價教師,不能讓這樣的規(guī)定使教師迷失自我?!眱晌患夹g主管如是說。
哈克里學校的啟示
在哈克里學校,我們看到了一所歷史悠久、傳統(tǒng)深厚的學校如何在轉型的道路上前行,而其中有幾條啟示值得借鑒:
教師是學校變革的關鍵人群,讓教師投身變革的動力在于讓其看見自身教學有效性不斷提升,只有堅持這條主線,才能讓教師擺脫對技術的“本能抗拒”。
學校明確提出,“用技術”只是方法,根本目的在于讓教師在一個變革的時代保持“學習力”。因此,學校盡可能避免“技術灌輸”,讓教師在自身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技術優(yōu)勢,從而促進教育教學。
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來臨,給全球教育同行一次“重新定義學校、重新定義課堂、重新定義教師、重新定義學習”的機會,哪怕是像哈克里這樣的百年老校,也正在經(jīng)歷這樣的過程。誰能更深刻地認識到學習的價值,誰能把學習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誰能更及時地滿足未來的學習需求,誰就能夠贏得未來。
總之,哈克里學校是一所能夠折射當下美國最真實教育狀態(tài)的學校——學校處在變革之中,面對不可阻擋的發(fā)展趨勢,學校在突破與觀望中亦步亦趨,在堅守與改變中小心翼翼,在讓學校獲得更好的排名與讓學生擁有更好的人生之間徘徊猶疑。但,它在改變、在生長、在選擇中重新定位……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中國教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