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
摘 要:《黎明》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其第一樂章以動感的旋律、豐富的內(nèi)涵被世人所喜愛。貝多芬頗具氣勢的抒寫,抒發(fā)了一種耐人尋味的獨特情緒,因此,探尋第一樂章的演奏手法與情感表達就成為本論文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對貝多芬作品的分析,論文逐一對作品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和色彩等方面進行詮釋,切身體驗音樂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尊重鋼琴音樂本身這一至關重要的藝術體驗,并結合貝多芬中期的創(chuàng)作特點較之初期的變化,對作曲家的風格變化進行著重論述,使文章體現(xiàn)出較為獨特的研究風格。
關鍵詞: 貝多芬 黎明奏鳴曲 技巧 技法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1(c)-0000-00
1 作品背景及演奏技巧分析
貝多芬的第二十一首鋼琴奏鳴曲(作品53號)在1804年完成。本部作品是他獻給波恩時代的朋友華爾斯坦伯爵的,所以被成稱為《華爾斯坦》奏鳴曲,也稱《黎明》奏鳴曲。名字跟大自然有關,它鮮明的反映出了貝多芬的對自然的熱愛并從不同的角度體現(xiàn)了貝多芬對人生,社會和自然觀的認識。
在鋼琴的技巧方面貝多芬也做出了很多新的嘗試。比如在對鋼琴織體的變化做出了很多不同的嘗試,這首鋼琴曲子是自莫扎特之后首次可以運用超過五個八度的音域;也在本鋼琴曲中運用了當時極少用到的和弦反復和震音,還有跨度很大的跳躍分解八度;最大的特點就是用踏板方式把主和弦和屬和弦,大調(diào),小調(diào)都分別混合出華麗的效果。顫音的效果令鋼琴也能擁有像其他樂器一樣的持續(xù)性使鋼琴音色擁有了很好的連貫性和緊張度;在調(diào)性中多為近關系調(diào),和聲應用簡單,有時候甚至取消缺少張力的和弦,主要以主和弦和屬七和弦作為動力,音響效果飽滿,有力,具有較強的交響性效果;其次在其內(nèi)部的復對位的變化變得更加具體化。
2 作品的處理技巧
2.1 呈示部(1-90小節(jié))
樂章一開始就出現(xiàn)了獨立意義富有表現(xiàn)的背景,注意開頭前幾小節(jié)速度,掌握好樂章的基本流動方向,注意力度由pp-f-sf-p的一個轉(zhuǎn)變。而在這呈示部主要有兩個動機:第一,是回升式的音型;第二,是短促跳動的節(jié)奏。在彈奏第一個動機時要注意心理要保持穩(wěn)定的速度;彈奏第二個動機要注意彈得要清楚明亮,并且裝飾音不能彈奏的太長或者太短。
譜例1
在第31-34小節(jié)彈奏的時候要明顯的讓人們感覺到是高低音之間的模仿,它是慢慢的進入副部的前兆,所以要漸慢并且漸弱的彈奏。這幾個小節(jié)屬于一個過渡的小節(jié)段落,之前是十六音符的使曲子有氣勢磅礴的感覺,但是到了這里注意下方的p,一定要變的和之前的觸鍵方式不同,彈奏時要把力量通過手臂送到指尖,感覺似跳非跳的味道要彈出來。
譜例2
在41小節(jié)處開始往后變成了三連音,也由之前的靜往動方面發(fā)展的過渡段,它的主題在左手處,所以上面的右手音量要適當?shù)淖冃。怀鲎笫值暮拖?。另外注意其實這是三聲部的段落,右手有兩個聲部,所以中間聲部一定要注意彈奏出來,此時可以多加一些踏板,但是注意彈奏時要一個和弦一換,不要混音。
譜例3
在72小節(jié)處我們看到左手是用的顫音。主要采用的是顫音的變奏類型,此處彈奏就是把顫音變成十六分音符,和右手的音對照起來彈奏即可。它是向副主題樂段轉(zhuǎn)調(diào)的過渡,使得聲音彈奏出來的感覺是一種明快流動而又喧嘩的氛圍,在pp的力度下變得輕快明朗。
2.2 展開部(90-156小節(jié))
譜例4
我認為“cresc”只能從148小節(jié)開始。因為前面都是十六分音符,但是在這邊我們看到了右手的音型有了變化,所以嚴格上說,漸強只能從148小節(jié)開始一直到達157小節(jié)ff力度后立馬回到pp的再現(xiàn)部分。右手在彈奏的時候也要注意,休止符要彈奏出來,不要踩踏板,因為它在不斷的漸強,而踏板只會讓這些小節(jié)變得柔軟無力。
再現(xiàn)部(156-250小節(jié))
譜例5
摘自198-204小節(jié)。它屬于再現(xiàn)部的副主題,主要是A大調(diào)為主出現(xiàn)的音,這些和弦比較寬廣,所以彈奏的時候要注意它的指法,和弦要把力量集中起來,一起按下去,這樣子能保證聽著是一個完整的和弦,也要注意里面的升降號,不要碰錯音,在彈奏的時候可以加踏板突出華麗莊貴的感覺。
2.3 尾聲(250-304小節(jié))
譜例6
譜例6是尾聲開始一小段(251-260小節(jié))。它是一個結構較長的部分,開始是降D大調(diào),但是很快又回到了主調(diào)上面,在254小節(jié)要注意p和f要做一個鮮明的對比以及257小節(jié)中,左右手的第2拍和第4拍的sf要注意彈奏的強烈些,以及到了259第一拍ff到達最強小節(jié)。
譜例7:
此處是277小節(jié)。左右手注意銜接一定要連貫,而此處旋律線轉(zhuǎn)到了右手彈奏的音(即G-升G-A)。在279小節(jié)注意左手的第二拍低音是sf的音量,而到后一小節(jié)處,sp的插入,我認為不用做出太大反應的強弱處理,右手一只保持平穩(wěn)上升狀態(tài)彈奏即可。
譜例8:
此處是結尾的最后幾小節(jié),在a tempo回到了原速,并在301處突加力量變?yōu)閒f,速度不要改變,但是最后要在長音敦促而又有力量中結束樂章的終結。最后五個跳音是本章的精華,此處和弦要通過腰,大臂將力量傳到指尖上面,強并且“松”。
3 結束語
《黎明》這首曲子反應了貝多芬對大自然熱愛以及在大自然的洗禮下獲得的精神和想象的力量,是貝多芬在向浪漫主義音樂過渡的一個佳作。本曲子也是貝多芬在探索奏鳴曲發(fā)展的一個重大突破。整首曲子的強弱變化就已經(jīng)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貝多芬之前的作品中是極少見到的。曲風也是高亢嘹亮,熱情,既是對大自然的熱愛,也是內(nèi)心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的表現(xiàn)。他所創(chuàng)作的音響藝術世界僅僅是他的靈魂回到上帝面前----大自然的一種崇高的藝術。
參考文獻
[1]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
[2] 劉一貫.古典音樂欣賞入門.廣東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
[3] 楊新宇.金色大廳的輝煌—西方音樂欣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
[4] 舒風. 扼住命運喉嚨"的音樂家:貝多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12年4月
[5] 夏艷洲.從中世紀到貝多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8月
[6] 王曉宇.西方音樂鑒賞語言.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