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
原來在成年男性心目中,已婚已育婦女,基本就意味著可以承擔情感樹洞的功能。某次我去理發(fā),隨口聊到度假,說過年想一家三口去海島,我那從來都有型有款的發(fā)型師,忽然就像拉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一樣,問我:你有小孩了?然后他對我說,他和他老婆想要一個小孩,可發(fā)現這事遠遠沒有那么簡單,經過近兩年的嘗試仍不成功,繁殖活動已經變成一種巨大的困擾。
不過,他和他老婆的感情卻越發(fā)好得難舍難分。發(fā)型師用一副沉溺在幸?;橐鲋械谋砬椋Σ[瞇地說:真的,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越來越愛她,生不出就生不出吧。
無獨有偶,隔幾天又有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帶著對老婆滿滿的愛,說起想要孩子而不得。我有點難以置信地望著這些好男人,他們從手機屏保到微信頭像,再到朋友圈,無處不是他們老婆的影子,而他們對老婆的愛,也的確是深藏于骨,三句話不離“我那個可愛又迷糊的老婆”。
當然,在這些夫婦身上,會有糟糕的事情發(fā)生,比如橫插一刀的長輩。因為生不出小孩,總有婆婆暗中作梗說:你們離婚吧,我們家不能沒后。小夫妻死活不離,委屈的媳婦立刻變成供擺布的羔羊,嘗盡中國民間所有聽說過的懷孕妙招。
我好奇的是,為什么這些沒有愛情結晶的夫妻,反而能一直持續(xù)蜜月的感覺?
尋常夫妻有了小孩,難免就會變成惹人討厭的中年人。因為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從小就什么都不會,有了養(yǎng)育孩子這件世界上最繁瑣細致又最不能掉以輕心的工作,每個人都感覺,為什么要我做這么多事?為什么對方完全不關心發(fā)生在他眼皮底下的一切?
在尋常夫妻飽受著這世間最尋常的所謂“家庭生活的折磨”時,沒有孩子的夫妻,當然可以每天都在度蜜月。
發(fā)型師的妻子熱愛做飯,雖然一周做一次,但只需要讓老公拍照發(fā)朋友圈,收集幾十個贊,她就覺得很幸福了。而有孩子又格外負責的媽媽,沒準每天都要花幾小時準備輔食,當她每天都堅持發(fā)朋友圈時,只會有人感慨:當媽媽真不容易。
最重要的一點是,沒有孩子,夫妻之間終將意識到,在卵子和精子一次次錯過機會的背后,這個世界,我們將是最后的依靠,我只剩下你了,你也只剩下我,我們的存在,是一種愛情,更是一種習慣。
所以,這愛情的結晶,或許來得越晚越好。索性不來,也未嘗不是上帝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