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遠志
摘 要: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家教育部門越來越關注經濟貧困的學生,并出臺相關政策給予補助。筆者以貧困生思想健康為出發(fā)點,發(fā)現(xiàn)貧困生思想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由此提出落實貧困大學生幫扶政策的建議。
關鍵詞:貧困生 思想健康 資助政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1(c)-0000-00
在貴州民族學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中間有這樣一句話,“做好一個貧困生的工作就是救了一個貧困家庭”,因為在這些家庭中,這名大學生是他們的一切,整個家庭耗盡一切供養(yǎng)他上學,也把一切希望和出路寄托在他身上。因而,這名大學生的健康成才,與一個家庭命運攸關。對我們來說,做好這個工作則意味著沉甸甸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意味著我們必須用百倍的努力與耐心去完成一次次的“救贖”。我們對這份責任的清醒認識,是我們開展資助工作的前提和關鍵。引導貧困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認知可以讓他們客觀的分析自身,正視實際困難,培養(yǎng)逆難而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思維習慣,是我們開展資助工作的目標。
經過長期的高校資助工作實踐,我們可以對高校貧困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從兩大方面進行總結。
1外部因素
1.1 社會大環(huán)境因素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高校學生正處于社會的知識和信息前沿,容易受到各種觀念和思想的沖擊,一部分學生心目中的社會文化已然演化成一種以金錢為唯一目標的亞文化。貧困學生和普通學生有同樣的心理,但因為他們比普通學生承受更大的經濟壓力,思想、價值觀更容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而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生的考試成績,對他們的心理問題沒有足夠的重視,容易導致貧困他們的心理缺陷。從中學到大學,學生的評價標準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學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未來發(fā)展?jié)摿?。高校貧困學生在知識,技能等有很多不足之處,在面對這種巨大的反差,他們缺乏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1.2 家庭小環(huán)境因素
家庭教育環(huán)境是影響貧困學生早期人格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人生的第一課堂來自家庭。家庭環(huán)境、父母的素質和培養(yǎng)孩子的方法,對孩子的人格特質產生直接影響。貧困生的心理貧困和他們的青少年個性發(fā)展時期是密切相關的。貧困生來自貧困家庭,貧困的人由于長期生活在困頓中,形成了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如社會不公的敏感,絕望、缺乏自尊,封閉落后的思維方式。這些社會的不滿情緒會影響到貧困生人格的形成。進入大學后,經濟壓力,非智力因素的競爭加劇,使貧困學生內心矛盾,增加焦慮和自卑,也暴露了自己的個性弱點。
2 內在因素
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健康人格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如生活環(huán)境,但自我塑造對個體人格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為什么生活在同一社會階層,生活環(huán)境,一些貧困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其他人出現(xiàn)了心理健康問題?這是因為他們對生活事件的認識、信仰是不同的。一些貧困學生過于注重自己的經濟狀況,認為自己是“窮人”是一種恥辱,因為他的家庭出身不好,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因而自我封閉,因為貧窮的家庭背景而自卑,痛苦,甚至絕望,整天怨天尤人,怨社會、怨家庭,甚至怨恨自己父母。這些貧困生在物質貧困的同時忽視了對自我健全人格的塑造,對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追求,讓貧困磨滅了自己的遠大理想和進取心。
作為一名資助工作者,結合我自身關于資助育人的經歷,在切實落實好資助育人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2.1 提高對資助育人工作意義的認識
在幾年的資助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各項資助政策雖然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家庭困難學生的燃眉之急,但其中也凸顯出一些實際問題。諸如揮霍資助款,被資助感覺理所應當,被資助后心理自卑,未將資助轉化為學習的動力等現(xiàn)象。因此,除對學生進行經濟資助以外,更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資助工作也是一個重要的育人環(huán)節(jié),一個良好的育人契機。我們應該變單純地“助貧”為“助貧”和“育人”并舉,把對做好貧困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工作作為資助工作的主要內容和主要職責之一。只有這樣,才能使國家的資助金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讓學生接受資助的同時,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2.2 增強高校貧困生的自助能力
國家、社會、學校的資助都只能從一定程度上幫助貧困生,要真正的貧困生問題就必須通過貧困生自身。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工作。第一,加強理想教育。立志是學生成才的動力。要幫助學生立志就要讓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有了理想就有了奮斗的目標,這是我們成功的關鍵;第二,增強貧困學生心理適應能力。針對目前部分貧困生心理問題比較多的情況,我們要重視其心理輔導工作。在實施的方法上,我認為有針對性的與個別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班主任利用班會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講;邀請心理輔導老師對重點人群進行團體心理輔導等方式都是行之有效的;第三,提高貧困學生的道德水平。鍛煉他們在自己的內心自覺的接受、認同道德規(guī)范,讓學生在無形中接受道德的洗禮和熏陶;第四,提供良好的學校氛圍。學生的各種行為都會受到學校氛圍的影響,這要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只局限在課堂。我們要發(fā)揮全校力量來提高貧困生的道德水平。
2.3 育人功能被忽視
在一定程度上,一些高校在執(zhí)行資助育人的相關政策的時候對于政策解讀不夠深入,忽視了對受助學生的激勵教育等相關問題。在資助育人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做到“資助”和“育人”并舉,這兩方面應該是有機結合的一個整體。比如在勤工助學的的過程中,助學的工作崗位大多屬于“勞務型”崗位,助學的單位和個人都只簡單以獲得經濟利益為目的,卻忘記了在這一制度中應該滲入激勵學生自覺提高自身素質的成分。而育人功能的忽視一方面是由于學校缺少相應的引導教育,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學生片面理解了各項資助的內涵。
在資助育人相關政策推行的過程中,雖然伴隨著一些客觀問題,使得“資助”和“育人”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在黨和政府的不斷努力下,資助育人工作仍然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績。每年都在加大資助力度,我國的高校資助育人政策的實施已經為我國高校困難學生的教育已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對于我這樣一名工作在高校資助一線的工作人員來說也為這些可喜成績的取得感到無比的驕傲。
參考文獻
[1]秦自潔等.探析大學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及干預對策[J].商情,2011年第2期.
[2]裴巧玲等.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高等職業(yè)教育·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