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邊嚷著“腰酸背痛”的朋友特別多,上醫(yī)院一查,都是手機“刷屏”惹的禍。也難怪,一睜眼,刷屏,閉眼前,還是刷屏。刷屏惹的禍還不止體膚之痛,更戳中了不少“老媒體”人的心。
這里的“老”是相對于如今來勢洶洶的“新媒體”。這幾日,又有某著名女主播的辭職信在微信圈廣為轉(zhuǎn)發(fā),再次讓人心生疑慮:“老媒體”真的要被打敗了?或者說,“紙媒”閱讀的時代漸行漸遠了?
近年來,網(wǎng)絡(luò)的發(fā)展在不斷地改變著人們閱讀的習慣,看報,上APP;讀書,用kindle。難道報紙、雜志乃至圖書,都將會變成人們生活中的記憶、符號?去年,中央美術(shù)學院美術(shù)館舉辦的一場“手制書”展覽令人印象深刻。來自全球的藝術(shù)家以手工制作書籍,無聲地傳達出對“書”——更準確地說,是對“紙”的眷念。
不光藝術(shù)家如此,身邊不少收藏家也在行動。潘先生是一位藏書家,愛書之人對“殘紙破葉”有天然的偏愛,手制書、手制藏書票便是他一份獨有的情懷。由先生熱衷老廣告,在“沒有微信就沒有朋友”的當下,他卻孑然一身,說道:“玩微信不如玩老廣告”,這種“抗拒”反倒顯出一份對“紙”的固執(zhí)。
眷念也罷,固執(zhí)也罷,無非想表達出一個意思:“紙媒”不會玩完。因為還有那么一群人,他們樂于享受“紙”這種媒介所帶來的愉悅。于他們而言,一份好報,一本好刊,一本好書,都是一種珍藏,它們遠比握在手里的電子讀物更為沉甸。
這不由得又讓我想起去年年末的一次聚會。中國收藏雜志15周年論壇活動上,我們將“源創(chuàng)力”獎項頒給了那些與我們一起同行的老作者們。是他們,用一個個跳躍的文字,譜寫著歷史的厚度;是他們,為文化傳承而奔走,堅信閱讀能豐富內(nèi)心、充實品質(zhì)。
所以,盡管現(xiàn)在耳邊時常會聽到一些刺耳的消息——某某雜志???,某某報業(yè)開始賣水果了……但我仍然堅信,一本注重原創(chuàng)與品質(zhì)的雜志,不會退出“愛紙之人”的心懷與視野,哪怕僅僅作為一種珍藏。
“刷屏”流行的日子,是禍,也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